03.03 方舟子說象棋源自印度,中國古代沒有大象,你認為這種說法怎麼樣?

如月軒主


方舟子:憤青!早年創辦新語絲網站,但為了出名,近年來逐漸淪落成為一個偏執狂,心理陰暗的用科學作為幌子的偽科普作家。他寫過《大象為什麼不長毛》,我前幾周去野生動物園,看到亞洲象其實長毛的!現在又說象棋源於印度,理由是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荒謬!



說實話,對於這樣有偏執狂的人,本不想辯的,但是此人經常惡意詆譭我們中華民族,對中國傳統文化惡語中傷,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國古代有沒有大象?我估計他壓根沒有讀過書,我們小時候課文裡有一篇《黃河象》的文章,200萬年前,在我們文化的發祥地,黃河流域是一片森林,黃河象就在這裡生存,也留下了璀璨的文化,河南謂之豫,就是黃河象存在的標誌!你方舟子一人說沒有就沒有!!!


好,你沒讀過書,那麼三國時期,曹衝稱象的故事聽過吧!沒聽過,那我給你複述一遍。曹操的兒子曹衝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意識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孫權曾經送來過一頭巨象,曹操想要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下屬,都沒法想出稱象的辦法。曹衝說:“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就能知道結果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方舟子的很多科普知識來自於網絡搜索及盜譯國外著作,他的許多言行嚴重違背科學精神,自己錯了卻從不認錯。他的一系列事件的表現中來看,他就是一個偏執型人格的精神病患者。不出幾年,此人必從自己築起的所謂科學神壇上重重摔下來,其餘生必定悽苦慘淡,如果此人尚有一絲良知,必定在懺悔中度過殘生!


白南風


有兩種可能性——

  • 題主根本沒有看過方舟子的文章,只是在網上看了隻言片語就人云亦云
  • 題主看過方舟子的文章,卻故意隱瞞曲解他的意思

個人也不太喜歡方舟子,但不喜歡不等於可以斷章取義胡說八道。


方舟子的觀點並非他的首創,曾有不少學者持有類似的觀點——象棋起源於印度。其理由當然不可能僅僅是因為“中國古代沒有大象”這麼兒戲,其中是有一個完整的推論邏輯。畢竟不是村口大爺們坐一塊淡逼,隨便舉個孤證就能定論。

象棋並非中國獨有,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類似象棋的遊戲,比如國際象棋、日本將棋等等。歷史學界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大部分的象棋(或者類似於象棋)遊戲的源頭都是印度象棋,也叫“四隊棋”。



根據可查的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顯示,印度象棋大約在公元6世紀傳入波斯,並逐步演化成為波斯象棋。大約公元8-9世紀,波斯象棋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再經過不斷演化,大約在公元15世紀定型為今天的國際象棋。這個脈絡是比較清晰的,且有文獻和文物支持。

很多學者認為,中國象棋跟印度象棋也很可能存在某種演化關係。因為兩者有很多規則和習慣非常相似,如果說這些相似都是巧合,那概率實在太低。舉幾個相似之處:

  • 勝負判定規則相似。中國象棋和印度象棋都以殺死對方的將(王)來判定勝負
  • 中國象棋裡面,要吃掉對方老將的這一步被稱為「將」或者「將軍」。而在波斯象棋裡面,這一步被稱為「王」(讀音shah)
  • 中國象棋裡面,吃掉對方老將的這一步通常被稱為「將死」。而在波斯象棋裡面,這一步被稱為「王死」(讀音shah mat)
  • 車都走直線
  • 馬都走日(目)
  • 象都走斜線。中國象棋裡象走「田字」,實際上就是斜線只能走兩格。而國際象棋中則是不限制斜線可以走的格數
  • 中國象棋中的士,印度象棋對應大臣,都只能斜走一格
  • ……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象棋和印度象棋究竟哪一個出現的更早呢?如果這兩者之間確實存在某種演化關係,那顯然誰更早出現,另一個很可能就是由更早出現的那個演化而來的。

波斯文獻中首次提到象棋是在薩珊王朝庫思老一世在位期間,就是531年-579年期間。這個時候是我國的南北朝時期。

有人認為象棋是韓信發明的,理由是中國象棋盤寫著“楚河漢界”,即演繹楚漢相爭。但根據著名學者劉國斌(以收藏中國象棋的古棋譜而聞名於世)考證,“楚河漢界”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後才出現在中國象棋棋盤的。

唐以前,我國可考文獻中提及「象棋」的主要有三處(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首先是《楚辭·招魂》

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有人據此認為戰國時期就已經有象棋了。但這裡所說的其實是一種叫「六博」的遊戲,文中的「象棋」是指用象牙做的六博棋子,而不是通常所說的中國象棋。

東漢王逸在其所作的《楚辭章句》中註解:

以菎蔽作箸,象牙為棋。

另一個提及「象棋」的文獻是西漢劉向的《說苑》:

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激楚之切風,練色以淫目,流聲以虞耳。

春秋至秦漢,文人群體流行的棋是指圍棋(稱為“弈”)和六博(稱為“博”或者“鬥”)。圍棋受到推崇,而六博是一種賭博類遊戲,屬於君子不屑的範疇。《孔子家語》有云:

哀公問孔子曰:吾聞君子不博,有之?孔子曰:有之,為其兼行惡道也。

劉向在《說苑》將「象棋」作為負面典型提出來的,而且用了「鬥」字,此處很可能指的也是象牙做的六博棋子。

後漢蔡邕《彈棋賦》中提到:

榮華灼爍,蕚不韡韡,於是列象棋,雕華麗……

從篇名可以推知,這裡說的應該是另一種彈棋類遊戲,蔡邕說的「象棋」是象牙做的彈棋棋子,畢竟中國象棋也沒有“彈”著玩的。

綜合來看,唐之前文獻說的「象棋」一般都是指象牙做的棋子。現有的出土文物跟這個結論也相匹配。

長沙馬王堆三號西漢墓出土過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具,在墓中同時也發現了記錄隨葬物品的清單,稱為「遣策」。其中對應六博棋具的文字記錄如下:

博一具,博局一,象棋十二,象直食其廿,象笄三十;象割刀一;象削一……

對應的出土文物除了一副棋盤,還有12顆大象牙棋子,20顆小象牙棋子,與文字記錄能夠一一匹配。

相傳南北朝周武帝曾發明「象戲」,有不少人據此說象棋是周武帝發明的,這個推論其實不太立得住。「象戲」已經失傳,但現存的三篇文獻中有所提及,分別是王褒《象經序》、庾信《象戲賦》和《進象經賦表》。

從文獻看,周武帝的「象戲」是一種包羅萬象且無比複雜的萬金油,除了有個“象”字,跟後世的象棋完全不搭邊。據說是可以用來推演天文、地理、陰陽、時令、算數、律呂等。因為太過複雜,所以到唐代就已經失傳。唐代呂才在《因明註解立破義圖》中寫道:

又聞生平未見太玄,詔問須臾即解。由來不窺象戲,試造旬日覆成。

唐初編撰的類書《藝文類聚》中囊括了唐朝之前的文學作品,其中關於圍棋有20則,彈棋有9則,六博有8則,樗蒲有4則,投壺有7則,塞戲有6則,藏鉤有3則,周武帝象戲有3則,但是卻沒有一則是關於象棋的。

如果象棋在唐以前就已經發明的話,一千多年竟然沒有史書、文學作品中提到它,實在是很弔詭的一件事。合理的解釋是,在唐朝之前很大可能是不存在象棋這種遊戲的。

最早在文獻中出現與現在象棋類似的棋類遊戲是在白居易的《和春深二十首》:

何處春深好,春深博弈家。一先爭破眼,六聚鬥成花。鼓應投壺馬,兵衝象戲車。彈棋局上事,最妙是長斜。

白居易在詩中提到多個棋類遊戲,其中“兵衝象戲車”應該指的是象棋。而且這個時候的象棋規則推測可能更接近於波斯象棋或者後來的國際象棋。

中國象棋起手通常先動車、馬、炮,而很少一上來就拱卒,這是由規則決定的。因為中國象棋的兵不能走斜線,所以不能如國際象棋那樣兵與兵之間形成保護。而國際象棋開局一般都要先衝兵,再動其他棋子,才有可能出現跟詩句中“兵衝車”的局面。

唐代文獻還有一處提到與現代象棋類似的棋類遊戲,且有詳細的描述。牛僧孺編撰的《玄怪錄》中有一篇名《岑順》的文章,說有一個叫岑順的人在山中獨居時參與了一場戰鬥:

其東壁下是天那軍,西壁下金象軍,部後各定。軍師進曰:天馬斜飛度三止,上將橫行系四方。輜車直入無迴翔,六甲次第不乖行。王曰:善。於是鼓之,兩軍俱有一馬,斜去三尺止。又鼓之,各有一步卒,橫行一尺。又鼓之,車進。如是鼓漸急而各出,物包矢石亂交。須臾之間,天那軍大敗奔潰,殺傷塗地。

之後岑順中了邪,親戚得知秘密以後,就挖掘其住宅,挖出一個古墓,

墓有磚堂,其盟器悉多,甲冑數百,前有金床戲局,列馬滿枰,皆金銅成形,其干戈之事備矣。乃悟軍師之詞,乃象戲行馬之勢也。

原來岑順是在夢裡下了一盤棋。這盤棋棋子有王、軍師、天馬、上將、輜車、六甲,類似印度象棋中的王、大臣、馬、象、車、兵。

棋子“皆金銅成形”,也就是用金銅製作象形的棋子,比如「車」做成戰車的樣子。這一點與同時代的波斯象棋類似,而不同於後來我們中國象棋一概是圓形的,寫字表示棋子。

這種棋的下法也更接近印度象棋。比如馬的下法“天馬斜飛度三止”、“斜去三尺止”。以一個象棋格子為一尺,中國象棋的馬走的“日”字對角跨兩格,而印度象棋中的馬走的是對角跨三格,正好對應是“天馬斜飛度三止”、“斜去三尺止”。印度象棋類似於後來的國際象棋,兵之間可以互相保護,即“六甲次第不乖行”,而中國象棋的兵是相對分離的。

綜合推測,牛僧孺和白居易描述的更類似於印度象棋,而不是後來的中國象棋。而且唐代文獻只有兩三處提到了象棋,而提到其他棋類遊戲的則非常多,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象棋剛從波斯傳入不久,還沒有本土化,因此沒能被廣為接受。

象棋一直到宋代才基本完成本土化。比如:

  • 因為受到圍棋的影響,象棋棋子由走格子變成走交點;
  • 象形立體棋子變成了醜相的圓棋子;
  • 王變成了將(帥),因為我國帝王一般是不親自作戰的;
  • 增加了砲。但不是直射火炮,而是利用槓桿原理的擲石機,所以要有炮架子。

象棋完成本土化後,很快成了一種流行的博弈遊戲。因此宋代提到象棋的文學作品、歷史文獻非常多,出土的宋代象棋子也非常多。

總結一下,完整的推導邏輯是這樣的:

  • 中國象棋與印度象棋有很多類似之處,如果說是兩者完全獨立發展,純屬巧合產生了這麼多相似的地方,其概率是很低的。因此有理由推測,兩者之間存在演化關係。
  • 已有文獻和出土文物可以明確,至少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印度象棋,而且已經由印度傳入波斯。
  • 現有的文獻和出土文物很難證明,我國在唐代以前存在象棋。而象棋成為社會廣泛接受的棋類遊戲,應該是從宋代開始。
  • 綜合上述三點分析,很大可能中國象棋是唐代印度象棋或者波斯象棋傳入我國。然後在此基礎之上演化為今天的中國象棋。

不難看出,這個邏輯推導中並沒有把“中國古代有沒有大象”作為依據。當然也就不可能出現僅僅依據“沒有大象”這一條就論斷“象棋源自印度”。

很多人沒有任何依據就篤定認為象棋是我們古人獨立發明的,很大原因是以為非如此說就是不愛國。客觀的講,象棋是誰發明的,這跟愛不愛國沒有半毛錢關係。

我們的文明很偉大,這一點不假。比如,圍棋堪稱博弈的最高形式,全世界都公認是我們祖先發明的,沒有任何爭議,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但我們畢竟不是韓國人,不是沒見過世面的小國寡民,沒必要整得好像全世界都是我們發明的才能體現愛國心,否則就是賣國賊慕洋犬。

大國國民就得有大國心態!


月下沒有花


中國象棋是一種益智遊戲,十分形象的推演博弈局勢,一番廝殺就能一較高低比個勝負。

象棋的概念源於畫像形象象意,中國文字很多都是象形文字,古體的馬字就像一匹馬,車就是車的簡筆畫,兵與卒也有象形的成分。象棋中代表每個角色的車馬相士帥每一個字都像一幅畫,稱之為象棋的本意其實是每個棋子都是畫像,形象說法叫像棋,但是文字書寫習慣衍化成象棋。

象棋的規矩也是遵守物象規律的,馬走日相走田車走直路炮翻山,這就是遊戲的畫面感也就是形象化,這也是象棋的意趣所在。

小小一盤棋濃縮了種種活動規則蘊藏著千變萬化。在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象中就是用卦來擬人擬物的,男女老幼,風雲雷電,諸事諸物都可以入卦或者說都可以用卦表示。

象棋裡面有大象嗎?大象與象棋應該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就像講的笑話段子一樣,魚香肉絲裡面怎麼沒有魚?魚香肉絲和魚沒有關係,象棋和大象沒有關係。





江山策劃191413


方舟子他媽說,從來就沒有生過方舟子,他爸也說什麼方舟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兒子,後來科學家研究了這個叫方舟子的人到底是誰?哪裡的人士?怎麼都不願意承認是自己的兒子呢?科學家研究了一年的時間,終於有了結果,原來方舟子生下來後,他母親沒有奶水,結果在他母親去催奶水的過程中,這個方舟子因沒有奶吃,就獨自出去找吃的了,結果一出門就看到了一條狗狗正在拉屎,方舟子這時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吃上狗屎啦,這一下就吃個飽呀,以後再餓了就出去找狗屎吃,從此以後就不吃糧食了,也不知道除了狗屎以外人們吃的飯是什麼味道了,所以說,吃狗屎的人就說不了人話,大家應該能理解的吧?


雨露32011583


曹衝當面稱的是肘子?


天空49685


印度古代有車嗎


幸福雨59410103


他絕對是杜鵑窩跑出來的,大家不要把他的話當真,否則真的會氣死!


LiMei9219416976


河南,古稱中原、豫州、中州,簡稱“豫”,豫拆開就是予象,說明古代的河南是有大象的


我是傑克馬


不喜歡方舟子,不過這一點應該沒錯,象棋這種東西,亞洲各國都有類似的,而且玩法都有相似之處。現在像泰國象棋、日本象棋、國際象棋等基本都承認了與印度的恰圖蘭卡的親緣關係,只有咱們不願承認~ 每當我們嘲笑韓國喜歡把別人的文化佔為己有的時候。我們其實也該反思一下,我們又何嘗不是希望所有的好東西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呢…



神一樣的雷哥666


那時候印度,是我附屬國 所以去你的方扁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