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器是茶之父:不要低估皇帝的審美,這是史上最高逼格的茶器

“茶滋於水,水籍於器;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

茶具,本來僅僅是盛茶水的器皿,它的質地好與壞,想來是不甚影響茶湯本身質量的。但是,一旦飲茶進入了人們的精神領域,飲茶的有關種種,便也滲透了人們的審美觀。其中,茶具在品茗的過程中,一方面作為實用器皿出現,一方面又遊離了實用功能,成為獨立存在的一個審美對象。

茶器蘊含文人之靈氣,吸收香茗之精華,方能將茶道之精髓展現的淋漓盡致。

器是茶之父:不要低估皇帝的審美,這是史上最高逼格的茶器

宋人有云:“天下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

北苑茶在宋代的地位,可見一斑。

九五之尊的帝王都在詩文中推崇北苑建茶,那麼在他眼中,與建茶相匹配的茶具又是什麼呢?

螺鈿珠璣寶盒裝,琉璃甕裡建芽香。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宋徽宗《宮詞》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宋徽宗

答案也很明顯,名士如蔡襄、歐陽修、蘇東坡等人,甚至位高權重如宋徽宗,不但使用和收藏建盞,還將鑑賞心得寫入作品之中,奉其為茶盞之最。

器是茶之父:不要低估皇帝的審美,這是史上最高逼格的茶器

宋代系統論述茶具的書有三本,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審安老人《茶具圖贊》。

器是茶之父:不要低估皇帝的審美,這是史上最高逼格的茶器

圖源:建盞君

蔡襄在《茶錄》中寫道:“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茶湯是白色,適合用黑釉盞。建安(即建州,轄區包括今閩北建陽建甌等縣市)所造茶盞,色澤深黑,斑紋如兔毫,坯體微厚,燙過之後,能長時間保持溫熱,不易變冷,很適合點茶、鬥茶。其他地方所產黑釉盞,要麼更薄,要麼釉色不夠黑,都不如建盞。

蔡襄作為位極人臣的朝廷大員,也是首位在茶書中將建安所造茶盞(即建盞)封為第一茶器的茶學權威,《茶錄》中對建盞的評價,也成為現代人研究宋代茶文化的重要依據。

器是茶之父:不要低估皇帝的審美,這是史上最高逼格的茶器

圖源:建盞君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采色也。”——宋徽宗《大觀茶論》

含義應該很明顯了,宋徽宗以帝王之尊為建盞背書,頗為後人所稱道。而“玉毫條達”一說,還首次對建盞的毫紋作出審美要求。“玉毫條達”作為皇帝的審美觀,也在千年之後,成為匠人孜孜以求的目標。

器是茶之父:不要低估皇帝的審美,這是史上最高逼格的茶器

陶寶文(陶寶文:即茶盞),名去越,字自厚,號兔園上客。 ——審安老人《茶具圖贊》

此具姓“陶”,表明由陶瓷製作而成。“陶寶文”中的“文”通“紋”,表示此物通體有紋。其名“去越”,意思是並非“越窯”所生產;字“自厚”,指壁厚;號“兔園上客”,聯繫起來,就是指“建窯”所制的兔毫茶盞了。

贊曰:“出河濱而無苦窳,經緯之象,剛柔之理,炳其繃中,虛己待物,不飾外貌,位高秘閣,宜無愧焉。”

贊中說的“出河濱而無若窳(指粗糙)”,是譽其外表雖樸拙,卻無粗劣之感,而有質樸之美,拙中見秀。

器是茶之父:不要低估皇帝的審美,這是史上最高逼格的茶器

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美術論著《御飾記》稱:曜變為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而油滴為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

天目盞:早在宋代,留學中國浙江天目山一帶的日本禪僧們,就把當時的黑釉系茶碗(其中也有來自建陽窯的建盞)當作寶貝帶回國,他們把這類黑釉茶碗稱為天目碗。

日本的都道府縣各博物館和美術館,皆有相當數量的天目珍藏,並將其列為國寶級文物。唯獨東京靜嘉堂文庫收藏的建窯「曜變天目」茶碗(南宋);大阪騰田美術館收藏的建窯「曜變天目」茶碗(南宋)及京都大德寺龍光院,和鎌倉大佛次郎先生所收藏曜變天目等,這些都是建窯黑釉器不可多得的精湛佳作,為世所珍。

器是茶之父:不要低估皇帝的審美,這是史上最高逼格的茶器

水以“無味”之品而為茶之母,器以“載道”之功而為茶之父。

建盞誕生千年以來,曾遭遇數個重大轉折。有宋代的建溪官盞天下絕,也有宋亡後幾百年的牆內開花牆外香。

時至今日,終於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復興。建盞能走上重回巔峰之路,不僅因為它曾是宋代頂級茶具,還在於它與現代文明已經密不可分。


這是座蜚聲海內外的文化風景名城,懷揣有眾多國家級和世界級的金質名片。此文僅為大家介紹關於武夷山的茶、盞與山水、文化和歷史,是小編閱眾多書籍及網絡資料整理而成。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歡迎關注【武夷巖茶課堂】,關於武夷山、巖茶和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這裡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