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幼升小,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升入小学后,对孩子来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以游戏为主到以学习为主,从幼儿园教室里有活动区域,到排排坐的教室布置,从个性化活动到集体活动,从单一活动到综合性活动,从有老师细致照顾,到在校期间完全自理。

由于小学初期,知识还比较浅显,而且从长远的影响来看,掌握知识的习惯很重要。所以幼升小,良好习惯的养成,重于知识内容的学习。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习惯的养成。

具体来说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交往习惯。

学习习惯:

1、倾听习惯,尤其是专注倾听。有一首儿歌可以概括:心静手定专心听,眼睛跟着声音走,脑子随着问题转。由于小学一节课40-45分钟,所以能静下来听非常重要,决定了孩子能吸收知识的多少;以及课后有什么任务需要完成。

2、表达习惯。学前就可以多让孩子练习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切中问题的表达,比如讲学校的经历,趣事等,学会完整复述学校任务。另外,要注意提醒孩子沟通表达时要看着对方,面对面,而不是一边说一边干别的或者眼睛朝别处;并且学会礼貌用语,在集体生活中也很重要。

3、阅读习惯。除了在家要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有告诉孩子学习一页一页的看书,而不是胡乱翻书;遇到问题轻声问老师和同学,阅读后把书放回原处,可以和别人分享,利于吸收。


生活习惯:

1、管理好自己物品。小学一天要上多门课,书本文具比较多,要学会分门别类的整理,而且动作要比较迅速;有的小朋友进入小学会丢三落四,比如常常不是丢了笔橡皮,就是落了水壶等,提前培养这种自己的东西要管好的意思很重要。

2、上卫生间。因为孩子比幼儿园更大了,性别意识更强,而且卫生间的设置也和幼儿园不同,另外因为课间时间紧张,所以这方面也要提前准备:男女厕所要分开,等候排队不拥挤,便入坑,纸入楼,便后要洗手。


交往习惯:

概括来说就是:不伤害自己,会保护自己,不打扰别人,不破坏环境。

重点是要学会不要太任性,不打扰别人;做错事要真诚道歉;要懂得保护自己,有权要求别人道歉,反击;拿了东西放回原位,谁先拿谁先用。

总之,孩子应该学会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和感恩,有耐心,会一些处理冲突技巧,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此,总的来说,幼升小的家长提前帮助孩子做一些知识的储备是有必要的,但是好品质和习惯的养成比知识更重要。


欢迎关注“嘉妈Jane说”: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北师大应用心理硕士,美国正面管教讲师,亲子阅读金牌导师,专注家庭教育。欢迎您来交流儿童心理、亲子育儿、家庭关系等家庭教育问题。


有料家庭教育


最近恬恬成功考入了家附近的某重点小学。大家发来恭喜祝福之时,都不忘问我是如何帮助孩子准备”幼升小“面试的。虽然 “幼升小”总是在朋友圈疯狂地刷屏牵引着家长的各种焦虑,但最近带孩子准备“幼升小”考试的过程,让我发现被“妖魔化”的“幼升小”其实并不可怕。


“幼升小”英语面试的重点在两个方面:1.考察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是否具备了学习应有的态度和习惯,这会对升入小学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2.看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否和学校契合。


今天我就和家长谈谈我是如何帮助孩子准备“幼升小”英语面试的。

  1. “幼升小”英文面试到底考什么?

在英语启蒙上,我是亲子口语+绘本阅读的实践者。我把每天的日常中文用英文来代替,并且每天用日常卡片来提醒自己和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英文家庭语境。每天睡觉前,我们有雷打不动的半小时英文绘本阅读。

在一年前,知道心仪的双语学校有英语面试以后,我询问了社群里的老师如何备考。她们细心地帮我汇总了各地幼升小的英语面试题目,之后我惊奇地发现,虽然“面试”是一个听起来非常应试的考试,但是检测的内容真的就是平时最最基本的生活话题,而这些话题也是每日和孩子一起必说的话题。

这是社群里老师帮我列出的幼升小英语面试的试题内容汇总:

1. 个人情况 (What is your name? How are you today? How old are you? When is your birthday?)

2. 家庭成员 (Do you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 How many people live in your house?)

3. 颜色 (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 Why?)

4. 形状 (听到不同形状的英文,并指出来。)

5. 食物 (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What did you eat for breakfast/lunch?)

6. 水果 (What is your favorite fruit?)

7. 玩具 (What is your favorite toy?)

8. 数数 (Can you count from 1 to 10?)

9. 星期 (What day is it today?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10. 天气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11. 动物 (What is your favorite animal? Do you have pet?)

12. 身体部位 (Can you point to your leg? Can you show me your arm?)

13. 学习品连线(老师说书包、课本等单词,让学生在纸上连线或指出来)

14. 生活用品连线(梳子、台灯)

15. 衣服名称连线(裙子、帽子、鞋子)

16. 教学指令性语言(Please sit down. Can you sing? Can you draw a line between A and B ? Can your circle the letter B?)

我当时就觉得很放心了,这些话题十分贴近孩子的生活,重点考察孩子是否有英文的日常沟通能力以及最基本的听力词汇量。学校着重测试听说能力,几乎没有学校考察孩子写的能力。这些基本的听说能力也是今后双语小学的英文授课孩子所必需所具备的能力。

2. 如何帮助孩子准备英语面试?

我家一直在使用日常程序卡片来给孩子进行亲子口语启蒙。我觉得程序卡片最大的用处是不仅仅培养孩子一个日常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跟孩子说英文。

没有这个道具,凭空说,我觉得自己很难坚持。我把日常卡片贴在家里的墙上,每天都说,一段时间下来,我和孩子就对日常的英文表达非常熟悉了。

那么如何用它准备“幼升小”呢?

就是在每日说日常口语的同时,加入对此话题的进一步的交流。

比如吃早饭,我每天叫孩子吃早饭时,会说:“It’s time for breakfast. Go sit at the table.”(吃早饭了,快去坐好。) 就这么简单,然后会问问孩子:“ Is it yummy?”(好吃吗?)孩子吃完,会说:“Thank you for breakfast.”(谢谢妈妈做早饭。)


这些对话是每天早上都在我家发生的,孩子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因为要准备幼升小,我现在会在孩子吃完时候,问她:Which one do you like more, eggs or bread? What did you eat for breakfast? (你喜欢鸡蛋还是面包啊?你早上吃了什么啊?)


这些话我并不用中文翻译,而是直接问。如果孩子不明白,我会自问自答。问她的时候,刚开始我会指着食物问她。


这里我的诀窍就是,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你就想想,用中文你怎么问。一般情况下,你肯定先问宝宝,好吃吗?然后指着食物问,这个好吃还是那个好吃?然后吃完饭,爸爸或者家里的爷爷奶奶就会问,你早上吃了什么啊?


用英文也是如此。你如果一直在对孩子说英文,真的不用惊讶,孩子其实完全明白你在说什么。


幼升小的考试并不在乎孩子的回答有多么高大上,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和老师自在地交流。虽然恬恬之前积累了很多听力词汇,比如各种颜色。你中文问她红色怎么说,她知道如何用英文回答。


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果没有英文的交流,她到了面试也完全不知道老师在问什么,毕竟老师不可能用中文提问啊。而学英语的目的不就是交流吗?只是硬性地背单词,没有交流,那学英语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我问孩子同样问题时候,她能说好多,比如我问她早餐最喜欢吃什么,她会说:I like eggs because they are so yummy. I like eggs because they can help me grow. I like eggs because they are white. (我喜欢鸡蛋因为它们好吃。我喜欢鸡蛋因为它们帮我长高。我喜欢鸡蛋因为它们是白色的。)后面的两句我都没有教过她,但是她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我觉得这就是我让她像习得中文一样习得英文所带来的最大收获。


同理,吃完水果,我会问她最喜欢的水果。穿衣服时,我会让她指出哪一件是衬衫,哪一条是裤子。梳头时候,我会问她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其实这些问题就都已经是幼升小面试的真题了。这些问题如果是用中文问的,你一定觉得也太简单了吧。所以如果孩子一直在英文语境下长大,她也会觉得这些问题很简单,只是交流的一部分。


3. 为什么我说英语孩子能听懂?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我觉得孩子听不懂我的英文啊。


这是不对的。


成年人都懂得,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最高效,如果将语言学习作为一个包袱,每天枯燥地练习,自然而然会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每次别人问我如何英语启蒙,我就说,你中文怎么教的,英文也一样啊。你用中文反复在她吃饭时候告诉她“吃饭,吃饭,吃饭”,你用英文也如此交流就可以了啊。


孩子对这两种语言,在一开始的时候,都并不明白语言的含义的。但是在孩子吃喝拉撒睡中,你反反复复进行同样的语言的输入,就会让他们将这些语言与物品、与动作联系起来,而这种一一对应的语言联系能让小小的他们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他们就会逐渐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不论这个语言是中文,是英文,还是其他语言。


我之所以一直强调像习得中文一样习得英文,是因为看见很多”一人一语言“的双语家庭的孩子,两种语言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母语。他们没觉得语言是一种学习,反而就像你现在说中文一样,不用思考,脱口而出。我觉得在“关键期”的语言习得,将会在语言学习上给孩子省下大笔时间,未来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4. 最后的英语面试以及我的一点感想

学校里的外教老师和恬恬进行的面试,后来我问恬恬她们聊了什么,她说就聊了聊她最喜欢的小猪佩奇,聊了聊她最喜欢的水果,聊了聊妈妈上周给她买的芭比娃娃。她还说老师特别可爱。我觉得恬恬并不觉得这是一次面试,只是一次和外教老师的谈天。


后来外教老师跟我面谈的时候,把我紧张得不行,但是因为平常一直说英语,说着说着也就放松了。我告诉她各种我是如何建立英文家庭语境的,她也一直夸我是个聪明(smart )的家长。

我觉得,在育儿过程中,不要把愿望放在孩子的进步与成长上,而要把重点放在家长自身的成长中。亲子之间是平行的,是不断向前的。你是孩子最好的语伴,你们需要共同学习,而不是期盼孩子单方面的成长。


看到现在的你,一定会感慨,哎呀,我真不想学啊,英语好无趣啊,我对学英语真的真的没兴趣啊,我宁愿把孩子送到补习班,自己在外面刷手机。


是的,虽然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寻找有趣的科目、有趣的爱好、有趣的工作,但是我们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所谓的有趣,也就最多是百分之二十,剩下的百分之八十都不有趣。


你小学时候希望弹钢琴,但后来你知道每天你都要练几个小时的音阶,才能弹出一首曲子;你中学时候喜欢打篮球,但后来你知道你每天一下课就要去练投篮,反复练反复练,才有可能在一场比赛中投中。你现在喜欢健身,所以你知道几小时的挥汗如雨才能换来朋友圈的疯狂点赞。

不克服这些困难、不坚持,你永远不会得到那百分之二十的有趣。


所以,即使再有趣的事情,你都要花很大功夫去克服那一部分的不那么有趣,才能享受其真正的乐趣。你“花得很大功夫”,你的坚持,你的学习态度,都会一直无声无息地传递、影响、教育着孩子,这才是最好的育儿。这也正是“幼升小”这场考试教给我的。

在这过程中,我和孩子一同成长。


作者简介:柏力果双语家庭 (bilingualfamily) 由美国双语教育博士、应用语言学硕士、以及资深美国外教共同创建,为您提供最有价值、最具操作性的幼儿双语启蒙知识、亲子口语课程和绘本童谣课程。

柏力果双语家庭


幼升小的家长们8月的最后十几天要用心了。

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孩子,过了八月将会开启一个新的长达十二年的读书学习旅程(不包括大学)。一个良好的开头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家长来说这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要充分利用这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为以后漫长的学习生涯迈开扎实的第一步。

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不同。环境不一样,作息时间不一样,学习生活不一样……这所有的不一样,给孩子带来的体验也是不一样。

家长在孩子在入学之前,提前帮助孩子预演将要面临的不一样,那么当一切不一样来临的时候,孩子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的习惯:

第一:从今天起孩子的午睡必须取消了,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第二:平时吃饭时长辈喂着吃的应特别注意了,今天起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自行进餐习惯,十几天的时间也应该够了。那些有挑食习惯的孩子,这十几天里也应该抓紧改过来了。

第三:要反复提醒孩子在学校要好好走路,不要奔跑嘻闹,因奔跑嘻闹造成的学生间伤害事故实在太多太多。

课间休息时告诉孩子别忘了上厕所。如果上课时想上厕所,可以向老师提出,老师会让你去厕所的,千万别憋着最后拉在身上。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见到太多拉在身上的小朋友了。

第四:削好的铅笔要有笔套,不要拿着铅笔或垫板在手中挥舞顽耍,锋利的垫板和锐利的笔尖很容易形成伤害事故。

第五:在这十几天里学会系鞋带,散开的鞋带也是不安全的,98年儿子初进小学我索性让儿子穿了一年没鞋带的跑鞋。这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六: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书包里先放什么后放什么,什么课准备什么用品,要养成习惯,家长不要为孩子包办,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爱惜和保持学习用品的整洁。

家长可以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从整理玩具开始手把手教孩子整理学习用品。渐渐地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独立完成整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

以上这些是家长花些时间和耐心就能做到的,而这些对即将入学的孩子却是很重要的,一、二、三、四、五、六,反复看上几遍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失误都会影响孩子的前进步伐。

家长应该全力以赴在这十几天时间里,把入学准备工作做好做透做细,一切为了孩子。


许爱莉老师


终于来了!

昨天(8月1日)上午,

郑州2018年幼升小政策正式公布!

先给大家画个重点!

①报名时间:8月19-20日报名

②入学年龄:保证年满6周岁4个月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航空港区则是保证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③报名材料:本市户籍【4证】、外市户籍【5证】

④原则:继续坚持义务教育免试、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

⑤控制班额,原则上每班不超过45人

⑥取消了借读证明和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

⑦新增多所小学!部分学校划片有调整。

入学年龄方面,今年和往年变动不大,都是保证6周岁4个月儿童入学!

年龄规定:保证年满6周岁4个月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航空港区则是保证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其余各区年龄看下图:

报名材料方面,今年相对于去年相对减少,取消了两个证明文件!

由8月1日公布的入学政策看,今年取消了两个文件,取消了借读证明和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2018幼升小材料要求如下:

本市户籍【4证】①户口簿

②房屋所有权证

③父母身份证

④《计划免疫保偿证》或《预防接种卡》

外市户籍【5证】①郑州市居住证

②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③户籍所在地的户口簿

④父母身份证

⑤《计划免疫保偿证》或《预防接种卡》

提醒:由于取消了查验证明,幼升小政策里面提醒各位家长,请家长完善《计划免疫保偿证》或《预防接种卡》的手续。报名地点和去年规定一样,郑州市户籍划片学校报名,外市户籍特定报名点报名。其中金水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到金水区任意一所小学均可报名。

最后温馨提醒, 这是参考2017年整理的,但2018的变化不会很大, 建议大家收藏!


河南中公教育


很多家长会等下半年孩子要上小学了,才会关注孩子的幼升小问题。我个人认为是不够理性的。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幼儿阶段更是需要家长潜移默化的引导。

网上天天能看到吐槽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的恶性事例。请问吐槽的家长想过没有:学霸的家长怎么没在吐槽?难道这些孩子天生就是学霸?

或者就是吐槽现在的教育制度的缺陷。当我没法改变世界的时候,那么只能去适应它!况且目前的教育体制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我承认孩子的天赋有差异。但是同样程度的孩子,家长平时的教育是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的。

家长首先要有意识,幼升小的内容不是靠幼小衔接的两个月(实际只有35天左右)去学习掌握的。

拼音,算术,识字,这些内容其实是陪伴孩子一生的基础知识,需要家长润物无声的渗透。

我是70后,那个时代小县城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幼儿园,所有的知识全是一年级开始,老师一个一个教的。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家长如果还是以这种眼光去看问题的话,那只能说是对自己孩子不负责任。

现在家长的知识水平完全可以胜任教孩子基本的常识。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这份心。

平时怎样教孩子的一些方法,已经在之前回答过来,这里不再重复。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


新思维创意学习


要谈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

1.老师的监护不同。幼儿园老师整天和孩子单在一起,孩子在老师的关注下学习、生活、游戏。小学老师只在上课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其他时间孩子基本上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此,上学期,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养孩子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自理能力。

2.午睡时间不同。幼儿园每天都有两小时的午睡时间,而小学只有一小时,有时甚至不睡。孩子习惯了午睡,突然之间改变了,上课就会打瞌睡,没精神,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因此,我们可以在上学前的那个暑假逐渐减少孩子的午睡时间,逐步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

3.教育方式不同。幼儿园的教学以游戏和自主操作为主,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则是以正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整齐的坐在椅子上40分钟,需要孩子更高的专注性。因此,注意力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认识到习惯和态度决定孩子的优秀程度。一、二年级父母不要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是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态度有助于日后孩子的成长,暂时的落后又有什么关系呢!


小丫121



在入学之前,家长要格外注意:


观察力,是小孩子数学思维训练的基础。


在玩中学是培养小孩子学数的观察力的一种有效方法。玩是一种状态,不完全是大家狭隘理解的纯粹的形式上的玩,还包括轻松的环境、放松的心态、简单的操作、有趣的过程等等。玩是大家做推崇的探究式学习的雏形,是多感官体味知识形成全过程的有效方式。小孩子在初期学习数字3时,最容易使这一概念模糊的是小孩子总是认为只有完全一样的3个物体才是3,而对形态、颜色稍有差异的3个物体,就不能确定它的数量,这因此引导小孩子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和学习。


注意力是小孩子数学思维训练的保证


注意的稳定性是人的心理品质之一,对小孩子来说,要培养这样能力是十分不易的一件事。根据小孩子心理特点,我们一定在兴趣教学中,突出玩,玩中记,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数学是抽象的,小孩子又最喜爱游戏,小孩子学数借助游戏活动,使小孩子在玩中学,学中记的快乐自主中,建构数的知识。


记忆力是小孩子数学思维训练的关键


记忆在小孩子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孩子的记忆以无意的、形象的记忆为主。但在家长的启导下,随着小孩子活动范围的扩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小孩子的随意识记亿也会逐渐发展。教小孩子数学,培养小孩子记忆力极为关键。


水亦田


1、幼升小,最先考虑的首先应该是学校,选择一个家长也满意孩子也喜欢的学校。以我们外地人来说,最头疼的就是择校问题。这几天又是积分入学的日子,好多家长已开始申报,在老家,家长们都舍公就私,而在外面,私立学校一所接一所,但教学质量大部份不如公立学校,这也使得一群家长想方设法想要上公立,小学不比幼儿园,随便上一个,重点是学学习惯,在哪上差别不会那么明显,但小学选择好的学校很重要,选择好学校后,会要经过面试才能上学,这期间,家长可以讲讲学校的历史,从各方面上孩子了解学校,爱上这所学校。

2、幼升小,孩子的情商培养是关键。其实,相比成绩而言,幼升小面试考得更是孩子的情商,孩子的表达能力如何?思维能力如何?礼仪和习惯又如何?这些"软实力"反而是许多家长容易忽视的地方。更关键的是,当孩子进入小学后,TA是否能在心理上顺利的过渡,才是更为重要的,反之孩子容易害怕上学、逃避上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幼升小,家长的前期工作是重点。小朋友在幼儿园阶段,小班化的形式让每个孩子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在生活能力和心理指导方面上,也得到更多的帮助。然而当他们进入小学,一下子从小班化跳跃到大班课堂,老师的关注度不但降低,同时也主要转移到孩子的课堂表现和课业成绩上。


思雨yp


点击我的头像,我有几篇文章写到“如何面对幼升小”,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幼升小,对于孩子来讲是一段很重要的转折点,很多父母对这一阶段也心存焦虑。其实放松心态,提前做好一些基本准备,幼升小也会很轻松。

1、带孩子去小学看看,让孩子了解小学与幼儿园不同的地点,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所期待,心怀好奇和期盼,这样是给孩子建立很好的心理准备。

2、给孩子建立一些时间管理概念。幼儿园生活没有学科教育,孩子的时间大多比较碎片,孩子对时间长短没有概念,但到了小学,有较明确的时间安排,吃饭,睡觉,上课,课间,放学,写作业都必须有具体时间安排。从暑假开始,可以帮孩子规划时间管理,几点起床,几点做什么?多长时间,让孩子明白时间长短,也是培养生活习惯的还时机。

3、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小学学习,一节课40分钟,对于刚入小学的孩子很有挑战,父母在除了平时在孩子专注作一件事时做到不打扰外,也可有意去训练孩子的视觉和听觉注意力,已提升孩子听课质量。

4、加强识字量,小学初期老师会帮孩子念题目,孩子识字量不够,对于题目的理解和记忆都会相对大打折扣,阅读多,识字量大的孩子,会适应能力更强。


小蜗牛的精神家园


小学是漫漫求学路的开端,如何去选择可以说对于每个家长都有各自的答案,作为一个从事生涯规划的咨询师淡淡我的观点,仅供参考。

在说我的观点之前先讲我的两个高考志愿填报的客户的案例。首先两个孩子的性格都是ENFP,职业兴趣都是IES,父母均都是工薪阶层,两个孩子小学同校不同班,但是两个孩子的高考分数却是差别很大,一个高考650多分,一个不足二百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异,最后分析的结果居然是在小学时的学习习惯不同造成的。学习好的孩子启蒙老师非常和蔼,注重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差的孩子的老师比较严厉,非常注重日常习惯的养成。ENFP这个类型的性格是好做梦的主要活在精神世界里,必须要经常鼓励,同时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也比较重,善于总结规律,应变能力强。和蔼老师的鼓励对孩子起到了扬长的作用,孩子的信心越来越足。严厉老师的批判,无形中的打压抑制了孩子的各方面发展,孩子信心越来越不足。

所以说对幼升小的孩子来说,选择一个和蔼可亲,同时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是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核心内容,即择校不如择师。其次的就是择校问题,教学水平较高的重点小学座位首选,却是有困难,就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尽可能选择公办的学校。再有就是孩子的接送问题,只限于小学三年级以前,一定尽可能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附加经验: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个人经验是不要低估你家宝贝的个人能力,只要你给孩子发挥的空间,TA一定能够给你惊喜,惊喜出现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出现惊吓也不要指责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