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人民日報:讓短缺廉價藥始終不離開百姓

讓患者吃上廉價藥,關係到人們的切身利益。應當用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拿出更多管用的實招,讓短缺廉價藥始終不離開百姓

“硝酸甘油進不著貨了,只有綁定一些貴的藥一起買,藥廠才給配一點兒。”最近,山東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向筆者反映,用於治療冠心病的廉價藥硝酸甘油出現短缺,患者抱怨買不到藥,醫生也很無奈。

近年來,廉價藥短缺現象時有發生。廉價藥通常是指那些安全、有效、低價的藥品,單價一般幾角錢到幾十元不等,便宜又好用,大多屬於國家基本藥物範疇。

廉價藥短缺不是個新問題,背後有諸多因素。有些短缺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其動植物原料有特定的生長週期。比如,魚精蛋白是從魚類新鮮成熟的精子中提取的,這些魚的精子成熟期只在四五月份,原料提取有很強的季節性。又如參麥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人參,人參的生長需要數年時間,這期間產量會出現波動。有些短缺是因為集中招標壓價太低,藥企不願投標或中標後選擇停產。部分醫療機構在實際招標採購中往往看重以低價來壓低中標價,結果出現“超低價”,導致一些藥企生產廉價藥利潤極薄,成本稍一上漲就要虧本,甚至形成“中標死”。還有些短缺是因為基層醫療機構偏遠分散,配送難度大。廉價藥在基層需求量大,而物流成本又相對較高,一些藥品流通企業會拖延甚至拒絕配送。例如,高血壓常用藥尼群地平片,在鄉村地區就經常斷貨。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藥企一旦虧本生產或銷售,往往會選擇減產乃至停產,影響患者吃上廉價藥。那麼,如何才能讓廉價藥不斷貨呢?

首先,政府部門應加強短缺藥品監測,利用大數據動態掌握信息。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短缺藥品信息收集和彙總分析機制,完善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清單管理制度。去年以來,相關部門就短缺藥品採購供應情況、生產庫存、國有醫藥生產流通企業情況等信息開展調查核實,針對每種藥品分類施策,解決了130多個短缺藥品中大部分品種的短缺問題。今後,有關部門應繼續完善短缺藥品監測哨點佈局,健全國家、省、地市、縣四級短缺藥品監測預警體系,提高對基層短缺藥品的反饋應對能力。

其次,尊重市場規律,建立科學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廉價並非永不漲價,政府部門應客觀評估部分廉價藥實際成本的上漲。近日,寧夏、安徽等地對常用低價藥品實行掛網採購,取代以往的集中招標,凡符合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的,即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藥企可向政府申報,然後由醫療機構與藥企自主議價採購。這使供需雙方有了更多選擇,避免“超低價”“虧本價”中標,提高了藥企的生產積極性。同時,對於價格波動大的廉價藥,政府部門應做好價格跟蹤,防止壟斷抬價,打擊過度包裝、改名換姓等變相漲價行為。

第三,對一些特殊的廉價“救命藥”,應給予更多政策傾斜。這些藥往往價格低、用量少,因此供應不平衡、不充足的問題比較突出。應綜合採取國家儲備、定點生產、配送補貼、稅收減免、專項資金等舉措,推進短缺藥的小品種生產基地建設,做到供應有保障、供求能對接,增強廉價救命藥的應急協調能力。

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建設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讓患者吃上廉價藥,關係到人們的切身利益。期待有關部門用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拿出更多管用的實招,讓短缺廉價藥始終不離開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