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脱贫榜样」从“万元户”到“十万元户”,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脱贫榜样」从“万元户”到“十万元户”,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脱贫榜样」从“万元户”到“十万元户”,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引子:张大叔的逆袭

2017年12月的一天,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入户做脱贫验收的时候,贫困户张大叔正在猪舍里忙里忙外,他笑呵呵地对我们说:“你们看,这些猪个头好大,马上又可以出栏了!”

养了80只鸡鸭、35头猪,种了15亩烟叶、200棵蜜柚……大埔县茶阳镇恋墩村贫困户张大叔一个人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依然心情愉快。

困境:负担重入不敷出

回想起2016年5月入户精准识别的时候,张大叔一家三口挤在借来的旧房子里,妻子体弱多病,儿子精神异常,一家人都需要张大叔照顾,他根本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只能靠种庄稼为生,全年家庭收入不超1万元,日子过得紧巴巴,刚50岁出头的汉子,又黑又瘦的身体,脸上写满了沉重。每年的劳动所得,仅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经常捉襟见肘。

转变:由贫困到脱贫

精准扶贫开始后,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了解张大叔一家的实际情况,经过分析、研究,决定帮助张大叔发展种养业。“真的可以帮助我养猪吗?一头猪苗就要500块,还要饲料,成本好高,亏了怎么办?”张大叔将信将疑。

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多次上门走访,向张大叔讲解帮扶政策,并为其制定详细种养脱贫的计划,逐渐打消了他没本钱、怕亏的念头。看着贴合实际的安排,张大叔终于下定决心,第一个响应并落实了驻村工作队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坚定的对我们说:“只要政府支持,只要你们愿意帮我,我就敢做!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趁着张大叔热情高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第一时间落实扶贫资金解决了猪舍、猪苗、饲料问题。猪苗一到,自小就养过猪的张大叔撸起袖子干起来,看着一天天长膘的猪仔,张大叔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惊喜中,盼望中,去年年底,几十头肉猪出栏售卖了,仅此一项,其家庭每年可以增收7万元。

「脱贫榜样」从“万元户”到“十万元户”,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升华:扩大生产,致富带头

村干部说,老张的养殖业虽然刚起步,但是他家的猪养得好,白白胖胖的,成活率很高,他也已经开始帮助其他贫困户,有人来问他也会悉心指导。养猪成功后,张大叔也变得自信起来,在帮扶资金支持下,看准市场发展多种经营,主动扩大了烟叶和蜜柚的生产规模,不仅如此,张大叔还带动村里的其他贫困户一起研究市场方向搞种养,今年预留了几亩地准备种植木耳,经过半年多摸索实践,张大叔早已从种养门外汉成了半个“土专家”,在其示范和带动下,恋墩村贫困户开始行动起来,据统计,除了扶持原有蜜柚种植业外,贫困户中2017年全年共新增扶贫牛12户19头,猪3户40头,鸡4户300只,鸭5户500只,鹅4户200只,兔1户100只,一户一策的外在驱动和贫困户的内在动力相结合终于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生根开花。

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让张大叔很快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7年底,他家顺利通过脱贫评估验收,并被确定为精准脱贫示范户。2017年其家庭年收入逾10万元,从村里的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教育、医疗和大病救助、住房……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深入,压在张大叔心上的“大山”也被一座座搬走。如今,张大叔纳入危房改造的新家已落成,儿子也已经回归校园,最近他又购进一辆农用三轮运输车,经常穿梭于田间和猪舍,干劲十足。“现在日子好了,但是身边还有很多人没有脱贫,我要尽力为脱贫做点事,回报社会。”他说。(作者为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办事处对口帮扶大埔县茶阳镇恋墩村驻村工作队队长)

4月热文推荐

1. 国家出手!低保清查,究竟什么人在和贫困人口抢低保

2.李希:推动广东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3.关于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4.胡春华: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 全面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

5.胡春华出席脱贫攻坚工作专题会议

「脱贫榜样」从“万元户”到“十万元户”,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主办单位:广东省扶贫办

承办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网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审校:付强

「脱贫榜样」从“万元户”到“十万元户”,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