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姿勢不對!

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姿勢不對!

01耶魯模式

耶魯大學基金會過去幾十年取得了驕人的投資業績,該基金2015年的資產組合中,大宗商品佔比6.7%,私募股權佔比32.5%,房地產佔比14%,合計超過資產組合的50%,耶魯大學基金會超越同行的大部分秘密就在這裡。人們把這種以另類資產作為核心的組合模式叫做“耶魯模式”,以區別於股票、債券、現金等傳統資產為核心組合配置的常規模式。

現實中我們一般把股票、債券、現金歸為“常規資產"類別,而把大宗商品、對沖基金、PEVC,房地產歸於"另類資產"類別。

不同資產類別所對應的投資模式我們可以稱之為“常規模式”、“另類模式”。

02那些被我們賦予“意義”的“常規模式”

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姿勢不對!

“不要把資金投資在某一種產品上,要進行分散投資,股票、債券、基金、定存、P2P......進行投資組合,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60%股票加40%債券形成傻瓜配置,兩股+兩債+一貨基構築投資鐵三角.......”

是不是很熟悉的橋段?

你打開網絡上任何一個知識付費“理財課堂”課程,無論是9.9元,99元,199元。

你驚訝發現,他們幾乎都是大同小異。

核心部分,永遠是“雞蛋不要放到一個籃子裡,60%股票+40%債券傻瓜配置。”

僅此一項,翻來覆去的講。

結果是越理越窮,沒有一個人發財。

為什麼傳統的理財學習發不了財?

因為他們已經誤入歧途,進入了一個錯誤的“常規模式”

對大部分沒時間的中產階級而言

這注定是一個5%左右回報的市場。

富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便由此而來。

03那些“不可靠”的“另類模式”

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姿勢不對!

  • 泡沫

1990年日本房產泡沫,2000年互聯網泡沫,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荷蘭鬱金香,長春君子蘭,中國的房產,目前的區塊鏈比特幣......

結果怎麼樣?

美國08年次貸危機,房價下跌,目前房價早已超過了當時的價格。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那些後來發展起來的巨頭如果被嚇退的話,那有互聯網的今天。如今鮮花產業佔荷蘭GDP的22%,成為荷蘭的支柱產業。長春君子蘭每年也能帶來40億左右的產值。

  • 房地產

說回讓中國人詬病的房價,1990年日本東京房價8萬美金,當時紐約房價1萬美金。你說日本90年代的房產有沒有泡沫?

當然有

北上深未來一定是與紐約媲美的城市,目前紐約房價2萬美元左右,北京房價1萬美金左右。是90年東京房價的1/8,目前紐約房價的1/2。

中國的房價,你說有沒有泡沫?

以中國現在的城市化進程速度、人口體量、GDP增長速度。未來的發展,有多大可能遭遇滑鐵盧,不能躋身於全球數一數二行列?

有沒有泡沫,我想3歲小孩掰著指頭也能算出來

如果你真要說中國房產泡沫有多大,那麼就是不看好中國經濟會躋身全球領先地位。

  • 比特幣

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姿勢不對!

這是2017年的一個圖,全世界貨幣總額約86.3萬億美元,蘋果公司有7300億美元市值,比爾蓋茨個人有860億美元,而比特幣當時只有410億美元的市值,比特幣截止到今天有1300多億美元的市值,近期全球數字貨幣總市值在4000億美元左右。

未來,數字貨幣如果能達到全球貨幣總值的5%,到4.3萬億美元,那麼數字貨幣在現有基礎上就會有10倍的空間。

就目前的市值來說,你說比特幣有多大泡沫?

我只能說:

你去看10本區塊鏈、比特幣方面的書,再來說比特幣泡沫有多大

不要人云亦云

你可能會說數字貨幣風險太大,可能會歸零。

這的確是個問題,同樣道理幹什麼都有歸零的風險,經常也會聽到裝修200萬3個月虧完的新聞。夫妻加班加點上著班,再兼職去開一家咖啡店,歸零的風險不比BTC小。

因為咖啡店可能歸零,難道就不創業了嗎?

因為BTC可能歸零,難道就不去了解了嗎?

數字貨幣值得我們對它保持好奇、慎重、興奮並不斷去深入瞭解的態度。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打入傳銷、龐氏的行列。

04在衝突中突破

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姿勢不對!

現實是好多人一聽到買房,就說日本的房地產泡沫風險......云云,一聽比特幣就拿傳銷、龐氏騙局說事。

媒體選擇性放大報道泡沫以及危機,畢竟這樣寫更吸引眼球,讓人們對風險避之不及。

就好比有一家飛機失事,所有媒體都會報道,讓你產生恐機心理,你一查概率,發現坐飛機可比你每天開車上班安全多了,但是恐機的毛病算是烙下了。

這個邏輯其實很荒謬,就像一個人用菜刀殺死了人,難道要全世界禁止使用菜刀?

當然,不可否認一個新興的戰場出現在你面前時,無規則可尋,無監管可依,必定魚龍混雜,各種阿貓阿狗幣橫空出世。這中間會有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騙子可比好多旁觀者勤奮多了,他們才是第一批學會專業名詞,瞭解透技術原理的人。

我們不能因為媒體的負面報道,而放棄瞭解事實真相的機會。

保持好奇心,小心求證實踐。

找到屬於自己的“另類模式”才有可能突破邊界

真相是建立在對時局不斷了解基礎之上的:

真正的炒客從不投機,投機者自認為是炒客。

其實呢?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姿勢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