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孔子墓會不會被考古的人挖掘?你怎麼看?

袁思怡


假墓挖它幹啥,連衣冠墓都不是,屬後世堆的土堆,作為標記拜祭地點而已。

孔子落迫一生,弟子湊其語錄成冊,配字論語,受當時官方民眾卑視,白喪事司儀成名,很多人不宵一顧,小兒象陀也刁難孔子師徒,孔子拜六歲童為師成一笑談傳至今。

漢初仍卑儒,因帝王用儒布撒尿,宮殿建起後,各功臣武將無序亂紛紛,用儀臣官糾為三跪九叩首大禮見君朝堂上,帝威嚴頓彰顯,詢儀官為儒生,從而廢百家獨尊儒術,但僅用在渲染氣氛氛圍上,國政用墨農兩家,維社會安睦用法家,保國用兵家,崇尚用道家,調濟吃喝為廚家,天地鬼神祖用大祭伺,天氣時節時間有伺天官,水有水運監,火有火更夫,訴狀有大理監。

宣詞尊儒後,儒學替子曰術,這才封土樹墓。距孔子亡故幾百年後了。

隋朝立科舉,孔子成聖,孔府山東才建起,距漢有近千年了。

後歷朝批孔奉孔交替,僅壁藏書傳說保正統正宗有序傳沿的,旁證全無。譜系真假無法鑑定,宋後可據有證的。此時距孔子已兩千年左右了。自此衍聖公出現,傳至今有序有效。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古墓有三種,①埋屍骨的、②紀念性的、③說不清的。孔子墓屬於第三種。

關於古墓考古,有兩種極端觀點,其一是說考古就是有證的盜墓,其二是說考古就是發現歷史。當然這裡考古,都狹義的指古墓發掘。

孔子的價值,在於其思想學說、著作文章,並不是他的陪葬品,更不是他的骨頭。

一百年以前的中國,沒有古墓考古,並沒有影響歷史的車輪。近代田野考古,一部分補充了我們對歷史的認知,一部分是配合城市和農村各種基礎建設,也並未改變社會軌跡。

當然也有一些利慾薰心的學者,打著高大上的名義,如去挖開了明定陵,真正可惜的並非那些陪葬品的保護不當,而是那夥人的學術倫理缺位。不要認為那是特例,看看剛剛發生的江西撫州挖了湯顯祖祖墳,性質是一樣的。

古墓是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並非某地的旅遊產品,也不是某些學術單位的小白鼠。

盜墓賊的存在,並不是能夠主動考古發掘古墓的理由,如何加大司法震懾力,加強保護機制才是首要的。

孔子、曲阜三孔,包括過去的衍聖公,都是一種符號,是過去朝廷對儒家為本的一種態度。文革時,孔子墓被挖,是否挖到了什麼,沒有正式資料。但一定挖掉了社會道德和倫理,挖出了喪心病狂。這些是值得我們反思與警示的。

當下國家高層態度非常明確,禁止各種主動發掘古墓,特別是帝陵和名人墓。這並不是學術界的共識,而是一種政權意志。並漸漸為有識之士所堅守!

考古不是盜墓,這個淺顯的道理不用說三遍。請尊重基層考古工作者!但同時,違規發掘古墓,也應參照盜墓給予處罰。


幾葦渡


這麼說吧,今天孔林的孔子墓,並不是孔子的真墓。《史記·孔子世家》說得很清楚:“孔子冢大一頃”,但是今天那個小墳頭,絕對沒有一頃之大。


而且在你懂的那個年代,孔府和孔廟都被砸,孔林也被挖了。但是在孔子祖孫三代墓裡,那些盜墓賊完全一無所獲。不過這阻撓不了他們鬥天鬥地的精神,接著又把最後一個衍聖公孔令貽和父祖三代的墓挖了。衍聖公是孔子後代在古代一脈相承的爵位,據說還有人渣把死去四十年的孔令貽腦袋拿出來當球踢。

今天考古肯定不比以往,更多是保護性、搶救性發掘,往往是在被盜墓賊破壞墓葬後,為了更好保護才進行科學發掘。前面說了孔子墓並不是真墓,要挖掘肯定也一無所獲。而且孔林現在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圈起來收費賣票的,也不存在被破壞的問題。



那麼假墓是否有價值呢?當然是有的。因為墓除了真墓還有衣冠冢、紀念墓,今天很多沒發掘的所謂古人墓,其實更多也只是紀念墓。比如陝西咸陽機場附近很多周王陵,其實都是清代陝西巡撫“考證”立碑的。並不是周天子真墓,但作為清人認證的墓葬,確實又有一定文化意義。所以假墓換個眼光看,也可以說是真墓,孔子墓也是這樣。


林屋公子


首先孔子墓,以及所在的孔林,1961年的時候便被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之中,按照文物保護法,在這裡進行考古發掘,是要嚴格履行報批手續的,但一般來說,如果不是配合項目建設,或者搶救性發掘,考古的申請是很難獲批的。所以要對孔子墓進行考古,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這裡有建設,二是這裡因為自然災害,或者盜墓行為,為了保護文物必須進行搶救性發掘。前者同樣要嚴格履行報批手續,同樣極難獲得批准。後者而言,以現在對孔林的保護力度,盜墓賊想去盜掘除非是瘋了,而足以致使陵墓被嚴重破壞的自然災害,更是概率小到可以忽視的事件。

此外,孔子墓也沒有什麼發掘價值,一是級別不高,二是文革時代破四舊已經被挖了個底朝天,現在去挖孔子墓,完全是自找沒趣,挖不到什麼寶貝來迎合公眾,也得不到什麼最新成果來在學術上取得突破。

題主最後問“如果不進行考古,又怎麼證明墓主人的存在?”

我覺得從孔子去世至今,幾千年過去了,歷朝歷代都來這裡祭拜孔子,就算一開始就拜錯墳頭了,但這樣將錯就錯了這麼久,早已形成了一種文化,深植於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DNA之中。站在這個角度看,孔林裡那座墳包下長眠的是不是孔子還重要嘛?就如同祭拜黃帝,可能這個人在歷史上都不存在,但千百年間,中國人通過祭拜黃帝這種形式來凝聚民族,凝聚共識,在這種宏大意義面前,拜的是誰已經不重要了。


王朝的廢墟


先明確回答:不會的。

雖然如此,看到一些回答者,對考古工作者咬牙切齒,恨不得食肉寢皮,也是覺得蠻搞笑,所以藉著這個問題來談談考古挖墓是怎麼回事。

首先,挖墓並非考古的全部

提到考古,有些人就自然而然聯想到挖墓。

實際上恰恰相反,墓葬考古只是考古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其實是針對古代的遺址而開展的發掘和保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搜近年來的“十大考古發現”,看看墓葬跟遺址各自佔的比例,就知道我所言非虛。

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個普遍的誤解,主要是因為很多不太瞭解考古的人獲得信息的唯一途徑就是各類媒體。而媒體為了抓眼球,會更傾向於報道更有信息衝擊力的墓葬考古。比如說,安陽“曹操墓”考古發掘,肯定比曹魏鄴城遺址考古更加吸引大眾的注意。

(鄴城三臺遺址)

因此,大家看的最多的就是考古“挖墓”,進而將考古等同於挖墓。個別缺乏基本鑑別力的人,甚至將考古等同於盜墓,因為他們瞭解考古的途徑就是《盜墓筆記》。


其次,考古並不是想挖就挖

很多人提到郭沫若“挖定陵”,這次主動發掘似乎已經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個抹不掉的汙點。

實際上,明定陵發掘之前,真正具有考古學背景的夏鼐以及鄭振鐸都是反對的,後來實在拗不過郭沫若與吳晗,才不得不開展了發掘。

這次發掘工作的過程以及方法,並沒有太多的問題,廣受大家詬病的其實主要是後來的文物保護。當年的技術不夠發達,很多有機質的文物,如絲織品衣物在出土之後出現了朽壞。另外,後來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萬曆皇帝的遺骨也被損毀,影響十分惡劣。

因為明定陵考古的教訓,考古工作開始遵從非主動發掘的原則。如果墓葬、遺址沒有面臨威脅,就不能主動發掘。

這種威脅主要來自於:1.盜墓;2.施工。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這兩個原因導致無數的古墓葬和遺址被徹底毀滅,海量文物流失,精品藏於海外藏家之手,中華重器為國外所收藏。

順便說一句,看到有回答說,盜墓不是主動考古發掘的理由。誠然,非主動發掘是基本原則,打擊盜墓是當務之急。但是當今的實際狀況是,盜墓活動十分猖狂,愈演愈烈,在無法有力保護的情況下,主動考古還是無法接受嗎?堅持一個死規則,坐視墓葬和遺址被盜掘,真的好嗎?

反正,目前還是會堅持非主動發掘的原則。孔子墓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的好好的,根本不會去進行發掘。


最後,孔子墓的價值

正如一些答主所說,現在曲阜孔林中的孔子墓是不是歷史上真正的孔子墓葬,其實是說不清的。此外,上世紀60年代,孔林曾經遭到過破壞,據說“孔子墓”也被挖開,但是裡面空空如也。

因此,從考古的角度來講,這個“孔子墓”是沒有太大價值的,即便去做考古發掘,也不會對現有的學術格局產生什麼影響。

但是,從文化、思想的角度來講,“孔子墓”的價值還是很高的,他和黃帝陵類似,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尊崇的人物的象徵物,具有“紀念碑性”。


所以無論從什麼方面考慮,孔子墓都不會進行考古發掘。


考古軍中馬前卒


應該不會再挖了。“文革”那個特殊時期孔子墓曾經被挖過了,連同墓碑都砸斷了。


聽竹齋


皇帝的新裝!


洛寧LC


孔丘=空丘?“夫子何為者,枉枉一代中。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鼓吹天尊地卑,男尊地卑的喪家犬儒家祖師爺的遺骨殘骸,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無法尋覓了。孔府孔廟孔林是魯國王室家族的家業。


蓋天宣夜說


孔子的墓,肯定會保護,而不會挖掘。

(一)孔子的後代,香火延續,至今不斷。孔子的墓系孔氏家族的祖墳。而不是無人認領的古基。

不經孔氏家族的同意,決不能去挖人家的祖墳。

(二)孔子是個儒家,並非皇親國戚,家有萬貫的權貴。墳中不可能有多少青銅禮器,金銀珠寶等物。充其量,墳裡的陪葬品,有他的幾本書(竹簡之類)。

(三)孔子的理論,思想早已為通過本人及門下第子廣為傳頌,而且有發揚光大,己無秘密可言。

挖墓考古沒有多大實際意義。

(四)孔子被尊為聖人,而且孔子學院走向了世界。孔子應該受到萬眾的禮拜。如果他的墓得不到保護,影響太壞。



匯雁1


以我看這個問題不是你我怎麼看的,不是你我改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