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現在的高考不再擴招意味著什麼?

ARkam


表面說不再擴招,事實上各高校每年的招生計劃仍在增加。現在的許多高校不是為國家培養有用可用人才,只是從經濟效益和局部利益有些甚至是個人利益出發。另一方面也是社會上有此需求,一個縣城裡的飯店招個門童也要求專科學歷。擴招事實上不會停止,一直到百分之百的高考錄取率。之後因人口規模萎縮,高校再想擴也不可能了,招生規模就會逐漸減小。


仲夏夜之夢876543210


意味著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大國工匠和技術人員。

一、高考擴招,造成人才發展不均衡。

從2000年以後,高考不斷的擴招,使大量的學生進入了大學,為社會和企業培養了優秀的人才。

但是,這部分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趨向於白領的工作,由於數量龐大而白領崗位有限,導致找工作難度加大了,引起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而藍領的技術人員卻非常的緊缺,很多工廠和車間都招聘不到技術人員,造成了嚴重的人力資源失衡。


二、經濟轉型,決定了國家的對人才的培養方向。

最新的職業教育文件規定。職業教育和大學教育是同等重要不同發展方向的兩種教育,在未來數年內,國家要將部分本科院校轉為職業技術大學,與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一同培養技能人才。

所以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高考就不能再繼續擴招了,將一些考不上大學的學生,劃歸到職業學院,為國家培養技能人才。這也是國家在呼籲工匠精神的原因,也符合我國經濟從粗獷型到集約型發展的用人要求。

以前人才的培養都是通過大學擴招,讓大學生只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然後去企業之後再經過企業的培訓和工作實踐,才掌握技能。這種大學教育屬於辦學的教育,浪費了企業的資源和精力,只屬於粗獷型經濟發展時候的用人需求。


現在我國向集約型經濟方向發展,對人才的培養就需要在大學裡提前完成,到企業之後直接參加工作生產,為整個社會和企業節約資源和時間。而這樣的教育只有在職業類院校才能實現,所以鼓勵部分生源報考職業類院校,普通的高考將不再擴招。

三、扭轉社會對高等教育的片面認識。

目前的高等教育制度,讓優秀的生源進入大學學習,而讓較差的生源進入職業院校學習。

這是因為我國剛開始對人才的需求和職業教育現狀造成的!

(1)國家一開始人才需求緊缺。

這是因為之前社會對人才需求緊缺,不在於學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只需要具有學習能力和職業潛力即可。

而現在社會對人才沒有那麼緊缺,而是對部分有職業技能的人才緊缺,所以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


(2)我國職業教育不成熟。

我的高等教育體制是“Y”制度,即到了高中之後,通過高考進行人才分流。一部分進入大學,一部分進入職業教育。

但是由於之前對人才工作前的技能要求比較低,所以導致進入大學成為主要的目標,按職業教育,幾乎被忽略了。

像德國美國這種國家教育,實行的是“雙軌”教育,學生在初中之後就開始分流,一部分以進入大學為目標,以部分也學習職業技能為目標。這樣就不存在一個目標占優勢,另一個目標被忽略的情況。

所以通過限制高考擴招,來實現職業教育的發展壯大,從而為國家培養講技能人才,追求工匠精神。


牽牛花牽牛郎


自從去年教育體制改革以後,對於很多初中生來說是一個噩耗,因為這意味著很多初中生是上不了高中的。

對於現在的初中生來說,不要奢望以後能夠上大學或者上研究生,博士。能上一個高中就不錯了。

教育體制改革以後,初中升高中50%的人才能上高中,而且還要對高職進行擴招,目前已經進行三次高職擴招。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彌補我國製造業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很多大學畢業生畢業以後,認為自己既有學歷又有文憑,就覺得不應該進入到企業或者是工廠認為做藍領是一種幹體力活,不符合他們的身份。

所以導致了我國現在一邊是大學生就業難,另一邊是工廠用工荒。過去20年我國大學一直在擴招,導致了基本殺人人都可以上大學,每年我國大學畢業生有700多萬。

但是這些大學畢業生造成了我國現在的就業難,雖然國家一直在提倡萬眾創業大眾創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實體企業確實比較難,很多企業都難以維持,所以導致了很多大學生無法就業。

所以對於現在大學生來說,只要能就業就就業,就業至少比不就也要好一些國家進行高考縮招和大學所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讓更多的年輕人,

尤其是初中畢業生,能夠主動地進入到現在的製造業。技術學院學習一門專業的技術。從事製造業。所以說未來的大學生和20年前的大學生一樣會很吃香。


體制公文寫作大講堂


在80年代,別說本科生、大專生,就算是中專生也是包分配工作,可以捧到“鐵飯碗”的。“物以稀為貴”,大學生在那個時候是非常稀缺的資源,那個時候的每個大學生在一個單位當中都相當於某個合唱團中“指揮”的角色。但到了21世紀伊始,各所高校瘋狂擴招,大學生的錄取率比某些中老年人的血壓升得還要快,大學生的“含金量”開始貶值,這就導致了我們在聊天中出現“每個月3千你就想請個農民工?3千你只能請個大學生”之類的調侃之語。

如果現在的高考不再擴招,意味著什麼?

(一)高考不再擴招,意味著大學生的“含金量”會升值。

高校不擴招,就意味著“本科生多如dog,研究生遍地走”的現象將會成為歷史,那些分數非常“精緻”就想混進大學“打遊戲、睡大覺、喝大酒”,基本上是沒有多大可能的。大學生的增量減少,大學生數量不再氾濫,那麼大學生的“含金量”自然會升值,其就業質量也會拾級而上。

(二)高考不再擴招,意味著職業教育會備受重視。

高考不再擴招,職業技能人員的培養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我們知道,在三十多年前,大學生一畢業之後立馬成為月薪豐厚的白領。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用人單位對白領的需求接近於飽和狀態,而對藍領的缺口卻是非常大的,相當一部分用人單位急需藍領的加盟。所以,當大學生數量得到遏制的情下,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就會被“置頂”,人力資源將不會再次遭遇嚴重的浪費。

(三)高考不再擴招,意味著教育步入理性化的“正軌”。

如果對一批大學生來個問卷調查,瞭解一下他們為什麼讀大學,估計很多大學生都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估計連“爸媽逼我讀大學的”這樣的言論也會“飆”出來。為上大學而上大學,上大學之後,沒有想過四年之後能做什麼,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部分考生像提線木偶一樣也不是多麼稀奇古怪的事情。而大學不再擴招,就意味著高等教育已經“冷靜”下來,進入日趨理性化的軌道,雖然大學生的數量有可能會減少,但高校對大學生的要求應該也會有所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也會提上去,這對高等教育的發展來說是有一定用處的。

當然,不管高校會不會停止擴招,那些頂尖985高校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擺在那邊,無論在哪個時候,無論哪個用人單位,都更喜歡大學檔次更高、本身綜合實力更強、能力更牛的大學畢業生。


微雨潤苗


這個問題正好是我熟悉的領域。大學不再擴招,意味著高等教育開始穩定規模,提高質量。

大學擴招始於1997年,經過十多年的擴張,到2008年,國家提出穩定規模,提高質量的指示。

在大學擴招時期,大多數大學瘋狂地買地,蓋樓,辦新專業,擴大招生規模。

因為政府投入有限,大學擴招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商業貸款,為此多數大學都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

在2008年前後,高校債務負擔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嚴重問題,就在這個時候,國家提出穩定規模,提高質量。同時,銀行收緊銀根,減少對學校的貸款。

所以,大學不再擴招 ,國家財力無法支持大學繼續擴張是原因之一。

此外,大學在快速擴張時期,一些新辦專業,由於師資水平和辦學經驗缺乏,教學質量穩定性不如老專業。

因此,大學停止擴招,內部原因是新辦專業辦學質量缺乏保障,外部原因是國家缺乏足夠財力支撐。所以,大學停止擴招,意味著大學必須提高辦學質量。

從理論上講,大學發展規模與生產力發展水平是有關聯的。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越高,為教育發展提供的財力支持越大,學校有了足夠的財力支持,辦學規模也就越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在報告中提出教育先行的理論。即在一定的生產力水平下,教育應該適當超前發展 。具體表現為:一是教育投入增長適當高於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二是教育要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

從我們國家來看,在1980-1998年期間,經濟增長速度遠超高等教育規模增長速度。例如,1998年國民生產總值是1980年的將近18倍,而1998的高校規模是1980的不足3倍。所以,相對於經濟發展,教育規模嚴重滯後,國家開啟大學擴招之門。

從1998到2008年期間,2008國民生產總值是1998年3倍多,而2008高校規模是1998年8倍多。大學發展過於超前,超出經濟的支撐能力。所以,大學開始穩定規模。

從目前形勢來看,民辦大學和高職院校是國家發展重點。但一些社會資本把追逐利益放在優先地位,以企業方式運作大學,辦學質量堪憂。而高職院校的擴招,國家決心很大,社會影響不積極,前景尚不明朗。

所以,今後大學發展會把提高辦學質量作為優先目標。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都亟待整頓。短期內擴招可能性不大。


陶遠明


新一輪教育體制改革又要開始了。

我們先看一下近年來教育界的熱點都是啥?一二本合併,新高考3+1+2等等。大家可能會說這些都是高考有關的,和教改沒有關係哦。錯,其實教改是2010年就開始計劃了,但各省和各部門、高校都不感興趣、或者說不聽話。那好大領導就怒了,給你個最狠的教訓吧。對於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來說什麼事能給他最痛的記憶?就是高考。先用高考這個指揮棒把一切的相關人員、部門調動起來,再進一步改變現在的制度。

原因如下

1:現有的教育制度通過實踐檢驗並不成功。以高考為例,家長和考生不滿意,政策經常變動,錄取過程不透明,地區差異太大;國家不滿意,每年給投入這麼多錢,教育出來的學生都找不到工作,又自視為大學生,沒用;高校也不滿意,有學術特長的考生進不來,高分能進來的又不想從事專業,都是拿高校當跳板。所以以為風向標的清華和北大在浙江招生就開始首次特殊招生的計劃多餘普通招生的計劃。也就是說套路換了。計劃數多集中在綜合評定上,自主招生不用說只有不到5個百分點,以清華為例180人,只有20是裸分考生,大多是綜合評定。

2.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模式有極大的衝突。市場需要的是大量基層的工人、工程師。但高校培養的是學術人才。所以現在有些高校開始試點頒發應用技術學士學位證,開始改變人才培養模式。

3.高校盲目合併和擴招。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高校開始大量擴招,從96年的32萬到800多萬本科生,擴大了20多倍,人是畢業了,但產業結構沒變,是不需要這麼多大學生的。合併這是上世紀末高校的特色,不合並幾個,都顯得自己太LOW,全國重點大學沒幾個不合並的,結果山大、吉大、浙大這種巨無霸大學出現,全校師生高達60000多人,但學術水平沒什麼長進。最近,新一輪的學科評估有結果了,這三所大學沒一個是在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光把一些弱點的學校收進來就完了?

終上所述,教育必須改。也希望中國教育事業越來越好!!!



高考規劃師黃老師


大概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各地的大學紛紛開始擴招,

於是很多三四線,成績不突出的普通學生,也可以通過高考上了大學,一本、二本、三本都有。

當時很多大學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社會上各行各業也在日新月異的發生變化,

各類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瞬間增加。

於是讀了本科的學生藉著東風繼續讀研讀博,

留在了本科學校做老師,帶專業課,教更多的大學生,成為了大學老師,有的去新興的企業,也逐漸成為了管理人員。

就在二十年前,大學擴招是當時翻身改命的最大東風,

高等教育從原來的精英化向大眾普及,就拿現在全國卷總分750分來說,

學生的高考成績只要超過兩三百分,就可以上大學,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大學擴招帶來的變化之一就是各行業的變化。

比如在零幾年,大學的土木工程與建築、測繪、計量等專業開始擴招,隨之而來的變化就是房地產獲得了迅猛發展,

各個地區都在批地建房,房子一天一個價,當時建築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有個很不錯的未來。

於是繼續擴招,生物、化學、材料、機械等學院學生的人數越來越多,人太多了,社會上沒有那麼多適合的體面的工作,

招聘的競爭開始激烈,於是只有繼續提高學歷,碩士生博士生等高學歷人才也越來越多,科研行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大學擴招帶來的另一個變化就是大學生變得不那麼“值錢”了。

在以前,大學生是真正的天之驕子,國家棟梁之才,畢業後由國家直接分配合適的工作。

大學擴招之後,大學生多了,每一年都有幾百萬個大學生如過江之鯽湧向社會,

社會上待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一個崗位有十幾個大學生爭搶,找工作越來越困難。

其實,在我看來並不是大學生不那麼值錢了,而是值錢的大學生越來越少了。

就像清北交復的畢業生,到了社會上依然是香餑餑,985、211大學的博士畢業生,在各行各業都可以有不錯的地位待遇。

現在的潮流是教育全民化,很多以前考不上大學的學生,

在現在也可以上大學了,雖然上了大學,受過高等教育,但是大學生的人數太多,導致大學生的整體地位就如同上個世紀的普通市民。

現在985、211等名牌大學畢業的本科學生,或者是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博士生畢業,

才是擁有“特殊光環”的大學生,他們的地位就如同上個世紀的大學生,受到社會的追捧。

目前,我國的大學生已經進入了飽和狀態,大學的錄取比率已經很高了,所以已經不用再擴招了,

需要做的是把大學生的質量提上來,讓混日子的大學生徹底清醒,從2019年開始,很多大學都在做這一件事,把混日子的大學生予以退學處理。

你對這個問題還有沒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我是松鼠課堂高老師,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和點贊!

高鋒老師


錯,高考還將擴招,而且以後估計擴招幅度還會加大。

現在我來解析一下為什麼我要提出這個結論?

新高考的實施一定會壓縮掉普通高考升普通本科高校的總量

題主所提的問題估計就是在這個上面,高考不再擴招,不擴招的是普通高校的普通本科高校學生,而大專、高職、中職、中專等的招生會擴大,總體擴大的幅度會高於普通本科高校的壓縮幅度,所以總量上依舊是擴張的。

舉一個很實在的數據,2011年左右,河南省普高和中職在校生比例幾乎是對半分,普高在校生49.4%,中職在校生50.6%,然後逐漸分開,普高在校生比例不斷上升,截止2018年普高在校生比例達到了60.6%,中職在校生比例降低到了39.4%,懸殊越來越大,為的是什麼?大家都想考一個普通高中,然後高考考上一個普通本科大學。

新高考的實施,新高考錄取的“專業+學校”模式的改革,一定會壓縮掉很多高校的差專業,高校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譽和地位,對於自身非常差的專業會主動淘汰掉,隨著淘汰的專業就是降低招生計劃,總數必將減少,而高職的擴招必將會讓一部分生源往這個方向流動,從而達成高職擴招的目的。

職業教育的擴張已經迫在眉睫

從今年的高職擴招100萬的政策一出臺,相信對教育行業比較敏感的朋友們已經嗅到了國家職業教育政策轉向的信號,職業教育的擴張已經迫在眉睫了,如下幾點:

1、中國高級技能人才的缺失已經非常巨大了,有統計缺口在2000萬以上,這一類人才需要的是頂尖的職業教育體系來培養。

2、中國製造2025目標實現的必由之路,沒有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是無法完成這個目標的。

3、拯救實體經濟,我們現在看到的製造業窘境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實體制造業無法招聘到高技能人才,出多高的工資也招不到。

所以目前原來的很多三本高校在往職業大學發展,很多地方也在組建各種職業本科高校,這是職業教育行業大發展的前兆。

兩個數據

1、近幾年每年高招錄取700多萬的新生中,普通本科招生比例一直高於50%,但一般不會超出55%的比例,可是現狀一直是本科招生數量大於專科、高職招生,而正常的狀況應該是專科、高職的比率需要大幅度擴大,才能保障社會對於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我國高中普及率剛剛達到50%左右,也就是說有接近一半的中學生是無法進入高中然後升學的,只能進入中職教育體系,而國家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主要力量還是得通過高中升學進入高職階段的學習方可。這也是高職擴招、普及高中政策的由來之一。


YiRon


滿街都是大學生,素質和當年的初中生差不多,所以說擴張不擴張,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少了。並不是想提高學生的畢業水平。

早些年的中專生,後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修個電腦搞個打印機,學個電子表格,排個版,水平都剛剛的響,但是現在剛參加工作,其他行業不知道,但是進入教師行業的人我們卻非常清楚,電子表格基本不會,文字排版看不清要求,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一些大學畢業生的真實水平,所以說擴招不擴招,真的是不應當有太大的作用,關鍵是很多人即使大學畢業還不如原來的初中生。

所以說我們現在的人口越來越穩定,在下一個入學高峰還沒有趕到大學生的時候,很多學校之所以把生源進行限制,最主要還是為了保證能夠把學生招滿。

所以說不擴招,體現了一個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學生少了。


義誠老師


我是從事高中生學業規劃和高考志願填報工作的,對於高考不再擴招,本人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高校對於招生的學生要求素質更高了

(二)高校對於專業學科設置更加強化了,砍到一些無意義的學科

(三)同時人口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適齡考生在接下來會呈下降趨勢,中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以上是本人的片面的想法,還請各位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