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當藝術不再表現生活的時候,你認為藝術應該表現什麼?

影影圈圈


生活是藝術之母;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藝術是生活的鏡子;藝術並不超越大自然,不過可以使大自然更加美化;藝術的偉大意義,在於它能顯現內心生活的奧秘……

這些名言是中外文化名人對藝術與生活的精僻闡釋。從中可以看出,生活與藝術就像身體與影子的關係,任何時候,都不可能脫離生活而獨立存在。



從物質生活,如,人們的吃穿住用行,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人們各種活動儀式,以及到精神生活,如,人類的思考,想象,情感,意識,等等,藝術都能進行準確而深刻地表現。

如果藝術脫離這些元素,顯然就變成了曲高和寡的東西,不能接上地氣,導致大部分人看不懂,難以理解,這無疑會喪失藝術本身的生命力。



但隨著抽象藝術的發展,如,意象書法,抽象派繪畫和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以及所謂的純音樂,純詩歌,等等,致使藝術多多少少偏離了現實生活的軌道,變成了純粹的符號。

可以看出,這類比較抽象的藝術歷來很難被大眾接受,只在小圈子裡流行,很難走出圈子成為大眾精神生活的裝飾,也很難啟發大眾的心智。



藝術要想為大眾精神生活服務,必須靠近生活,從生活深入淺出,搞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藝術形式,把受眾面擴大,才有可能永遠傳承下去。

另外,藝術與生活聯姻時,還應該與時俱進,關心和挖掘普通大眾的所思所想,準確把握時代精神和藝識形態,引導大眾的思想觀念,只有如此,方可體現藝術真正的價值。



抽象藝術實際上表達的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不過藝術理念太過於超前,遠遠高於大眾的思維節奏,以及思想的深度和廣度,所以,大眾面對它時一片茫然。

通俗藝術之所以生命力頑強,是因為它從來沒有脫離生活,永遠跟生活如漆似膠地粘在一起,大眾面對它能身同感受,從藝術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鴻鵠迎罡


任何一個藝術愛好者都知道那句“藝術來源於生活”,很顯然藝術就是在表現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這樣的藝術也才不會虛無縹緲,即便藝術允許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誇張的表現手法,只要不脫離生活,始終顯得真實,問題來了:當藝術不再表現生活的時候,你認為藝術應該表現什麼?


當藝術不再表現生活的時候,藝術應該表現藝術家自己

按理說,完全脫離於生活的純粹的藝術是不存在的,就像開篇所說的那樣,藝術不能虛無縹緲,而要反映真實,所以,當藝術不再表現生活的時候,這是一種假設;我們言歸正傳,當藝術不再表現生活的時候,藝術應該表現的只是藝術家自己了,只有表現藝術家自己是最合適的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道理很簡單,藝術家創作藝術時的初衷就是想要表現自己,由於諸多因素,不得已才要去表現生活、反映現實,那麼問題又來了,藝術家會怎樣的用藝術表現自己呢?這是討論的重點,這也一句話就可以概括:自我表達、表達自我,就是藝術,



又該怎樣理解“自我表達、表達自我,就是藝術呢?”我們可以舉例說明一下,比如,20世紀的藝術就打破了許多限制,新的思想加上由此而來的新技巧和新材料,已經在一切藝術中引起新的表達方式,像畢加索這樣的立體主義藝術,若我們不知道藝術家的思想來自何方,就很難知道他在畫什麼,他為什麼要用那種特別的技巧?


類似畢加索這樣的藝術風格,就是在表現藝術家自己,這樣的創作和現實生活無關,或許只是和未來的世界有關,而未來世界是人們所不能預知的,這純粹是藝術家個人的想法而已,和別人的想法無關,對吧,從這方面來講,藝術只表現藝術家自己,而不表現生活,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需要用時間來驗證這種想法是否會存在。


詩夜城主


當藝術不在表現生活的時候,應該脫胎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更多去體現藝術家個人的創造性思維,帶給人更寬廣、更遼闊的想象世界之美!

比如說,很多人喜歡的王小波先生,我是他的鐵桿粉絲,大波王二就是為紀念他而命名。我們可以看到,王小波的幾部作品,有取材於現實的批判性作品,比如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比如小說《黃金時代》、《綠毛水怪》,也有取之於歷史故事,又進行了後期個人臆想改造的,比如《萬壽寺》、《紅拂夜奔》、《尋找無雙》,尤其是萬壽寺,是我最喜歡的中國黑色幽默之經典鉅作!

王小波在萬壽寺裡,把一個懷有遠大理想,想開僻疆土的熱血青年、大將軍薛蒿,按照自己的顛覆思維,塑造成了一個現代派的藝術工匠,他搶婚、僱傭一群流氓做手下,又招來老妓女和小妓女慰軍,然後又調戲前來暗殺他的學院派殺手……很多的暗喻諷刺,就不解釋了,解釋就沒意思了。反而當做成人的童話故事去看更精彩、更輕鬆!而這也是我最崇拜他的一點,也是我向他學習的一點。

我不太喜歡如實描述現實生活的小說作品。尤其是苦情悲劇型的作品。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在高一看完了,整個高二都是低迷的,對未來人生看不到希望,只有無邊的恐懼。因為對一個農村孩子來說,考學失敗,就意味著從此走向另一條生活模式,也許就是田間地頭加炕頭……

還有我的山東淄博老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是很多現實中的不如意,化為鬼怪世界裡的美麗動人故事。

所以,我覺得藝術作品不再表現生活的時候,才能真正檢驗一個藝術家功力!

我是從事文學創作的大波王二,我的方向是諾貝爾文學獎。這不是空想,而是我45年的生活和工作沉澱下來的底氣。




光頭奶爸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不敢想象,當藝術不再表現生活的時候,藝術該表現什麼?

人類自從有了文明,就有了藝術。藝術是表現生活,反映生活的藝術;藝術還是人們精神體驗,精神寄託的藝術。

人們創造藝術,本質就是創造了美好的精神生活,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寫照,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藝術有個人宣洩的層面,藝術家可以很個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創造屬於自己的藝術作品,但這些所謂的藝術活動,藝術體驗,來自於藝術家個人的生活,藝術家有生活才有體驗,也才創造出反映個人生活的藝術作品。

藝術一旦不再表現生活,反映生活,我估計,那時人都不可能存在,記住一句話;藝術是人類的藝術,離開人的藝術就不叫藝術。


陳莊水墨畫家


當藝術不再表現生活的時候,藝術應該表現藝術家主觀意識對藝術的純粹性。否定了藝術來源於生活的客觀規律,把藝術和生活相互分離開,生活跟藝術沒有什麼關係,藝術就是為了藝術而藝術不斷地進行藝術創作,這是一種脫離現實生活唯心主義的純藝術謬論。


藝術是反映生活真實形象性的社會屬性。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藝術不能照搬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畫面反映生活的真實,要用藝術的手法塑造出高於真實生活的藝術作品。

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只有深入社會生活體驗出各方面的感受,積累大量的原始材料,通過自己藝術手法,把提取的原始材料經過藝術加工,創作出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極大地滿足人們對藝術的需要。



當藝術不再表現生活,而表現純藝術時,這是極端的唯心主義的資產階級藝術觀,具有虛偽性地表現藝術。強調藝術不依賴時代、社會生活等意識形態,在我國絕對不允許這種純藝術存在,必須堅決禁止。


黃智637


當藝術不表現生活的時候,藝術還有存在的理由嗎?說一切藝術起源於生活。那一旦抽去藝術中所反映的生活內容,那藝術不就消亡了,不存在了嗎?說藝術作品高於一般般的生活,是生活的詩意化,是生活的理想化。是創作者靈感的自由發揮。這當然不錯。但這些說法都離不開“生活"二字。一切藝術家都必須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已的對象,找到得以發揮的內容。無論是最早年代的陶瓷藝術,石刻壁畫,如陝西出土的約至今6000餘年彩陶盆上輕盈和諧的舞姿,還是青銅器《宴樂漁獵攻戰圖》上百餘人的形態動作。都反映著那時人們的生活場景。古希臘羅馬時代的雕塑,繪畫,戲劇,詩歌都直接描繪了當時戰爭中的英勇人物。中國古老的詩歌集《詩經》其中收集的大部分來自各個地方的民歌。它是與勞動生活密切相關的。中國古典詩歌的豐富性也是詩人們廣泛吸取樂府民歌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無論是唐詩,宋詞,元代戲曲,最早形態的起始都來自民間的生活藝術,即使是偉大詩人的傑作,也反映,概括了各時代的生活內容。詩人們從未離開過親身體驗的生活現實。假如離開明清時期的社會現實的生活經歷,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等能寫出"四大名著"?在美術繪畫中,一草一木一人物,名山大川,江河日月均取材於生活中的存在,寫意畫中的花蟲魚烏,山水人物均是表達畫家的思想感情,寄託著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正因如此,一切模仿之作,毫無審美價值!音樂藝術,好象是音樂家們獨立的創作,它那輕快的旋律,緊慢的節奏,也來自大自然所發出的一切轟鳴聲響,萬物復甦的景象,泉水叮咚的感悟。是大自然的生活,是人們的歡樂與痛苦,磨難與抗爭,給音樂家帶來了創作的靈感,離開了生活,離開了社會中人們的聆聽,離開了音樂所帶給人們的喜怒哀樂,情緒沸騰。那音樂藝術還有什麼意思呢?

總之,一切藝術所創造的美,那怕是印象派的,梵高的藝術均是對生活的觀照,所用的材料也來自生活中的客觀存在,沒有離開過生活!每一條溪流,每一片綠葉,每一座房屋都是藝術家關注的對象!

藝術來自生活,生活需要藝術,藝術也必須服務於現實生活中的人們!


浙江湖州羅林


當藝術不再表現生活時,藝術的存在還有更多的責任和創作分享關於藝術家更多的進步意識;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更高於生活,藝術家及藝術作品更應表現在於對未知的探索,對於美的極致追求,從而影響人們對很多未知意識形態的發現,以及對於思維的啟迪,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優秀偉大的藝術作品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尚和影響人對於世界觀的看法,從而引領很多變革進步,所以藝術在很多方面是文化的核心,更是精神文明的影響載體,藝術在表現生活的同時,更應具備有對這個世界萬事萬物有獨特視角的洞察力,以引領更高的文藝階梯,創造更先進的思想,為人的精神生活帶來更好的昇華!





劉移求


其實國外的"現代派"早以說明:1純結構畫、塗鴉畫,臆想幻念等。象未來派,越現實主義,表現派等(無思想、超理智。無目的、純表現)


用戶4211906027728


生活本來就是一門藝術,沒個人都不同,一花一世界,一人一輪迴。

我覺得不是藝術表現生活,是生活裡處處有藝術。


科普小筆記


應更多去表現個人對社會的認知及關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