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当艺术不再表现生活的时候,你认为艺术应该表现什么?

影影圈圈


生活是艺术之母;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可以使大自然更加美化;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现内心生活的奥秘……

这些名言是中外文化名人对艺术与生活的精僻阐释。从中可以看出,生活与艺术就像身体与影子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



从物质生活,如,人们的吃穿住用行,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人们各种活动仪式,以及到精神生活,如,人类的思考,想象,情感,意识,等等,艺术都能进行准确而深刻地表现。

如果艺术脱离这些元素,显然就变成了曲高和寡的东西,不能接上地气,导致大部分人看不懂,难以理解,这无疑会丧失艺术本身的生命力。



但随着抽象艺术的发展,如,意象书法,抽象派绘画和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以及所谓的纯音乐,纯诗歌,等等,致使艺术多多少少偏离了现实生活的轨道,变成了纯粹的符号。

可以看出,这类比较抽象的艺术历来很难被大众接受,只在小圈子里流行,很难走出圈子成为大众精神生活的装饰,也很难启发大众的心智。



艺术要想为大众精神生活服务,必须靠近生活,从生活深入浅出,搞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把受众面扩大,才有可能永远传承下去。

另外,艺术与生活联姻时,还应该与时俱进,关心和挖掘普通大众的所思所想,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和艺识形态,引导大众的思想观念,只有如此,方可体现艺术真正的价值。



抽象艺术实际上表达的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艺术理念太过于超前,远远高于大众的思维节奏,以及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大众面对它时一片茫然。

通俗艺术之所以生命力顽强,是因为它从来没有脱离生活,永远跟生活如漆似胶地粘在一起,大众面对它能身同感受,从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鸿鹄迎罡


任何一个艺术爱好者都知道那句“艺术来源于生活”,很显然艺术就是在表现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这样的艺术也才不会虚无缥缈,即便艺术允许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只要不脱离生活,始终显得真实,问题来了:当艺术不再表现生活的时候,你认为艺术应该表现什么?


当艺术不再表现生活的时候,艺术应该表现艺术家自己

按理说,完全脱离于生活的纯粹的艺术是不存在的,就像开篇所说的那样,艺术不能虚无缥缈,而要反映真实,所以,当艺术不再表现生活的时候,这是一种假设;我们言归正传,当艺术不再表现生活的时候,艺术应该表现的只是艺术家自己了,只有表现艺术家自己是最合适的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艺术家创作艺术时的初衷就是想要表现自己,由于诸多因素,不得已才要去表现生活、反映现实,那么问题又来了,艺术家会怎样的用艺术表现自己呢?这是讨论的重点,这也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自我表达、表达自我,就是艺术,



又该怎样理解“自我表达、表达自我,就是艺术呢?”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一下,比如,20世纪的艺术就打破了许多限制,新的思想加上由此而来的新技巧和新材料,已经在一切艺术中引起新的表达方式,像毕加索这样的立体主义艺术,若我们不知道艺术家的思想来自何方,就很难知道他在画什么,他为什么要用那种特别的技巧?


类似毕加索这样的艺术风格,就是在表现艺术家自己,这样的创作和现实生活无关,或许只是和未来的世界有关,而未来世界是人们所不能预知的,这纯粹是艺术家个人的想法而已,和别人的想法无关,对吧,从这方面来讲,艺术只表现艺术家自己,而不表现生活,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需要用时间来验证这种想法是否会存在。


诗夜城主


当艺术不在表现生活的时候,应该脱胎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更多去体现艺术家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带给人更宽广、更辽阔的想象世界之美!

比如说,很多人喜欢的王小波先生,我是他的铁杆粉丝,大波王二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我们可以看到,王小波的几部作品,有取材于现实的批判性作品,比如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比如小说《黄金时代》、《绿毛水怪》,也有取之于历史故事,又进行了后期个人臆想改造的,比如《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尤其是万寿寺,是我最喜欢的中国黑色幽默之经典巨作!

王小波在万寿寺里,把一个怀有远大理想,想开僻疆土的热血青年、大将军薛蒿,按照自己的颠覆思维,塑造成了一个现代派的艺术工匠,他抢婚、雇佣一群流氓做手下,又招来老妓女和小妓女慰军,然后又调戏前来暗杀他的学院派杀手……很多的暗喻讽刺,就不解释了,解释就没意思了。反而当做成人的童话故事去看更精彩、更轻松!而这也是我最崇拜他的一点,也是我向他学习的一点。

我不太喜欢如实描述现实生活的小说作品。尤其是苦情悲剧型的作品。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在高一看完了,整个高二都是低迷的,对未来人生看不到希望,只有无边的恐惧。因为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考学失败,就意味着从此走向另一条生活模式,也许就是田间地头加炕头……

还有我的山东淄博老乡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很多现实中的不如意,化为鬼怪世界里的美丽动人故事。

所以,我觉得艺术作品不再表现生活的时候,才能真正检验一个艺术家功力!

我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大波王二,我的方向是诺贝尔文学奖。这不是空想,而是我45年的生活和工作沉淀下来的底气。




光头奶爸


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不敢想象,当艺术不再表现生活的时候,艺术该表现什么?

人类自从有了文明,就有了艺术。艺术是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艺术还是人们精神体验,精神寄托的艺术。

人们创造艺术,本质就是创造了美好的精神生活,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艺术有个人宣泄的层面,艺术家可以很个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但这些所谓的艺术活动,艺术体验,来自于艺术家个人的生活,艺术家有生活才有体验,也才创造出反映个人生活的艺术作品。

艺术一旦不再表现生活,反映生活,我估计,那时人都不可能存在,记住一句话;艺术是人类的艺术,离开人的艺术就不叫艺术。


陈庄水墨画家


当艺术不再表现生活的时候,艺术应该表现艺术家主观意识对艺术的纯粹性。否定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客观规律,把艺术和生活相互分离开,生活跟艺术没有什么关系,艺术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不断地进行艺术创作,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生活唯心主义的纯艺术谬论。


艺术是反映生活真实形象性的社会属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不能照搬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画面反映生活的真实,要用艺术的手法塑造出高于真实生活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只有深入社会生活体验出各方面的感受,积累大量的原始材料,通过自己艺术手法,把提取的原始材料经过艺术加工,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极大地满足人们对艺术的需要。



当艺术不再表现生活,而表现纯艺术时,这是极端的唯心主义的资产阶级艺术观,具有虚伪性地表现艺术。强调艺术不依赖时代、社会生活等意识形态,在我国绝对不允许这种纯艺术存在,必须坚决禁止。


黄智637


当艺术不表现生活的时候,艺术还有存在的理由吗?说一切艺术起源于生活。那一旦抽去艺术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那艺术不就消亡了,不存在了吗?说艺术作品高于一般般的生活,是生活的诗意化,是生活的理想化。是创作者灵感的自由发挥。这当然不错。但这些说法都离不开“生活"二字。一切艺术家都必须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已的对象,找到得以发挥的内容。无论是最早年代的陶瓷艺术,石刻壁画,如陕西出土的约至今6000余年彩陶盆上轻盈和谐的舞姿,还是青铜器《宴乐渔猎攻战图》上百余人的形态动作。都反映着那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塑,绘画,戏剧,诗歌都直接描绘了当时战争中的英勇人物。中国古老的诗歌集《诗经》其中收集的大部分来自各个地方的民歌。它是与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性也是诗人们广泛吸取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无论是唐诗,宋词,元代戏曲,最早形态的起始都来自民间的生活艺术,即使是伟大诗人的杰作,也反映,概括了各时代的生活内容。诗人们从未离开过亲身体验的生活现实。假如离开明清时期的社会现实的生活经历,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能写出"四大名著"?在美术绘画中,一草一木一人物,名山大川,江河日月均取材于生活中的存在,写意画中的花虫鱼乌,山水人物均是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正因如此,一切模仿之作,毫无审美价值!音乐艺术,好象是音乐家们独立的创作,它那轻快的旋律,紧慢的节奏,也来自大自然所发出的一切轰鸣声响,万物复苏的景象,泉水叮咚的感悟。是大自然的生活,是人们的欢乐与痛苦,磨难与抗争,给音乐家带来了创作的灵感,离开了生活,离开了社会中人们的聆听,离开了音乐所带给人们的喜怒哀乐,情绪沸腾。那音乐艺术还有什么意思呢?

总之,一切艺术所创造的美,那怕是印象派的,梵高的艺术均是对生活的观照,所用的材料也来自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没有离开过生活!每一条溪流,每一片绿叶,每一座房屋都是艺术家关注的对象!

艺术来自生活,生活需要艺术,艺术也必须服务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


浙江湖州罗林


当艺术不再表现生活时,艺术的存在还有更多的责任和创作分享关于艺术家更多的进步意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更应表现在于对未知的探索,对于美的极致追求,从而影响人们对很多未知意识形态的发现,以及对于思维的启迪,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优秀伟大的艺术作品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尚和影响人对于世界观的看法,从而引领很多变革进步,所以艺术在很多方面是文化的核心,更是精神文明的影响载体,艺术在表现生活的同时,更应具备有对这个世界万事万物有独特视角的洞察力,以引领更高的文艺阶梯,创造更先进的思想,为人的精神生活带来更好的升华!





刘移求


其实国外的"现代派"早以说明:1纯结构画、涂鸦画,臆想幻念等。象未来派,越现实主义,表现派等(无思想、超理智。无目的、纯表现)


用户4211906027728


生活本来就是一门艺术,没个人都不同,一花一世界,一人一轮回。

我觉得不是艺术表现生活,是生活里处处有艺术。


科普小笔记


应更多去表现个人对社会的认知及关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