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記住:廣德,不僅僅只是一個地名

安徽省廣德市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廣德”作為地名來歷已久,《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注: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武將)東漢建安初,“是時,策已平定宣城以東,惟涇以西六縣未服”,孫吳析故鄣置廣德縣。縣名是取美名,意在標榜“皇恩浩蕩,帝德廣大”。這是“廣德”地名有文史最早的記載。然而,“廣德”作為一個詞語,歷代古籍賦予了它豐富的文化內涵:

記住:廣德,不僅僅只是一個地名

一、君子行為標準:上比廣德

昔者南瑕子過程太子,太子為烹鯢魚。南瑕子曰:“吾聞君子不食鯢魚。”程太子曰:“乃君子否?子何事焉?”南瑕子曰:“吾聞君子上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狹行也,於惡自退之原也。——引自《說苑 雜言》劉向編纂

另載,假子曰:“夫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狹行也;比於善者、自進之階,比於惡者,自退之原也。且詩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豈自比君子哉!志慕之而已矣。”——引自《韓詩外傳(卷七)》

簡釋:和德行比自己高的人比,會使自己增廣德行;和德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會使自己減退德行。指道德修養一定要同比自己強的人攀比。

導讀:廣而博厚的道德——廣德,一直是君子作為高尚行為的標準,進而“上比”追求,怎樣做到“上比廣德”,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引自《詩》),所以大力提倡“上比廣德”之風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

記住:廣德,不僅僅只是一個地名

二、道德構建的重要:廣德合一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德行廣大之人,若愚頑不足也。建德若偷,建設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虛也。”——引自《姬氏道德經》道理卷(上節)

簡釋:最崇高的德就好像是最低下的淵谷 一樣,越純淨的白就越好像含有汙垢的樣子,越廣大的德就越好像不足的樣子,越強健的德就越好像軟弱的樣子,越質樸純真的德就越好像混沌未開的樣子。

導讀:老子以道與德的世間形態作為起點,從更高維度解釋了道的高遠,讓我們有空間反觀本內的狹隘,從中獲得擴大我們內心的廣度,獲取“德”的博大,才能達到“廣德合一”的境界。

記住:廣德,不僅僅只是一個地名

▲攝影:張建國

三、和諧社會的需要:務廣德者強

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引自《黃石公三略》

簡釋:光武帝在這用了“廣地”和“廣德”兩個概念。前者不難理解,就是擴大可控制的地盤,而後者即“廣德”講的是從具體“事”裡講“道”,“道”孕於“德”中。因此,“廣德”的含義在此不主要指“仁義”這樣一些觀念上的東西,而是指國家力量的現實性和有限性,意即要量力而行,不要做鞭長莫及之事,以德治國。

導讀:理解了“廣德”這個關鍵詞,其他就迎刃而解。“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地佔的多了反守不住,目標超出國力反倒虛弱。理解這一點,也就理解了光武帝對宮臧所說的“常勝之家,難與慮敵”的深刻內含。回到當今社會,施以“務廣德者強”的思想,對精神文明建設具有深遠的影響。

記住:廣德,不僅僅只是一個地名

四、謙讓禮義的必要:廣德禮義

公曰:“夫趙衰三讓不失義。讓,推賢也。義,廣德也。德廣賢至,又何患矣。請令衰也從子。”——引自《國語(晉語·文公任賢與趙衰舉賢)》

簡釋:晉文公說:“趙衰三次推讓,都不失禮義。謙讓是為了推薦賢人,禮義是為了推廣道德。推廣道德,賢才就來了,那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請讓趙衰隨從你做副將。”

導讀:上者求賢若渴,同者禮讓三先,下者謙為修行。當今,廣德市正在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廣德廣大市民正在以“廣德禮義”的新時代內涵,展示廣德人新的精神面貌。

記住:廣德,不僅僅只是一個地名

五、法治精神的基礎:廣德仁治

文學曰:“刑不可任以成化,故廣德教。”——引自《鹽鐵論•論災第五十四(之二)》

簡釋:刑法不能用來完成教化,所以要廣泛進行仁德教育。

導讀:道德與法律是人類交往與合作得以共存共處不可或缺的行為規範體系,它們始終都是國家治理的兩種重要方式。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豐厚的德治思想,並形成了獨特的德治傳統。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以“廣德仁治”的精神作為法制建設的基礎。

記住:廣德,不僅僅只是一個地名

六、加強自身建設的意義:廣德附遠

公卿知任武可以闢地,而不知廣德可以附遠。——《雜論(第六十篇)》:

簡釋:公卿們知道使用武力可以開疆拓土,卻不知道廣施德政可使遠方歸附。

導讀:一個地方,在吸引旅遊客人、引進外商、招納人才等方面引來“鳳凰”時,不僅僅用經濟說話,更需要優越的社會生態環境。近年來,廣德市在營造安定和諧發展環境取得了長足進步,“廣德附遠”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蒐集整理及簡評:徐厚冰)

記住:廣德,不僅僅只是一個地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