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法考內容︱“封城”可能包含的措施與緊急時無法律的含義

新聞摘要

澎湃新聞:上海會“封城”?權威回應來了:是對交通道口管理相關措施的誤解。“封城”並不是法律用語,而是依法對傳染病疫區實行封鎖的描述或歸類。媒體之所以用“封城”二字,是傳播或者引起公眾關注的需要。“封城”二字可以涵蓋各地的依法採取的措施。

“封城”可能包含的措施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二十三規定,……必要時,對人員進行疏散或者隔離,並可以依法對傳染病疫區實行封鎖。

這裡的“依法”並不是僅指條例本身,應當廣義的理解“法”,即在緊急時可以依據我國現行的各種法律、法規。"封城”可能包含以下措施:

  • 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封城”可能是封鎖有關場所、道路。相關人員可以查驗現場人員的身份證件,限制有關公共場所內的活動。
  • 根據《人民警察法》,“封城”可能是交通管制。可以在一定的區域和時間,限制人員、車輛的通行或者停留。
  • 根據《人民警察法》,“封城”可能是現場管制。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行驅散,並對拒不服從的人員強行帶離現場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 根據《道路安全法》,“封城”可能是限制交通措施的決定,或者交通管制。

傳染病疫區的理解

這裡的“傳染病疫區”也應當作廣義的理解。如,某小區的居民感染或者有疑似感染,該居民的住所、整個樓層、或小區根據控制疫情的需要均可理解為傳染病疫區。上海等地採取以上強制措施時,完全符合法律規定。上海會封城?上海市政府的權威回應來了:是對交通道口管理相關措施的誤解。

上海市採取措施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鑑,即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一個專家組,這個專家組重要的任務就是每天對於我們的形勢進行分析研判,提出相應的對策。各地應當根據各地的防控疫情實際需要依法採取措施,不因外部壓力而撤銷合理的措施,但也不應當內部的壓力採取不成比例的措施,專家組的提出相應的對策是作出強制措施的參考。

緊急時無法律的含義

緊急時無法律也可以理解“必要時無法律”。這句法律格言基本含義是:在緊急狀態下,可以實施法律在通常情況下所禁止的某種行為,以免緊急狀態所帶來的危險,其正當性來源於對人性的體諒。

通常人們理解“緊急時無法律”時,將其限定適用於自救或者救他的場合。問題是國家機關為了國家,或者公共利益需要,是否可以採取法律尚沒有規定的措施?我們可以從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的職能理解“緊急時無法律”的含義。在特殊或者緊急的情況下,經過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可以規定臨時性的行政管理措施。

從本文看來,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可以經過國務院同意,可以規定臨時性的行政管理措施,其他國家機關當然可以經過國務院同意採取臨時性的強制措施。在特殊或者緊急的情況下,猶豫可能喪失勝利機會;猶豫可能使國家、人民利益遭受更大的損失。因此,緊急時無法律應當包括私權與公權的行使。

緊急時無法律,並不意味著緊急時沒有法律或者不存在法律,而是意味著法律認可在不得已的緊急狀態下犧牲一種法益保護另一種較大或同等的法益。關於法律格言說:“緊急時無法律。”,法考習題已經闡釋了答案:人們在緊急狀態下采取緊急避險行為可以不受法律處罰。同樣,我們也可以擴張解釋這個答案:即這裡的人們,包括國家機關。

法考內容︱“封城”可能包含的措施與緊急時無法律的含義

eb_id=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