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齐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间真的不清不楚吗?

二师兄说


一哥“俗人读史记”之——

宣姜文姜不是好姜

齐僖公家出了两个美女,大的叫宣姜、小的叫文姜,长的很是漂亮,从后来的作为看,或许才华也不错。可就是这两位美女却干了让后人议论、诟病、叹息,不一而足的千年茶余之资。

先说姐姐宣姜,《左氏春秋》载“十八年,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这个宣公不是治理之宣乃是宣淫之宣啊,先是娶(古代称这种事叫烝)老爸的小老婆自己的庶母夷姜,生了个儿子做了太子,又为儿子向齐国求婚,到时候一看,这女人太漂亮了,干脆留着自己用吧,这个美女就是宣姜,为宣公生子两个儿子,为了儿子又去害了原来的太子自己本应嫁给的男人,却又搭上自己儿子寿的性命,一下子死了两个公子。不过好景不长,宣公本来就老了,加上“淫不避人,如鸟兽耳”(欧阳修《诗本义》),不久就GP了。

宣姜虽然如愿以偿地把自己的儿子送上君位,但却被宣公的庶长子(宣公烝母故事重演)给相中了,“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真能生,还都济事,六个儿子中有三个国君,两个女儿都做了君后,难怪后人也有说此二人过的很幸福,有《诗经――君子偕老》为证,俗人没有太多证据证明啊,不过汉人刘向的评论或许有点可借鉴的,“卫之宣姜,谋危太子,欲立子寿,阴设力士。寿乃俱死,卫果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 

相比于姐姐,文姜不仅与夫家鲁国有事,还弄得娘家鸡犬不宁,《左氏春秋》载“二十五年,北戎伐齐。郑使太子忽来救齐,齐欲妻之。忽曰:“郑小齐大,非我敌。”遂辞之”。这事在《史记-郑世家》中有载,是说齐僖公想把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被拒绝的事,其中还有郑国权臣祭仲的劝说,可是这个太子却拒绝了,为什么?俗人不知,不说也罢,或许你懂得吧。

几年以后,这个美女嫁给了鲁国国君桓公,“四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鲁人以为让,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这事说的较明白了,兄妹少年相通(那时称这事为奔),后来妹夫妹妹回娘家,旧情复发,还弄得舅婿反目,把妹夫给搞掉了,还舍了一个小舅子,自己也很长时间不敢回婆家,长期与哥那个,真是有点那个了吧。刘向《列女传》说“文姜淫乱,配鲁桓公,与俱归齐,齐襄淫通,俾厥彭生,摧干拉胸,维女为乱,卒成祸凶。” 

关于这两位美女,《东周列国志》评价是“齐僖公二女,长宣姜,次文姜,宣姜淫于舅,文姜淫于兄,人伦天理,至此灭绝矣!有诗叹曰:妖艳春秋首二姜,致令齐卫紊纲常。天生尤物殃人国,不及无盐佐伯王!”说的也对。至于后世以人性、情欲乃至于个性自由、性开放论者,一哥不以为然。

 





一哥于一


齐国太子吕诸儿与公主文姜乱伦,齐釐公将文姜嫁给鲁桓公。文姜嫁到鲁国,已经十三年,生了两个儿子,太子同和公子季友。

吕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他派人到鲁国,要求鲁桓公将正宫夫人文姜一起带到齐国,进行国事访问。

齐国后宫,齐襄公设私宴,与文姜叙情。酒过三巡,两人四目相视,旧情复燃。随后乘着酒兴你情我爱,不顾天伦,干柴烈火行云雨之欢,遂成苟且之事。

为了长期留住文姜,齐襄公竟然杀了鲁桓公。后来鲁国迎接文姜回国,文姜就住在齐鲁边境祝邱,经常与齐襄公幽会。

图-原齐国都城临淄,现在属山东淄博市

再后来齐襄公被堂弟吕无知害死,国君之位也被夺。

文姜因襄公被弑,自祝邱返回鲁国,日夜劝其子鲁庄公兴兵伐齐,讨吕无知之罪,为情郎报仇。

不过鲁庄公一直很犹豫,智囊施伯谏道:“齐强鲁弱,齐国越乱,鲁国越利。请君勿动,以观其变。”

鲁庄公也成年了,所以并未听其母发兵攻齐,而是静观其变。

吕无知被齐国人弑杀后,文姜倒是出了一口恶气。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文姜思念其兄,做不到更加珍惜自己,她患了病,经常半夜咳嗽不止。

图-原鲁国都城曲阜,现在属山东济宁市

鲁庄公派人到莒国请著名的郎中来看病,郎中见文姜眼神呆滞,气息微弱,对鲁庄公道:“君上母亲之病,犹如风中残烛,若小人用药可保半年。”

鲁庄公很眼前一亮,因此前鲁国太医和所有郎中都说其母活不过一个月,遂道:“先生若能挽救母亲半年性命,要什么赏赐先生只管说。”

郎中却道:“小人不要任何赏赐,小人只有一个要求,不论小人用何药,还请君上勿问。人言可畏,若外边有任何对国母不利的言语,请君上禁言。”

鲁庄公心道:“这有何难。” 立即应允。

莒国郎中的药材,就是他自己。郎中穿上齐襄公的衣服,挂上齐襄公一样的胡须,便在鲁国后宫中与文姜同居。不几日文姜脸色逐渐有了生气,恍惚中与郎中生活了半年,才香销玉殒。


地图帝


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僖公在历史上并没什么名气,但是他的两个风华绝代的女儿却闻名古今。

他的大女儿齐宣姜因为绝色,未婚夫还没见到,就被公公卫宣公瞒天过海“截了胡”。卫宣公取代儿子跟齐宣姜拜了花堂,入了洞房。

齐僖公的二女儿齐文姜,更是貌美如花,再加上齐国又是诸侯国中的强国,“一家有女百家求”,各诸侯国国君、公子心动不已,纷纷派使者向齐僖公提亲。

但是文姜的婚姻并不顺,而且还因为“失恋”导致了跟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后来的齐襄公发生乱伦一事。

事情的原委到底是怎样的呢?

齐文姜因“齐大非偶”遭郑国公子拒婚,抑郁成疾。哥哥姜诸儿趁机开导,兄妹情深变成儿女情长。

春秋时期,齐国与郑国关系较好。公元前706年,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北戎攻打齐国,郑庄公让儿子姬忽率军前去救援。齐僖公看到姬忽英俊潇洒、气宇轩昂,就打算把二女儿文姜嫁给姬忽。姬忽婉言拒绝:“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耦’同‘偶’)”。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齐国是个大国,我国弱小,门不当户不对,我们不敢高攀。这就是“齐大非偶”成语的由来。

齐文姜本来是个高傲的女神,只有她看不上别人,哪料到还会有别人跟她拒婚的事情呢?文姜倍觉羞辱和委屈,觉得没脸见人,而且久久不能释怀。她茶饭不思,心情郁闷,终致积郁成疾。

文姜与哥哥姜诸儿从小就一起玩耍,感情很好。自从文姜因拒婚一事久病不愈以来,姜诸儿便隔三岔五去探望,说些安慰的话。可是一来二去,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妹,竟产生了微妙的感情,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还发生了关系。

齐僖公知道了儿女的私情后,又羞又恼,把姜诸儿叫来大骂一顿,并告诉他以后不准再靠近妹妹。

齐僖公怕事情闹大,把文姜嫁给了鲁国的新君鲁桓公。文姜与姜诸儿含泪分开。

为了防止家丑外扬,齐僖公也心急火燎地为女儿另择夫婿,让她赶紧出嫁。这时候,正好鲁桓公派人前来提亲,齐僖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当姜诸儿知道妹妹即将出嫁时,悲痛欲绝,写下一首诗:“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意思是妹妹如桃花一般艳丽,如朝霞一般灿烂,可还来不及慢慢欣赏,就已经花落别家,真是让人伤感!

文姜收到这首诗后也附和一首:“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复叮咛!”意思是“花开堪折直须折”,是文姜盼望姜诸儿及时“摘花”的暗示。这样看来,这对兄妹文采确实不一般,但是二人这种不伦之恋毕竟是为人所不齿的。婚期来临,文姜不得已远嫁鲁国。

出嫁时,齐僖公没有给女婿别的嘱托,只是一再叮嘱鲁桓公,不要让文姜回娘家。鲁桓公并不问其中原因,却把岳父的嘱咐牢记在心。

文姜嫁给鲁桓公后,生活还算平静,她先后生下了太子同和公子友,这让鲁桓公愈发对她百般宠爱,千般依顺。

姜诸儿继位后四年,文姜回娘家。同行的鲁桓公因为“碍眼”被姜诸儿所忌惮,被暗害致死。

可是让齐僖公没想到的是,他死后,这对冤孽儿女又走到了一起。

文姜离开齐国15年,果然没有回过娘家。这年,父亲去世,姜诸儿作为太子要成为新的君主,就是齐襄公。

娘家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文姜再三向丈夫提出回娘家看看。鲁桓公谨记岳父的教诲,说什么也不答应。其实文姜与姜诸儿的苟且之事,鲁桓公也早有耳闻。

当年只是出于政治目的和爱美之心,才娶了文姜。婚后文姜虽安分守己,没有做什么越礼之事,但是鲁桓公也从没放下戒心。

又过了四年,距离文姜和姜诸儿乱伦之事暴露已经过去了十八年。文姜的平静让鲁桓公慢慢放下了心中的警戒线,在妻子又一次提出回娘家看看时,鲁桓公觉得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再阻止妻子,于是就答应了,并与之前往。

此时的文姜虽然褪去了少女的青涩,但是却多了几分少妇的成熟。文姜与姜诸儿久别重逢,姜诸儿见到美貌依旧的文姜,不免心旗摇荡。而姜诸儿因为成了帝王,更是英姿飒爽。于是姜诸儿找了个借口,说是要跟文姜叙叙旧,就把文姜留在他的寝宫。

鲁桓公虽然有些不大情愿,但是想想二人已经近二十年不见了,而且物是人非。况且现在两个人的身份、地位都不似从前,他们怎么也得有所顾及。于是只好依从了姜诸儿,一个人回了驿馆。

没想到,十八年的时间并没有让兄妹二人放下彼此。二人旧情复燃,缱绻缠绵,早已把道德约束、家庭责任抛到脑后。

鲁桓公可怜巴巴地在驿馆里独守孤灯,夜不成寐。过了几日,文姜还是没有露面。鲁桓公终于按捺不住,前往宫中寻找。一进王宫,竟然看到了妻子和姜诸儿无比暧昧的一幕,当即火冒三丈,痛斥兄妹二人的无耻行径。

齐襄公本就瞧不起鲁桓公,再说现在已没有父亲齐僖公的管束,所以他竟动了杀心。但是他强装着一副笑脸,给鲁桓公进行牵强的解释。鲁庄公也提出明天就带妻子回到鲁国去。姜诸儿说,也好,明天我给你们摆送行宴。

宴席上酒过三巡,鲁桓公酩酊大醉,在齐襄公的授意下,大力士公子彭在送鲁桓公上车时,不小心“抱断”了他的肋骨,结果鲁桓公因为肝脏破裂暴毙身亡。

一国之君虽然这样死掉了,但是鲁国人却不敢对齐国用兵,只是一再抗议,要求严惩凶手。

齐襄公于是杀了公子彭,算是给鲁国一个交待。鲁国借坡下驴,也只好作罢。随后在鲁国人的拥护下,太子同继承了国君之位,是为鲁庄公。

丈夫已死,儿子也成了国君,文姜与姜诸儿幽会就更方便了。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多次请母亲回国,文姜都拒绝了。这真是为了“情夫”不要“国”与“家”的节奏!

几年后,姜诸儿的胡乱行径终于招致众叛亲离,姜诸儿被朝臣杀死。不久之后,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即位,他就是齐桓公。

姜诸儿一死,文姜便没有了留恋,她回到鲁国,一心一意帮着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在她的协助打理下,鲁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实力最雄厚的诸侯国之一。而文姜也得以安度晚年。

齐文姜本是一名绝色女子,由于被郑国公子拒婚,她郁郁寡欢得了病,因而与哥哥姜诸儿越走越近,竟然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后来她无奈嫁给鲁桓公以后,却因为跟哥哥旧情复燃,而导致丈夫失去性命。丈夫死后,她继续与哥哥行苟且之事,最后导致姜诸儿死于非命。

有人说,人的一生最关键的也就是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的是你的一个时期,或者一生。甚至,还会影响别人的一生!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齐僖公有两个女儿,长女宣姜,小女文姜。齐襄公是和妹妹文姜有一段不清不楚的“佳话”。太子诸儿,从小就与妹妹文姜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长大后的诸儿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而文姜也被哥哥诸儿所折服。俩人都互相爱恋有加。在注重礼制的周朝,这种乱伦的恋爱关系肯定要被众人反对。





齐僖公看到这种情况后,为了不让事情向更坏的地步发展,就让诸儿迎娶了宋国的公主,把文姜嫁给了鲁国的鲁桓公,用这样的办法将两人给拆开了。


后来,诸儿继位成了齐襄公。为了向周庄王的妹妹求婚,按照礼制邀请了鲁桓公,此时的文姜已是两个儿子的母亲了。当她听说这个事情后,就吵着要和鲁桓公同去。到了齐国后,文姜以看望嫂子为由,直接跑到齐襄公的宫中,两人很快旧情复燃,最终给鲁桓公带上了绿帽子。

后来,鲁桓公知道了此时,便怒责了文姜一顿,并且动手打了她。文姜又将此事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很生气。他有了想除掉鲁桓公的想法。于是,他在齐国宴请鲁桓公,等鲁桓公喝醉后,他让自己的叔叔彭生,在送鲁桓公回住处的路上杀了鲁桓公。



鲁桓公死在了齐国,这让鲁国很愤怒,就找齐襄公要说法,要他给鲁国一个交代。这下把齐襄公给搅和地心烦意乱,他当时杀鲁桓公时只是一时的冲动,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个地步。现在他和文姜的事经过炒作,弄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他只有按照鲁人的要求,杀了彭生,事情才得以平息下来。


事情平息后,文姜就长期住在齐国,并继续找齐襄公,更加肆无忌惮的私通。后来,文姜回到鲁国,但还和齐襄公保持私会。继位后的鲁庄公对于这个事也毫无办法,毕竟一个是自己的亲娘,一个是自己的舅舅。不过,从此以后,齐国的政局开始变得更加混乱了。


秦野雁


文|小河对岸

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能得以继位为君,得归功於其兄齐襄公之被弑。齐襄公可以说是标准的荒淫无德之君,其为世子之时便与妹妹文姜私通。在文姜嫁於鲁桓公之后,随鲁桓公返齐,齐襄公又与文姜旧情复燃,并因奸情泄露而杀鲁桓公。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鲁桓公与夫人(文姜)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齐)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

因齐强鲁弱,鲁不敢归罪於齐襄公,便问罪於直接行凶人,最终齐襄公杀掉了公子彭生。此后,文姜长期驻留在齐国。鲁国见文姜留在齐国,终究不是体面之事,便派人迎文姜归鲁。当文姜抵达齐鲁边境的禚地,再也不愿前行了,鲁人也没奈何,文姜便在禚地驻了下来,再也没离开。而齐襄公仍时不时与文姜在禚地小聚(《左传》:庄公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

而在齐襄公杀死妹夫鲁桓公的同年秋天,齐国在首止会盟诸侯,郑君子亹与上卿高渠弥与会。齐襄公以讨伐弑君之罪为由,将郑君子亹杀死,并车裂了高渠弥(郑昭公忽为高渠弥所弑,而郑昭公为世子时,曾帅师助齐击退杀戎,齐釐公曾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世子忽,却被郑世子忽拒绝)。

然而,齐襄公却於开疆拓土上有大贡献。而在春秋时期,无故而灭人国,通常会被视为贪婪败德。但齐襄公却因攻灭纪国,而大受儒家称赞。据《公羊传·庄公四年》记载:纪侯大去其国。大去者何?灭也。孰灭之?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襄公讳也。春秋为贤讳。何贤乎襄公?复雠(通“仇”)也。何雠尔?远祖也。(齐)哀公亨(通“烹”)乎周,纪侯谮之。以襄公之为于此焉者,事祖祢之心尽矣。尽者何?襄公将复雠乎纪....”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雠乎?虽百世可也。

家亦可乎?曰:不可。国何以可?国君一体也;先君之耻犹今君之耻也,今君之耻犹先君之耻也。国君何以为一体?国君以国为体,诸侯世,故国君为一体也。今纪无罪,此非怒与?曰:非也。古者有明天子,则纪侯必诛,必无纪者。纪侯之不诛,至今有纪者,犹无明天子也。古者诸侯必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号辞必称先君以相接,然则齐、纪无说焉,不可以并立乎天下。故将去纪侯者,不得不去纪也。有明天子,则襄公得为若行乎?曰:不得也。不得则襄公曷为为之?上无天子,下无方伯,缘恩疾者可也。

齐国的第五代国君不辰,因受纪侯谗言而遭周夷王烹杀,故齐纪为世仇。至九世襄公,终灭纪国,此即汉武帝曾言: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参考史籍:《左传》、《公羊传》、《史记》等等


有知社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已经有了答案。那么猥员长就来说说文姜的那点儿事儿。说这个事儿就不得不提联姻了,联姻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最有效的武器,如果打不过,那就联姻呗。比较有名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汉朝武帝之前都在和亲。

当然联姻可不是汉朝发明的,春秋时期就有人开始用联姻稳定各国之间的关系了。

话说啊齐僖公只有两个女儿,所以竞争十分的激烈。而这个齐僖公之女文姜,偏偏还长得十分漂亮,据说这个文姜对郑国的公子姬忽还挺感兴趣,所以齐僖公就跟郑国打了招呼,让姬忽来求婚,但是没想到姬忽拒绝了齐僖公,而理由是“齐大非偶”。这个回答貌似挺官方的哈,其实是另有别的打算。

姬忽不喜欢美女?那显然是不对的,但是姬忽真正嫌弃文姜的是,这女人淫荡不堪!这才是重点,谁愿意娶个不省心的人当老婆啊,尤其还是强大的齐国的。打骂她吧还没胆子,不说着点儿吧自己还丢人,所以干脆别碰就对了。据《史记》记载,姬忽拒娶文姜,对文姜称呼是“妇”而非是“女”。很那么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因为文姜没出嫁前就不再是黄花闺女了。那么到底是谁捷足先登呢?姜然是文姜的亲哥哥,后来的齐国国君——齐襄公诸儿。实在是令人无比惊讶。这下两个主人公就都出场了,那么他们干了什么荒唐事儿呢,且听猥员长接着道来。

恰巧啊,鲁国一个公子刚刚继位,这就是鲁桓公。他可没郑国公子想的那么多,他可能认为既是美女又能依仗齐国,何乐而不为呢,顺便估计还嘲讽了姬忽半天吧。结果和姬忽当时想的一样,这姑娘美是美,但是脾气不咋地。但是你还又不能动手也不能动嘴,毕竟人家是齐国公主啊。所以我们鲁桓公还真就忍了,当然他不忍也没办法,自己求来的媳妇儿跪着也得伺候啊。

后来因为文姜的哥哥诸儿成为齐国国君,史称齐襄公。这时候呢他就要迎娶周王室的公主。那这可是大事啊,按照春秋惯例,齐襄公要请自己的妹夫鲁桓公做婚礼主持。你想啊,文姜听说齐襄公要娶媳妇儿那还能忍啊,非要去。话说鲁国的大臣不全是鲁恒公那样的二货,纷纷劝谏鲁桓公切勿答应。但是文姜多美啊,人有时候就是吃软不吃硬,这小枕边风一吹,就吹得鲁恒公不能自已了。不仅一反常态地主动伺候鲁恒公,甚至还撒娇,导致鲁桓公不顾众臣反对带文姜去齐国参加喜宴。

你想啊,旧情人见面那还不是分外眼红啊,这俩主就不管不顾地整天腻歪在一起,经常是夜不归宿。等到后来流言四起的时候,这个时候鲁桓公十分后悔没有听大臣们的话,但是还是希望他们注意点。说实话鲁桓公已经这么窝囊了,文姜还觉得他碍眼,说动齐襄公,两人借着宴请鲁桓公的时候将其灌醉,并且还授意彭生在送鲁桓公回去的路上结果他。

所以说便宜可不能随随便便占,不然老婆老婆跑了,头发头发绿了,人还最后身死异乡了....


史有余故


关于齐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间的关系,《左传》和《史记》上都有记载,他们确实有私情。

这段故事里主要涉及四个人:文姜、郑世子忽、齐襄公、鲁桓公。

春秋小霸王齐僖公有两个女儿,即名动春秋的齐国姐妹花:宣姜和文姜。在这里略过宣姜的故事,直接说文姜。

文姜及笄后,作为春秋大国齐国的公主,不仅貌美如花,还颇有才情,妥妥的白富美,是各个诸侯国国君和世子争抢的理想对象。而齐僖公也在寻找最合适的联姻对象。



然后就看上了郑世子忽,郑国做为春秋初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军事力量很强,郑庄公更是个厉害国君,齐郑联姻无疑是强强联合。文姜也听说过郑世子忽,自然很满意这桩婚事,郑庄公也很满意,然而郑世子忽却以“齐大非偶”为由拒绝了。

文姜一听,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人拒绝这桩婚事,于是,她抑郁了,日渐消瘦,憔悴不堪,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知道了后跑来宽慰她。一来二去,暗生情愫,然后就你侬我侬,相依相偎,交付彼此了。

时间久了自然瞒不住,齐僖公很快知道了这件事,狠狠地训斥了两人,加快了把文姜嫁出去的步伐。恰在这时,鲁桓公来求娶文姜,齐僖公求之不得。

公元前709年,鲁桓公派公子翚到齐国迎接文姜进鲁,齐僖公亲自相送,并嘱咐文姜此生不得再回齐国。



文姜做了鲁桓公的夫人,两人婚后也算相敬如宾,三年后文姜生下太子同,后又生下公子友。一家人其乐融融。

时间飞快,文姜嫁到鲁国已经十五年,齐僖公已经死了四年,而她的异母哥哥诸儿已经在前698年继位,即齐襄公。这一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相约会面,文姜请求一起去齐国。鲁桓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毕竟文姜已经十五年不曾回过齐国。这一去,鲁桓公再也没有回来。

多年未见,时间并没有将旧日的美好全部带走,甚至让人情不自禁要回到过去。于是齐襄公与文姜又在一起了,毫无顾忌。鲁桓公知道后恨得想抽自己耳光,后悔带来了文姜,给了他们机会。他狠狠地责备了文姜,在齐国的土地上,文姜怎么可能忍受他的责骂,迅速将他的责骂告诉了齐襄公。

而齐襄公,于公于私,早有收拾鲁桓公的心思,这次逮着机会,决定让鲁桓公再也开不了口。

四月里的一天齐襄公宴请鲁桓公,宴会上一个劲的劝鲁桓公喝酒,将他灌醉后,吩咐公子彭生去送他,并给了他暗杀的任务。彭生将鲁桓公抱上车,在车上杀死了鲁桓公。

消息传来鲁国举国震惊,却惧于齐国的威严,不敢声讨,只能拿彭生出气。齐襄公于是杀死公子彭生来向鲁国赔罪。 这笔账就这么一笔勾销了。



鲁桓公死了,文姜不敢回到鲁国,就在边境禚地住了下来。 鲁国新上任的是文姜的儿子鲁庄公。鲁庄公一再让母亲回国,文姜不肯,鲁庄公只得作罢。齐襄公也效仿文姜在边境修了行宫, 这之后,两人数次相会。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派人杀死,齐国无君。公子小白抢先公子纠一步回到齐国继位,是为齐桓公。当时鲁桓公支持的是公子纠,所以齐桓公继位后和鲁国关系一时很紧张,文姜不得不回到鲁国,辅佐鲁庄公。凭借特殊的身份周旋于列国之间,为鲁国谋求发展,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

后来,人们已经不记得她之所以叫文姜,是因为她是一个有才华的姜姓女子。而只记得她是个私生活混乱的美女。

《东周列国志》有诗:

妖艳春秋首二姜,致令齐卫紊纲常。

天生尤物殃人国,不及无盐佐伯王!


尚宫女史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现代的人一提起古代社会,有两个朝代是他们最向往的。一个是周朝,一个就是宋朝了。为何许多人对这两个朝代念念不忘?

周朝是最讲究礼仪的朝代。孔子曾论述过射箭比赛时的情形,孔子说:

在射箭比赛开始的时候,对立行礼,表示和你争上下对不起了——礼让。然后开始比赛。比赛完了,无论谁输谁赢,双方都要对饮一杯酒,赢了比赛的人说:“承让了!”

输了的人说:“领教!”

都很有礼貌,即使在争,始终都保持人文的礼节,不伤和气。

《论语·八佾第三》

连这样的射箭比赛都显得那么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何况干别的事情呢?

而宋朝呢?那可是文人的天堂。文人一旦当了官,各种待遇就上来了,可以狎妓,可以逛青楼;并且宋太祖祖训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说错了话也没有什么危险性,所以宋朝的文官都过着那种优哉悠哉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谁能不向往?

但历史由周朝演变到春秋时期后,由于各诸侯之间的争霸,周朝时期的许多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于是孔子发出“礼崩乐坏”的感叹。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他的哥哥齐襄公,就是破坏周礼的一个典型代表。

齐襄公,姜姓,吕氏,名诸儿,是齐僖公的长子。齐僖公在位时,将诸儿立为太子。公元前698年十二月,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过去君王的继承都是采用的“嫡长子制”,齐襄公是长子,继位父王的君位那是无可挑剔的。但他继位以后所做的许多事情,就被大家都诟病了。

他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名字叫文姜。当他还在当太子时,便和这个文姜私通乱伦。

他的亲叔叔夷仲年也是齐僖公手下的一个重要谋臣,曾经多次出使鲁国,后来促成了齐鲁之间的政治联姻。于是文姜就嫁到鲁国,当了鲁国的王后。

这个文姜妹妹一嫁走,诸儿太子好像掉了魂一样。对夷仲年内心里充满了怨憎。

殚精竭虑为国操劳的夷仲年死的很早,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叫公孙无知,他得到大爷齐僖公的用心呵护,得到的待遇和太子差不多,所有的吃穿和太子都相同。

诸儿太子对此很不满。心中常常念叨:“当爹的夺去了我的女友,儿子又来抢夺我的父爱。你等着有朝一日的,哼!”

所以齐襄公刚刚即位,就对公孙无知下手了,剥夺了他以前所享有的一切特权。这一下把公孙无知气个倒仰。

公元前694年正月,鲁桓公携带着夫人,双双来到齐国,与齐襄公在泺地会见。

自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了。这次的不期而遇,齐襄公不禁又惊又喜,于是两个人旧情复燃,重温旧梦。

但此事很快就被鲁桓公知道了,他责怪自己的妻子不守妇道。

俩人还没有在爱河中享受够呢,奸情却暴露了。齐襄公真是又羞又气,索性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

他设宴招待鲁桓公,待将鲁桓公灌醉后,派公子彭生暗中下手,勒死了鲁桓公。

自己的国王在齐国遇害,鲁国人当然不干了,他们找上门来:“我们国君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苟安,来到贵国重修旧好,礼仪完成后却没有回国,我国不知道该归罪于谁。齐王不遵守信誉,此事在诸侯中造成了恶劣影响,我们请求齐王主持公正,好清除这种负面影响。”

在鲁国的逼迫下,齐襄公没办法,只好杀死公子彭生,来向鲁国谢罪。

以上是鲁国国君在齐国遭遇到的情杀。

下面还有一个郑国的国君,他虽然不是情杀,但因为仇杀,同样命赴黄泉。

公元前694年七月,齐襄公召集左近的诸侯,要召开盟会,地点定在了卫国的首止。

大会通知了让郑国参加。国君郑子亹年少时,曾和当年的诸儿发生过争执,俩人因此而结怨。这次听到齐襄公的召唤,大臣祭仲就劝郑子亹不要参加这次盟会。

此时的郑国由于内乱,已经变成一个弱国,由于畏惧齐国的势力,郑子亹只好硬着头皮,带领大臣高渠弥一同前往参加盟会。

郑子亹和高渠弥来到首止后与齐襄公会面,在公开场合,他没有因当年的事情进行道歉,想私下里再冰释前嫌。

不料还没容他解释呢,那边早已埋伏了刀斧手,可伶郑子亹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做了刀下之鬼,高渠弥也被五马分尸。

齐襄公不顾一个国家的基本诚信,在会盟期间连杀两位国王,引起诸侯们的同仇敌忾。同时,齐国的信誉这回是彻底掉到了地面。

对外是这样的情况,就是对自己的大臣,齐襄公也经常做一些没有信誉和良知的事情。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下令,派遣大臣连称、管至父到葵丘驻守。约定的时间为一年,到来年的七月份瓜熟时节派人去替换。

那时的戍边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作为贵族的连称和管至父,本来想着到边境去熬过这一年,就能顺利的回到京都享福,结果没有想到任期满了以后,国王却始终没有召回的命令。

后来两人主动请求回到都城去,结果遭到国王的断然拒绝。这一下让两人耿耿于怀,就连亲戚贵族们也对齐襄公多有怨言。

他们二人于是联合遭到国王冷遇的公孙无知,准备发动叛乱。

连称有个妹妹,嫁给了齐襄公。可是她在后宫之中没有地位,始终得不到君王的宠爱,心中充满了怨恨。

连称到宫中去拜见了夫人,和她密谋弑君之事。同时许诺,如果作乱成功,他们将拥立公孙无知为国君,届时就立其妹妹为国君夫人。

连称的妹妹有了这个天大的诱惑,非常的主动,将宫中的一举一动都通风报信告诉了连称。

齐襄公出行游玩,在贝丘打猎,看到一头大野猪,随从说:“这是公子彭生!”

齐襄公发怒说:“公子彭生敢来见我!”

于是用箭射它。岂知那野猪像人一样站起身啼叫。齐襄公害怕,从车上摔下来,摔伤了脚。

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等人,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便率领徒众闯进了王宫,将齐襄公杀害。

政变成功后,公孙无知如愿以偿,自立为国君,史称齐前废公。

当然,以暴制暴的公孙无知等也没有好下场。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又被大臣雍廪杀死。

公孙无知死后,齐襄公的幼弟,公子小白返回齐国,继承王位,是为齐桓公。

至此,齐国才终于找到了一位明主。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

经过30年的努力,到公元前679年鄄地会盟,齐桓公被诸侯国共推为盟主,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俗话说,人不做不会死。正是齐襄公的自绝生路,才成全了齐桓公。否则,齐桓公哪有运气来问鼎国王这个宝座呢?哪有机会来成就自己的霸业呢?

《左传》春秋·左丘明

《史记》汉·司马迁


老衲侃春秋


这个乱伦丑闻在《左传》中有记载,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此前早已与兄长齐襄公有私情。她最初被许配给郑国的公子忽,公子忽却辞掉了这桩婚事,表示,“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后来文姜又被许配给鲁桓公,当时齐襄公亲自送妹妹到齐鲁边境,这在当时是不合礼制的。嫁过去的文姜生下了公子同。

鲁桓公十八年,文姜与鲁桓公同去齐国,再度与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发觉后大为恼火,文姜被鲁桓公谴责。文姜把这件事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由此起了杀心,他为鲁桓公设宴将他灌醉,又让公子彭生把被灌醉的鲁桓公抱上车,并故意折断了他的肋骨,导致鲁桓公死在了归国的途中。后来在鲁国人的抗议之下,齐襄公又处死了公子彭生来赔罪。

鲁国人后来拥立公子同继位,这就是鲁庄公。文姜则一直留在齐国,不敢回鲁国(当然也许是不想回),齐襄公后来则被公孙无知派连称杀死。

这段风流韵事在《诗经》中也有所记载。《敝笱》写道,“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意思是说,破漏的捕鱼篓架在拦鱼坝上,鲂鱼鳏鱼从这里游进游出,齐侯的妹妹回到齐国来了,仆从如云不可胜数。讽刺鲁桓公就是那拦不住鱼的捕鱼篓。《南山》讽刺的是齐襄公,“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


张不叁读秦史


1、违约

公元前687年(齐襄公11年)。

齐襄公和大臣们商议,

葵丘这地方很重要,

要派军队去驻守。

可这地方很艰苦,

大家都不想去。

最后齐襄公指定连称和管至父俩个大臣:“就你们俩了!工作上的事,不要推来推去!”

俩人没办法,

国君您派我们去,

这个忠于职守,

我们一定去,

可要约定个期限吧?

总不能让我们俩一辈子呆在这山沟沟里,

回不了北上广吧?

正好瓜送上来,

齐襄公边啃瓜边就说了:“明年瓜熟的时侯,轮到你们回来。”

——及瓜而代。

这个条件可以,管、连二人答应了。

襄公12年,瓜熟了。

葵丘这地方让管、连两人呆得都发霉,

巴到瓜熟,

齐襄公那边却毫无动静。

是不是把我们忘记了?

急急派人向襄公讲理,

不料襄公来个翻脸不认人:“谁说瓜熟让你们回来了?”

连称 管至父大怒:“这个言而无信的昏君!”

齐襄公有个堂兄弟公子无知,

他们的爷爷很喜欢他。

齐襄公很讨厌他,自己上位,

先修理了无知一通,

把他的待遇降了好几级。

公子无知恨透了襄公。

连称有个堂妹是襄公的女人之一,

几年见不到襄公一面,

幽怨生恨。

大家联合起来,

连小妹当间谍,

公子无知当未来的国君。

再许诺小妹未来的国君夫人位置!

找机会干掉襄公。

这年冬天,

齐襄公打猎受伤,

得到消息的这帮人发动政变,

打进宫内,杀了齐襄公。

公子无知上位,自立为国君。

其中还有个插曲,

襄公手下管鞋的老费没找到鞋子,

让襄公打了三百鞭。

连称那些人杀进宫时,正碰上老费。

费鞋子拉起袍子给他们看背上的血痕:“你们看看!我带你们去杀了这个昏君!”

不料到里面却把襄公藏起来,

带了一拨人反打连称他们,

人少被灭了。

连称他们差点找不着了,

杀了襄公的男宠孟阳,

在门后发现一只没穿鞋的脚,

拉出来果然是襄公,一刀杀了。

——费鞋子怎么想的真是不明白,但是真忠诚啊。

2、霸道

齐国在春秋时是个超级大国。

是《封神榜》中姜太公的封国,

周天子赋予齐国讨伐不臣的权力。

牛气冲天。

齐襄公叫吕诸儿,

齐国第十四位君主。

在位期间在国际上十分霸道,

齐襄公四年,

连杀了两个国君,

心狠手辣,闻名天下。

鲁桓公是齐襄公的妹夫,

齐大鲁小,

鲁国小心翼翼地侍候着齐国。

齐襄公四年,

鲁桓公带着夫人文姜对齐国进行友好访问。

他不知道的是,

他的夫人文姜和亲哥哥吕诸儿居然有一腿,

当年在齐国就私通乱伦。

这下带着这个祸水到齐国,

齐襄公和妹妹旧情复燃,

又搞到一块了。

鲁桓公被这绿帽子压得怒火中烧,

痛骂文姜。

襄公吕诸儿摆下酒宴,灌酒!

鲁桓公大醉,

齐国的力士公子彭生上前,

抱着鲁桓公上车,

手上偷偷加力,

把桓公扭死了。

鲁国人来讨公道:我们国君好好地来,怎么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齐国呢?齐襄公又把彭生杀了,以掩众口。

同年,

齐国在卫国召开国际大会,

讨论各国如何面对未来的形势。

郑国国君公子亹和大将高渠弥参会。

前不久高渠弥杀了郑国国君郑昭公,

迎立了公子亹。

名不正言不顺,

心里打鼓,可害怕齐国的力量,

同时郑国还有个流亡国君在国外,

是个威胁。

还是去了。

果然齐襄公拉下脸,

杀了公子亹,

车裂了高渠弥。

文姜

3、乱伦

《诗经》中不少写到齐襄公诸儿与妹妹文姜的乱伦情事,

讽刺这些身居高位的贵族的荒淫无耻生活。

文姜和姐姐宣姜的美貌,

天下闻名,

诗经中传唱的,

即有他们姐妹的淫行,

也有她们的美艳。

文姜未嫁时,

艳名传遍国际诸侯各国。

许多国家的公子哥儿都到齐国来求亲。

先前文姜相中的是郑国公子姬忽,

谁也料不着小姬拒绝了!

小姬的理由是“齐大非偶”。

齐国太过强大,

咱们高攀不起。

这个姬忽是个聪明人啊,

千百年来,

这可是给向豪门攀亲的人们的当头棒喝。

诸儿和文姜亲兄妹变成情哥哥情妹妹,

居然毫不知耻。

杀死了老公鲁桓公,

齐姜回不了鲁国。

拖拖拉拉地走到两国交界处,

汶河边的禚城停了下来,不回去了。

派人给儿子——继位为鲁庄公带信:“这儿风景好,空气新鲜,我就住下了。”

齐襄公大模大样地来和妹妹幽会。

车马鲜艳,飞驰在大马路上,天下人都知道了他们的丑事。

诗经之《国风 齐风 载驱》就是一首讽刺诗。

大约意思:汶河流水卷波涛,路上行人如观潮。鲁国大道多平坦,文姜往来自逍遥。

齐襄公恶名传播天下,

他自己倒坦荡荡。

姐姐宣姜嫁在卫国,

外甥姬朔用不名誉手段杀了两个兄长,

当了国君,为卫惠公。

国人不服,把他赶跑,到齐国依附舅舅。

齐襄公九年(前689年),

齐襄公纠集了多国部队,

开进卫国,

把卫国的大臣左右公子杀了,

赶走卫君,

让卫惠公复位。

不知什么原因,

齐襄公出了个馊主意,

把宣姜嫁给卫惠公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公子顽!

这乱七八糟的都是什么事。

宣姜又为公子顽生了五个子女。

文姜、

宣姜两姐妹成为春秋是最有名的荡妇。

4、作死

现代人经常说不作不死。

这个齐襄公是折腾的够呛。

但奇葩的是有些事他还得到别人的赞扬!

如杀了郑国君臣,

在所谓的君臣大义上,

很多道学家表扬他杀乱臣贼子,干的好。

齐国边上有个小国纪国,

被齐襄公欺负,最后灭国了。

又有人往上追溯了九代,

说那时纪国的祖先害了齐国的祖先,

所以齐襄公灭纪国,

是为祖先报仇。

讲了一大堆理由,总结一句话:齐襄公报了九世之仇,《春秋》义之。

司马迁写《史记》,评价齐襄公: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

讲得公道,这样一个人,

坏事做了不少,

最终还是不守信用,

欺骗大臣被杀,罪有应得。

他打猎受伤也是因为亏心事——杀了为他卖命的公子彭生。

围猎见到一只大野猪,不知道为什么,随从都说:“这是公子彭生啊!”

齐襄公这样的人心中,只有别人对不起他,没有他对不起别人。

当即大怒,骂道:“彭生还敢来见我吗!”

张弓搭箭给那野猪一箭。

大野猪像个人一样前肢抬起,站了起来,把襄公吓了一大跳,摔下车把脚摔伤。

这才住宫里,给管至父、连称他们杀死他的机会。

不过公子无知他们也没得到人民拥戴,

被齐国人杀的杀赶的赶。

齐国无君,

齐襄公的另一个兄弟公子小白,

抢先回到齐国成为君主,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然后大家就一起把荒诞的齐襄公给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