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太平天国2号人物杨秀清,为何实权在握还要惹恼洪秀全?

游书斌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二号人物,却屡屡与太平天国一号人物洪秀全发生冲突,最终导致自身的身死,那么为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杨秀清要和洪秀全发生冲突?他们之间的矛盾又是什么?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析。

一、杨秀清的权力来源

每当说到太平天国时,我们都喜欢说上一句这是具有新旧两重性质的农民起义。它的新性质之一就是采用了西方宗教思想为宣传。

在基督教中,讲究一个圣灵、圣父、圣子三位一体,三个其实本质上一样。但是因为洪秀全对基督教教义仅仅是一知半解,因此分别形成了圣灵、圣父、圣子、圣兄四个个体。

最初,圣子是洪秀全,圣灵是冯云山,而杨秀清和萧朝贵当时并没有一个教义的称号。直到后来洪秀全和冯云山被逮捕,为了安抚教民民心,杨秀清自称天父、萧朝贵自称天兄,稳定了军心,也埋下了动乱的根源。

由此,太平天国形成了一种四人格局,这也就是杨秀清的权力来源。

萧朝贵假称天兄

二、太平天国的权力格局

这四人形成了一种权力格局,洪秀全在与杨秀清保持君臣关系的同时,还多了一层宗教上的“父与子”的关系,因此每当杨秀清假称天父下凡时,洪秀全就不得不俯首听令,形成了一种洪杨二人格局。

但是在最初,在冯云山和萧朝贵的调和之下,两人之间的矛盾尚没有爆发。直到太平天国的地盘逐渐扩大,冯云山和萧朝贵二人相继战死后,洪杨两人才开始了直接碰撞。

杨秀清的权力欲望

三、洪杨二人的权力斗争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沉迷于享乐,把一切军政大事几乎都交给了杨秀清处理,杨秀清本人的野心再次膨胀。

每当洪秀全与自己意见相左时,杨秀清都会以天父的名义逼迫洪秀全就范,甚至杖责洪秀全。在韦昌辉等人面前,他更是百无禁忌,动辄滥施淫威,以至于处处树敌。

在太平天国中,洪秀全是万岁,杨秀清是九千岁,后杨秀清想要扩大自己的权力,便要求加封万岁,最终以杨秀清逼封万岁事件为导火线,洪秀全派人杀掉杨秀清。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就此死去。

杨秀清最终被诛杀

四、总结

权力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洪秀全对于教义的一知半解给了杨秀清解释教义的机会,也在他心中埋下了谋权篡位的种子,这颗种子不断发芽成长,最终壮大。但是因为洪秀全个人的能力欠缺又没有办法拔掉它,最终引发了杨秀清的变乱事件,令人感叹不已。


日航通鉴


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传统的君臣关系。其实洪秀全对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贡献是非常有限的,杀杨秀清之前洪秀全只是名义领导人,太平天国的实际领导人,依次是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洪秀全本人也缺乏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实际掌权带来的只有灾难。

洪秀全虽然拜上帝会的创立者,是宗教领袖。但洪秀全缺乏发展宗教组织的能力,冯云山才是拜上帝会的实际发动者和组建者。

拜上帝会的发展阶段,冯云山才是负责建立壮大宗教组织的实际领导人,洪秀全只是宗教领袖。

道光二十七年(1847)十一月,拜上帝会的实际领导人。冯云山被紫荆山士绅王作新捕拿,拜上帝会组织陷于危机之中。面对危机,洪秀全无可奈何,没能力解决问题。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三月,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传言,安抚会众。九月,萧朝贵也学习杨秀清,来了个天兄耶稣下范。杨秀清和萧朝贵都有很强的能力,也是实力派人物,在危机中乘机掌握了权力,冯云山回归后,也无可奈何。

杨秀清与萧朝贵两人,最初代替冯云山掌握拜上帝会实际领导权的是天兄耶稣下凡的萧朝贵。从1848年到1851年策划金田起义,都是萧朝贵实际执掌大权领导操作的。

金田起义后,咸丰元年(1851年)十月十八日,在广西永安城外的一场战斗中,萧朝贵身受重伤,丧失了继续理事的能力。洪秀全不依靠才能卓越的杨秀清,永安封王中,杨秀清被封东王,统领诸王。萧朝贵伤愈后也只能屈居杨秀清之下。

随后南王冯云山在广西全州附近的衰衣渡之战中战死,西王萧朝贵在太平天国围攻长沙时战死。杨秀清没有了强有力的挑战者,彻底掌握了太平天国大权。

(杨秀清)

杨秀清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太平天国的迅速发展壮大,都要归功于杨秀清的领导。洪秀全在其中并没有什么功劳。但洪秀全作为一个牌位的宗教领袖地位,对太平天国政权还是有一定意义。洪秀全声称的杨秀清想废掉他应该是污蔑,杨秀清没有必要这么做。

洪秀全虽然对太平天国从起步到发展,都没啥功劳,个人才能也十分平庸,但搞政治斗争还是有一手。洪秀全挑起了天京变乱,在这场混战中,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数万太平天国的核心老兄弟在内乱中丧命,石达开被逼领兵出走,太平天国自此元气大伤。

天京变乱后实际执掌大权的洪秀全能力平庸,与杨秀清天差地别,天平天国从此走上了灭亡之路。


仁勇校尉


因为他的实权来源就是骑在洪秀全头上发号施令的过往经历。
众所周知,杨秀清本身一开始在洪秀全的拜上帝教里面只是一个普通成员,远远没有达到领导人的身份和资格,结果因为冯云山在桂平因带领会众捣毁庙宇入狱,洪秀全返回广州营救。在这当口,群龙无首之际,杨秀清抖擞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由于当地非常迷信,于是他假装请神下凡,实质上就是一种降童巫术,这个杨秀清利用当地人的迷信,经过他伪装成“上帝附体”的样子,成功完成了代表天父传达圣旨的目的,一下子就彻底巩固了拜上帝会。



冯云山出狱后,与洪秀全返回广西。虽然他们知道杨秀清伪装天父下凡是左道巫术,但看见在群众中起了这样大的作用,认为正可以利用。于是,杨秀清在拜上帝会内部,正式取得了代天父传旨的特殊地位,并一跃成为拜上帝会的领导者之一。
可以想象,洪秀全自称天父上帝的儿子,而杨秀清自称是天父本人,那么一旦最高领导洪秀全与杨秀清发生矛盾,杨秀清只要“请神上身”,那么,洪秀全必然需要避让,这怎么可能会让洪秀全心里舒坦呢?

而在建都天京后,杨秀清尝到甜头后越来越频繁使用代天父传旨的特权,无非是处理内部矛盾,排挤异己,大大激怒了洪秀全和许多太平天国元老。

后来杨秀清更是得寸进尺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加封为“万岁”。这件事彻底让洪秀全火冒三丈,但是洪秀全忍住了,假装答应他,许诺他过生日的时候就册封,实际上立刻派出密诏,让领兵在外的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返回天京诛杀杨秀清。



戴老师讲历史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当人在没钱的时候想有钱,有钱的时候想当官,当官的时候又想当皇帝,当了皇帝之后又想当神仙,试问何时是个尽头,杨秀清恰是如此。

杨秀清,晚清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天才之一,太平军自广西金田起义之后,能够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把腐朽的清政府打的摇摇欲坠,这在很大程度全赖杨秀清高超的指挥艺术。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由于其政权的特殊性(政教合一),为了凝聚人心,杨秀清弄了个天父临凡的鬼把戏来招揽人心,每当关键时刻,秀清就以天父附体的名义,来进行大事的抉择。

由于大多数的天平军都未曾读过书,思想也都处在愚昧的状态,对于杨秀清的这个鬼把戏是深信不疑,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秀清真的以为自己可以靠天父附体,无所不能了。

当天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之后,此时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都已战死,起义之初分封的五王,现仅剩下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天王洪秀全又深居简出。

此时杨秀清权势滔天,贵为太平军的二号人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其依然不满足,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其开始经常用天父附体的鬼把戏来压制天王洪秀全。

所谓的天父临凡,洪秀全当然不信,但由于太平天国政权的特殊性,又不好揭穿杨秀清的老底,所以使得杨秀清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杨秀清先是以天父附体之名,命令洪秀全的女儿只能嫁文臣,不能嫁武将,继而又下令仗责了燕王秦日纲和翼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后来又以天父之名杀了陈宗扬夫妇等等。

东王的飞扬跋扈已经达到了人神共怒的地步,天京城内百姓私下常常议论,如果在大街上,就是遇到东王府的一条狗,你都要赶紧让路,因为那不是一般的狗。

由此可见,杨秀清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当太平军攻下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的时候,自认功劳最大的杨秀清,竟然昏聩到以天父之名,让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这不是在找死么。

总之, 杨秀清虽然已贵不可言,大权在握,但人性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他当然想再进一步,取洪秀全而代之,只是没想到洪秀全先下手了。



清史宴


太平天国里的几个头脑人物中,洪秀全被称为万岁,杨秀清被称为九千岁。他们两个人一个是老大,也是就是太平天国的一号人物,一个是老二,也就是太平天国里的二号人物。

老大洪秀全他在占领南京之后,就在自己建立的宫殿里,管起了3000多个女人来,至于外面的军政大权,洪秀全都交给了二号人物杨秀清。

要说杨秀清能掌握军政大权,这也是洪秀全的无奈之举,他何尝不想自己管理呀?

因为就政治才能,军事才能而言。洪秀全根本没有办法和杨秀清相比,军中的威望,洪秀全也没有杨秀清的高。

只不过洪秀全是名义上的老大,像北王韦昌辉,翼石达开,忠王李玉成等高层领导都听从他的调遣,当然了名义上东王杨秀清也要听。

要说洪秀全沾光,就是沾在了是创世人的份上。但是,洪秀全不问政事,不代表他不喜欢权力,因为他明白,只有权力能够让他过上足够富裕的生活。

若是没有权力的,自己最终得到的一切,都将会落空。

所以,面对杨秀清的咄咄逼人,杨秀清一直都是洪秀全的心头大患。

但是,令洪秀全矛盾的是,他要选择在何时除去杨秀清?

因为杨秀清很能打仗,他们从广西金田,一直打到南京,几乎都是人家杨秀清在带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

若是杀了杨秀清,势必洪秀全攻打大清的生活,就要受阻。

所以,他始终没有对杨秀清下手。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让手握大权的杨秀清,屡屡挑战洪秀全的权威。弄的洪秀全是一点面子都没有,这是洪秀全不想看到的。

就在他们占领了南京之后,他们的事业,也达到了最为顶峰的时刻。

这个时候,对于洪秀全来说,他们还是相当稳定了的。因为暂时他们不想去攻打北方的土地去了,他们有了在南京扎根的想法。

所以,对于洪秀全来说,若是杨秀清还是很过分的话,必要的时候,就可以除掉杨秀清。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杨秀清独揽大权之时,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越来越大。

杨秀清心理也不平衡,就是这个名义上的老大,他也不想给洪秀全。

杨秀清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应该自己当名义和实质上的老大。

洪秀全怎么可能屈居人下,但是,他对杨秀清的傲慢无礼,并没有加一指责,公开反对。而且秘密的观察,找合适的机会,把杨秀清给干掉。

通过洪秀全的观察,他发现北王韦昌辉和杨秀清的矛盾很大,所以,他就暗自给韦昌辉写信,让他星夜从前线带几万人马回来。

然后,把杨秀清给杀掉。

当时说的是只杀杨秀清一个人就可以了。

但是,当韦昌辉把杨秀清的王府给包围之后,他们竟然把包括杨秀清在内的两万多人,全部给杀掉了。

这里面有相当多的能打仗的精英。

所以,杨秀清的死,也标志着太平天国开始衰败了。后来,在经过石达开和韦昌辉的互相残杀,几乎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直接覆灭。

所以说洪秀全和杨秀清的权力之争,是太平天国走向了覆灭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也正是因为杨秀清手握大权,所以,洪秀全对他根本不放心。

不放心就除去就好了,这就是洪秀全的简单的想法。


史学达人


向敬之

大臣功高盖主、权重逼主,那都是君王最为忌讳的。

作为太平天国的二号首长,杨秀清早在洪秀全永安封王时,被封为东王,且担任太平军的军事统帅,节制其他诸王。

起义之初,杨秀清还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由于玩天父下凡附体,代天父传旨,为当初集聚人心、激发斗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852年,南王冯云山战死全州,西王萧朝贵死于长沙,杨秀清的权力日渐扩大,逼近天王洪秀全。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洪秀全虽是天王,但退居二线,俨然一个精神领袖。随着进入天京后,洪秀全长期不出深宫,杨秀清在京城调度全国军政,颁发典章规制,势重如真正的主。

权势煊赫之时的杨秀清,不再甘心屈居洪秀全之下,于是再一次假托天父传旨,向洪秀全逼封“万岁”。洪秀全是天王,是万岁,而杨秀清也要万岁,无疑就是要与洪秀全平起平坐。

杨秀清逼封,让洪秀全更为恼怒。洪秀全虽然长期放权,但对杨秀清结党自成集团,甚至霸占天王妃子,已然是心腹大患。洪秀全为共主,是天王,而杨秀清搬弄大家心知肚明但不敢戳穿的旁门左术,成为天王之父,无疑是找到了一把制约洪秀全的威胁性工具,早早地让洪秀全满怀忌恨。

洪秀全不甘心在权力让渡给杨秀清的同时,又被他在名义上弄一个并肩,那就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僭越。故而,洪秀全决意对杨秀清动手,陈承瑢告发杨秀清意欲篡位,只是给了洪秀全、韦昌辉清剿杨秀清的一个借口。

杨秀清之死,死于对权力欲望无穷而无底线的追求,当然也死于太平天国政治合作中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史学家罗尔纲说:“杨秀清妄逞个人威风,要夺取皇帝宝座,乃天京事变的祸首。”


以礼观书


欲望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促使人不断拼搏前进,也能使人丧失心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几位高层领导,几乎都是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陨落的。在这些人中,杨秀清算是死的最惨的一个,但却死的并不冤枉。

在拜上帝教创办之初,杨秀清可算不上二号人物,他的地位其实不及冯云山和萧朝贵。不过,当这伙人将声势闹大后,洪秀全却巧妙地通过提拔杨秀清来限制冯云山和萧朝贵,以便加强自己的权力。

永安封王时,各王都要听东王杨秀清的节制,而洪秀全又高高在上,成为最大的获益者。不过,天王洪秀全的安排却因冯云山、萧朝贵的战死而被大乱,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杨秀清乘机迅速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定都南京后,洪秀全的心思都沉浸在了色欲和肉欲之中,杨秀清则不断扩张势力,甚至连教权都插手。最为明显的就是,杨秀清常常搞“代天父传言”的闹剧,折腾地洪秀全、韦昌辉等人心烦意乱。

更为令洪秀全难以忍受的是,杨秀清不仅仅满足做“九千岁”,而是想要与洪秀全一样,给自己贴上个“万岁”的头衔。最终,洪秀全还是与之决裂了。

事实上,真正掌握太平天国大权的,不是别人,还是那个躲在天王府内逍遥快活的洪秀全。最终,他授意韦昌辉、秦日纲等人诛杀杨秀清,这才有了1856年的天京事变。在这场政变中,杨秀清尚未来得及抵抗,便被斩杀,东王府上下几乎全部被诛。

说白了,杨秀清就是因为贪婪而自己找死,一点也怨不得别人。老话常说,知足者方能常乐,但真能知足的人,又有几个呢?


夕阳下的晚枫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东王,是太平天国的法定老二,除了天王洪秀全,其他各王都要受到东王杨秀清节制。这还不要紧,杨秀清还有一个特殊权力,就是天父下凡的代言人,也就是说,杨秀清可以天父附体。天父是谁?是天子的父亲,是太平天国最高的神,是洪秀全在天上的爹。

这一设计,问题来了,洪秀全在世俗政权上是太平天国的老大,但是在神界,洪秀全还必须听天父的,虽然天父并不存在人间,但是天父在人间有代言人杨秀清,这样杨秀清就是太平天国在神界的老大。这种制度设计,虽然承认了洪秀全在太平天国世俗权力结构上的最高领导地位,但是又有一个人能凭借天父下凡附体约束洪秀全,问题很复杂。


杨秀清没有天父附体的时候,作为东王是天王洪秀全德臣子;杨秀清天父附体的时候,天王洪秀全要向代表天父的杨秀清下跪听旨。但是,天父什么时候来附体?这个杨秀清说了算。这样一来,杨秀清的权力太大了。

杨秀清这么大的权力,洪秀全不知道吗?知道。当年一开始闹革命,也是没办法,创业艰难,要管人不容易,杨秀清这招很管用,能约束那些粗蛮的手下,而杨秀清一开始也不用这个招对付天王,所以洪秀全也就认可了。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杨秀清开始骄傲起来,动不动用这招处罚其他王爷,甚至要打洪秀全的屁股,后来竟然发展成用这个招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你杨秀清装神弄鬼吓吓手下还可以,你真拿这玩意来逼迫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这不是傻了吗?洪秀全能信这套吗?在杨秀清看来,不管你洪秀全信不信,反正我杨秀清自己信了。这件事,直接导致太平天国内乱,杨秀清全家被杀。



杨秀清为什么要惹恼洪秀全?答案就是:还是读书少。几年前还是个作田的农民,农闲烧炭,大字不认识几个,几年后贵为王爷,这个转变太快。打打杀杀,并不要你读多少书,但是玩政治玩人心,你必须要多读书。

其实以杨秀清当时的实力,只要暗地里培养势力,除掉洪秀全都易如反掌,但他竟然会傻到以天父下凡的办法逼迫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这不是等洪秀全来杀自己吗?杨秀清天父附体的把戏把别人骗久了,不知不觉自己也相信了。杨秀清被杀的时候才33岁,没读书,加上年轻,误事啊。


坐看东南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杨秀清只是摄政王,洪秀全不但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也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老部下。

比如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对洪秀全都是很忠心的。平时他们打仗可以听从杨秀清的命令,但如果杨秀清敢于杀死或者推翻洪秀全,这些老兄弟肯定是不干的,兴兵造反都可能。

杨秀清骚扰、戏弄洪秀全并不完全是因为无赖的性格,主要也是从政治考虑。

通过打压天王洪秀全,杨秀清树立了自己的威风,得到了甚至比洪秀全还要高的行政和军事地位。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太平天国创建开始就将洪秀全立为半神,是所谓耶稣的兄弟、上帝的儿子。

而杨秀清只是偶尔会请神上身的凡人,无论怎么搞也不可能超过半神啊?

所以洪秀全之所以容忍杨秀清一次次形同人格侮辱的搞怪,甚至还被抢走了几个女人,主要是洪秀全顾全大局知道杨对于太平天国的重要性。

同时,洪秀全因为抱着暂时利用杨秀清的目的,就像刘邦用韩信,时机成熟了就要你的命。

其实,当时真的也忍无可忍。

摘录一小段:

东王杨秀清在“安福”(即天父附身)的状态,赶赴天王府。洪秀全得报“天父”驾到,急忙步出二朝门迎接。“天父”杨秀清怒对天王说:“秀全,尔有过错,尔知么?”天王、北王及朝官一起下跪同声说:“小子知错,求天父开恩赦宥。”杨秀清大声说:“尔知有错,即杖四十”。众官表示愿意代受杖责。杨秀清不允,洪秀全只得说“小子遵旨”,即俯身受杖。杨秀清遂说,“尔已遵旨,我便不杖尔。”(所以并没有真的打洪秀全四十大板。)在下令让上述四名女官“安享天福”之后,随即“回天”去了。

这洪秀全身边的4名美貌女官,就被杨秀清抢入府中成为小妾了。

看看,洪秀全的女人都感动,还有什么不敢的。

杨秀清也不傻,很快图穷匕见逼着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加封为“万岁”。

这摆明了就是要坐洪秀全的位子,洪自然不能再忍,不然恐怕下一步自己就是中毒毙命或者不明不白的死了。

这种情况下,洪秀全赶忙反击,将杨秀清连同全家和部署斩尽杀绝。


萨沙


杨秀清是将理想中的太平天国变成实质的关键人物,权谋干练且野心勃勃,是晚清一等一的奇才,被封为左辅正军师,中军主将,东王九千岁并节制诸王,是太平天国中仅次于洪秀全之下的2号人物。

那么杨秀清为什么要惹恼洪秀全,以致在“天京事变”中被杀身亡呢?

天父临凡 种下祸根

杨秀清是广西桂平人,烧炭种山为生,是最早加入拜上帝教的教众之一。1847年11月21日,地主团练头目王作新率团练突袭拜上帝教设在平在山的总坛,以“毁坏寺庙、宣传妖书”为罪名抓捕了教中头目冯云山投入大牢。洪秀全闻讯逃回广东,设法解救冯云山。拜上帝教群龙无首,顿时人心惶惶,大有散心。



危急关头,不甘屈居人下的杨秀清灵机一动,假扮“神灵附体”,用广西一带流行的“降僮术”代天父下凡传言,晓谕教众“切莫惊慌,一切俱有天父做主”。此举有效的稳定了人心,团结了教众。杨秀清又让教众捐献“科炭钱”,贿赂桂平官吏,将冯云山营救出狱。

第二年,洪秀全、冯云山返回平在山总坛,见杨秀清将教众管理妥帖,“天父传言”又处处维护洪秀全的领袖地位,便默认了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特权,并让其加入领导层,自此种下日后内讧之祸根。



为了制衡杨秀清,洪秀全将义妹洪宣娇嫁给杨秀清的好友萧朝贵,让他“代天兄传言”。不料,1852年8月,太平军攻打长沙时,福薄命短的萧朝贵中炮牺牲。加上此前南王冯云山在全州阵亡,自此杨秀清地位稳固,再无人能够撼动。

一国二主 雪上加霜

杨秀清身负大才,颇富韬略,金田起义时率领太平军屡败清军,志大才疏的洪秀全不得不倚重他整军作战。加上太平天国的政体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天王是一国之主,临朝不理政。军政要务皆出于军师之手。杨秀清是左辅正军师,总揽天国军政大权。

1853年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进入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中安享福贵,足不出户。功高盖世的杨秀清大权独揽,更加不可一世。当时天下只知有东王,民间谣传天王已死,天王府内只是供奉了一尊木雕而已。杨秀清地位显赫,权势熏天,由此可见一斑。“一国二主”格局就此形成。

野心膨胀 不知自忌

杨秀清身居富丽堂皇的东王府,但出行仪仗、妃嫔数量都在天王之下。大权独揽,羽翼已丰的杨秀清野心再度膨胀,不愿屈居于酒囊饭袋的洪秀全之下。他凭借“天父临凡”的特权,多次指责洪秀全行为不检。


洪秀全对待妻妾非常苛刻,时常因小事喊打喊杀,最严重的一次竟然穿着木屐猛踢怀有身孕的小妾导致胎儿流产。杨秀清知悉内情后,以“天父”身份痛骂洪秀全,并表示要责打四十军棍。洪秀全只好主动承认错误,并表示“自今以后,凡事定与兄弟相商而行之。”杨秀清这才就此罢手。

不久之后,杨秀清看上了天王府中的女官朱九妹,于是又借“天父”之名,将石汀兰、朱九妹等人纳入东王府。杨秀清自恃位高权重,日益骄横跋扈,四面树敌。北王韦昌辉的父亲韦源玠因偶遇东王仪仗没有及时回避,被抓入东王府。在韦昌辉苦苦哀求又代父受刑之后,杨秀清方肯罢手。翼王石达开也看不惯杨秀清的嚣张跋扈,二人面合心不合。

逼封万岁 被杀身亡

洪秀全被“天父”几番责难,忍辱负重,而杨秀清却愈发骄横,肆无忌惮。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围困,杨秀清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中无法自拔。因不满“九千岁”的称号,再次借“天父”之名召唤洪秀全:“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委曲求全,只好硬着头皮答道:“东王打江山,亦当万岁。”“天父”哈哈大笑,曰:“如此大好,吾回天矣。”

随后,洪秀全向杨秀清表示要遵“天父”旨意封他为万岁。但由于事起仓促,等到9月23日东王生日当天再举行加封庆典。杨秀清欣然同意,并表示“我当万岁,尊天王为万万岁。”二人尽欢而散。洪秀全回到天王府,当即写下诛杀杨秀清的密诏,派人连夜送往在外督师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营中。



1864年9月2日,韦昌辉率领3千精锐,日夜兼程,赶到天京城外,会合自丹阳返回的秦日纲人马,在佐天侯陈承瑢的接应下连夜入城,包围东王府,将府内3500余人尽数杀害,杨秀清本人也在乱军之中被杀身亡,年仅34岁。太平天国的重大转折“天京事变”,由此拉开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