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因為熱把紅領巾取下來了,被老師罰寫“每天佩戴紅領巾上課認真聽講”100遍。合理嗎?

小肖睿智


老師您確定您的所作所為可取嗎?愛國有種種行為可以表現,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他帶著紅領巾熱的昏過去你負責嗎?你要不要試著每天戴?每時每刻戴?為人師表總有你這樣的老師,所以學生都不愛上學。不是為學生開脫,你們自己看看有多少個孩子是因為老師而懼怕學校!🙄️


小狐狸小九兒


我覺得是合理的。下面我將從各種角度出發,進行闡述。



1.自我角度出發

對於90後的年輕人來說,意義非凡。

小時候,我上的第一堂課,介紹紅領巾的來歷。

我還記得老師說,紅領巾是無數烈士鮮血染成,象徵著革命的傳統,代表勝利的標誌。

最後補了一句,千萬不能丟,這些紅領巾是無數戰士的鮮血染成,更不能私自買。

於是,每當看到同學帶著紅領巾,感覺很神聖,很想摸一摸,又不敢褻瀆。



有次看到一個同學沒有帶,半分鐘過去了,我口誤說到:“你把革命烈士的鮮血弄到哪裡去了?”過了一會,另一個同學指著桌子上,說到:“她沒有帶鮮血!”當時我才反應過來,恨不得鑽進洞裡。

好不容易擁有一條紅領巾,整整齊齊放在書包裡,準備帶回家給父母看。

一緊張丟了,怎麼找也找不到,當時哭的稀里嘩啦。

沒有辦法,媽媽從小店鋪偷偷買了一條帶回來,騙我說找到了。

那時候,我很高興。

心中想:“我終於有一條紅領巾了。”



上述的事件為什麼能夠很好形成“紅領巾”?

1.家庭教育

家長灌輸思想:學習雷鋒精神,做好榜樣。從小培養孩子懂得珍惜,瞭解禮義廉恥,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2.學校教育

學校、家庭是相連的,孩子在中間。相比較而言,學校付出的時間稍微少點。

老師會跟孩子說紅領巾的來歷,發展歷程以及系法。

他們儘量教會孩子們遵守紀律,該聽話就聽話。

三者配合得很好,相安無事。

2.孩子角度思考

對於現在孩子角度而言,因為熱把紅領巾取下來。

這件事情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比如說怕熱。

其實,怕熱孩子帶紅領巾可以堅持會,俗話說得好,“堅持就是勝利。”



這件事情反應出堅持不懈,只不過不是絕對性。

如果光光從孩子角度看,熱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A.小熱 可以堅持。

B.中熱 扇風,實在不行直接取下來。

老師可以根據孩子想法,進行判斷分析。

如果不是很熱,引以為戒,罰抄100遍也是無可厚非。

如果條件不允許,不必堅持罰抄,而是幫助孩子。

3.家長的話語權

因為孩子做錯事情,被罰抄書,家長覺得不公平,認為老師是處罰。

家長有時候不顧青紅二白,時不時作為領頭人,帶頭說不抄。可是這種現象是一種溺愛孩子的表現。

有些家長說,孩子上體育課帶著紅領巾時間久了會臭,我能夠理解。

紅領巾並不是常常帶,讓孩子上體育課之前放在書包裡便好了。

4.老師的做法

其實這件事情開頭,便是取下紅領巾。

老師的做法挺贊同,紅領巾代表著另一層含義,“我們都是少先隊員。”

但是罰抄100遍對於孩子來說太多了。

(注:我認為孩子在上二三年級 年齡不大,所以罰抄100遍負擔重)

我相信很多人小時候被罰抄過,並不是有效的做法,但是可以長記性。

從根本上,罰抄並不能解決什麼 ,屬於老師跟孩子的事情。

孩子可以跟老師講清楚事情的緣由,我相信大多數老師很善解人意,減少不必要的痛苦。

我希望三者講清楚便好了,不必的情況不用發生,“罰抄事件”並不是絕對化錯與對,需要三方(教師、家長、孩子)協商好。



謝謝大家!


喲喲皮卡丘


我說說我家孩子學校,雖然對佩戴紅領巾很重視,也是很嚴肅的事,但我們每年夏天熱的那段時間,學校會通知家長,不需要佩戴紅領巾!一般每年6月中旬到月底,是不要求戴的!其他時候學校文明崗檢查!但體育課是可以摘下去的!真的熱愛珍惜就行,體育課一身汗,紅領巾都是臭的了!關鍵在心,而不在那抹紅


東門吹口雪


老師做的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平時的教育上。

我是70後,記得我們小時候上學,能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那是相當榮耀的事,我們是在二年級開始,班級的優秀學生第一批加入少先隊,入隊儀式那是很隆重的,讓我們這些當時沒入隊的同學羨慕不已,到了三年級下半學期我也終於加入了少先隊,當時面對著少先隊隊旗宣誓,由大隊輔導員老師為我戴上了,紅領巾。

自此一直到小學畢業才摘下,平常的日子只要是上學,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戴上紅領巾,然後去上學這一天是不會摘下來的,晚上回家摘下疊好放在書包裡,那時的我們對紅領巾的熱愛真的無以言表。

現在的紅領巾,儼然沒有了莊嚴性,更多的是裝飾性,只要入學發個紅領巾,也沒有人會給學生們講紅領巾的故事了,也沒有了入隊儀式,沒有了敬畏感。


家住嫩江


我各人認為罰就罰了,位置不同,對一件事的認知也不同,沒什麼非要去理論的東西,就算了,站在老師的角度,和站在母親的角度看問題,是不一樣的。不是原則性問題,就算了。我兒子昨天被老師罰跑三圈,我兒子說他看到自己小學六年級老師了,想打招呼,但是遠,就做在那,希望老師可以注意到她,然後彼此揮揮手。結果是六年級老師沒注意到他,自己體育老師注意到他了,罰跑了三圈,回來告訴我真累啊!我笑了,孩子原本就懶,不愛運動,跑跑挺好,鍛鍊身體了。孩子將來要去社會的,不公平,誤解的地方多了,要讓他們慢慢承受點,也不是什麼壞事。


也風吹


孩子因為熱把紅領巾取下來可能觸犯了學校的管理規定,但被老師罰寫“每天佩戴紅領巾上課認真聽講”100遍,這就有點過分了。德育講求以德育人,簡單粗暴的德育留給孩子的多半是傷害。


小學生佩戴紅領巾意義重大,但學校關於少先隊的德育工作不一定做得到位。

記得老梁讀小學生一年級時就非常希望每天能夠佩戴紅領巾,看著高年級的孩子佩戴紅領巾那是滿眼的羨慕啊。慢慢地知道了紅領巾代表少先隊,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甚至有老師說紅領巾是用先輩們的鮮血染成的,那時候更加寶貝紅領巾了。

等到二年級,學校組織了莊嚴的入隊儀式,老師將紅領巾掛到我的脖子上的時候,我興奮的笑開了花。從此,整個小學生涯裡,每日上學必佩戴紅領巾,對我來說,這是一份榮光,是國家對我的認可。

反觀今天的孩子,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都將革命傳統、先輩們的故事當成了說教,將小學生加入少先隊、佩戴紅領巾當成了規矩。一方面,孩子們根本不懂,或者體會不到先輩們的艱辛,另一方面所有人都佩戴紅領巾,紅領巾必須佩戴的規矩,讓部分孩子從一開始就覺得紅領巾是一種束縛,而不是一種榮光。

老梁覺得,出這件事,孩子因為熱吧紅領巾取下來,不一定就全都是孩子的責任,教育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烙印太淺,佩戴紅領巾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太低,已經失去了其應有的偉大意義。


大熱天還讓學生捆紅領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形式主義。

學校就像一臺大的製造模具的機器,不同的孩子進去,一樣的孩子出來。大熱天還讓學生捆著紅領巾,稍微意志不堅定的都有可能摘下來或者鬆一鬆,喘口氣。胖子更是如此。

很多地區的少先隊關於夏天少先隊員的著裝都有明確的要求:夏天,天氣炎熱時,允許少先隊員佩戴隊徽代替佩戴紅領巾。以免汗漬等玷汙紅領巾。

該校即使有規定,這個規定也應該以人為本,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變化,而不是漠不關心,等著孩子們都做出與少先隊員身份不符的事情時去處罰。


老師罰孩子寫“每天佩戴紅領巾,上課認真聽講”屬於變相體罰。

百度搜索“體罰”,你會發現百度百科中將“罰抄”列入變相體罰中,其他很多地方也都將“罰抄”列為變相體罰。

懂教育的老師都明白,罰抄是最無用的教育,孩子會在抄寫的痛苦中越想越不明白,越想越痛苦。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老師要這麼做,只知道不佩戴紅領巾錯了,卻不明白為什麼錯了。這樣的德育就是簡單粗暴。德不能服人,育不能觸本。

學生犯錯,老師應當予以教育和相應的懲戒。但教育與懲戒之間應該有個平衡,育人是目的,懲戒只是手段。諸如抄寫100遍之類的手段,顯然包含了老師長期積累的私怨在裡頭,這小孩多半還有其他的小毛病,惹老師不待見了。這種行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懲戒的分量大過了育人的分量。


堅持給孩子們將紅領巾的故事,堅持革命先輩的榮光,孩子們才能培養出堅定的品格和意志。

老梁覺得,這個孩子會因為熱將紅領巾摘掉,是因為在他心中涼快下來比紅領巾帶脖子上的意義更重要。這其實是學校德育部門平時將少先隊的意志品質、紅領巾的榮光教育做的太少了。


如果班主任每日都能夠為每個孩子整理紅領巾一次,如果每週的升旗儀式都能夠讓孩子做一個標準的少先隊隊禮,升旗儀式呼出那句“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時刻準備著!”我想不用老師過多提醒,也不用將佩戴紅領巾寫進校規裡,那個時候孩子們都會以佩戴紅領巾為榮。

如果哪個孩子犯了錯誤,你可以懲罰他一天不帶紅領巾,他也能夠知道羞恥,懂得榮辱,那麼德育就做到位了。


總之,這事表面看起來是孩子沒遵守校紀校規和少先隊的規定,實際上是孩子接受到的洗禮不夠,責任在學校。老師的處理也是因為孩子沒守規矩,而忽略了紅領巾的本質。這事做的,變現體罰了學生,還沒起到教育意義。


師說新育


教育部門應該進快對老師進行嚴格培訓,培訓它們先怎麼學會做人,培訓它們的心裡純潔,培訓它們懂得禮義,道德,無私,互敬,珍惜他人,培訓它們真正明白《教書育人先立自可身》。現在的老師所做的是你收到多少學生家長紅包,我早的車比你的高檔,今天你穿的名牌比我的高級,在自家裡生了氣到學校拿學生剎。現在的老師一句話裝B裝旦各行各業它屬第一!聲明我家孩子就是老師,他必須拿好的形象去面對他的學生!


潮源齋易經風水工作室


我想這個老師心裡也不一定願意讓孩子戴紅領巾,但是學校應該會因此給這個班扣分,也就是扣老師的錢,所以老師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採取措施讓孩子長記性戴紅領巾。我也是老師,班裡的學生天天不是因為不戴紅領巾就是因為亂跑給班裡各種扣分,我從來沒找過他們,只要能確保安全。因為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也不想讓我的孩子天天戴著紅領巾不能跑不能鬧,天天跟個木偶一樣。不管是孩子還是這個老師,都沒有多大的錯誤,就是沒有人能為他們著想。真正應該天天佩戴紅領巾的人應該是下這個規定的人。


只將冷眼旁觀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答案

體罰什麼時候合理了?

也許我們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但是如果現在你的孩子還被這樣,那就去投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中已明確規定

“禁止體罰學生。”

《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

“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要給予教師“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

禁止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體罰,是教師對學生肉體實施懲罰並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毆打、罰站、下蹲、超過身體極限的運動、刮臉、打撕嘴巴等行為。

變相體罰,是指採取其它間接手段,對學生肉體和精神實施懲戒並使其受到傷害的行為,如勞動懲罰、抄過量作業、臉上寫字、諷刺挖苦、謾罵、烈日下暴曬等行為。

夠清楚了麼?

不管什麼為孩子好的藉口,體罰就是體罰,違法就是違法。

如果你的孩子被體罰,一定要鬥爭到底,站在你的孩子一邊。

不管後果是什麼,哪怕是被迫換學校,也比永遠給孩子一生留下心理陰影甚至心理疾病隱患要強的多

一旦姑息,你不會知道孩子還會受到什麼折磨,,也不會知道孩子心理受到的傷害有多大


文開石


第六感 觀教育:老師簡單重複性的罰抄寫行為毫無教育意義,不值得推崇。

疑問:學生佩戴紅領巾期間,遇到何種情況可以把紅領巾取下來(如:熱的受不了),老師是不是告知了學生?題中所提到的情況,可不可以取下來緩解一下?

分析:如果學校規定學生佩戴紅領巾期間不能取下紅領巾,顯然學生的做法是不對的,老師的教育是正常的約束行為,無可厚非。

學校如此規定是不合理的,因為這樣的規定經不起推敲,如果學生遇到特殊情況或者身體極為不適時,生命應該放在第一位,並不影響學生對信仰的忠誠和堅持,對先烈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所以,規定缺乏人性化,沒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如果學校沒有統一要求,則是學校制度不完善,工作有漏洞,不重視的表現。

老師的教育行為是正確的,是老師責任心的體現,值得肯定。但是,教育方式極為不當。如果學生隨便取下紅領巾,老師應該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動機、出發點針對性的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心靈交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思想的不足,要提高站位,深刻認識理解紅領巾佩戴的必要性和意義。

如果學生確實熱的要死,老師要從關愛理解的角度詢問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如何,然後再進行教育和要求。簡單的要求學生抄寫“每天佩戴紅領巾,上課認真聽講”100遍,教育真的會發生嗎?我看未必會產生積極的教育效果。不但不會產生積極的行為,還會讓學生產生不服氣,逆反,牴觸等不良反應。因此,教師的教育方式不可取。

總之,教師一定要要求自己的教育方式符合職業規範,堅決杜絕簡單粗暴的處罰方式,嚴禁體罰變相體罰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