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石达开为什么不救林启荣?

情感咨询V


大家好,我是沉淀历史,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石达开为什么不救林启荣?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人物。石达开这个人我们应该都知道,他是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被封为翼王,绰号石敢当。我们再看看林启荣,可能有些人是头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而他也是太平天国的一个将领,被封为勤王。实际上太平天国石达开他们几个王之外,其他的王可以忽略不计,都是一群打酱油的。不过这个勤王还算是可以吧,比较会打仗,要不然他也不会镇守在九江城。



至于石达开为什么不救林启荣,因为之前石达开已经离开了太平天国了,出去自己单干了。而那个时候太平天国已经快不行了,林启荣也被围困在了九江城,他写信向石达开求救,但是石达开直接带着人去了浙江。至于他为什么不救林启荣,因为他受不了洪秀全离开了天平天国,可能认为自己和林启荣他们不是一个战壕的了吧。



当时的湘军从武昌打到九江,一路上势如破竹,可能是石达开害怕了吧,并且石达开的性格还不行,不堪大任,不顾大局,所以他不救林启荣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只是我个人认为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沉淀历史


我们都知道,石达开和林启荣都是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被封为“翼王五千岁”。而林启荣是太平天国的勤王。后因战功卓越,被封赠太平天国“贞天侯”。而且他们都是老乡,当然了,石达开祖籍不是广西的,但是一直出生和生活在广西,也算是老乡了。那么为什么石达开为什么不救林启荣?

1.太平天国领导层思想都过于封建化,组织上呢?最高的几个将领尔虞我诈,不够团结,都各自为战,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战略决策方面失误,最主要的是不能团结一致,一致对外,这也是为什么石达开不救林启荣?在石达开之前,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那就是杨秀清不救萧朝贵,如果当时这件事情得到解决,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2.天京事变发生后,石达开回到天京,洪秀全怕石达开势力做大,威胁自己的地位,重用自己的兄弟,就对石达开不满,石达开怕自己性命不保,便率部离开,1857年7月,林启荣被围困,两次求救,均遭拒绝,石达开本身存在私心,又对洪秀全怀恨在心,自然不愿救援,1858年5月,林启荣守护的九江弹尽粮绝,连同林启荣在内的17000名战士全部阵亡。

总之,石达开不救林启荣,一方面是太平天国领导都有私心,不能相互协调。

其次是内部派系复杂,不能够团结一致,一直对外,没有做到互帮互助。


与君共谈天下奇闻异事


不救正在苦守重镇九江的林启荣,是石达开被诟病成不顾大局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尤其在《太平天国》的电视剧中,这个行为被刻画得更生动。但是,我的看法却略有不同:石达开想救林启荣,并且采取了行动!

西征时期,石达开救九江,就是用的围魏救赵

熟悉太平天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太平天国一直以来都相对擅长运动战,强调对战场主动权的把握。因此,一直以来,更加倾向于采取“攻敌必救”的方法解围。

1855年,太平军西征时期。石达开就面临着解九江之围的重任。

在著名的湖口、九江之战中,石达开打败曾国藩湘军水师,曾国藩几乎自杀。这一节大伙应该都知道。

可是,曾国藩却是个十分倔强的人,他并没有放弃陆军对九江的围困。

尽管当时太平军已经发起了大规模反击,甚至再下武汉三镇,但是,湘军陆军大部(罗泽南、塔齐布)依然率领陆军赖在九江。

石达开并没有发动军队直接对九江的周凤山采取直接攻击。而是发动太平军发起全面反击。石达开转战湖北、江西。

在石达开进入江西腹地,尤其威胁南昌后,罗泽南、周凤山(塔齐布死后的接替者)先后被调离九江,九江之围遂解。

这次西征作战,是石达开的经典战役。此战中,石达开的运动战,使得曾国藩完全失去方寸,不只是九江之围得解,曾国藩甚至还调正在攻武昌的罗泽南回援,致使罗泽南心急如焚,结果阵亡于武昌城下。

石达开“出走”后,试图继续用运动战解九江之围

石达开在离开安庆后,就在江西转战。

当时的情况,九江之围比1855年他进入江西时更加严峻,九江外围围壕数重。直接进军解围绝非良策。

安庆的血战解围,最终使太平军“精锐尽丧”。


在后来的安庆解围战中,陈玉成所率精锐在“围魏救赵”失败后,就不得不尽全力与湘军在内外壕死战,结果呢?精锐尽丧!

当时的江西战场上,太平军主要围攻的是两个据点:吉安和九江。如果打开地图看,我们会发现:吉安、南昌、九江,是当时江西战场的主要三个战略要点。

因此,石达开选择了先解吉安之围。再合兵大举运动,运动解围。

石达开为解吉安之围确实做了很大的努力。他的岳父黄玉昆等多名主要将领都是在此战中牺牲。最终,因为太平军没有制水权,渡江失败,回到抚州。

最终石达开放弃救援江西,洪秀全负主要责任

在清军截获的文件中,发现了洪秀全与石达开的通信。这封信,是洪秀全给石达开的回信。

当时,石达开给洪秀全去信,介绍了自己解天京之围的想法。总体思想是“他先解江西,然后去浙江,让李秀成会合捻军,可以解救天京”,这个意见得到了洪秀全的同意。

石达开在“出走”前期,一直在江西战场转战,试图解九江之围。


事实上,在石达开出走后很长时间内,虽然石达开不愿意再返回天京,但作为太平天国的“通军主将”,石达开都与洪秀全进行着密切的沟通。他也希望改善自己苦心经营的江西战场局势。

在此时,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洪秀全急切想把天京周围的“江南大营”赶走,调集李秀成等许多非“石系”军队回解天京之围。

更有甚者,洪秀全还不断勾引“石系”将领离开石达开。

当年11月,石达开与杨辅清合作经营浙江战场,攻打衢州时,洪秀全继续给杨辅清加官进爵,挑拨石杨关系,最后,杨辅清回天京,石达开攻打衢州失利!

此后,石达开才意识到,无法在“老根据地”战斗了,才开始了远征。

我认为,对于石达开的悲剧,石达开的责任比大家想象得还要小

1858年,九江被湘军攻破,林启容身死。

因此,我认为,石达开想救九江,只是,他不可能采取直接救援的方式。而石达开的努力没有结果,主要责任人在洪秀全!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石达开总是关键时刻犯错误,还都是连续不断的犯战略错误。不救林启荣是错,不救杨秀清更是大错,事变后指责韦昌辉,激化矛盾,又丢下天王逃走也是大错,他也不听谋士的,请上帝废天王,为东王申冤,却选择一个错误的带兵脱离天国,向南发展,久攻宝庆不克,又不回天国,大渡河投降。太平天国就是在主要领袖不断犯错中失败的,洪杨,萧冯韦石,后期的陈玉成,李秀成,李侍贤,赖文光,汪海洋,谭绍光,陈坤书,干王。


沉沉相殷


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政治领袖做出的任何重大决策都是从厉害关系出发的,至于同乡的关系、朋友的友谊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有时亲人也可以牺牲的。所以石达开不救林荣绝对是从政治利益和当时的军事形式综合考虑做出的决断。

1、天京事变中,太平天国内部自相残杀,石达开满门被灭,重新执掌军权后又被洪秀全猜忌,受到洪氏家族排挤,愤然出走。他对太平天国失望,对洪秀全不满,对未来迷茫,所以在军事行动上更多为自己打算,没有全局观念,也偏于保守。

2、石达开率部出走,已有脱离洪秀全自立门户的打算,他曾劝林启荣追随自己,但林忠于天国,愿意效忠洪秀全,两人已经不是生死战友,属于不同阵营,已有较大的政治分歧。

3、林启荣百战名将,九江也是多年经营的坚城,多次击退湘军进攻,取得过辉煌的胜利。但是当时军事形势已改变,湘军军事素质有极大提升,军事策略也改为结硬寨,打呆仗,长期围困,如果强行解围,必定的苦战、硬仗,石达开军队虽多,但是精锐有限,不愿意、也不太敢打硬仗自损实力。

4、石达开毕竟是一代杰出人物,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虽没有全力解救,也采取有限行动策应,所以他采用围魏救赵,调动对手的解围方式,可惜湘军的军事实力和将领谋略已非昔日,毫无战果。

最终九江陷落,林启荣兵败身死,不久石达开大渡河全军覆没,本人凌迟被杀,两位杰出的军事统帅都以悲剧收场,令人叹惋。


天下李四


天津事变以后,石出走安庆,一路上大谈自已是迫于排挤猜疑,林启荣,李秀成陈玉成不愿跟隨,石达开虽然不制止,不也没强留,人各有志嘛,林启荣求救之时,石虽作为老乡但想到林归天王,自己想另寻他路所以未曾相救,从这点石已失掉顾大局的忠义


十八星座


对于历经14载,纵横全国十余省,攻略500余座城市,一度将大清王朝推向灭亡边缘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之缘由,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领导层目光短浅,贪图享乐,革命尚未成功自己就先搞内斗,自我削弱力量,以致被清廷剿灭。其实,若是仔细观察太平天国运动14年,不难发现领导层内部权力斗争确实相当激烈,这也是太平天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东王杨秀清不救西王萧朝贵,翼王石达开不救勤王林启荣,忠王李秀成不救英王陈玉成,内斗玩得不亦乐乎,难怪清廷可以延续几十年。

我们重点看石达开不救林启荣,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1857年5月,石达开负气出走天京,在无为州发布公告,让军民在自己和洪秀全两者之间选边站,带走太平天国近10万精锐,按照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所说:“带走合朝文武,以及精兵强将”致使“国中无人,朝中无将”,洪秀全如同被釜底抽薪,太平天国此时已元气大伤,湘军不但死灰复燃还乘势反攻,兵锋再次抵达九江城下。

九江,长江中游战略重镇,是武昌失守后太平天国西面第二大屏障,保卫着安庆、天京。当时,九江守将是曾帮助石达开获得九江、湖口大捷的林启荣,此人能攻善战,攻防兼备,是太平天国中后期不可多得的名将,连曾国藩都想招降他。可惜,当林启荣血书向石达开求援时,却遭到无情地拒绝,两次求援均被无视。石达开不救援林启荣,一是林是东殿成员,且不愿意追随自己单干;二是自己已经脱离天国,不再去理会洪家王朝事务。

由于石达开见死不救,胡林翼、李续宾得以从容围堵九江,靠断绝外援补给,活活耗死守军。1858年5月,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九江失陷,林启荣战死,后被李续宾开膛破肚,石达开以及太平天国从此也是日落西山再无出头之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