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石達開為什麼不救林啟榮?

情感諮詢V


大家好,我是沉澱歷史,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石達開為什麼不救林啟榮?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人物。石達開這個人我們應該都知道,他是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被封為翼王,綽號石敢當。我們再看看林啟榮,可能有些人是頭一次聽到這個名字,而他也是太平天國的一個將領,被封為勤王。實際上太平天國石達開他們幾個王之外,其他的王可以忽略不計,都是一群打醬油的。不過這個勤王還算是可以吧,比較會打仗,要不然他也不會鎮守在九江城。



至於石達開為什麼不救林啟榮,因為之前石達開已經離開了太平天國了,出去自己單幹了。而那個時候太平天國已經快不行了,林啟榮也被圍困在了九江城,他寫信向石達開求救,但是石達開直接帶著人去了浙江。至於他為什麼不救林啟榮,因為他受不了洪秀全離開了天平天國,可能認為自己和林啟榮他們不是一個戰壕的了吧。



當時的湘軍從武昌打到九江,一路上勢如破竹,可能是石達開害怕了吧,並且石達開的性格還不行,不堪大任,不顧大局,所以他不救林啟榮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只是我個人認為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沉澱歷史


我們都知道,石達開和林啟榮都是太平天國著名將領,石達開被封為“翼王五千歲”。而林啟榮是太平天國的勤王。後因戰功卓越,被封贈太平天國“貞天侯”。而且他們都是老鄉,當然了,石達開祖籍不是廣西的,但是一直出生和生活在廣西,也算是老鄉了。那麼為什麼石達開為什麼不救林啟榮?

1.太平天國領導層思想都過於封建化,組織上呢?最高的幾個將領爾虞我詐,不夠團結,都各自為戰,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戰略決策方面失誤,最主要的是不能團結一致,一致對外,這也是為什麼石達開不救林啟榮?在石達開之前,也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那就是楊秀清不救蕭朝貴,如果當時這件事情得到解決,也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了。

2.天京事變發生後,石達開回到天京,洪秀全怕石達開勢力做大,威脅自己的地位,重用自己的兄弟,就對石達開不滿,石達開怕自己性命不保,便率部離開,1857年7月,林啟榮被圍困,兩次求救,均遭拒絕,石達開本身存在私心,又對洪秀全懷恨在心,自然不願救援,1858年5月,林啟榮守護的九江彈盡糧絕,連同林啟榮在內的17000名戰士全部陣亡。

總之,石達開不救林啟榮,一方面是太平天國領導都有私心,不能相互協調。

其次是內部派系複雜,不能夠團結一致,一直對外,沒有做到互幫互助。


與君共談天下奇聞異事


不救正在苦守重鎮九江的林啟榮,是石達開被詬病成不顧大局的一個很重要的點。尤其在《太平天國》的電視劇中,這個行為被刻畫得更生動。但是,我的看法卻略有不同:石達開想救林啟榮,並且採取了行動!

西征時期,石達開救九江,就是用的圍魏救趙

熟悉太平天國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太平天國一直以來都相對擅長運動戰,強調對戰場主動權的把握。因此,一直以來,更加傾向於採取“攻敵必救”的方法解圍。

1855年,太平軍西征時期。石達開就面臨著解九江之圍的重任。

在著名的湖口、九江之戰中,石達開打敗曾國藩湘軍水師,曾國藩幾乎自殺。這一節大夥應該都知道。

可是,曾國藩卻是個十分倔強的人,他並沒有放棄陸軍對九江的圍困。

儘管當時太平軍已經發起了大規模反擊,甚至再下武漢三鎮,但是,湘軍陸軍大部(羅澤南、塔齊布)依然率領陸軍賴在九江。

石達開並沒有發動軍隊直接對九江的周鳳山採取直接攻擊。而是發動太平軍發起全面反擊。石達開轉戰湖北、江西。

在石達開進入江西腹地,尤其威脅南昌後,羅澤南、周鳳山(塔齊布死後的接替者)先後被調離九江,九江之圍遂解。

這次西征作戰,是石達開的經典戰役。此戰中,石達開的運動戰,使得曾國藩完全失去方寸,不只是九江之圍得解,曾國藩甚至還調正在攻武昌的羅澤南迴援,致使羅澤南心急如焚,結果陣亡於武昌城下。

石達開“出走”後,試圖繼續用運動戰解九江之圍

石達開在離開安慶後,就在江西轉戰。

當時的情況,九江之圍比1855年他進入江西時更加嚴峻,九江外圍圍壕數重。直接進軍解圍絕非良策。

安慶的血戰解圍,最終使太平軍“精銳盡喪”。


在後來的安慶解圍戰中,陳玉成所率精銳在“圍魏救趙”失敗後,就不得不盡全力與湘軍在內外壕死戰,結果呢?精銳盡喪!

當時的江西戰場上,太平軍主要圍攻的是兩個據點:吉安和九江。如果打開地圖看,我們會發現:吉安、南昌、九江,是當時江西戰場的主要三個戰略要點。

因此,石達開選擇了先解吉安之圍。再合兵大舉運動,運動解圍。

石達開為解吉安之圍確實做了很大的努力。他的岳父黃玉昆等多名主要將領都是在此戰中犧牲。最終,因為太平軍沒有制水權,渡江失敗,回到撫州。

最終石達開放棄救援江西,洪秀全負主要責任

在清軍截獲的文件中,發現了洪秀全與石達開的通信。這封信,是洪秀全給石達開的回信。

當時,石達開給洪秀全去信,介紹了自己解天京之圍的想法。總體思想是“他先解江西,然後去浙江,讓李秀成會合捻軍,可以解救天京”,這個意見得到了洪秀全的同意。

石達開在“出走”前期,一直在江西戰場轉戰,試圖解九江之圍。


事實上,在石達開出走後很長時間內,雖然石達開不願意再返回天京,但作為太平天國的“通軍主將”,石達開都與洪秀全進行著密切的溝通。他也希望改善自己苦心經營的江西戰場局勢。

在此時,發生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洪秀全急切想把天京周圍的“江南大營”趕走,調集李秀成等許多非“石系”軍隊回解天京之圍。

更有甚者,洪秀全還不斷勾引“石系”將領離開石達開。

當年11月,石達開與楊輔清合作經營浙江戰場,攻打衢州時,洪秀全繼續給楊輔清加官進爵,挑撥石楊關係,最後,楊輔清迴天京,石達開攻打衢州失利!

此後,石達開才意識到,無法在“老根據地”戰鬥了,才開始了遠征。

我認為,對於石達開的悲劇,石達開的責任比大家想象得還要小

1858年,九江被湘軍攻破,林啟容身死。

因此,我認為,石達開想救九江,只是,他不可能採取直接救援的方式。而石達開的努力沒有結果,主要責任人在洪秀全!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石達開總是關鍵時刻犯錯誤,還都是連續不斷的犯戰略錯誤。不救林啟榮是錯,不救楊秀清更是大錯,事變後指責韋昌輝,激化矛盾,又丟下天王逃走也是大錯,他也不聽謀士的,請上帝廢天王,為東王申冤,卻選擇一個錯誤的帶兵脫離天國,向南發展,久攻寶慶不克,又不迴天國,大渡河投降。太平天國就是在主要領袖不斷犯錯中失敗的,洪楊,蕭馮韋石,後期的陳玉成,李秀成,李侍賢,賴文光,汪海洋,譚紹光,陳坤書,幹王。


沉沉相殷


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政治領袖做出的任何重大決策都是從厲害關係出發的,至於同鄉的關係、朋友的友誼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有時親人也可以犧牲的。所以石達開不救林榮絕對是從政治利益和當時的軍事形式綜合考慮做出的決斷。

1、天京事變中,太平天國內部自相殘殺,石達開滿門被滅,重新執掌軍權後又被洪秀全猜忌,受到洪氏家族排擠,憤然出走。他對太平天國失望,對洪秀全不滿,對未來迷茫,所以在軍事行動上更多為自己打算,沒有全局觀念,也偏於保守。

2、石達開率部出走,已有脫離洪秀全自立門戶的打算,他曾勸林啟榮追隨自己,但林忠於天國,願意效忠洪秀全,兩人已經不是生死戰友,屬於不同陣營,已有較大的政治分歧。

3、林啟榮百戰名將,九江也是多年經營的堅城,多次擊退湘軍進攻,取得過輝煌的勝利。但是當時軍事形勢已改變,湘軍軍事素質有極大提升,軍事策略也改為結硬寨,打呆仗,長期圍困,如果強行解圍,必定的苦戰、硬仗,石達開軍隊雖多,但是精銳有限,不願意、也不太敢打硬仗自損實力。

4、石達開畢竟是一代傑出人物,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雖沒有全力解救,也採取有限行動策應,所以他採用圍魏救趙,調動對手的解圍方式,可惜湘軍的軍事實力和將領謀略已非昔日,毫無戰果。

最終九江陷落,林啟榮兵敗身死,不久石達開大渡河全軍覆沒,本人凌遲被殺,兩位傑出的軍事統帥都以悲劇收場,令人嘆惋。


天下李四


天津事變以後,石出走安慶,一路上大談自已是迫於排擠猜疑,林啟榮,李秀成陳玉成不願跟隨,石達開雖然不制止,不也沒強留,人各有志嘛,林啟榮求救之時,石雖作為老鄉但想到林歸天王,自己想另尋他路所以未曾相救,從這點石已失掉顧大局的忠義


十八星座


對於歷經14載,縱橫全國十餘省,攻略500餘座城市,一度將大清王朝推向滅亡邊緣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之緣由,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中,比較常見的說法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其領導層目光短淺,貪圖享樂,革命尚未成功自己就先搞內鬥,自我削弱力量,以致被清廷剿滅。其實,若是仔細觀察太平天國運動14年,不難發現領導層內部權力鬥爭確實相當激烈,這也是太平天國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東王楊秀清不救西王蕭朝貴,翼王石達開不救勤王林啟榮,忠王李秀成不救英王陳玉成,內鬥玩得不亦樂乎,難怪清廷可以延續幾十年。

我們重點看石達開不救林啟榮,及其造成的嚴重後果。

1857年5月,石達開負氣出走天京,在無為州發佈公告,讓軍民在自己和洪秀全兩者之間選邊站,帶走太平天國近10萬精銳,按照李秀成在《自述書》中所說:“帶走合朝文武,以及精兵強將”致使“國中無人,朝中無將”,洪秀全如同被釜底抽薪,太平天國此時已元氣大傷,湘軍不但死灰復燃還乘勢反攻,兵鋒再次抵達九江城下。

九江,長江中游戰略重鎮,是武昌失守後太平天國西面第二大屏障,保衛著安慶、天京。當時,九江守將是曾幫助石達開獲得九江、湖口大捷的林啟榮,此人能攻善戰,攻防兼備,是太平天國中後期不可多得的名將,連曾國藩都想招降他。可惜,當林啟榮血書向石達開求援時,卻遭到無情地拒絕,兩次求援均被無視。石達開不救援林啟榮,一是林是東殿成員,且不願意追隨自己單幹;二是自己已經脫離天國,不再去理會洪家王朝事務。

由於石達開見死不救,胡林翼、李續賓得以從容圍堵九江,靠斷絕外援補給,活活耗死守軍。1858年5月,戰略地位如此重要的九江失陷,林啟榮戰死,後被李續賓開膛破肚,石達開以及太平天國從此也是日落西山再無出頭之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