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公司」銷售收入停滯不前 仁恆置地“業績焦慮”

樓市調控高壓之下,一向通過佈局重點城市高端住宅物業博取高毛利率的仁恆置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恆置地”)開始向規模轉身。

克而瑞數據顯示,仁恆置地以439.9億元的全口徑金額位列第65名,而其2018年同期的流量金額為231.1億元,與此同時,其權益金額也從2018年的156.8億元增長至221.1億元。仁恆置地較大規模的增長速度引發市場關注

規模“競速”的背後難掩的是仁恆置地對於業績和發展的隱憂。官方信息顯示,仁恆置地2016~2018年銷售收入分別為256.64億元、256.38億元、248.88億元,業績增速緩慢甚至呈現出逐年微降的趨勢。

此外,由於交付面積減少,仁恆置地2019年二季度及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人民幣40.89億元和77.12億元,同比去年二季度的96.63億元及上半年168.51億元的營收,出現下降。

對於業績和企業發展相關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先後致電致函仁恆置地方面,其相關負責人對於500億元銷售目標回覆稱,“沒有聽到這方面正式傳達或者要求”,至於經營團隊是否有這種說法,其表示不好回覆。

規模“競速”

1993年起家於上海的仁恆置地創始人為早年移居新加坡的鐘聲堅。天眼查也顯示,上海仁恆房地產有限公司成立於該年3月22日。此後仁恆置地於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逐步發展成為高端地產品牌,其在上海、南京等地開發有仁恆·濱江園等多個知名項目。

“這是最好的時代,我們必須把握機遇,全力擴展公司業務。”仁恆置地官微曾如此描述其集團副總裁兼上海公司總經理周軼群在仁恆置地滬杭戰區2019管理團隊年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而這幾乎可以看作是這家公司追求規模突圍的註腳。

克而瑞發佈的《2019年1~1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額TOP100》榜單顯示,仁恆置地以439.9億元的全口徑金額排在第65位,相比2018年同期的231.1億元同比增長90.4%,在當下一眾房企中頗為顯眼。

公開資料顯示,這家已紮根中國26載的外資房企於今年提出實現500億元的銷售目標。其官方網站信息顯示,仁恆置地2016~2018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56.64億元、256.38億元、248.88億元,業績增速緩慢甚至呈現出逐年微降的趨勢。

而如果以克而瑞發佈的流量金額計算,仁恆置地去年數據為302.9億元,實現500億元目標意味著增長速度達到65.07%。而其2019年1-11月已實現439.9億元,意味著還有60.1億元的差距,而其前11個月的月均流量金額為39.99億元。

對此,財經評論員嚴躍進,仁恆置地“開始持續提規模,實際上還是體現出(以)業績成長(為)導向”,其進一步表示,房企擁有一定的規模在“當前整個房地產(市場)還是有較為積極的優勢,所以企業還是會去做規模”。

無獨有偶,億翰智庫首席分析師張化東也表示,“仁恆在戰略上還是有一些變化,比較明顯的變化就是它對規模並不是完全的放棄,還是要在有質量增長上追求增長的速度”,其也認為,“對於速度和規模的追求還是整個行業的一個大趨勢”。

“我們內部也不大提(多少目標),儘量按照自己貨值儲備來做。”仁恆置地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而對於經營團隊是否有500億元年銷售目標,其表示不好回覆。

值得注意的是,在銷售增速“提速”的同時,仁恆置地的拿地規模卻在下降。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仁恆置地新增土地價值為53.2億元,低於2018年同期的87.1億元,下降幅度達38.9%。

對此,張化東表示,金額下降是在其對於土地是有一些專門性的要求,因為它必須得要求核心的城市、核心地段,所以可供選擇的比例並不是很多,“而且它能夠給出的溢價也不是很高,因為它畢竟是一個慢週轉的企業,它必須得要追求利潤”。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追求利潤的仁恆置地,其項目均價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其官方網站信息顯示,仁恆置地在2017財年的平均售價為43288元人民幣/平方米,到了2018年則下降到36292元人民幣/平方米。

「公司」销售收入停滞不前 仁恒置地“业绩焦虑”

(圖為蘇州仁恆藕前項目,其在2016年以成交總價約20.67億元拿下該地塊,成交樓面價38351元/平方米,溢價率81.03%,一舉刷新該區域地王紀錄。 方超/攝影)

“趕工”入市

規模“競速”的壓力下,記者日前在走訪中瞭解到,仁恆置地也在不斷加快項目尤其是高價地項目的推進速度。

據記者此前報道,今年9月初,記者實地走訪仁恆位於蘇州的地王項目仁恆耦前發現,項目正在緊張的施工“趕工期”過程中。另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住宅部分預計明年就能建成,今年下半年就將開始對外宣傳、銷售。

公開資料顯示,位於姑蘇區干將東路北、倉街東地塊的蘇地2016-WG-46號地塊,在2016年9月蘇州限購後的首場土拍中被仁恆收入囊中,成交總價約20.67億元,成交樓面價38351元/平方米,溢價率81.03%,一舉刷新該區域地王紀錄。

拿地3年後,仁恆為何選擇在如今的時間節點推動地王項目“趕工期”入市?對此仁恆置業方面並未給到記者明確回覆。

除了蘇州“地王項目”,今年6月份,上海市一宗經營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截至並進行了現場競價,競拍地塊為靜安區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N070501單元18-03地塊,最終由仁恆以總價34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為4.9萬元/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該地塊競拍條件包括15%自持租賃住宅部分配套車位不可售。其中,保障房配置車位比例按照機動車位1:0.4,非機動車位1:1.2,產權無償移交。有業內人士直言,該地塊拋去自持部分或將面臨虧損情況。

地王“趕工期”入市的背後凸顯出仁恆置地近年來對於規模和業績的渴求與“焦慮”。

仁恆置地集團官網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業績顯示,根據集團交付計劃,上半年交付物業的建築面積為19.35萬平方米,低於去年同期交付的44.74萬平方米,“但已完成的預售將陸續於下半年交付,相應的預售房款也將在2019年下半年得到確認”。

而梳理相關信息可發現,仁恆置地在2018年第四季度也存在交付項總面積同比減少的情況,其官網信息顯示,“依照集團項目交付時間表,集團2018年第四季度交付項目總面積及每平方米售價同比減少,仁恆銷售收入由2017年第四季度的112.76億元降低至23.25億元。”

由於交付面積的減少,數據顯示,仁恆置地2019年二季度及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人民幣40.89億元和77.12億元,同比去年二季度96.63億及上半年168.51億元的營收,出現下降。此外,仁恆置地2019年二季度及上半年股東應占利潤約為人民幣8.65億及11.88億元,而2018年同期則分別為人民幣14.78億及22.75億元,均呈現下降趨勢。

仁恆置地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鐘聲堅先生在評論集團2019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業績時指出:“依據營收確認及物業交付時間影響,今年上半年的利潤由於交付物業減少而受到影響。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已經預售的物業單元將逐步交付,2019年全年的營收預計將有提升。”

此外,仁恆置地也在不斷拓展自己的融資計劃。今年6月,“仁恆-華泰-聯易融供應鏈金融1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發行,項目儲架規模為50億元,首期規模4.15億元,這是企業在中國境內發起的首單供應鏈資產證券化產品。

“從境內去發行一些標準化產品,除了開發貸、傳統的信託類業務(之外),供應鏈資產證券化產品還是比較依靠的,所以說仁恆置地對於這種標準化這種產品的發行還是挺關注

的。”張化東直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