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这款“不务正业”反坦克炮 9吨重塞了6门炮 最终变成步兵收割机


火力、防护性和机动性是衡量一辆坦克战斗力的三大指标,当然,现代的坦克还要考虑到信息化水平的程度。在“火力”和“防护”上,不同时期侧重点是不同的。二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里,各种反坦克武器的出现,例如便携式反坦克导弹、RPG火箭筒,还有各种侵蚀能力惊人的炮弹可以让坦克的装甲在瞬间失去作用。

这个时期西方国家对主战坦克设计的思想是,反正装再厚的装甲也没有用,索性直接不要了,还能省点钱,所以他们几乎是抛弃了装甲防护,把重点用在了加强火力和机动性能上。

所以很多西方国家二战后的第一代坦克都是皮薄馅大,代表的有德国的豹1坦克和法国的AMX-30主战坦克,而美国的M50"盎图斯"自行反坦克炮更是将这一思维发挥到了极致。

其实美国二战时期使用的M18"地狱猫"自行反坦克炮就是典型的皮薄馅大,该炮装备的反坦克炮口径为90毫米,公路上可以跑到65公里/小时的高速,但前装甲只有13毫米,真的是很可怜。美国人仍旧觉得不过瘾,于是战后发展出了一款M56"蝎"式自行反坦克炮,将重量压缩到只有6.4吨。

“疯狂”的美国人又提出进一步加强M56的火力,并将M56的战斗室全封闭,还可用运输机扔下来。于是 M50"盎图斯"就出现了。这款装甲不超过15毫米的坦克炮,拥有了6门M40型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和一款同轴M1919重机枪,重量竟然只有9吨。从火力上来看,对付坦克是没问题的,然而谁能想到,它在实战中成了收割步兵的武器了。


当年美国和南越增援部队在顺化城内展开了巷战,为了能够取得胜利,美国派出了M50"盎图斯"迎战,惊奇地发现M50"盎图斯"可以将对方部队连人带装备炸飞,索性直接“收割”步兵好了。战后统计发现,对方的伤亡达到了4000多,而美军伤亡人数只有119人,由此可见M50"盎图斯"在巷战中的优势,也体现出了M50"盎图斯"是最不务正业的反坦克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