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刀光剑影”的俄美北极对峙

“刀光剑影”的俄美北极对峙

李 杰


“刀光剑影”的俄美北极对峙

北极地缘战略位置越来越重要!

2018年10月,北约组织规模宏大的“三叉戟接点”联合军演。为了表示“强烈不满”,在军演期间,俄罗斯995A型战略核潜艇“弗拉基米尔大公”号在挪威附近的白海水域试射了“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军演结束后;俄罗斯国防部仍不罢休,要求外国军用舰艇自2019年起,使用北极航道前需向俄罗斯政府通报,彰显俄罗斯对北极航道范围内的外国军事存在寸步不让的决心。

实际上,在极地地区,军事部署最早、经验最充分、实力最强的是俄罗斯。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军事基地、军事训练和兵力部署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与方案。目前,俄罗斯在该地区部署了两个北极地区特种旅,在装备、适应性方面具有完善的机制。但统领俄北极部队的是一个叫“北方舰队联合战略司令部”的机构,它集合了俄海军北方舰队、俄罗陆军的北极旅(第200和第80独立摩托化旅)、空军和防空部队的一些下属部队,以及相应管理部门组成的合成化部队。包括正式投入使用的俄罗斯“北极三叶草”军事基地;该基地位于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与北极相距1000千米,冬季平均气温低至零下22摄氏度。在严苛的环境下,俄军仍可保障150名官兵在不接受外部支援的情况下,连续执勤18个月,这是其它国家难以企及的。

相比之下,美、英等国的北极军事机构及运行方式则要松散得多;平时主要组织陆海空军部队赴北极圈定期进行极地作战训练,基本不设常备部队。从总体上看,北约等国的极地作战能力与俄罗斯相比,差距较大。

为了改变现状,近些年来美国国会曾要求美军在北极设立永久性基地。但该项命令发出后即遭到一线美军的反对,因为美军士兵在极地地区驻扎、作战,乃至补给均缺乏经验和准备。出于尽快缩短与俄军的差距,及早提高极地作战特别是北极地区的作战能力的需求,2018年10月北约31个国家的4万名士兵,在挪威举行了“三叉戟接点”联合军演;这是北约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军演。

参与“三叉戟接点”军演的还有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编队,它的出现意味着美国核动力航母近30年来首次进入北极。在北约“三叉戟接点”军演中,包括美国航母编队在内的北约各国军队,由于缺乏专门对应基地作战使用的军事装备,或装备因严寒发生故障的事件屡被曝出。2018年,美国海军的“甘斯顿·霍尔”号船坞登陆舰在从冰岛驶向挪威的路途中因遇上大风浪而受损,舰上数名船员还出现了不同程度受伤、晕船,显示出北约国家在北冰洋海域的作战经验十分缺乏。

美国当前虽没有建立一支北极舰队,其在北极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是部署于阿拉斯加的海岸警卫队。这将导致美军在北极地区的战力短期之内较难提升至与俄军等量齐观的水平。

如今,各国越来越清楚:受北极航道冬季海面封冻的影响,破冰船是北极各国加强军力的发展重心和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军队时报》在2018年12月文章中表示,俄罗斯北方舰队占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还拥有40艘破冰船,有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破冰船数量的总和;而美国眼下只有3艘破冰船。

相比之下,美海岸警卫队唯一在役的中型破冰船,今年7月在北极部署的WGAB北极星级破冰船“希利”号,其服役年限已有近20年,舰上没有武器系统。至于2019年五角大楼委托美国VT霍尔特海事公司建造的新型破冰船,则要等到2024年才能完工。

包括美国在内,北极国家在破冰船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上相比俄罗斯也有较大差距,其中的深层原因是美军在北极地区的定位问题:即美国新造出的破冰船是交给未来建立的北极舰队、海岸警卫队,还是奥巴马时期提出的美国加拿大联合舰队?

美国海岸警卫队目前给出的建造6艘破冰船的计划,短期内难以同俄罗斯相匹敌。若将北极军事重任交由美国海军,则要面临特朗普的“355大舰队”宏大计划;该计划在不包括北极舰队规划时已经存在的预算缺口,且剩余的预算在“福特”号新航母不断出现的问题中也被消耗得所剩无几。

虽然从近年来的军演和美军军事装备上,已看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在组建极地作战部队上所做的努力,但北约的极地作战能力想要明显提升,仍需要想当的时间及更多的军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