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西安是一座極具歷史感的城市,曾經有十多個王朝都在此前後建都,而到了唐朝時期,繁華的長安城更是聞名於世界。雖然在歲月洪流的不斷衝擊下,曾經繁榮昌盛的大唐長安已經漸漸褪去了昔日的光環,但是如今的西安依然有很多沉澱著歷史文化的地方,那種滄桑而又厚重的氣息,正是古都西安的獨特魅力。在我看來,西安的一切好像都和歷史相關,不僅僅是史書上的文字和這些比較出名的名勝古蹟,甚至在一些阡陌交通的巷道,都深藏著一段歷史故事,今天我和小姐妹去探尋的就是和平門附近的一條古街巷——下馬陵。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下馬陵全長是800多米,東起和平門,西至文昌門。而且“下馬陵”這個街道名字跟西漢時期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著莫大的淵源,它就是董仲舒了。我們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它提出了“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和“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對後世影響比較大的理論。公元前104年病逝於家中,葬於此處,漢武帝為了為了表彰它對漢王朝的貢獻,有一次路過它的墓地時,特地下馬致意。從此之後,官吏軍民不論是騎馬還是坐轎,每行至此,特意下馬,以示崇敬,所以就有了今天的“下馬陵”。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我們沿著城牆從文昌門往和平門方向走,導航顯示我們已經到達了下馬陵,但是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只是城牆根下的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小街巷,這時候我們的內心出現了一個疑惑:我們不會來錯地方了吧?懷揣著疑惑,我們繼續往街巷深處走,終於看到了“下馬陵”的路標,原來我們到的地方真的是下馬陵,只是它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樣散發著古韻而是顯得很普通。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雖然並沒有那種歷史的滄桑感,但是下馬陵的環境卻非常清幽,街道旁生長著很多茂盛的樹木,把陽光都遮擋了起來,即使是炎熱的夏天,濃濃的綠蔭也會為人們遮擋住火辣辣的太陽。此處的居民樓外面的牆上也爬滿了花枝和藤蔓,藤蔓青青,花枝嬌豔,微風吹動著綠色,有一種歲月靜好的美,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人們,想必也是非常幸福吧!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在這清幽的街巷中,還坐落著一些特色小店,為這裡增添了文藝的氣息,比如這家緊閉的店門,屋簷下掛著三個小小的紅燈籠,店的門匾上寫著四個古典的大字,無奈我們才疏學淺,只依稀覺得最後一個字是“館”,並沒有認出店的名字,不知道哪位學識淵博的人能否告訴我們這是什麼字嗎?在這家店的旁邊,有一個很清新的咖啡店,店門外有一株葡萄樹,門前的地上則鋪著綠色的地毯,另一側還放著兩張桌子和幾張椅子,讓那些逛累了的人可以稍作休息,或者約上三五個好友,來這裡談天說地。點一杯咖啡慢慢地品味,欣賞著城牆下來往的人群,讓你忙碌的身影在城市的快節奏生活中有所放鬆。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再繼續走,有一家很有意思的店,名為“貓矛昴茂”,這家店看起來像是一家貓咖,我們在窗戶裡看到了一隻很可愛的小貓,不過它盯著我們的眼神有點兇,是怕我們偷它家的東西嗎?貓咖之後有一家名為“下馬陵二號”的店,我們還以為這是可以參觀的博物館之類的,結果走到門口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家飯店,於是趕緊尷尬地走開了。不得不說,雖然下馬陵的風貌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它的歷史底蘊,卻還是存在的,這裡的店鋪風格和店鋪名字,都多多少少帶著歷史文化的氣息。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一個紅色大門前,上面的紅色木匾上寫著“長樂村”,看來這些居民居住的這個地方就是長樂村了,大門昔日的“芳華”已經褪去,如今顯得有些老舊,無奈感慨“誰也逃不過歲月的懲罰”。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隨後我們向東走了一小段後,抬頭望到了一個景色很美的院子,院子內的竹子和樹木已經爬出了牆外,院牆也是古香古色的,我正感嘆這是什麼地方,怎麼可以這麼美!小姐妹說這就是董仲舒墓。走過去後,果然發現一塊白色的石碑上寫著“董仲舒墓”。董仲舒墓應該就在這個院子內,但是可惜的是,因為董仲舒墓位於蘭州軍區西安和平路幹休所內,長期被作為老幹部活動中心使用,後被出租做攝影室,所以不對遊人開放。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院子的紅色小門看起來斑駁滄桑,有些地方甚至都褪色掉漆了,門上還有灰塵的痕跡,看起來已經很久沒人管理了,抬頭望去,屋頂的繪畫也已經開始褪去了昔日的亮麗光環,雖然看著似乎有些蒼涼孤寂的感覺,不過從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種歷史年輪下所沉澱出來的厚重和古韻之美。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從門縫中看到的景色並不詳致,只隱約看到一個古典的房屋被掩映在茂盛的樹木中,房屋的中間還掛著一個大紅色的燈籠,要是能進去的話,真想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樣的。我也希望這樣的地方能夠得到妥善管理,因為從外面的情況來看,這個地方好像真的被遺忘或者遺棄了,可能因為西安的古墓遺址太多了吧,這些不出名的沒有被重視起來。這時候有一位路過的老奶奶看我們趴在門縫上看,也跟著過來趴在門縫上向裡望了一眼。這樣的遺址,顯然已經成為老西安的生活裡最珍貴的城市記憶。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再往前走,就到了和平門,這條充滿歷史故事的路就走完了,在這裡隨手拍一張照片,都可以拿來當壁紙,茂盛的樹枝橫跨在街道上方,宛如一個清涼的綠色長廊,滄桑的菸灰色城牆和綠意盎然的枝葉交織在一起,有一種歷史和文藝相結合的獨特之美。我想,要是能和喜歡的人牽手漫步在這樣清幽、雅靜的街道中,肯定是非常舒適浪漫的。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關於下馬陵,其實我們在高中的語文的課本上也有學過,只是當時語文老師沒有重點去講。白居易的《琵琶行》我想很多人都有印象,大詩人白居易在這首長篇樂府詩中,竟然把下馬陵寫成了“蛤蟆陵”。那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的詩句我現在都還歷歷在目,其實這裡的“蝦”通“蛤”。原文的意思是白居易曾遇到了一位住在長安城的女子,女子告訴白居易,她的家是在“下馬陵”,而陝西話的“下馬陵”和“蛤蟆陵”同音,白居易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地名,便寫為了“蝦蟆陵”。

從這以後,蝦蟆陵便聞名遐邇,明代時期這裡還是文人墨客最喜歡留戀的地方之一,而幾經流傳以後,“下馬陵”這個高大上的名字,就漸漸變成了有點降格的“蛤蟆陵”。當然了,作為陝西人,我還是很喜歡我們本地方言,而“蛤蟆陵”這個有意思的名氣,也就成了我們陝西人才懂的梗。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漢武帝曾步行的西安老街,名字原本高大上,卻因陝西話被“降格”

而今天的下馬陵,白天雖然沒什麼人,但是晚上卻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這裡聚集了各色美食和許多有情調的咖啡小店以及不少高顏值的小酒吧,晚上來這裡逛,食肆美食飄香,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勾起了你的食慾,小酒吧裡牆面上的小隔架放著各種精緻的美酒, 這樣的格調對於不喝酒的人都是一種誘惑。酒吧裡散發出來的燈光和與厚重的城牆相映,這座老城的記憶就像在眼前閃過。隨著古城的興衰更替,而下馬陵的故事自然也會一直講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