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平江乡下的“年”

一进入腊月,湖南平江县乡下的人们就开始忙年了。当然,这忙年是有分工的,其具体的分工是这样的:男人忙外面,女人忙里面。男人忙外面,主要是准备柴禾,这柴禾就是到附近的树林子里去砍,砍了柴后,将它用“草䌁子”捆好,再用“千担”挑回来;之后即用锯子把那些柴锯成两尺多长,再把它们一截一截地码在屋檐下,让它们被风吹干,等到要烧的时候就来拿。女人忙里面,主要就是洗洗刷刷、收收捡捡,把脏衣服洗干净,把乱放的东西摆整齐,因为要过年了,得要有一个新面貌才行。

平江乡下的“年”

男子把柴禾准备好了,女人把屋里要洗的洗好了、要捡的捡好了,接下来就要打过年的豆腐。这打豆腐要先把黄豆用磨子推成“小瓣瓣”,装在盆子里放上水泡一夜,第二天再把它用磨子推成“浆子”,再就放在锅里用火熬。熬二十多分钟后,就放石膏,将它起锅,用一块白细布把它包着放在一个筲箕里,将它的水份滤干。这年豆腐很重要,预示着一个新年的好坏,如果年豆腐打好了,那全家人就都高兴;假若没有打好,那全家人都是嘟嘴垮脸的,很不欢喜。要把这个年豆腐打好,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好石膏的分量,既不能多放,也不能少放,要合适恰当才行。一般的家庭打年豆腐都是由女人作主的,而男人只在旁边当帮手——因为女人是掌锅铲子把的人,常年弄饭,对这要懂一些。

年豆腐打了,随后再就要熬糖。这糖有很多种类,像什么苕糖,像什么米子糖,像什么芝麻糖,像什么黄豆糖,像什么包谷糖等等,究竟哪家该熬什么糖,这得要看这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谁家收获的哪种东西多,谁家就熬哪种糖,这没有一定之规,全由自己作主。打个简单的比喻,假若你家的苕多,那就熬苕糖;假若他家的芝麻多,那就熬芝麻糖——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哪家,到了过年的时候都得要熬糖,几乎没有哪一家不熬糖的,这是大家都要遵守的法则。这熬糖,一般都是在腊月上旬里熬,熬了以后,当时不能吃,就把它用一个布袋子(或者塑料袋子)装着,由大人悄悄地藏起来,到了过年的那天才能拿出来吃。假若谁家的小孩提前偷吃,一旦被大人发现,那是会挨骂的。

糖熬了以后,紧跟着就要杀年猪了。杀年猪一般都是在腊月中旬。进入这个期间,每个村子从早到晚都有猪的嚎叫声,屠夫们忙得很,把这家的猪杀了,又要去杀那家的猪,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一般的家庭都是一户一头过年猪,有的家庭人多一点的还喂有两头过年猪,这猪喂得胖滚滚的,屠夫来杀,要两三个人才能抬到板凳上去动刀。村民们杀了猪,就将那猪肉分成肥肉和瘦肉两种类型,瘦肉就灌香肠,肥肉就放在缸里用盐腌起来,腌那么五、六天以后,再把它们拿起来挂在屋梁上晾干,这肉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

年猪杀了,随后就过“小年”,也就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扬尘”,把自己的屋子都要清扫一遍,不能让蜘蛛网、烟灰留着,一定要清除掉,说是好迎接财神菩萨进门——这个财神菩萨如果你家里不干净,它是不会进门的,所以一定要打扫干净才行。过小年这一天,人们吃得比平时要稍好一点,有的炒一盘肉,有的煎几个鸡蛋,但总的来说还是没有过大年这一天吃得好。因此,人们还是殷切地盼望着“大年”的快快到来。

过了小年,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大年的东西了,大年一般都是在腊月三十,因此就得提前两、三天把所需要的东西预备好。是自家菜园子的,就要弄回来,把它们一一地择好、洗好,再放好,只等着那一天来了用;自家菜园子没有的,那就得要上街去买,上街去买,男人女人都可以,随便,没有什么规定,谁喜欢上街就上街去,谁不爱跑腿那就在家里呆着。上街去的人,买了所需要的东西外,总还要买一挂鞭炮,总还要买一副对联,总还要买几副年画,总还要给自家的小孩买一个彩色的汽球——这是万万不能少的,也是他们不会搞忘记的。

待一切东西都准备好了,那“年“也就不声不响地到了。过年这一天,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新衣,屋子里、院子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女人就在厨房里忙,厨房里是一团蒸腾的氤氲的热气,男人就在堂屋的墙壁上贴年画,就在门前贴春联,再就是打来一盆水洗桌子、洗椅子,反正把一切都是搞得干干净净的。家家户户都把火塘里的火烧得旺旺的,用鼎锅煮猪蹄——这猪蹄是很费火的,不多煮一会儿,是无法吃的。这天一到,那事先已熬好了的糖,女人就将它拿出来,摆在柜子上,任凭小孩怎么吃都可以,而不会受到什么责骂。小孩吃了糖,肚子饱了,就拿着父母给自己从街上买回来的汽球,到外边去玩,东边西边地疯跑个不停。

关于这个过年,最重要的是团圆饭,这个团圆饭一般都是在中午十二点来钟的时候吃的,早晨的一餐就随便吃一点,但中午这一顿却非同小可,很是令人高度重视。可以说,过这个年,男人女人颠颠荡荡地忙一天,就全是为着它的。团圆饭做好了,满满的一桌佳肴摆上来,先是祭祖(就是祭祀死去的先人),在地上烧香,大人小孩都要磕头;祭了祖以后,再就是活人吃饭,一家大小都拢来,老人坐在桌子的上方,小孩就在旁侧,喝酒的就喝酒,不喝酒的就吃菜、吃饭。在吃团圆饭时,每家每户都要放一挂鞭炮,有的是一万响的,有的是五千响的(顺便解释一下,一万响就是那挂鞭有一万个,那五千响就是有五千个),把整个村子都炸得轰轰作响,就像锅里炒豆子一样。

吃了团圆饭,席撤了,这时一家大小就围坐在火塘边,谈谈讲讲说说笑笑,说过去的一年,谈新来的一年,人人都有许多话要讲。此刻,大人就给小孩把“压岁钱”,儿女们就给自己的父母把“祝福钱”。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或者是打工的人,过年的时候都是要回家的,他们因为在外面挣钱容易一点,而不像在家里种田那么难;所以过年的时候,他们都要给家里人把钱,不管是老人小孩都要把,把多把少无所谓,不计较——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给,不能“无动于衷”,这是一点礼俗,谁都得照办。

到了晚上,每家每户把每间屋子里都要点上灯,就是猪栏里、牛栏里也要点上,一概不能例外,据说这晚点了灯,就会人畜兴旺,年景很好。把屋子里点了灯后,再就是看电视里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看,一边嗑瓜子,一边笑,有意思得很。晚会的节目结束后,就差不多是“圆钟”(深夜12点)了,这时哪家都要关财门,据说此刻财神菩萨已进门了,不能让它走掉,得留下来。关了财门后,再就是“守岁”,这一守就要守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睡觉。

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几乎远远近近都是锣鼓声、都是鞭炮声,玩狮子的队伍出发了,挨家挨户地送恭贺,那些打莲花闹的,那些打三棒鼓的,也一个接一个地来了,东边唱,西边敲,热闹得很,这热闹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为止。

——这就是湖南平江县乡下的“年”,这个年是很有风情的,也是很撩动心魂的。

(作者系虹桥镇人,寓外乡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