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爺 爺●趙冬黎(重慶)





爺 爺●趙冬黎(重慶)

爺爺其實是外婆的妹夫,外婆老家是地主,所以來到重慶幫姨奶奶料理家務。我呢因為養母新喪,被父母送來外婆身邊,在姨奶奶和爺爺的家裡尋求庇護。8歲的時候,部隊大院就成了我的新家。從此以後,我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

爺爺是個老革命,話不多,走路沒聲音,但腳步很沉,經常冷不丁發現他從身後走過,這大概是打游擊搞伏擊落下的毛病。吃飯很快,叫他就來,吃完撂下筷子就走。我們也都習慣了,一大家人繼續圍著桌子細嚼慢嚥。爺爺就像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爺爺英勇的戰鬥故事講起來就滔滔不絕,聽個開頭就有想溜走的衝動。那時候小,只知道玩,聽過的就忘記了。所以現在印象深刻的只記得兩件:一次打伏擊,爺爺所在部隊得到情報,有一隊日本鬼子要路過。他們趴在雪地裡等啊等,等了一晚上沒來,爺爺卻因為天冷喝了甜甜的高粱酒醉了幾天。從此以後他就不再喝酒了。

還有一次因為鬼子失敗就自殺,情報獲取困難,上級命令每個連隊活捉一個鬼子。一次戰鬥後,終於捉到一個活的,大家當個寶,把他手腳捆起來,拿個棒棒,手腳分別捆在棒棒上,像抬豬一樣兩個人抬著他準備交差。不料放他吃飯時,鬼子一口咬在連長大腿上不鬆口,把連長痛得哇哇亂叫,幾個戰士急了,從背後一通亂拳……結果把鬼子打死了……這個橋段因為情節反轉得悲喜交加,所以一直很難忘記。

我們家有一個習慣——“還禮”。家裡常常有人來求爺爺辦事,會送一些水果蛋糕之類的東西,推辭不了,爺爺就會找個時間還他一樣等值的東西,他說不能欠別人的情。在家屬子女的教育中,他要求我們在和同事、朋友交往時做到“禮尚往來”。現在爺爺不在了,我每次去看姨奶奶,給她帶點吃的,她都會翻箱倒櫃找一堆生產日期不詳的東西非要我拿回來給芒果吃。

高考的時候我上了自費線,爸爸玩消失,爺爺說,乾脆當兵去,考個軍校不用交錢,考不上回來還能有個工作。爺爺那時候已經離休了,為了我當兵的事跑了好幾趟,說我是孤兒,在他家長大,好不容易才給我報上了名。我還在為沒能上大學而懊喪,對他的好意並不領情。

這個兵當得真是值了!新兵訓練3個月,衛訓半年,分到團裡電影組當放映員、廣播員、軍樂隊鼓手,後來又拉回師部當通訊兵當話務員。真是把女兵該當的兵種都過了一遍。

多年以後我才發現,當兵這個陰差陽錯的選擇,帶給我一生受用不盡的好處。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都只是表面功夫。原本柔弱的我被磨礪出了刀鋒,內心強大,自律和堅韌融入骨髓。這令我在以後的人生中即使遇到挫折,即使被打到,也勇敢地站立起來繼續前行。

爺爺去世多年以後,我才發現他給予我的這些是那麼珍貴,他指給了我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讓我有堅持,有底線,平凡而堅強。

恍惚中,好像看到天上的爺爺在對我微笑,又彷彿看到年輕帥氣的爺爺,扛著一把步槍,在上黨戰役中活捉晉綏軍軍長史澤波時凌厲的眼神。

參與過歷史,甚至可以說改變過歷史走向的爺爺,懷念您!



爺 爺●趙冬黎(重慶)

趙冬黎,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漢語言文學本科學歷,退伍軍人。自1987年在《家庭》雜誌發表作品至今,共發表散文作品近百篇。主要散見於《重慶晨報》《重慶郵政報》《三峽郵報》《德陽晚報》等副刊。

爺 爺●趙冬黎(重慶)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