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納雍苗民起義領袖:何玉堂

納雍苗民起義領袖:何玉堂


納雍苗民起義領袖:何玉堂


何玉堂(?~1871年):何玉堂,生年不詳,苗族,陽長鎮過路溝村人。

幼年因家貧不曾入學,喜聚眾兒童戲鬥。長大為人直爽、仗義,苗胞有事樂於相助,深得當地苗民擁戴。

清咸豐八年(1758),水城何氏苗女稱仙姑,設壇興教。大定、威寧、畢節所屬苗民皆受影響,旋聚眾數萬,秘謀舉事反清。

教內分為三堂,苗民為大堂,何仙姑為堂主,竹萬春、何玉堂為堂官。舉事於水城白膩、米落、比德等地。

同治元年(1862)四月,苗民義軍由比德攻克白泥屯,六月移住大兔場(今雍熙鎮),八月,與勺窩田壩團首楊登圻戰於楊家營。

清廷聞訊震驚,飭貴州提督會同貴西道長官沈西序,率都司祥福、團練胡大觀統領團紳周宗廉、彭樹春、李育榮、何定功等部三千人馬征剿,屢戰不下。

十一月再調水城通判劉正朝會剿。

苗民義軍見官兵勢大,避其鋒芒,巧妙周旋,先後佔據白布河,攻克狗場營,殺死團紳顏先茂。

同治三年(1864)正月,升任大定知府劉正朝率兵再度進剿。大營駐公雞山,先鋒營駐官寨,祥福營駐義中,胡大觀營駐旮旯河。

地方團首楊登圻、張維祥、劉巖大、何定功等也率部助剿。歷時半年,苗民義軍終因寡不敵眾,糧草無援,於七月突圍退據水城。

同治五年(1866)正月,豬拱箐陶興春部復襲大定城。七月,竹萬春、何玉堂部與之呼應,復據白泥屯。九月,大定協副將蘇魁奉命征剿,屢戰失利,敗回大定城。義軍連年遭官兵征剿,傷亡過重,得不到休養補充。十二月,大定知府馬應鏜前往大兔場招撫,三千多苗民軍被解除武裝,分置境內白泥屯、海座等地。

同治九年(1870),竹萬春被暗殺於水城,何玉堂聞訊,重擎義旗。七月,苗民義軍內訌,清廷總兵毛際會乘機率部進剿,何玉堂率餘部退據納雍河。後與永寧巖大五部會合,共據水城。

同治十年(1871)正月,苗民軍出郎岱赴永寧途中,遭清將鄧有德、黃宗耀兩部包圍。何玉堂倖免於難,輾轉潛回家鄉,不久也被殺害於過路溝家中。

:文字選自《納雍縣誌》,題目為編者所加,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