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李如鬆4000家丁打廢立花宗茂2萬人馬,10萬日軍龜縮漢城不敢出

本文節選自《大明權力場》 出版機構:臺海出版社

平壤戰事失利的消息很快傳到漢城,侵朝總司令宇喜多秀家立即召開大本營作戰會議。一部分將領打算在開城跟明軍決戰。宇喜多秀家的意見是在漢城跟明軍進行決戰。因為漢城是侵朝日軍的大本營,便於撤退。如果日軍將主力調到臨津江以北,那麼糧草將會接濟不上,而且後方還會被義軍攻佔,這樣一來就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更為關鍵的是李如松也不可能讓明軍的主力跟日軍在一起決戰,所以宇喜多秀家固守漢城的方略是正確的。

明軍南下的速度特別快,佔領咸鏡道的加藤清正拚命地南撤。很多日軍在雪地裡凍傷、凍死,甚至要將凍傷部位切去。很多日本士兵一頭倒在雪地裡再也起不來。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十八日,小早川隆景前腳剛離開開城,李如柏後腳就進駐開城。二十五日,明朝聯軍抵達坡州。

聯軍抵達坡州後立刻爭吵起來。一部分將領認為日軍望風而撤,大軍應該立刻追擊。另一部分將領認為日軍主力都在漢城,不應該追趕。此時的李如松也拿不定主意。他便讓遼東副總兵查大受帶領副總兵祖承訓、參將李寧引3000騎兵去王京附近探聽日軍消息,並交代查大受等人不許迎戰。

正月二十六日清晨,查大受帶領3000騎兵向漢城進發。這個時候宇喜多秀家在漢城也召開了軍事會議,會議的結果是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吉川廣家率兵2萬前往迎敵。二十六日清晨,立花宗茂手下家將十時連久帶領500名先鋒走在前面,隊伍剛過礪石嶺就跟明軍碰上。3000明軍一窩蜂地擁上,日軍丟下幾十具屍體後撤走。查大受將戰況寫好後讓人送給李如松,自己帶兵在後追趕。

接到戰報的李如松眉頭緊鎖起來。他預感到情況的不妙,便點起1000家兵去追查大受,同時交代楊元在一個時辰後跟進。

查大受的隊伍行進到距離漢城30里路的碧蹄館時遭到了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1萬軍隊的包圍。查大受和祖承訓毫無懼色,帶領3000騎兵直插日軍中央,騎兵的機動性徹底發揮出來。1萬日軍竟隱隱出現招架不住的態勢。查大受和祖承訓將隊伍駐紮在碧蹄館的一處高地,依託鳥銃和火箭阻擊日軍。這時候,小早川秀包、吉川廣家的1萬兵馬也抵達碧蹄館,駐紮在外圍觀看戰況。

一直到傍晚,明軍的高地還沒有被日軍拿下來。60歲的小早川隆景早就打得筋疲力盡,遂退了出來將戰場交給立花宗茂。這時候,李如松的1000騎兵從北面衝了進來。小早川隆景一招手,駐紮在外圍一直沒動的1萬日軍也圍了上來。李如松指揮著明軍左衝右突。這幾千騎兵是遼東軍精銳中的精銳,人人皆配有手銃。

碧蹄館的戰鬥在此時達到了高潮。硝煙味、喊殺聲、槍彈的爆炸聲、戰馬的嘶鳴聲混合在一起。李如松家將李有異戰死,日軍將領小川成重、十時連久、久野重勝、安東常久、安東幸貞先後戰死。李如松等人仍在包圍圈內突不出重圍,日軍也打得苦不堪言。立花宗茂也退下陣來要求小早川隆景接替自己。

戌時,明軍左路軍指揮楊元率兵殺到,立刻從北面撕開一個口子。李如松等人迅速和楊元一起從北面突出重圍。明軍依靠騎兵的速度很快甩掉追趕的日軍。

碧蹄館一役日軍陣亡7000,明軍陣亡人數有3000多人。在隨後進行的幸州戰役中,在日軍各部人馬都出動的情況下,立花宗茂部無人參戰,估計是在碧蹄館一役中損失殆盡。

後半夜,明軍回到坡州,朝鮮左議政柳成龍看見李如松神情凝重,不敢上前詢問。李如松一言不發地走進營帳。良久,營帳內傳來李如松“嚎嚎”的哭聲。李如松哭完後,走到營帳外,向柳成龍招了招手,示意他進帳來。

柳成龍進入帳內後,李如松說道:“目前倭寇的主力都在王京,我軍兵少,若強攻,必然損失慘重。我欲退回開城,另想破敵之策。大人可給殿下上疏陳述這裡的情況。”

柳成龍聽李如松這麼一說,也只好長嘆一口氣。碧蹄館是明軍與日軍的第一場野戰,由於李如松的冒險導致數千精銳損失。但此一役打得十幾萬日軍龜縮在漢城內不敢出來,為接下來的收復漢城打下基礎,可以說具有極強的正面意義。

李如松4000家丁打廢立花宗茂2萬人馬,10萬日軍龜縮漢城不敢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