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何洲際導彈的射程始終沒能突破2萬公里?

~初~


這個從地下發射井出來的大傢伙就是赫赫有名的蘇/俄SS–18重型洲際導彈,由於體積龐大、運載能力高達9噸,可攜帶2000萬噸級別的單個氫彈頭,西方給它起了一個邪惡的綽號:撒旦!它是目前世界射程最遠的液體洲際戰略導彈,MOD3型和MOD6型射程達16000公里。可以覆蓋地球任何角落。

目前世界上擁有陸基洲際導彈和海基洲際導彈的國家只有5個,而從上面這張世界地圖來看,中美俄都是幅員遼闊的國家,從國土的腹地發射洲際導彈就已經覆蓋全球了,特別是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陸基洲際導彈往東或者往西都可以覆蓋北美大陸,“撒旦”的16000公里的射程顯然是有些多餘,而我國往東或者往北都可以覆蓋其它有核國家,特別是飛越北極射程會縮短至少3000公里,這也就是我國發射“風雲系列極軌氣象衛星”的目的,所以再發展射程2萬公里射程的洲際導彈沒有什麼意義。

相對於中美俄的國土遼闊,英法由於國土面積狹小,只能是發展戰略核潛艇,使用海基洲際導彈做為國家安全的最主要基石。

戰略核潛艇做為海上機動發射平臺,其靈活性要高於陸基洲際導彈,因為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核潛艇出海後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機動發射,甚至運動到距離敵國幾千公里海域處隱蔽,一旦得到發射指令後可迅速的將海基洲際導彈發射出去,由於射程更近、更加突然,大大壓縮了敵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反應時間!是更加難以防範的洲際導彈。

幅員遼闊的國家不但有覆蓋全球的陸基洲際導彈,也更有海基洲際導彈,鑑於射程夠用了也就沒有必要再發展射程20000公里的洲際導彈了。
俄羅斯接替SS–18
的“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它實際上是SS–18的改進性,幾何尺寸沒有改變,仍然是起飛重量在210噸左右、彈長32.6米、彈徑3米,射程仍然保持在9000~16000公里,“薩爾馬特”這種類型的洲際導彈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來看,似乎是到了極限,如果射程達到20000公里的話,導彈的長度至少要增加6~8米、彈徑也要增加0.5米以上,這麼大的尺寸顯然是過於笨重了!甚至是失去了實戰價值,所以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

洲際導彈是政治性武器,它不會對無核國家發射,只能是對等的有核國家,但是有核國家相互投擲核武器地球也就毀滅了,誰都撈不著好!但是,有了洲際導彈世界出現了“核恐怖平衡”,世界才有了整體和平。


皇家橡樹1972


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形,其周長約為4萬公里,半周長約為2萬公里,理論上一枚射程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就可以對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實現“無死角”全覆蓋(東邊打不到就從西邊打)!可一直到現在洲際導彈已經誕生超過了50年,射程最大的也只有1.8萬公里(俄羅斯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導彈),始終沒有突破2萬公里洲際導彈問世,其實這是有多方原因的:

技術難度較高、實用性較差

其實,對於射程超過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早在上世紀中美蘇三國就曾進行過研發,而且概念設計中的最大射程達到3-4萬公里,以期繞過敵方的預警、攔截體系進行遠距離攻擊,但因為研發技術難度極高,而且這樣的洲際導彈要走衛星軌道容易被攻擊,最終都終止的研發!

沒有研發的必要

此外,目前全球只有5個半國家擁有洲際導彈(五常+印度5500公里算半個),但這些國家無一例外全部都在北半球,如果研發射程2萬公里的導彈,則導彈最遠落點都在南極洲附近,如果這個國家不是和南極的企鵝有深仇大恨,誰沒事研發這樣的洲際導彈!

▲各國導彈

根據夠用就行的標準來看,自己研製的洲際導彈能將其餘擁有洲際導彈國家覆蓋就行,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洲際導彈最大射程只需要1.5萬公里左右就可以!可目前的現實情況除了俄羅斯其他國家連射程1.5萬公里的導彈都沒有,所以依然很實現全球到達!

海基、陸基機動導彈的代替

雖然大多數洲際導彈射程並未超過1.5萬公里很難實現對其他國家的全覆蓋,但陸基機動發射洲際導彈加上國土面積的支撐,則基本可以實現,比如東風-41洲際導彈加上我們的跨度較大的國土面積就可以對其餘有洲際導彈的國家進行全覆蓋!

▲導彈射程覆蓋範圍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海基潛射洲際導彈的出現,對於潛射洲際導彈射程來說雖然大多數並未超過1.2萬公里,但潛射導彈可以在核潛艇攜帶下在全球各大洋裡遊弋,可以跑到別人家門口再發射,即便射程沒有2萬公里但是可以實現“全球到達”,而且潛射洲際導彈相比陸基洲際導彈更加隱蔽!

綜合來說,射程超過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實用性並不大、而且研發難度較高,再加上海基潛射洲際導彈的逐漸代替,已經可以實現“全球到達”,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去花大力氣去研發射程超過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


天下布武


這個問題歸根到底其實還是一個地理的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因為洲際導彈不管在哪發射,在海洋還是陸地,都是從地球上的一個地點發射到另外一個地點,而地球雖然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但是可以等效為一個球體。

而我們知道,在球體上,最遠的兩個距離就是球體任一直徑兩端的距離,也就是直徑所在截面圓周長的一半,地球的半徑約為6400公里,那麼算出來周長就約為40000公里,一半周長就是20000公里!

這就說明,如果洲際導彈想要打擊地球上距離自己最遠的地方,射程只需要20000公里就可以了,再長的射程已經沒有必要。而且射程的提高也會增加成本,這完全就此一舉,是一種浪費。

其實目前還沒有洲際導彈的射程達到20000公里,現在最遠的洲際導彈射程,只有16000公里,為什麼這樣呢?

或許大家有這樣的疑問,明明前面說了,想要打擊全球最遠的目標,射程要達到20000公里才對,怎麼目前最遠的射程只有16000到17000公里呢?難道是技術上實現不了嘛?

實際上就是連20000公里的射程都不需要,這裡我們就舉例說明一下俄羅斯的洲際彈道導彈,它的洲際導彈,目前最遠的射程也就是16000公里,這樣的原因也很簡單,它所面對的目標,最遠也就16000公里。

其實俄羅斯的主要對手,就是美國,而俄羅斯想要覆蓋美國的全境,也根本不需要16000公里,俄羅斯要是把洲際導彈部署在白令海峽附近,也就是美國的阿拉斯加對面,覆蓋全部的美國領土,8000公里就夠了,再多不需要。

俄羅斯國內距離美國最遠的地方,離美國最遠的地方,也可能不到13000公里,俄羅斯把洲際導彈射程提高到16000公里,主要是為了留有富餘,為了保險起見。

當然俄羅斯的目標不只是美國,還有其它對手,俄羅斯也需要考慮到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國家。從地圖上來看,俄羅斯國內距離非洲的最南部和南美洲的最南端,距離也都在16000公里左右,也就說明俄羅斯的洲際導彈16000的射程也可以打到這些地方。再說了,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大,洲際導彈可以在國內任何地方部署,根本不需要16000公里射程,16000公里完全就是為了保險。

另外洲際導彈還有一個非常隱蔽的移動載體,那就是核潛艇,核潛艇攜帶洲際導彈,可以在全球的海洋航行,航行到某個目標附近,甚至幾千公里的射程也就夠了。

所以不只是俄羅斯,美國也是這樣,洲際導彈的射程不需要那麼大。另外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眾多,全球都有,所以美國的洲際導彈射程比俄羅斯的16000公里還少,最遠射程13000公里,這對美國來說也夠用了。

綜合來看,洲際導彈的射程不光不需要達到20000公里,連16000公里以上都不需要的。


資訊所長


咱們先以中國的洲際導彈來說一下,中國目前已知的最先進洲際彈道導彈為東風41,射程在15000公里,是以前東風31的升級版。15000公里已經能夠打到世界上任意一個有人居住的國家中了,當今世界強國地理位置大都在北半球,例如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亞,非洲,南美洲都沒有軍事強國,理論上不需要在研製更高射程的洲際彈道導彈,那只是浪費錢,有這錢還不如發展洲際彈道導彈的其他功能。


而在這幾天的國際形勢上,三天之內,美俄接連發射洲際導彈威懾對方!9月30號,俄羅斯在某發射場發射一枚“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飛行約5400公里後成功命中預定目標!10月2號,美國國防部下令發射一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飛行約6700公里後擊中太平洋深處某目標! “白楊-M”和“民兵-3”分別是俄羅斯和美國負責戰略核打擊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均可覆蓋對方全境。這還是他們拿出了很普通的一款試驗品,有人戲稱世界三大真理:東風,白楊,民兵。
這也反映出了陸地發射武器中洲際彈道導彈的威懾力。美國現階段已知的大型導彈為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最大射程為12500公里,當然美國這些年也沒有把精力往陸地導彈方面關注,他們更多的在發展空中和海上作戰武器。而且一直領先於其他國家。而俄羅斯的導彈技術算是起步最早,也最厲害的,最大射程的導彈為R36M射程為16000公里,綜上所述,並不是研製不出超過2萬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而是大家都知道要那麼大的里程沒用。現階段有的導彈已經可以覆蓋到全球各地了。


大老二爺


在武俠小說中,有100斤的紫金錘,八十幾斤的大刀,看著挺雷人,小說就是小說,現實中則是不可能的事,縱然是千斤神力,耍起來費勁。部隊裝備從來強調實用,作戰性能能滿足戰鬥需求就好,不是越遠越大就越好,個頭的也有,如“沙皇炸彈”,嚴格來說,只能算實驗性質。如射程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有嗎?至今沒有發現,俄羅斯手中的“白楊”M不過1.2萬公里,最新型的“薩爾馬特”能打到1.6萬公里,也就很不錯了呢。主要的射程已經足夠,可避開阿拉斯拉的防護,跑到南極遛達一下,打到美國東海岸,射程有效達到了避開的目的,實現全覆蓋,射程很精心,也當然是獨到的,再遠就沒有必要。

過大容易遭攔截

真金白銀,堆積而成,美俄兩家發展幾十年,核彈頭都有7000多枚之數,若非國力超強,根本實現不了。沒在現場觀察過洲際導彈者,不知它是什麼概念,僅以網絡模糊的照片判讀,根本不會知道它的恐怖,如俄羅斯“白楊”M,直徑1.95米,22.7米長,全重47.2噸,看一眼就能颳起頭腦風暴,它實在太大了呢。不敢想像,超過2萬公里的導彈,彈徑會增加多少,一般來說,彈體越笨重,越容易被攔截掉,被攔截即完成不了戰鬥任務,那麼發展的意義又在哪裡呢?當然易遭到攔截,只是一個方面。

夠用就好

再遠也沒必要跑到南級打企鵝,立足自身地理環境,能滿足對主要作戰對象使用就可以。地球周長只有4萬公里,搞一個東西對進,對任何國家來講,1.5萬公里的射程,皆能實現全覆蓋。再有就是,移動式洲際導彈,只是一種打擊方式,還有轟炸機和水下打擊力量。陸基導彈生存能力,不比核潛艇,這也就是美國沒有這麼多的陸基型,拼命發展核潛艇的原因呀。射程不夠,向前一步,在水下移動發射,射程可以更遠,生存能力也強呀。


魂舞大漠


這個很好理解,因為作為州際導彈的射程,用不著超過20000公里,便可以達到可能必需要用這樣級別的戰略武器來攻擊的地球上的主要目標。

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371千米。最大周徑~赤道,大約是40000千米。而主要核國家都處於北半球,主要首都、重要城市大約都是在北緯35度"至40度"之間,此處的地球緯度周長只有30000公里強。

需知戰略武器,一般都是因為被逼到了寧願魚死網破的決絕程度才有可能動用的終極武器。

世界上有五個核大國。中國,地域跨度東西向已然超過了五千公里。而美俄則都大於八千公里。也就是說,中國的州際導彈,只需要13000公里射程。而美俄只需要11000公里的射程,便足夠管用了。至於英法,他們倆國則要藉助於戰略導彈潛艇才能基本達到全球核威懾的要求。

一般來說,州際導彈和太空火箭發射是一個道理,基本採用由西向東發射,順向於地球自轉,可以增大航程。但是因為州際導彈是對地攻擊的方式,所以根據實際情況,也可能反過來。總而言之,是要讓導彈的攻擊射程越近,越可以讓被攻擊方難以攔阻或者提前反擊。

談論這樣的問題真有點沉重,但願永遠沒有這樣的一天吧。

阿彌陀佛。








手機用戶崔永方


為什麼洲際導彈的射程始終未突破2萬公里?原因非常簡單,地球是圓的,就是赤道周長也才4萬公里,導彈射程那麼長有啥用?

其次世界上主要國家均位於北半球,南半球沒有一個有存在感的國家,所以洲際彈道導彈的目標僅僅是籠罩北半球而已。


更何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它們的領土範圍一個比一個大,並且全部擁有彈道導彈核潛艇。所以說陸基彈道導彈夠不著的話,不會上海基彈道導彈嗎?

當然目前全球射程最遠的彈道導彈為俄羅斯的SS18,撒旦彈道導彈 射程為16,000公,考慮到俄羅斯那個大到碉堡的領土面積,哪兒勾不著啊?


至於美國?美國的核武庫也不小,但是美國的陸基彈道導彈就有些泯然眾人了,原因也很簡單,美國主要依靠戰略轟炸機作為空基核打擊力量,而且美國可不缺核潛艇,並且美國的航空母艦能夠為美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提供非常安全的堡壘海域讓他導彈發射出去。

所以美國也沒興趣研究2萬公里以上彈道導彈的想法

至於咱們嗯,到時在極力提高彈道導彈射程,但是2萬公里那未免太瘋狂了。


嘯鷹評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2萬公里就足夠了。

目前除了性能保密的部分洲際導彈以外,射程最遠的是俄羅斯的“撒旦”(SS-18)彈道導彈。

俄羅斯公佈的最大射程為1.6萬公里,一般認為最多不可能超過1.7萬公里。

而世界上大部分洲際導彈,射程是達不到1.6萬公里的。

比如我國最強的東風41洲際導彈,一般認為最大射程為1萬5000公里。

這就足夠了。

地球上最長的就是赤道,長度為4萬公里。

那麼,即便從赤道上發射攻擊赤道上的任意一點,最遠距離不可能超過2萬公里。

目前,世界主要強國全部都在北半球,南半球南美、非洲、澳大利亞軍事實力頭不強,沒有裝備洲際導彈的。

洲際導彈肯定是使用核彈頭,是一種威懾性武器,主要對付也有核武器和洲際導彈的國家。但南半球國家沒有這些武器,軍事實力又弱,就不可能用到洲際導彈。

那麼,也就是說,從北半球任意一點發射洲際導彈攻打北半球的敵人。

所以,射程在1萬5000公里甚至1萬2000公里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再多。

我國專家對於東風41的解釋也是如此:對於東風41型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有12000公里、14000公里和15000公里三種不同的說法,其中12000公里為中國境內腹地(河南)發射經過北極覆蓋美國本土全部領土的射程要求,14000公里為中國境內腹地發射經過太平洋覆蓋美國本土全部領土的射程要求,15000公里為中國境內任何一點發射覆蓋歐洲、北美任何目標的射程要求。

可見,東風41的射程已經足夠。

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射擊2萬公里射程的洲際導彈。

這是因為,射程增加三分之一,導彈必然要重新射擊,做的又大又笨重。

而目前洲際導彈也很強調生存能力,固定平臺發射的導彈逐步被淘汰,東風41之流都是可以用車輛機動發射的。

如果設計2萬公里導彈,導彈體積必然會增大,恐怕根本沒有重型載重車輛能夠有效運載。

如果是潛射導彈,那麼改動就更大,必須重新設計核潛艇。

這當然是沒有必要的。


薩沙


呵呵。我們又不需要攻擊遙遠的地球外目標。導彈的射程也與你的戰略需要有關。當然,相對來說,你離目標越遠,別人越不容易發現導彈來源,當然你就越安全。

那麼導彈是不是越遠越好呢?比如超過兩萬公里的導彈?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橢圓形狀。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地球轉一圈長度,也就是地球赤道的周長,赤道半徑6,378.2km,赤道周長40075.02千米(24,901英里)。也就是說,你在地球赤道延赤道向前或向後打導彈,導彈圍赤道轉一圈就是一週,才四萬千米。也就是說實際上我們只需要射程兩萬公里的導彈,就能站在一個點不動而覆蓋全球目標了。再有多餘射程就很沒必要了。何況我們又不一定要在一個點不動而全球覆蓋。



下雨啦16


對於洲際彈道導彈來說,2萬千米只是個設計數值,只要想做,無非增加火箭燃料,加大設計體積罷了。人類的火箭都能送飛船上火星,當真地球投送很難?

當然不是,只是因為超過2萬公里並沒有什麼用而已,赤道的周長為40075.24千米,也就是說,超過2萬千米純屬浪費,多餘了。

這點多餘帶不來任何好處,又粗又大的火箭會嚴重影響機動性能、戰術性能以及技術性能。

例如火箭燃料,你裝那麼多又用不掉,拿來撒著玩嗎?液體燃料多加註一些,就需要多耗費時間,還影響打擊速度。固體燃料多安裝一分,導彈就得做得更大,更貴,對戰鬥力的提升毫無意義。還不如省錢多造幾顆導彈。

所以,像美國的“民兵3”只能打12500千米,我國的東風41,也就打14000千米,俄羅斯還在研究中的“薩爾馬特”據稱能達到16000-18000。

有人會說,不對呀,最大18000千米,那麼還是沒地球周長大呀,40075.24千米呢!

問題是,地球是直的麼?地球是球形。

以圓心為發射點,正著打,反著打,斜著打,怎麼打都是繞地球轉圈圈。

何況地球一半的大陸在北半球,緯度越高距離越短,又不是圍著地球最長的圓周計算,根本不用按赤道緯度打。

拿中國到美國的距離來算,這個緯度線你超不過約12000千米,緯度周長就那麼長,超過12000千米則開始從地球的另一邊按距離遞減。也就是說,要炸遍美國,12000千米完全綽綽有餘。

再說了,你的導彈是瞄準哪兒的?肯定不會去瞄什麼湯加、斐濟、馬達加斯加吧?

這世界上真正有本事造洲際彈道導彈,還有本事掛核彈頭的國家,老王掐指一算,摳腳都能數出來。它們只需要能互相覆蓋對方就行了,順帶再覆蓋一些威脅較大的僕從國。

即便是這樣,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也逃不過遠程洲際彈道導彈的威脅,各大國還有無數執勤的戰略空軍、海軍部隊。萬一哪天打起了核戰爭,它們將負責把各種遠程轟炸覆蓋到敵人頭上。

就拿核潛艇來說,為什麼冷戰時期美蘇都極為忌諱這種東西?因為核潛艇正是充當彈道導彈“補刀者”的角色。從它們身上發射的潛射型彈道導彈射程更近一點,但與陸基導彈也相差不多。

如俄羅斯的SS-N-20導彈,射程8300公里,一艘“颱風”可以帶20顆。而更先進的“北風之神”則可以攜帶16顆SS-NX-30/SS-N-32,射程10000千米。美國的“三叉戟2”則可以達到11300千米。

在這些潛射導彈面前,打不打得了2萬千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隱藏與潛伏。想打美國?隨便找個太平洋中心蹲著就行。

不過呢,未來的確有國家想搞出“軌道彈”。這種導彈說白了就是人造衛星技術,通過導彈發射武裝衛星上天,衛星環繞地球飛行,選擇適合的時機再灑下核彈頭。

另一種方式則是利用空天飛機進行轟炸,通過這些飛行器反覆進入亞軌道投擲彈頭,比核潛艇還兇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