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西安護城河,形成於公元1370年明朝時期,在歷史上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唐末的初掘。

西安古城的前身是隋唐長安皇城,它只是在外郭城牆外3米左右,環掘了一條寬9米,深4米的城壕,那時並沒有護城河。直到唐末昭宗天祐元年三月,韓建改築長安城,放棄了外郭城與宮城,僅以皇城改築為新城,出於城市防禦的需要,始在新城的城牆外環掘了一週的護城河。這就是西安護城河的早期工程。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第二個時期是明初的拓掘。

到了明洪武七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宋國公馮勝“往陝西修城池”,即西安城牆在原隋唐皇城的基礎上向東、北兩面拓築的同時,隨著城牆的外移,城周規模的擴大,亦延長拓掘了護城河,增強了城牆的防禦作戰能力。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第三個時期是清代時期對明初拓掘後護城河進行了多次加深加寬和疏浚。

五代宋金元及明清時期,先後疏通了原城東郊的龍首渠,並新開鑿了城西南郊的通濟渠,引水入城,排注於壕。同時,為了解決城市排水問題,明代時期又修了餘公渠。

金代時期,龍首渠入城及灌注城壕之水未斷,時興慶池仍支分渠水入注。京兆知府張仲孚還在興慶池北修有眾樂堂與流杯亭,曲水流觴,日與賓客宴遊其中。

元代初期,為解決護城河的水源與府城的引水,極為重視龍首渠西渠的疏浚。

明初,由於西安城區向東、北兩面的擴廣,護城壕的繼掘延長,以及城區之內諸王府與各衙署新的部署,增加了城市供水的需要。因而在府城拓建工程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畢工後,立即對龍首渠進行了重新規劃疏治。

清代,對龍首渠也進行過多次疏浚,而護城河注水渠向發生了變化。康熙三年(1664年),陝西巡撫賈漢復疏浚龍首、通濟二渠。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1983年,西安護城河整修現場


新中國成立後,城市規劃使護城河改變了原有的戰爭防禦功能,負擔起城區45平方公里城市防洪和雨水調蓄功能,成為城市雨水調蓄庫和洩洪幹道。

1983年,西安開始了建國後首次大規模的環城建設,加固城牆牆體,整修環城公園和護城河。

隨著時間推移,護城河一系列諸如汙染物排放無序、水利設施老化、水質差、樹木老化等問題開始被詬病。為此,西安市曾進行過三次清淤行動。

第一次清淤: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1998年,奮戰在護城河清淤一線的子弟兵


1998年,西安市首次針對護城河開始大規模清淤、疏浚河道。西安市委託部隊官兵千餘人清理河底汙泥21萬立方米,河道擴寬修整,河水水質得到改善。

第二次清淤: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2004年,相關部門採取高壓管道輸送方式清理河底汙泥,共鋪設輸送管道二十多公里,將汙泥經過4級加壓,排到雁翔路南段一廢棄磚瓦窯,共清理淤泥3萬立方米。

第三次清淤: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2009年,西安市經過充分調研,再次對護城河部分河段(文昌門——西門、東門東北角)採取人工辦法進行清淤。先將清理區域的水排幹,工人將汙泥裝入編織袋後,放置十天半月,使編織袋中汙水滲出,汙泥固化,再運上河岸拉走。

清淤後的水質的確得到一定改善,但由於只治標未治本,一到雨季,河道淤泥淤積,河水又被汙染。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從2013年起,西安市結合護城河實際情況,制定了梯級提升水位的方案。護城河全段貫通後,8個水域全部實施智能化管理,充分利用西安市中水資源,採取水源水質淨化、水體循環、人工溼地、水體接觸氧化、底泥消解排放、景觀水處理等六項措施,對護城河水體進行全面治理。

西安護城河

成功入選第十八批國家水利風景區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你不知道的西安城牆護城河歷史軌跡


2018年11月21日,水利部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並表決通過了第十八批國家水利風景區,此次公示的國家水利風景區共46家,西安護城河水利風景區榜上有名。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文章來源長安範兒,法律支持楊華律師,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