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廟底溝,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

廟底溝,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真知堂說上古史轉載

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銅盉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這段時間發了一些中國上古史的研究文章,發現關注的朋友特別多,也各有各的意見。轉載一篇社科院專家的專業研究文章,供大家學習理清上古史早期脈絡,非常有益。本文僅為一段,有刪節。

仰韶文化發現之後,中國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也把仰韶文化和當時已經發掘的殷墟商文化加以比較,雖然認定兩者有關係,但關係並不密切,或者像李濟先生所說“殷商文化之代表於小屯者,或者另有一個來源,仰韶和它的關係最多不過像那遠房的叔侄,輩分確差,年齡確甚難確定。”在這個思想指導下,不久就在山東歷城的城子崖遺址,發現了龍山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現,不僅認為替殷墟商文化找到了“老家”,也把對“中國黎明期文化的認識”提到了一個新階段。

廟底溝,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真知堂說上古史轉載

仰韶文化彩陶魚紋盆

龍山文化發現之後,中國考古學家經過比較研究,提出龍山文化自東向西、仰韶文化自西向東發展的二元對立學說,還認為這種發展的結果是在河南中西部地區形成所謂“混合文化”。仰韶村既發現彩陶,又發現龍山黑陶的現象,就被認為是這兩種文化混合的結果。這種認識,一直延續到廟底溝遺址發掘的前後。

廟底溝遺址的發掘,在仰韶文化層的上面,還發現了具有從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過渡性質的文化層,發掘者把它命名為“廟底溝二期文化”,把它下面的廟底溝一期文化,命名為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通過廟底溝遺址以及在此前後周臨地區不少遺址的發掘,學術界最終否定了“混合文化”的說法,提出中原龍山文化是從仰韶文化發展起來的;廟底溝二期文化,便是從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的一種史前文化。發掘者把它納入龍山文化早期的範疇,但也有研究者把它納入仰韶文化晚期或者末期的範疇。

廟底溝,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真知堂說上古史轉載

龍山文化灰陶號角

廟底溝二期文化,既有仰韶文化的某些特點,也有龍山文化的鮮明特徵,可以認定河南龍山文化就是從廟底溝二期文化發展起來的。這樣一來,中原地區古代文明的連續性,中國古代文明的連續性,就得到了考古學的證明。仰韶文化發展成為龍山文化,龍山文化再發展成為商文化,中國古代文明的根,就這樣追到了仰韶文化。廟底溝遺址的發掘和廟底溝二期文化的發現,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史上,因而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廟底溝遺址一期文化為代表的廟底溝類型,陶器以曲腹平底碗、卷緣曲腹盆、斂口缽、雙唇口尖底瓶、盆形灶、折腹的圜底釜等為主,多平底器,基本不見圜底缽;與半坡類型比較,彩陶數量多,紅色的素地上,多用黑彩描繪出迴旋勾連紋、花瓣紋、窄帶紋、垂弧紋、豆莢紋、網格紋等等,也有少量的動物紋。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除斧、錛、鑿外,還有不少體形很大的石鏟和長方形的穿孔石刀。房屋是方形和長方形的半地穴式,中間立柱,四壁還立壁柱,有斜坡形門道,正對門道有很深的圓形灶坑。種種跡象表明,廟底溝類型的人們,過著穩定的定居生活,農業經濟已經相當發達。墓葬一般是土坑豎穴墓,多單人葬,不見半坡類型的多人二次合葬和同性合葬墓。垃圾坑裡開始出現隨意擺放的人骨架,說明暴力和衝突可能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廟底溝,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真知堂說上古史轉載

城子崖遺址出土文物

廟底溝類型所在的時代,經過碳十四年代測定,一般認為約當公元前4000~3300年。這個時間,也是中國早期文化圈開始形成的時代。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把仰韶文化及其周圍相關聯的諸考古學文化,稱之為“中國相互作用圈”。

廟底溝類型是最強勢的。它把具有強烈仰韶文化色彩的文化因素,帶到黃河下游、長江中下游和東北等地區,促進了當地史前文化的發展甚至轉型。比如,黃河下游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彩陶多為鼎、豆、壺、杯、缸、器座、盉和缽,幾乎全部出土在墓葬中。具有廟底溝類型特徵的彩陶,多出在大汶口文化大墓中。

以廟底溝彩陶為代表的類似的中原文化影響,也發生在長江下游兩岸的青蓮崗-大汶口和馬家浜-崧澤文化、東北地區的紅山-小河沿文化、長江中游的大溪-屈家嶺文化系統中,不過有的強一些,有的弱一些,方式也不盡相同。

廟底溝,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真知堂說上古史轉載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彩陶

不過,文化的影響總是互相的。研究證明,廟底溝類型的早期,中原地區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多,到了後期,周圍地區開始反彈,對中原地區又形成包抄之勢,其中來自東方和南方的影響最為明顯。靈寶西坡大墓成對出土的大口缸、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罕見的玉鉞,就有可能是從東方傳入的。這個強勁的勢頭,在廟底溝類型結束之後,約當公元前3000前後,南方的屈家嶺文化和東方的大汶口文化從兩個方向分別進入中原腹地。

又經過約一千年的激盪沉澱,在公元前兩千紀的前半葉,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青銅文明在伊洛盆地強勢崛起。一般認為,二里頭文化可能是夏代晚期文化,夏和隨後的二里崗商文化便是建立在這史前文化長期密切交往形成的“中國相互作用圈”上。考古學上的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以及隨後的秦漢帝國,與廟底溝類型的分佈區和影響區若合符節,顯然並非偶然。

廟底溝,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真知堂說上古史轉載

夏代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