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日本要偷袭珍珠港?

贱贱的凡想世界


在当时,日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双方都知道,彼此早晚会有一战。而日本,主要是先发制人,企图先偷袭珍珠港,消耗掉美军的部分军力。因而,采取了不宣而战的策略。在此之前,日美之间的矛盾可不断升级。

随着日本的不断扩张,美国开始限制日本

二·二六兵变之后,日本已完全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并开始经由朝鲜,对东亚进行侵略,打算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行为,直接触及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最开始,美国还在观望,甚至怀着借机“分一杯羹”的想法。但是,随着日本侵略范围的不断扩大,美国意识到,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美国开始对日本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

经过多方协商,中美英荷四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其中,最为主要政策,就是限制日本进行石油等战略物资的运输。此举一处,堪称切中了日本的要害。众所周知,日本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而石油运输线路不畅,直接影响着它在东亚的军事行动。因而,在日本人眼中,美国已经成为了一块绊脚石。

面对美国的限制,日本打算直接用武力解决

当美国对日进行运输限制后,骄狂不已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便开始叫嚣对美国进行反击。这种情绪也促使日美之间的战争提早到来。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单凭军事实力,还是比对两国的综合国力,日本都很难有把握在短期内击败美国,甚至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少数战争狂人觉得,可以采取偷袭的方式,先打掉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进而取得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有了这样的想法,离着战争的爆发便已经很近了。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偷袭了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所以说,日本与美国间的战争,归根到底还是双方利益影响的结果,而日本之所以采用偷袭的方式,则是想先发制人,夺取主动。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补充。我是老腊肉碣石樵子,希望与大家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史海烂柯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干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吃惊的大事。日本海军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珍珠港基地。为了偷袭珍珠港,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利用其赌徒特质制定了周密偷袭计划。日本政府为了配合海军的偷袭计划,也在国际上到处放烟雾弹。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根据山本五十六的计划,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过程中,日本仅以损失29架飞机的微弱代价炸沉美国四艘战列舰、两艘驱逐舰、几百架飞机,同时造成大约4000美军士兵伤亡。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巨大损失,日本人掌握了西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山本五十六的战术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以极小的代价就达到了自己的战术目标。不得不说山本五十六是一名出色的战术专家,珍珠港事件之后,日本暂时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但是山本五十六赢得了战术却失去了战略。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行为,让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的蒋介石大为开心,却惹得盟友希特勒破口大骂。他们都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意味着什么,日本成功地把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拉入了战争。日本法西斯难道不知道把美国拉入战争的后果吗?很显然他们也知道美日双方的力量对比。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是一个没有加入战争的强国。其他国家经过几年的战争已经打得有点筋疲力竭,而美国还处于精神饱满状态。日本法西斯所谓的大日本帝国在美国面前根本就是一个弱国。

美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4倍,人口是日本的2倍,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钢产量是日本的5倍,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汽车生产是日本的80倍。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的工业产值为90亿美元,而美国的工业产值是2000亿美元。这些比较可能还不会让您震惊,这些差距反应在军工生产上则凸显了更大的差距。舰船方面。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生产了17艘航母,2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共200艘。美国则生产力131艘航空母舰,48艘巡洋舰,10艘战列舰,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驱逐舰355艘。作战飞机方面,日本仅生产15117架老式飞机。美国仅多引擎飞机就生产力 97810 架,美国年产作战飞机可达4万架。火炮方面,日本生产的火炮多以中小口径为主,105毫米野战火炮仅生产604门,其余小口径火炮6512门。美国仅重型火炮就生产了7803门,其余中型火炮近3万门。坦克方面的差距更多,日本仅生产轻型坦克1千余辆,美国生产各种坦克3万多辆。美军巅峰时期的总兵力达到了1040万,而且全部都是精锐部队;日本战败之前虽然军队人数也达到了720万,但是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

这样的实力差距日本人不会看不到,他们偷袭珍珠港已经无异于饮鸩止渴。那么日本究竟哪来的勇气偷袭珍珠港呢?到底是狂妄所致,还是日本法西斯脑袋抽筋。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日本法西斯为何偷袭珍珠港。

在日本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看来,日本军队是无所不能的。他们虽然知道自己和美国之间的差距,但是在他们眼中没有什么不可能。他们相信凭借着日本军人狂热的战争热情可以弥补日本在国力上的不足。在他们看来,美国不过是一个壮硕的野牛,虽然非常强大,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可战胜。狂热法西斯分子认为凭借日军的英勇,有可能打败美国人。当时日本的内阁正是由狂热的法西斯分子东条英机组阁。此外日本大部分军人既盲目又充满赌徒心理,他通过孤注一掷,希望一把赢个大的。日本曾经赌赢过国运。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日本和中国赌国运,结果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日本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日俄战争的时候,日本又和俄国人赌国运,结果日本人又赌赢了,日本从此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偷袭珍珠港其实是日本和美国赌国运,日本法西斯认为他们依然可以赌赢。

日本偷袭珍珠港除了有狂妄地赌国运之外,还有不少现实因素。

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日本曾经狂妄地宣称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结果仅在上海地区就打了三个多月。令日本侵略者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民会万众一心拼死抵抗。到了1938年底,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被拖进了战争的泥潭。相持阶段进行了三年时间,日军伤亡惨重,日本消耗极大。日本由于是一个小国,难以支撑长时间战争供应,日本国内开始出现了严重问题。日本侵略者也想打开中国战场的僵局,但是始终无法突破。日本在中国战场无法取得突破,便想办法在其他地方取得突破。为了打破僵局,日本侵略者想尽各种办法,其中就包括北进还是南下。

日本国内陆军和海军历来不和。关于日军进攻方向向北还是向南的问题,日本国内争论不休。日本大本营内部,最初占据上风的是北进派。日本为了北进曾经做过试探性进攻。日本和苏联曾经在张鼓峰和诺门坎发生过战争。尤其是诺门坎战役中,苏联人给日本人造成了巨大伤亡。诺门坎战役经历了135天,日本伤亡人数达到1.8万。日军精锐的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灭,师团长小松原剖腹自尽;第7师团损失惨重。这一战,日军见识到了苏军的强大和现代化战争。就在诺门坎战役激战之时,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北进派在军部被打压,日本北进计划受到严重挫败。南下派在内阁中逐渐占据了上风。如果日本要南下就要直接面对英美两国,尤其要面对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日本只有解决盘踞在珍珠港内的太平洋舰队,才能放心南下。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德军迅速扫平了西欧各国。英国被打得退回英伦三岛,惶惶不可终日。苏联在德国强大攻势下,也丧师失地。德国的胜利不仅鼓舞了希特勒,也鼓舞了日本人。日本认为西方强国根本不足为虑。荷兰业已战败,法国已经沦陷,英国遭受巨大损失,此时正是南下太平洋,抢夺英法荷等国殖民地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机一旦错过将不会再有。二战正式爆发之后,日本便加快了南下的步伐。

二战爆发前后,美国和英国逐渐改变了对日本的绥靖政策。由于美国没有正式参战,英国自身难保,他们并没有给予中国直接援助。但是美国已经开始制裁日本。比如,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废铁,这就等于掐断了日本的钢材供给,现代战争没有钢材就难以支撑战争运转。美国还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石油号称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也是现代战争的血液。没有石油,日本的现在化装备全部都得趴窝。这一招无疑更掐住了日本的七寸。除此之外,美国还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接着英国等国家也陆续跟进。面对封锁的日本,为了获得更多战争资源只能去掠夺。日本选择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东南亚有日本战争需要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于是日本决定入侵东南亚。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则是日本南下的最大敌人。只有摧毁太平洋舰队,日本才能放心南下。

日本其实也知道,日美之间迟早有一战。唯一的问题是战争爆发早晚。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已经有意识壮大太平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对太平洋舰队的优势越来越小。假以时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综合实力将会超过日本海军。一旦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超过日本海军,日本将没有多少胜算。此外,珍珠港事件爆发前,许多迹象都表明美国想加入二战。日本也意识到美国早晚会加入二战。日本认为与其等着美国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来打自己,不如趁美国羽翼未丰之时先将美国打趴下。然后快速夺取战争所需要的资源,壮大自己之后再解决中国和美国,最终和德国会师在中东。

日本人的想法既狂妄又无知。日本对美国的优势也就是维持了半年时间,还是在美国业余打日本的情况下。日本偷袭珍珠港却成功地促使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依稀说史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350多架飞机在夏威夷珍珠港海军基地内进行了两波攻击,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战斗在90分钟之内结束。

(偷袭珍珠港)

日本以损失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的极小代价,炸毁美军飞机188架,2400多名美国人丧生,1200多人受伤。

偷袭珍珠港让美国震怒。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美国对日宣战。自此,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真正达到最大规模。

当时美国的实力是相当强悍的,日本在各大战场上本来顾此失彼,为什么却还要向美国下手呢?这不是惹火烧身呢?

其实,不只是我们现在不理解,连盟国德国、意大利也不理解,当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时,甚至大骂日本:“蠢猪!”

那么,日本究竟是因为什么,一定要招惹美国呢?

(罗斯福旧照)

一、资源问题。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小岛国,像战争需要的石油,煤炭等资源,日本基本上是没有的。美国虽然没有参战,但一直在暗中帮持着中国国民党政府。由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进度太快,以及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严重威胁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不得不逐步减缓了对日本的资源出口。

对于日本来说,已经开始的战争,已无法减缓,日本不得不另寻资源进行掠夺。

1939年,日本拟定了两个作战计划,分别是“北上”和“南下”。所谓“北上”,就是日本看中了苏联的战略资源,想要出兵占领西伯利亚。按照计划,日本在1939年5月,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

这场战争持续了4个月,日本遭到了日俄战争以来的最惨痛失利。

眼看“北上”打不赢,日本不得不实施“南下”计划。

南洋有着非常丰富的战略资源,但当时的南洋绝大部分地区都已成为了英、美、荷等国的殖民地,一旦进攻南洋,等于向背后的这些国家宣战。可假如不进攻,资源耗尽后,日本将无计可施。因此,日本不得不选择以战养战的冒险策略。

(侵略东南亚的日本军)

二、主动性原则。

美国在二战前期扮演着旁观者角色,并没有直接性地加入战争。但世界大战是什么概念?这种战争对于瓜分世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难道美国一点兴趣都没有吗?不仅有,而且还很大。对于这一点,日本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与其等着美国主动对自己宣战,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占得先机。

因此,为了能顺利掠夺资源维持战争,以及未来称霸世界的持续性发展,日本选择主动将美国拖入战圈,才有了偷袭珍珠港行动。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选择偷袭珍珠港,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

日本认为,想要夺取太平洋上的制空权,第一步就是先摧毁珍珠港。只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将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二战中始终保持主动。

但是,最终日本还是低估了美国的实力。不但没有把美国的飞机摧毁,控制了太平洋的制空权。而且还让美国更有借口地加入了战争中,让自己死得更快。

毫无疑问,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做法。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志》)


张生全精彩历史


有几个原因促使日本偷袭珍珠港 1.日本在1939年国内物资就供不应求,在全国范围内就实行配给制,在占领区如中国就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资源的短缺逼迫日本要尽快占领东南亚。而美国则是它的绊脚石。 2.在日本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中就包括了东南亚,尤其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而要想取得这个地方就必须经过美国的菲律宾。 3.在日本北进苏联还是南下的问题上,在诺门坎事件及苏德战场局势不明的情况下,日本人还是决定南下。 4.美国对日本实行了战略物资的禁运,是日本觉的与美国开战不可避免,既然要打,就要先发制人。 5.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方面企图一次击垮美太平洋舰队,另一方面使得美国暂时没有力量顾及东南亚。就在空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在菲律宾登陆,全面进攻东南亚。 6.日本对自己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很有信心。事实证明确实很成功。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
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战机被摧毁,只有少数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长江新闻号


日本之所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是被逼无奈后作出的选择。

这个事件的逻辑是这样的:日本侵华后,一直从美国进口石油和钢铁等战略资源,以维持日本的机械化部队和飞机投入战争。但即便美国卖给这些战略物资给日本,在中国众志成城的抵抗下,日本依旧没有解决中国,甚至局面越来越糟。珍珠港事件前,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没有了石油,日本的机械化部队和飞机就不能投入战争,这样的话,侵华必将失败。

而就在此时,美国宣布不再卖石油和钢铁给日本。美国此举等于把日本逼到了墙角,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要么继续扩张,到东南亚去抢夺英美的殖民地以及战略物资。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日本深知,袭击了珍珠港,美国必将站在中国一边,全力支持中国抗日。但日本已经没有选择,妄想着袭击珍珠港后,在美国还没有缓过来的时候,尽快逼迫中国投降。只要中国投降了,美国也无计可施了。但日本没想到的是,中国既没有投降,美国海空军也恢复的非常快。

实际上,珍珠港事件后,日本侵华的失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孤舟钓江雪


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大的历史渊源,主要原因不在乎有二,下面我们具体来聊一聊。



第一,日本识破了美国坐山观虎斗的阴谋,先发制人。大家都知道,美国是1942年才参战的,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中立政策,但美国中立,也是有态度的,他们也不希望日本能打赢这场战争,因为这对美国威胁太大,所以美国一直暗中给予中国援助,希望中国可以大大消耗日本的力量,这样就算日本取得了对华战争的胜利,也无余力与美国抗衡,进而称霸世界。美国的如意算盘,日本人一清二楚,日本战斗力是强悍,可也绝对无法同时和中国,美国两个大国抗衡。于是日本人制定了偷袭珍珠港计划,妄图一战击溃美国太平洋舰队,使美国无法在日本占领中国后对日本本土构成威胁。



第二,日本军部错误预判了战争前景,认为偷袭珍珠港,摧毁美太平洋舰队后,就赢得了这场世界大战的胜利,至少在环太平洋范围内,日本是绝对的霸主地位。大家都知道,二战时美国国力非常强大,是当时的第一号强国。可以说美国站在哪一边,那么胜利的天平就会往哪一边倾斜!当时美国罗斯福总统立主加入反法西斯同盟阵营,对日本很是不利。于是日本人觉得必须先行干掉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力,也就是驻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才能阻止或延缓美国的参战计划。于是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制定并实施了偷袭珍珠港计划,重创了美太平洋舰队!



可不料,日本的偷袭珍珠港计划不但没有延缓美国的参战计划,反而激怒了美国。美国全国空前团结,纷纷要求参战,痛击日本人。这是日本人万万没想到的啊!日本人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也是侵略者该有的下场!


免我长安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效果并没有和预期想的那样,摧毁太平洋舰队的核心力量,最终迫使美国不敢对日作战;这样一来,日本便可以大摇大摆的在亚洲各地掠夺资源,而美国这个后顾之忧。恐怕日本也想不到,对珍珠港的偷袭行动被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描述为美国的“国耻”,继而对日本在内的法西斯阵线宣战,援助中苏英等国大量物资,加快了日德意法西斯的灭亡日程。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日本最初的方针是,在前沿岛屿部署警戒部队,搜索来袭的美国舰队,其他岛屿的部队全力出击对付美国主力。通过战列舰之间的对决,在日本近海将美国舰队予以歼灭。这种被动的防守并不被时任日本帝国海军舰队联合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所接纳,他认为开战就打美国个措手不及,在美国航母舰队停靠珍珠港之时,飞机对港口内的舰艇等作战装备进行袭击,最后封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计划的核心人物——山本五十六】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一大胆的作战行动,是有一定的因素在其中:

第一、1940年11月上旬,山本在对印度尼西亚的作战推演中看到,打荷兰这一块殖民地势必会引起日本同美国、荷兰之间的战争,对东亚和南亚的作战已经让日本投入大量的兵力。如果此时美国派兵前来攻击日本,即使从这些地方调兵回来也会有些措不及防,如果是在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兵前来,山本在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的心中写到:在战争结束后飞机已经丧失2/3(1/3几乎破损不堪,无一架完好);这样一来日本已经没有办法和美国对战。

【▲1941年10月30日珍珠港俯视图】

第二、飞机、潜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让很多航空人对美作战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空袭可以击沉战舰,这也可以看作在“大舰巨炮主义”之外另起炉灶。有想法自然会催生出新的研究,日本海军大学“对美作战研究”的设想中明确提出了开战之处就对美国珍珠港进行空袭。山本在1940年3月观看机群用鱼雷对靶舰进行攻击时,对参谋长福留繁说,难道就不能用飞机进攻夏威夷吗?山本这个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对美作战的作战计划,用飞机击沉珍珠港内的美海军舰艇。

【▲正从翔鹤号航母上起飞的零式战斗机】

第三、罗斯福想用停在珍珠港内的舰队制止日本向南开进的计划。5月7日太平洋舰队进行大规模的军演,军演结束后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回美国西海岸,而是奉命停泊在珍珠港内。罗斯福的这一道命令可谓是不经意间投下的诱饵,正中山本五十六的下怀。

【▲受到重创的三艘战列舰】

可以说,没有山本五十六独特的作战计划以及其他偶然的因素在里面,或许就不会测成东京决定偷袭美国珍珠港,也就不会有1941年12月7日历史的这一天,也就不会有美国全国上下生产武器支援同盟国对轴心国的作战,日本法西斯也就不会那么快在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军见


1、日本国内政策。日本在很早的《田中奏折》中,已经明确表示对外扩张,侵略中国的指示,唯有侵占满蒙,占领全中国才有称霸世界的资本。日本已经把侵略中国定为日本基本国策。

2、军国主义。日本是弹丸岛国,日本资源缺乏,土地贫瘠。一直以来崇尚武士道精神,日本一直对领土和资源有着强烈需求,尤其是对邻国资源丰富的中国,一直把中国作为目标。日本极具有侵略性,是一个典型的法西斯侵略国。

3、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意发动的侵华战争开始,为日本法西斯侵略战车启动。直到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想在欧洲列强无力顾及远东的情况下,快速占领中国。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日本在远东的军事行动,不止是中国为目标,苏联也是日本在亚洲的目标之一。诺门坎战役,使日本看清了自己无法打败苏联,放弃了对苏联的侵略,转而专心剑锋直指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5、日本资源消耗过快。日本由于全面对中国开战,战争资源消耗过快,难以支撑庞大战争。日本资源一直是依赖进口,除了进口外有一部分来自东北、朝鲜、台湾和库页岛。石油方面一直依赖美国。

6、欧洲战场。德国在1939年联合苏联瓜分波兰开始,英法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不到半年时间横扫欧洲除苏联外,欧洲在德国的掌控中。

7、美国的援助。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早想参加二战,但是国内人民厌战无可奈何。美国直有支援英国老大哥和苏联,秘密关注战局的发展,也让美国大发战争财。

8、美国设计日本。美国决心参战,控制对日本石油的出口,还有其它战争资源的出口,这无凝是要了日本的老命间接的向日本宣战。日本心里明白美国这是要开战了,在北进和南下上做了最终决定南下。日本决心和美国开战,必须先下手为强,把目标锁定在美国太平洋上的珍珠港太平洋舰队。

9、偷袭珍珠港。日本为了资源选择南下东南亚,必须先下手为强。日本派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率领航空母舰偷袭美国珍珠港,当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心里别提多开心,终于有理由参加二战了,为了美国的利益这下全美国人民都会全力支持参战。第二天美国向全世界宣告,向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三国法西斯轴心国宣战,正式加入二战。后面大家都知道啦!日本法西斯开始走下坡路,直到两颗原子弹轰炸投降。

我的总结:美国只要控制住日本战争资源石油,日本在二战中就可以说已经战败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只是加快了二战的结束而已。所幸运的是中国东北的大庆油田未被日本发现,要是被日本发现,日本就不怕美国对其石油的控制,二战美国参战还是不知道何年何月,也可能没有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战例了。天佑我中华,使日本未发现大庆油田。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朋友,谢谢!









小宏哥讲历史


为什么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日本对华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1938年,日本已经攻占了中国所有海港城市,大片国土已经沦陷。但是4万万同胞不同意,武装反抗日本的大小战事此起彼伏。日军这才发现自己无法有效控制占领区的华夏儿女,于是,日本的对华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战场困住了160万日军,巨大的消耗战使得日本备感压力,日本军方因此将目光投向其他亚洲地区,来获取维持战争需要的自然资源。

2 获得自然资源的两种途径

1)北亚

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成为了日本的首选,那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于是,1939年,日本与苏联在中蒙边境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朱可夫带着苏军以绝对数量的优势将日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此,日本再也不敢轻易去挑战北方的巨熊。这场惨败也让日本认识到南亚才是他们该去的地方。

如果没有这次战争的失利,或许说,日本成功地占领了西伯利亚的某个地区,那么震惊全球的珍珠港事件未必就能发生。有意思的是,《纽约时报》用近乎嘲讽的口吻来评价诺门坎战役,“日本和苏联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

事实上,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洛伦兹教授这样认为:“亚洲腹地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许几周后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场风暴。”

2)南亚

当然,日本的一系列动作还是引起了美国当局的警觉。罗斯福总统决定增加对华的物资援助,从法属印度支那进入中国。

但是,德国在欧洲的势如破竹,使得英国、法国、荷兰无法顾及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日本趁机在法属印度支那建立了军事基地,不但切断了美国援华的通道,还成为侵略南亚诸国的跳板。

除了马来半岛、荷属东印度,美国的保护国菲律宾也可能在日本的攻击名单中。于是,罗斯福与英法决定切断对日本的石油出口。这让日本人完全无法接受,因为这相当于切断了9成的石油供应,也就意味着过不了多久,日本的军事设备就会停止运转。

因此,日本决定占领石油资源丰富的荷属东印度地区,太平洋战争一触即发。

3 日本的作战计划

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日本和美国就石油供应问题进行谈判。美国开出的条件是日本撤出法属印度支那,以及整个中国。刚上任的首相东条英机表示完全不同意这种有辱日军的方案,而日军对美国太平洋基地的战争一直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

太平洋舰队停留在夏威夷珍珠港,美军的懈怠让日本海军觉得有机可乘。据此,日军的作战计划渐渐地浮出水面。

  • 1)联合舰队进攻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 2)同时派出海军和陆军部队占领马来半岛、荷属东印度和菲律宾等南亚岛国;

  • 3)在日本的岛屿以及南亚岛屿国构建太平洋防御圈,让美国以及英、法等盟友难以靠近东南亚地区。

而摧毁驻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就成为了这次军事计划的关键。最后,1941年12月7日,许多美国大兵还在梦中,黑压压的日本战机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重创了美军引以为傲的太平洋舰队。罗斯福不久后发表讲话,将这一天定为美国的“国耻日”。

结语: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让日本的侵华战争被迫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为了解决战争能源问题,不得不将眼光转向亚洲的其他地区。在遭到苏联猛烈的打击后,日本只能放弃北亚,而将魔掌伸向时为美、英、法、荷兰等国的殖民地——南亚群岛。

美国本想通过支援中国,拖住日军。然而日军反过来切断了美国对华援助通道,美国联合英法切断其石油供应。

日本决定占领石油资源丰富的荷属东印度地区。为了确保能长久地拥有南亚群岛,必须提前摧毁驻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


史海觅踪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的350多架舰载机以两个波次空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日本以损失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的代价,击沉美军4艘战列舰,迫使1艘搁浅,重创3艘,还击伤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击毁188架飞机。美军2403名阵亡,1250人受伤。自这一天起,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加入同盟国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的阶段。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是美日战争的大气候下的产物。当时,美国和日本的矛盾越来越大。它主要是围绕在两国的战略冲突上。

美国对日本先开始是采取绥靖政策,在一系列的国际事务上对日本采取纵容态度。在中日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依然持续向日本输出石油和废钢铁等战略物资。但是,这一切到了日本和德国签订条约,组成轴心国体系时,发生了变化。

美国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开始对日本进行施压。在战略物资方面,尤其的石油方面,对日本进行限制。而日本在它的占领区没有找到大的油田,在自己的生产和用煤炭蒸馏生产油料方面,没有重大突破,只能依赖进口。

日本为了自身的需要,拼命存储石油。即便如此,也只存了够用一年半的石油储备。于是,日本把目光投向了南洋群岛,当时的石油主要产地之一。但是要取得这些油田,就不可能不与美国发生冲突。

因此,当日本刚刚占领越南北部,美国立刻进行了激烈的反应。美国宣布对日进行石油禁运,这就掐住了日本的命脉。日本一方面和美国进行外交谈判,另一方面暗地里进行着战争准备。

日本首相近卫多次征求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意见。山本五十六答复说,只能够保持半年的优势,以后不能保证胜败。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日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接受美国的条件屈服,一是进行战争,夺取南洋油田。最终,日本决定赌一把国运,对美开战。

在当时,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在苏德战场上也屡传捷报。所以,日本也有一批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鼓吹开战。他们有个狂妄的理论,那就是德国打败苏联、英国,日本就只需要打败美国,这样,轴心国就会取得战争的胜利,统治世界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决定对美开战。但是,在一开始,日本的目标并不是珍珠港。这是因为,日本海军把美国海军作为假想敌由来已久,早已对美国海军制定了一套作战计划,叫做渐进截击计划。

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先佯攻美国在太平洋的领地菲律宾,诱使日本舰队来援。这样,日本以飞机、潜艇、各种舰只轮番攻击,当把美国舰队削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日本在主力,战列舰部队和美国舰队决战。

而这个计划在现在看来,还是比较稳妥的。美国也确实有一个橙色方案,就是一旦菲律宾遭到袭击,美国舰队就前往增援。这样就正中日本的下怀。如果按照这个计划行事,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极有可能遭到沉重的打击。

但是,到了山本五十六执掌日本联合舰队后,他改变了这个计划。山本五十六本人是一名赌徒。他从英国空袭塔兰托意大利海军基地的事件得到启发,综合日本联合舰队里面航空母舰的实力,决定对珍珠港进行空袭。

在经过规模的训练后,日本舰载机战队具备了空袭珍珠港的实力。最终,日本舰载机利用美国麻痹大意,戒备疏忽,一举空袭成功。这次空袭,使得美军太平洋舰队在半年里不能正常作战。使得日本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制海权,顺利的拿下南洋,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