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为何马克思不屑与“哲学家”为伍?

当今社会亟需人们进行哲学上的深思,如今的社会现实乃是对资本、资本主义的理解,这是因为,资本自近代西欧到今天遍及全球范围以来,它展现出了极其巨大的、彻底改变人类传统的和既有的生存方式的力量,然而这一力量的本质仍然是有待被澄清的。

为何马克思不屑与“哲学家”为伍?

马克思的学说极其敏锐地探究到了资本的本质——资本是一种感性的社会权力。

近代哲学自笛卡尔以来用“我思故我在”的主体理性颠覆了中世纪人们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理性经过康德和黑格尔在体系上被空前地强化起来。而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性就在于,他发现了人类社会感性现实的秘密、宣布了理性作为一种超感性体系的腐烂和崩塌。但是单纯地提出感性的哲学原则仍然于事无补,在费尔巴哈强调“感性对象”的时候,马克思进一步强调“感性对象性的活动”,这里的关键是活动,是改变现实、消灭现实进而改变世界的实践原则,换言之即“革命”。而实践原则作为异化的扬弃过程,扬弃的核心之点在于私有财产的异化,它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最为显著地表现为资本。

然而,不论是资本本身对人的异化,还是这种异化的扬弃(革命),都表现为权力的斗争。这种权力恰恰在理性之外,它是感性的社会权力,基于此,可以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学说理解为社会权力哲学。这种见解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科学界仍然信奉理性、流于外部反思的潮流而言,无疑是振聋发聩的。

为何马克思不屑与“哲学家”为伍?

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是不屑于与“哲学家”为伍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如果如德里达所言一切哲学都难以摆脱“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话,作为一名哲学研究工作者来说,必须对马克思的姿态予以高度的致敬。因为哲学尽管长久以来被冠以崇高的王冠,但它作为一种理论终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进行某种解释,对事物追加某种意义,并在概念和逻辑上进行反思和批判,然而这一切对于处在异化状态的切肤之痛的人们来说,可以说于事无补。马克思对此深有自觉,他早年的哲学批判在存在论上颠覆了几千年的西方传统哲学,但他更愿意以高于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高于政治学家的政治学家、高于社会学家的社会学家——简言之,怀着哲学的高度却从事具体的、甚至是琐碎事务的社会现实研究者的面目示人。

为何马克思不屑与“哲学家”为伍?

所以,马克思发动的革命是存在论意义上的,是一场彻底的形而上学的革命。对于大量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去探讨的问题,马克思已经被先行从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中给出结果了,并且旗帜鲜明地为未来哲学的讨论方向给出了基本任务。尽管他不屑于做“解释世界”的哲学家,他却是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提升企业管理者对精益的理解,实现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响应市场需求。科技牛将带领大家学习原汁原味的精益管理思想,丰田、欧姆龙等一流工厂参观、见学,日本本土精益道场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模拟生产、与日企高管直接交流日本精益匠心之旅!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进行报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