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家乡特产:家乡小酒系列之旮旯美酒4 -----山东坊子白酒


今天应山东粉丝要求,家乡特产之旮旯美酒---推出八线小酒坊子白酒。坊子白酒酿造工艺 产自山东省潍坊市坊子酒厂。以薯干为原料,经波态发酵制成。其酒度为62度,无色透明,有纯正白酒的醇香,人口醇和味正。坊子酒是我国少见的不以谷物为原料酿造的白酒。

坊子白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于新石器时代,该项目所在地区是黄河下游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地之一。距山东板桥酒业有限公司十几里的坊子区埠头镇范家村和眉村镇院上村是龙山文化遗址保护区。1957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在此发掘出大批珍贵的龙山文化文物,其中就有大批的黑陶酒器。

坊子酒厂1948年建厂,原名大华酒厂,1953年改名山东坊子酒厂,坊子白酒自60年代起就畅销齐鲁,是老百姓一口一口喝出来的好酒,在全国第三、四、五界评酒会上,成为全国同类产品唯一的银牌得主。坊子山水秀美,民风淳厚,真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产优质瓜干、高粱,俗语道佳泉酿甘醴,所有这些,为传统手工配制坊子串香白酒的产生提供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凝聚了多少代人的勤劳智慧,至清朝坊子串香白酒工艺基本发展成熟,其时酒事这盛,在乾隆年间潍县县令郑板桥的诗文中就有记述。如郑板桥在其《自遣》诗中写道“看月不防人尽去,对花只恨酒来迟答,笑他缣素书求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在郑板桥的一幅竹画中,题词云“年年画竹买清风,买得清风价便松,高雅要多钱要少,大都付于酒家翁”。

到清末民国初期,坊子镇有许多私人开办的烧酒作坊,俗称“烧锅场子”,利用坊子串香白酒工艺烧制白酒,满足社会上对饮酒的需要,“烧锅场子”的主人一般都雇有一个有烧制白酒技术的人来具体组织生产,俗称此人为“酒把头”,雇用十几个工人,全部依靠笨重的体力劳动来操作,这些人俗称“烧包子”。历史上最长的一家“烧锅场子”是后张路院村人李玉培所开,附近都称“李玉培烧锅场子”,从清末一直经营到解放前。

1948年,我党华东局组建了大华酒厂,原大华酒厂负责人刘明爽对坊子串香白酒工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其投手工艺非常繁琐事杂。制作程序有:配醅润料、清蒸糊化、香醅出池、二次配醅、加浆、降温、加糖化、发酵剂、封池发酵、蒸镏串香八道工序。


有网友81年进坊子酒厂,后因工作调动去了外地,后来坊子酒厂倒闭被收购了。他看到这个消息非常痛心;好好的怎么会这样?不知我的那些老工友都怎么样?他曾经去过坊子,看到以前的酒厂已在开发,不知老厂搬到了那里?据说换成了板桥酒业。有知情的网友吗?

家乡系列:带你领略全国3185个市县,每天更新家乡人、家乡事,家乡美食、家乡美景,麻烦看到此文的朋友,顺手点击屏幕右上角,关注头条号。举手之劳,小编在此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