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梅子淘源王梅:阿里9年员工辞职去“务农”,马云送她这四个字!

导读:几年前,「梅子淘源」创始人王梅作为阿里唯一接受到邀请的离职员工,参与阿里美国纽交所敲钟上市。

仪式结束后的晚宴上,马云表达了对梅子淘源这个绿色农产品的预售和孵化平台的支持,并为她写下了四个字:永不放弃。

王梅离开了阿里巴巴,当起了农人,创立了“梅子淘源”,她坚信100个消费者可能会改变100亩土地,而她打算将这“又傻又天真”的态度坚持到底。

因马云的一段演讲,促使王梅离开呆了9年的阿里巴巴,心甘情愿当起了一名农人。

她创立的“梅子淘源” ,专门负责“让吃货决定生产什么样的农产品”,让产地直接对接消费者,为消费者发掘优质农产品。

梅子淘源王梅:阿里9年员工辞职去“务农”,马云送她这四个字!

成立时间不到一年,梅子淘源就获得天使轮投资,上百名贡献者与传播者自愿加入到团队。

在农产品领域,梅子淘源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一、梅子淘源的由来

“作为阿里的员工,应该要承担多一些的社会责任,让水更清,天更蓝,粮食食品更安全。”2013年5月,淘宝15年的庆典,马云的这段演讲触动了王梅的心,坚定了她离职的决心。

梅子淘源王梅:阿里9年员工辞职去“务农”,马云送她这四个字!

在那之前,王梅做了一次体检,体检报告指出她的身体多项指标不正常,这对热爱健康的她打击颇大。此时的王梅已在阿里巴巴做了9年的搜索,日复一日与电脑为伴,加上身体素质下降,心生疲倦似乎在所难免,她常幻想能离开城市,回归田园,清清静静,种地都好。

离职后,想着医生的告诫要注意饮食,少吃加工食品,王梅心想着何不真正去当一回农人?至少能吃上天然食物。

经熟人介绍,王梅去了广西的一个农场做考察。1500亩的农场,全是绿色蔬菜。可王梅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的蔬菜居然找不到出路。当时一个广东的批发商来农场收菜,6毛钱一斤的蔬菜他们收成5毛9,这个数字让“旁观者”王梅纠结无比,她突然意识到,仅自己种地意义太小,绿色安全的食品实则存在一块市场,需要更多对它们有需求的人看到。

由此,王梅最初种地的想法转了一个弯。恰巧,王梅在广西当地认识了一位60年代的县委书记,他向王梅推荐了广西的橙子。在橙园里,满园的清新让王梅甚感沉醉,橙子呈绿色,还未成熟,王梅试吃后却发现比超市里卖的成熟橙子还好吃。

当时橙园里的买卖走的还是传统路线,在王梅与橙园主人的商议下,王梅定了一批橙子在网上出售,通过淘宝下单,把订单给了橙园的主人。期间,王梅在朋友圈对橙子进行了传播,其中包括如何种树,如何施肥,如何防虫,甚至连果园里的鸡鸭鹅,她都做了详细分享。就这样,橙园六分之一的橙子都被下了订单。

橙园的经验,让王梅觉得农产品需要用户和平台,而真实透明是一种力量,能够让用户更加了解产品,促成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另一方面,预售的模式,可以让用户买到最新鲜的产品。

通过互联网运输的方式把健康食品带给大家,让消费者与生产者产生关联,这样的概念在王梅意识中形成,此后的王梅不断地寻找发现着各类食品。

找寻健康食品的源头,再为原产地的风土人情做一个分享,就相当于给了用户一个淘源的体验,于是就有了如今的“梅子淘源”。

二、揭农产品市场迷局

 

实际上,在橙子销售成功之后,就有朋友主动要求王梅找好的蜂蜜。

梅子淘源王梅:阿里9年员工辞职去“务农”,马云送她这四个字!

在广西阳朔,山清水秀的林间,有一群专业的养蜂人酿蜜。为实地考察蜂蜜的酿造周期与质量,王梅在靠近养蜂人院子的树林中住了近20天,搭帐篷,捞鱼,吃大锅饭,没水没电,条件异常艰苦。

20天下来,王梅的手被蜜蜂叮了30个包,却也就是因为这些天的朝夕相处,让王梅与养蜂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养蜂人告诉她,中国是有好蜂蜜的,就是封盖。养蜂人的做法是酿了蜜后把巢盖上,这样蜂蜜的酿造周期为15天左右。目前,国外市场酿造蜂蜜的时间为7天以上,营养成分较全,而中国市场只有10%的成熟蜜,市面上大部分销售的是酿造周期为3、4天的非成熟蜜,加工商看重的是非成熟蜜成本低,量大,由此形成多收入。

揭开了为什么在市场上找不到好蜂蜜的原因,王梅想着通过定制的方式,在加工商拿到蜂蜜之前,在朋友圈和微博将订制方式分享出来,让用户下订单。同时,王梅还从广西把巢带了回去,跟妈妈圈分享,让她们体验蜂蜜成熟与否的差异。这相当于在蜂蜜还没有酿完的时候,就已经售出去了。

梅子淘源王梅:阿里9年员工辞职去“务农”,马云送她这四个字!

今年3月,王梅在广西与养蜂人交流后,定制了300斤成熟的龙眼蜜(酿制时间超过20天),被梅子淘源的用户一抢而空。

这是王梅第一次通过定制的方式,让用户得到真实的产品,养蜂人也希望有一个渠道让他们将好蜂蜜销售出去,这次的成功预售给他们的鼓舞很大。

投身农产品后,王梅与团队走访了五十多个村子,一百多个农户,他们发现中国农业目前面临着几个核心问题:

1.生产者收入普遍较低。这是由现有的农业销售模式和渠道所决定的,生产者面对采购商没有议价能力,形成了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2.生产者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只知道采购商需要什么。因为“新农人”与“农二代”的出现,这个问题如今有所改观,这些人有全新的消费观念,知道与用户互动交流,但这种直接的方式,并没有让用户对产品产生信任感。

3.中国农人缺乏可持续、高效的经营能力。渠道商倒逼生产商的现状让他们的生存得不到保证,而倒逼的后果就是导致中国传统农业领域很多品种“绝迹”,大量外来的包括转基因的物种侵占了国内农作物的市场。

梅子淘源王梅:阿里9年员工辞职去“务农”,马云送她这四个字!

如何破局?这是梅子淘源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另一种形式的孵化器

俗话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越来越多的实地经验让王梅发现,中国的绿色食品实际上并不少,只是信息化时代乱象丛生,面对泛滥的信息,以致用户对产品的辨别力大幅度降低,再加上中国农业的现状,这就需要一个平台在用户与农户之间打造一个信任模型,满足用户对农产品的辨别需求,同时也让农户的产品有销路。

那么,这个信任模型如何建立?

众所周知,农业是体验经济最明显的行业,每一个农产品都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梅子淘源认为,信任模型的建立,不能以单一的传统电商展销的形式出现,而是需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场景还原。找到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深入原产地,把最原始的部分及环节,真实透明的展现给用户;

二是落实检测。产品由国家权威部门检测是否残留农药和重金属,在标准上面给用户一个强大的背书;

三是创造口碑营销。从立项到销售,至少1个月时间,让用户与生产者之间进行交互。

2014年6月,以王梅为创始人的北京淘信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因价值观的共通与对项目前景的信任,梅子淘源获得了天使轮融资。

用户提前开始预售,到一个时间点截止,梅子淘源会统一把用户的订单交给农户,农户采摘之后进行发货,这是梅子淘源的运作模式。

相比工业产品,农产品周期较长,不易保存,且承受更多自然灾害风险;另外,农产品对运输要求高,物流成本高也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为这些弊端得以解决,梅子淘源在一个项目的成立之前,会做到相关的风险控制,这当中包括安全食品的项目源,风险保证金,对项目人的评估,事后的追溯制度。

另一方面,因物流要具备很轻的技巧性,梅子淘源所有产品都围绕新鲜的产品来供应。拿芒果来举例,如果用户拿到的芒果不熟,或九分熟的芒果经过运输后出现烂掉的情况,都会导致用户流失。所以,梅子淘源对用户做了详细的地域分割,根据地域选择发货地点。这样的成本不可避免高一些,但用户体验却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同时为增强用户的视觉体验,梅子淘源在特定产品的包装上做到了别出心裁。

作为平台,梅子淘源定价的核心是让农户自己定价,让消费者以低成本获得,而梅子淘源获取的佣金范围在10%-20%左右,这种形式完全打破了传统渠道“成本乘以3”的模式。

梅子淘源以孵化器的形式,在平台上为农户提供增值服务。

四、后记

农产品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作为农业从业者,王梅坚信100个消费者可能会改变100亩土地,而她打算将这份“又傻又天真”的态度坚持到底。

到目前为止,梅子淘源成立半年多时间,项目有橙子、芒果、蜂蜜、猕猴桃、大米等,梅子淘源团队的参与人、贡献者、传播者已达100多人。

2014年9月9日,王梅代表了7万阿里员工在美国纽交所见证了阿里巴巴上市,现场遇到马云,王梅告诉他:梅子淘源的吃货不能让天更蓝、水更清、食品更安全,但是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马云思索之后,为王梅写了一句话,叫永不放弃。

五、相关:记者手记

加了王梅的微信,她发给我的第一条消息就是她企业的名片,接受采访也不忘推广业务,话题谈来谈去总会回到她的农产品上。起初,我以为这无非是想多宣传企业,不过聊着聊着,不得不对她的话题和故事产生兴趣,因为跟生活联系紧密,因为她讲得全情投入,偶尔说得太过专业,她也不转移话题,而是掰开揉碎再解释。

我忽然明白,如果对面的人不是我,她也一样会这样“推销”着她的生活。她的整个人都和她的绿色梦融合在了一起,不分里外。她的故事看起来像一场“说走就走”的辞职、创业,看似像逃脱职场压力的洒脱人生,其实这只是一部分,这些洒脱与坚持、理想与挣扎都是在她精心的安排、设计甚至计算下产生的,话里没有虚伪矫饰,精明且单纯。总之,她是一个精明的理想主义者。

马云鼓励永不放弃 9年职场学会天真

新报:被自己解雇掉的老东家邀请参加上市敲钟仪式,当时心情怎么样?那天有没有跟马云进行交流?

王梅:白天的敲钟仪式早已被众多媒体从各个角度描述得不能再详尽。如果问我当时最直接的情绪,就是——平静。而真正让我难以平静的却是晚上的晚宴。我很少“盛装出席”,晚上见到好多阿里的老大:曾鸣、金建航、吴妈、王坚、彭蕾。他们每一个见到我的人都关心我做的关于农业的事情,很多人鼓励我,除了高兴,也让我觉得压力好大,责任好重。见到马总,想起了过去,感慨万千。马总跟我说,你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我问马总能否对消费者和新农人写一句,我看到卡片上面写下了——永不放弃。

新报:你觉得他想通过“永不放弃”这四个字表达什么?

王梅:我说得很明确,希望他给消费者和新农人写一句话,我没有想到他会这么说,我认为他想说消费者应当对中国的食品和农业抱有信心,如今太多消费者觉得外国的食品比中国安全,但是当我做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国内有很多安全、绿色、健康的食材。所以我们不光是让中国的消费者相信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有好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参与进来,我们多消费一份绿色,就有可能改变一份我们脚下的土地。这些改变正发生在我的身边。

新报:看来,在阿里巴巴的经历对你的影响很大。

王梅:进入阿里巴巴之前我在雅虎工作,后来被阿里巴巴收购了。在学管理学的人眼中,国外的管理经验是“圣经”,但是这样的一个管理优秀的企业,却被咱们的一个民营企业收购了,很多同事都选择离开,而我觉得好奇,想再了解一下这个民营企业。结果就被阿里巴巴“洗脑”了,而且洗得很成功,让我心甘情愿。我非常感谢在阿里的9年时光,这9年时光里,我学会了又傻又天真。

因体检报告辞职 旅行中找到生活的奢侈

新报:当时的身体情况很糟糕吗?这是你辞职的动因?

王梅:互联网是激情、速度、创新的代名词。我也一样,在其中乐此不疲。我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根本就停不下来。我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被建议少食用加工过的食材,而要多生吃蔬菜才行,但是就连医生也认为,直接食用蔬菜要注意“农残”和“添加”的问题。我后来才知道,很多慢性病和农残及添加剂有很大关系。吃都成了负担,我这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呀!我开始思考,要去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寻找健康、安全的食品。

新报:最终让你做决定的是什么?

王梅:我不得不停下来,给自己放一个长假。我去了非洲、南极……很多曾经想去的地方。旅行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我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在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的时候,经过safari休息站,打扫完厕所的小伙子非常热情,手舞足蹈地招呼我们使用。扫厕所怎么能如此热情开怀?让我忽然觉得人们可以因为简单而快乐!在南极,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阿根廷科考站的科学家在科考站工作了3个月后,等着回家过圣诞,却因为各种原因科考船不能来接他,要他一年后回家。愤怒的科学家,居然把科考站点着了,无奈,阿根廷政府只好让他坐美国的科考船回家过圣诞,事后科学家并没有被惩罚。因为谁也不能剥夺回家的权利!成功真的不应以牺牲家庭为代价。最后在江平镇遇到一位老人,105岁了,精神特好,手脚灵便。她用亲手种的菜和自己酿制的蜂蜜酒款待我。在她的面前,快乐就是简单,就是自然。而这样的简单快乐,这样的绿色生活,不应该是我们追寻的么?

从朋友圈开拓疆土 为调研假扮记者

新报:“新农人”的互联网思维跟普通的网销有什么不同?

王梅:就是愿意用创新方式改变!比如我们的“芒果哥”,他们家有1000棵芒果树,8年没有打过药、施过肥、浇过水、套过袋,他们怎么吃呢?很简单,他一摇树干,熟的芒果就掉在地上,我们就像猴子一样去捡,然后去吃,这个芒果口味非常独特,既细腻又不冲口。我觉得简直是一个宝。但是有一个困扰,芒果虽然好吃,但是特别难看,经销商根本不要,我在我微信公众号做了小程序,让吃货们去抢芒果,我们准备了300个芒果,最后有200个人抢到了,然后瞬时我的朋友圈就刷爆了,接下来一个星期,开始预售。我们让每一个环节都变得透明,让吃货们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和“实话实说”,农药、化肥有太多种,能做满660多项检测的人太少,因为成本太高,我们只能做一部分重要的和消费者最关心的。我们做了什么就告诉大家,偶尔也会动用“关系”,找科学家帮我们做检测,总之没有限制,就是要透明。

新报:寻找食材也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王梅:是的,很多时候调查真实的情况很困难,很多当地人也很难相信我们。去年我们到广西找养蜂人,就假装成记者,因为做真东西的人肯定希望记者宣传,做假东西的人见记者就跑。我们找到了在阳朔的养蜂人,和他儿子小朱在靠院子的树林里住了将近20天,搭帐篷、捞鱼,还一锅吃饭,甚至在河里洗澡。条件非常艰苦,一方面没水、没电,没有厕所,最要命的是晚上不能打电话,因为打电话发出的光会吸引蜜蜂飞过来叮我们,我的代价就是回来一手30个包。但是收获最大的是我和他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而且让我知道中国是有好蜂蜜的,只不过为了追求产量而缩短了必不可少的封盖时间。

新报:但我想这种创业也给你带来很多快乐的体验。

王梅:会给你很多不同的生活体验。做互联网是强调速度的,而做农业是需要沉稳下来的,要等待,等待好天气,农产品的质量不是写个代码就能解决的。这跟之前的生活反差很大。我一边体验一边工作,是很好玩儿的。这次去“发现”五常大米时,刚刚从美国回来,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就开始投入工作,从来没去过东北的农村,从来没有割过水稻的我,最后练到一刀可以割掉三撮,割了一亩地。这种体验十分重要,只有细致的体验才能了解农人,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去了解,也才能离真相更近。

为健康而工作 把“不能”变成可能

新报:生意越做越大,应对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你不担心现在的创业会把你拖回原来的节奏?

王梅:不会的,这份工作强调的一直是健康第一,在我们看来,自己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从功利一点的角度讲,我们的合伙人和投资人当然要看我的身体状况啊,如果我吃自然种植的农产品结果身体倒先不行了,这大概是最不靠谱的事吧。我觉得,很多人在做的事业其实跟自己生活的关联性不是很大,但是我们的工作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吃”。吃货们首先要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变化,现在我们公司的员工都是在单位里自己做饭吃,这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

新报: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王梅:就是完善我们的农业众筹平台,让更多绿色的农产品项目参与进来,让更多的新农人开始成长,也让我们身边更多的想要健康的吃货们参与进来。在中国做有机食品确实很难,像攀枝花的芒果哥,苍溪猕猴桃的心意哥,富川有机橙子的罗阿姨,朱桥记的小朱,五常的爱米姐,在他们坚持的背后,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艰辛。但我很高兴的是,我们在做的事情能够给他们传递希望和信心。芒果哥明年多了100亩的“放养芒果地”,罗阿姨的有机农场又将迎来新的一年,小朱开始琢磨做自己的蜂蜜品牌,爱米姐把自家的地慢慢转化成有机种植。在云南、四川的一些老师也联系到了我们,希望我们把那里一些原生态的、野生的特产带出去,创造的收益能够给山里的老师、孩子们改善一下条件。这些,都是我们在做的。也许我们还很渺小,我们不能一下子让中国的粮食食品更加安全,但是我们代表的是全中国的吃货,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不能”成为可能。

公众号:最农公社,最农控股董事长蓝翔以天下健康为己任,从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坚持的新农业事业。以互联网+农业+金融+小镇的方式,以大旅游、大健康、大农业、大数据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农业产业链的资源,打造中国农业第一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