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陝西旅遊的“蝶變”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張蓉 張柏棟)“白天看廟、晚上睡覺”曾是改革開放初期人們來陝西旅遊的直觀感受。40年過去了,陝西旅遊早已不再只是簡單的“文物遊”。從大唐不夜城到城牆迎賓禮,從紅色旅遊到鄉村旅遊,越來越豐富的旅遊形態正在帶給遊客更多不一樣的體驗,讓更多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今天的《陝西一日》讓我們跟隨兩位旅遊從業者的腳步,感受新陝西的魅力一天。

在大雁塔前,聆聽著交響樂演奏,柔美的月光和動人的樂曲融為一體,為古老的大雁塔披上了現代時尚的晚禮服。而不遠處,大唐不夜城燈光璀璨、霓虹閃爍,讓人彷彿穿梭在古老與現代的奇妙時空中。

臺灣遊客黃澤鈞:“這次來這裡是耳目一新,結合很多古代的建築和新穎的文化內容,我覺得是很特別的地方,很吸引我,很國際化。”

主持人:“褪去夜晚的燈火璀璨,這裡的白天同樣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國慶期間,這裡每天會迎來數萬名海內外遊客。但將時鐘撥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若非親身經歷,您肯定不會想到,30多年前,我所處的大雁塔景區會是這般模樣。”

西安中國國際旅行社高級外語導遊俞大虎:“大雁塔80年代就是農村,只要是從大雁塔往南,就一條小路在大雁塔跟前,北廣場那邊也是一片農田。”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英美文學專業畢業的俞大虎成為一名翻譯,憑工作證就可以自由出入專門接待外賓的西安金花飯店。當時,沉睡了兩千年的秦兵馬俑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介紹到全世界,許多外國遊客慕名而來。

俞大虎:“那時候是完全沒有中國人旅遊的,中國人那時候一般都是出個差什麼的,老外那時候來也是剛剛開始進來。當時交通特別不好,路不好,當時你要去兵馬俑的話要兩個多小時,都是原來的老路,先走國道,然後從那個小村子裡過。”

此後,在俞大虎從業的30多年間,他接待了上千個國外旅遊團體,也經歷了陝西旅遊從小到大的“破繭成蝶”。

1978年到1988年,全省累計接待境外旅遊者165萬人;1990年到2000年,陝西成為全國旅遊接待大省,連續多年在境外旅遊年接待量超過30萬人次;2006年,全省接待境外遊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2017年,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5.23億人次,其中,接待入境遊客383.74萬人次。

俞大虎:“當時是公元707年,義靜和尚從印度回來,他建議皇帝在這個地方造了小雁塔。”

俞大虎說剛入行的自豪感來自職業本身,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陝西日新月異的變化更讓他自豪自信。他說,只要身體允許,會一直堅守著自己熱愛的導遊事業。

主持人:“就在俞大虎向英國遊客講述小雁塔前世今生的同一天,在位於西安城牆根下的書院青年旅社,兩位來自天水的女孩結束了她們短暫的西安之行,計劃搭乘寶蘭高鐵返程。”

2001年,西安人王琛在城牆根開辦了西北首家青年旅社。

書院國際青年旅社經營者王琛:“每天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來講述他們的故事,而我坐在這又開始講述咱們西安的故事和我們曾經共同擁有的故事,很有收穫有很意思。”

樂於分享讓王琛的很多客人變成他的朋友。王琛說,這十幾年間,他能深刻感受到陝西的發展變化給旅遊帶來的機遇。交通方便了,他接站的頻次越來越少,高鐵和地鐵的接駁,讓客人們可很容易地找到青旅的位置。更重要的是,陝西好玩的越來越多。

王琛:“之前在西安晚上什麼都沒有,沒有地方可以待的,當時西安的西賓開了第一個卡拉OK,應該是1993年。現在西安的豐富度沒有辦法去羅列,今天去回民街,明天去永新坊,後天去城牆,還有一些文化活動,老鋼廠的藝術展呀,有客人去驪山看《長恨歌》看唐樂舞的也特別多,看曲江夜景。”

近年來,交通發展為陝西旅遊更是插上騰飛的翅膀。“米字型”高鐵網絡將西安跟周邊城市囊括進“一至三小時經濟圈”;航空運力的增加使陝西與世界的聯通更加便捷;旅遊產品也更加豐富。

目前,我省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華清池、黃帝陵景區的基礎上,新增了太白山旅遊景區、法門寺佛文化景區、華山風景名勝區、商洛金絲峽景區、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五家5A級景區。傳統觀光遊逐漸向深度觀光遊、休閒度假遊轉變——目前,全省已經擁有33個省級旅遊示範縣、31個文化旅遊名鎮、109個旅遊特色名鎮和186個旅遊示範村。

伴隨著大唐禮樂的悅耳悠揚,一場穿越時空的盛世迎賓禮儀正在上演。陝西積攢了太多的歷史文化符號,如今,它們被注入時尚的基因,一個歷史厚重又朝氣蓬勃的陝西正在以自己獨特的魅力迎接著八方遊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