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一聲牧歌何處來,萬戶千門此處開”

明代禮部尚書趙貞吉曾如是盛讚自己的家鄉內江。如今,這位先賢的詩句已然成真——作為川南第一門戶的甜城,早已是“萬戶千門”的絕佳落腳處,而那“一聲牧歌”,也似乎正從頻密往返的高鐵北站中遙遙傳來。

流動頻繁的四川人

曾造出一個“內老三”

數年前,《南方人物週刊》曾以“四川人”為主題出了一期專輯,一面市就在四川賣到脫銷。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專輯中提到,“四川人本來就是一個移民概念,四川也是南北之間的一個文化雜糅地帶。”

這的確是見諸史冊。

四川較早的“移民”記載,見於春秋時期,如巴國境內的內江一帶,彼時已是通達水陸的“六路要衝”,蜀人和巴人鎮守其間,而巴人多為沿長江逆流而來的楚人,史稱“巴人半楚”。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此後四川先後經歷了多達八次的大規模移民,其中有較有名的是明初湖北湖南移民“奉旨入蜀”和清初“湖廣填四川”,入川人數之多,以至於“戚友初逢問原籍,現無十世老成都”。

有意思的是,在多次人口遷移中,除省府成都外,四川很具人氣的城市,幾乎都集中到了長江水系沿線,水運發達之地,如宜賓、內江、重慶。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公路與鐵路建設的全面鋪開,“蜀道難”變作了歷史,一些自古以來就是四川水陸交通樞紐的城市,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輝煌時代。

譬如內江:

這個城市1951年就通了火車,比成都還要早上七個多月。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1951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就已鋪軌到內江

藉助成渝線人口流動的便利,內江取得了長足發展,曾長期雄踞四川GDP排名的第3位,因此也被稱為“內老三”——

產業崛起——糖業一直是內江支柱產業,在大量外地人隨著成渝鐵路湧入甜城後,其製糖業快速繁榮,成渝線通車後內江年產糖量曾佔到四川省的73%。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交通完善——“內老三”作為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樞紐城市的建設也沒落下。沱江上第一座公路大橋、中國第二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等重大項目相繼建成通車,成渝內這條陸路首次實現了朝發夕至。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城市繁榮——城市建設上,“內老三”也不遜成渝,80年代川南規模較大的汽車站,正是內江汽車站。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直到90年代,內江仍是川南第一商業城市,而川南第一高樓的榮耀,則歸於內江百貨大樓。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

翻過輝煌的老黃曆,如今的內江,憑藉其成渝經濟圈中心的獨到位置,正在享受新時代帶來的成渝同城化、經濟一體化等“加速”發展特權。

新的起跑線正是2015年底通車的成渝高鐵,內江從此融入成渝“半小時經濟圈”。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高鐵令內江和成渝“時空縮短”

高鐵樞紐門戶

內江成為新時代的四川寵兒

高鐵時代的來臨,讓城際人口流動變為常態,這也給內江帶來了一次提速與爆發的全新契機。

40分鐘左右就可到達成都或重慶,未來通過川南城際鐵路10分鐘到自貢……內江與成渝以及自貢、宜賓等川南城市的時空藩籬逐漸消失,內江已成為川南諸城移民的首選。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甜城夜景/圖據內江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事實上,一些變化已在這座城市悄然發生,如今的內江正在被來自四川各地的人“買走”。

以位於高鐵新區的邦泰天著為例,在今年年初首次開盤時,來自成渝和周邊地區的非地緣性客戶成交比例高達40%,且進入7月以來,項目所接待過的客戶,逾半都來自內江之外。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長久以來,四川人都願意在內江“集結”呢?除了佔據“成渝之心”的天時地利,發展潛力十足外,自古被稱為“川南咽喉”的內江,還天生自帶門戶樞紐屬性,這也是內江吸引川人的一個重要因素。

據《華陽國志》等文獻記載和大量漢墓文物證實:自漢代起,今內江市的鐵山(威遠西北)之鐵、牛革卑之鹽,資水(即沱江)沿岸的桔柚,就成批通過資水運往成都。

千百年後,沱江航運依然繁忙如初,高鐵通車又給川南門戶加了分,人們經由客船與高鐵、高速前來,將內江“集結”成總人口420餘萬的西南片區人口密度第二城(不計重慶)。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而無論來自哪裡,只要身處內江,每天都能見證到這裡的巨大變遷。

“來這邊十來年了,(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開餐館的周先生稱,自己是自貢人,當年因為內江離老家近,又羨慕“內老三”的商業發展環境,便決定來這座城市打拼。

最早他在東興街挑擔子叫賣點“小碎食”,當時除了沱江以南的老城外,就屬沱江以北的東興街比較熱鬧了,

“因為聽內江的朋友說,東興街從明清開始就是內江的商業街”。

如今周先生在東興開了家小餐館,還在高鐵站附近購置了住房,“這兩年東興尤其是高鐵這一片發展太快了,住的耍的都有了,出門坐高鐵也方便,人來人往的,我生意也好做”。

而老內江人對於城市的點滴變化更加敏銳。

出租車司機老李在漢安大道等紅綠燈時,常常給乘客擺,“以前這一大片都是田,冬天我們都跑到這兒來扯折耳根,一會就是一大把,現在變成修房子的地方了,就是邦泰天著那邊。”

他還會繼續絮叨兩句,“這幾年,東興的地都拿出來搞建設了,房子修得高喲,商場、超市也直間冒。樣子變完了,但老內江對這片有情結,我現在就想多跑點單子,再到這邊買套房。”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交織人文與現代

這裡從不缺“甜”蜜落腳點

上述“新舊內江人”的言語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一個信息——內江之所以吸引著他們,除了城市正在大步向前、充滿機遇外,還有深深鐫刻進這座城市肌理間的厚重人文底蘊。

換個角度來看,身為川南門戶的內江,自古就繁榮發展,也與當地人才的不斷湧現息息相關。

東漢就已建縣的內江,在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無數輝耀青史的名字。

這裡是人才輩出之地。

據萬曆六年(1578)史料顯示,內江這個當時僅有3.4萬人的縣城,在明代就考中進士119人,舉人312名,入仕總督、巡撫及以上官職者達到25人,冠絕整個四川州縣史。

其後,“五百年來第一人”的張大千、傑出新聞家範長江、第一個登上南極大陸的女科學家李華梅,都誕生於內江這座人文之城。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張大千

如今,越來越多人才在內江彙集,這座城市正在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與活力。

無論是作為成渝產業承接橋頭堡的內江;還是擁有國家級高新區,力爭建成“川南硅谷”的內江;亦或是成渝經濟區未來物流樞紐中心的內江——今天的內江,是人才齊聚的內江,也是近年來最好的內江。

對那些有意這個“成渝之心”的各地精英們而言,內江已為他們的到來,做好了比較充分的準備。

隸屬於內江國家級高新區,規劃為內江“區域交通樞紐、會展商貿中心、商務休閒基地、生態宜居新城”,且倚靠百年東興老街的高鐵片區,恰是為這群人量身定製的新興板塊。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目前該板塊中匯聚了邦泰、傳化、萬晟等諸多知名房企,已開發了多個品質項目,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則是位於城市中軸漢安大道旁,距離內江北站約8分鐘步程的高端項目邦泰·天著。

作為邦泰在這座城市“天”字系TOP級產品,天著不僅為業主帶來了不輸成渝一線項目的品質,獨創了帶來頂級舒居感受的8s+優居系統,還為業主營造了在整個內江都少見的容積率不超過2.5的兩園三水八景舒居環境。

內江生活|十來年,內江變化真的是肉眼可見!

如今,在內江高鐵新區,邦泰·天著為熱愛這座城市的人們“定製”了一個欣賞高鐵時代新甜城的比較好的位置——

從高鐵站步行數分鐘到家,從超寬觀景陽臺上,俯瞰車水馬龍的漢安大道、遙望“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再回望高鐵站口人流的熙來攘往,人們會不會也像蘇東坡一般心中感嘆,“萬里歸來年愈少,此心安處是吾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