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每逢經期就難受,31歲白領骶前長出“大土豆”!

(健康時報記者 井超 特約記者 簡文楊 李饒堯)

每逢經期就“屁股”劇烈疼痛、嚴重便秘,31歲的黃小姐被這個症狀折磨了十個月,近期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她的骶前間隙長了一個巨大的囊腫,就像一個“大土豆”。這種發病率僅為1/40000,長得這麼大則十分罕見!

身體里長了個“大土豆”

骶前?囊腫?相信光是聽到這兩個詞,很多朋友都是一頭霧水。但是黃小姐就中招了!

約10個月前,31歲的黃小姐(化名)發現,自己不僅是每個月“總有那麼些不自在”,而且在此期間,“屁股”(骶尾部)還會不間斷地出現劇烈疼痛,每次至少坐立不安疼個10來分鐘,整個人都不好了。再加上便秘也來搗亂,讓她是“有苦說不出”。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約有大半年,自覺不妥的黃小姐在當地醫院做了MRI檢查,結果提示直腸後間隙佔位性病變。此時,骶尾部的疼痛已經加劇到無法忍受的地步,多方求醫無果的情況下,心急如焚的黃小姐最終輾轉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

據接診的葉俊文主治醫師介紹,在距離肛門2釐米處就可以摸到了直腸後壁一個軟軟的腫塊。該院結直腸肛門外科黃美近教授憑藉多年豐富臨床經驗,經過縝密的問診,再結合完善CT及MR檢查,最終確定了病因——原來黃小姐體內骶前間隙處竟然潛藏著一個巨大囊腫!

黃美近解釋,正常人的骶前間隙就是兩層膜,骶前筋膜跟直腸繫膜,如不長東西基本上直腸是貼著骶尾骨下去的,一般寬度僅有5mm左右。在這麼小的間隙中長出來的骶前囊腫,如果一經發現,一般是建議積極的手術治療。

他指出,首先,囊腫有惡變的可能;其次,囊腫可能會繼發感染,從而增加徹底切除的難度,術後感染和復發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最後,早期沒有處理的囊腫會逐漸增大,使完整切除變得更加困難。鑑於黃小姐的病情已刻不容緩,手術治療迫在眉睫。

“曲線救國”妙手除病

每逢經期就難受,31歲白領骶前長出“大土豆”!

黃美近教授手術中 簡文楊/攝


但是,骶前間隙是一個潛在間隙,前方是直腸,後方有骶尾骨的保護,操作空間狹小,周圍結構複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平日我們總說“拔出蘿蔔帶出泥”,何況現在骶前這個狹小空間裡塞了個這麼大的“土豆”,該怎麼用最小的傷害方式挖出來呢?一條合適的手術入路,是此次手術治療成敗的關鍵。

此次手術,可謂“瓶中取物”,要從細窄的間隙取出碩大的囊腫,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唯有“另闢蹊徑”,不走常人路,方有新生機。分析了種種利弊後,黃美近做出了一個決策:經腹經骶尾雙入路骶前囊腫切除術。

在全體醫務人員默契利落的團隊配合下,黃美近教授團隊大膽採用的“曲線救國”之術,靈巧而精準地將這個足有10cm大的囊腫成功連根拔除!

看似驚人的處理方式,實際卻將對患者的傷害減到了最小,術後觀察,黃小姐的排便、排尿等功能均完好無損,周圍神經也沒有造成損傷,傷口癒合後就很快出院了。

每逢經期就難受,31歲白領骶前長出“大土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