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班婕妤:配不上我的男人,斷舍離要狠!

班婕妤:配不上我的男人,斷舍離要狠!

不一樣的女人,成就不一樣的傳奇。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成功地留下自己足跡的女人有哪些呢?班婕妤,這個人不可少。她是西漢的名門之女,本人也是天資聰穎,相貌出眾,少有才學,工於詩賦,博通文史,知書達理。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女神”般的人物。班婕妤進宮時間還算早,漢成帝即位以後,班氏就進宮了,但是初入後宮的她身份很低,只是“少使”的身份。漢成帝第一次見她,就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立即被她的美貌與才情吸引,一下子就將她封為婕妤。婕妤位列妃嬪之首,僅次於皇后,而且漢代的皇后往往就從婕妤當中晉封,由此可見漢成帝是多麼的寵愛和欣賞班婕妤呀。雖然貴為寵妃,班婕妤卻用古代賢妃的標準要求自己,從不恃寵而驕,不與其他後宮女人爭風吃醋,行事端莊。往日所讀過的書,使她內心堅信,愛情是兩情相悅,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靠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得到的。一天,漢成帝帶上後宮美人們外出遊玩。他寵愛班婕妤,想能夠時刻與她膩在一起,於是花費重金命人制作了一輛雙人乘坐的輦車,邀請班婕妤上車。若是其他妃嬪得此恩寵,恐怕高興還來不及。但班婕妤卻拒絕了,她說:“從古代留下的圖畫中看出,聖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夏、商、週三代的末主,才與寵幸的妃子同車,但最後都逃不過國亡毀身的下場,我如果與你同車出進,那就是跟他們一樣了。”漢成帝認為她的話很有道理,內心很感動,對這位賢妃更是寵愛有佳,連太后知道這事後都對這位兒媳婦很欣賞很滿意。得到成帝寵愛的妃子,在後宮是最有權勢最有地位的女人。後宮裡的女人都在爭搶聖恩,而班婕妤始終置身與這場虛妄的鬥爭之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而且也經常提醒成帝要勤於政務。這一點班婕妤特別像現代的很多的獨立女性,有原則、有智慧,什麼時候都明白再多的歡愉,也比不上大局的重要,比不上自己人格的獨立。她知道好的婚姻,一定是琴瑟和鳴,互相促進的。可惜啊,那個男人不配她勞心費神。02宮中有如此美人,但風流成性的漢成帝,依然喜歡到處浪,到處尋花問柳。浪到陽阿公主府裡時,竟然看中了一名舞女。這個舞女就是“環肥燕瘦”主角之一,趙飛燕。趙飛燕能歌善舞、體輕如燕,特別是那勾人魂魄的眼睛、婉轉動聽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將女人的妖嬈表現得淋漓盡致。劉驁被她迷的團團轉,不僅把趙飛燕帶入後宮,還把她的妹妹趙合德也納入宮中。二人輪流侍寢,稱霸後宮,從此其他女子都被冷落一邊,包括許皇后和班婕妤。寵幸如此的趙氏姐妹還不滿意,趙飛燕心比天高,對於地位的渴求十分強烈。於是,她打算衝擊後位,以妾奪嫡,爭取成為正宮皇后。然而身在其位的許皇后沒有拱手想讓的意思,於是趙飛燕姐妹便出了一招,誣告許皇后大行巫術,詛咒趙氏姐妹和皇帝。盛怒之下,漢成帝把許皇后廢居昭臺宮。趙氏姐妹還想利用這一機會對她們的一大對手班婕妤加以打擊,而此時的漢成帝已經被美色迷住了頭腦,聽信她們的胡言亂語,質問班婕妤。但班婕妤卻從容不破地回答:“我知道人的壽命長短已經是上天註定的,人的貧富也是已有定數的,人力是不能改變的。修正尚且未能得福,為邪還有什麼希望?若是鬼神有知,怎麼會聽信沒信念的祈禱?萬一神明無知,詛咒又有什麼好處呢!我不僅不敢做,並且不屑做!”漢成帝劉驁覺得她的話很有道理,憐憫她,不僅不治罪於她,反而賜黃金百斤。其實以班婕妤的才智,想再次得到成帝的寵愛,那是分分鐘的事,可是她根本不屑爭寵。因為從一開始,她與趙氏姐妹的格局就不同。她們追求的是榮華富貴,男人無條件的寵愛,為了這些她們可以不擇手段,機關算盡。而腹有詩書,才華橫溢的班婕妤想要的是,琴瑟和諧,心心相印的愛情;她想要的是,心愛的人能夠在自己的輔助下,成就一番大事。03趙氏姐妹驕妒恣肆,稱霸後宮。班婕妤這樣一個有見識、有德操的賢淑之女,對於這樣互相饞構、嫉妒、排擠、陷害的生活不堪忍受,為免今後的各種麻煩,她非常有智慧的選擇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繕就一篇奏章,請求前往長信宮侍奉在太后左右,從而遠離後宮的紛擾。也就是在這期間,百無聊奈之時,班婕妤作辭賦以自傷,留下了著名的《自傷賦》、《搗素賦》和《怨歌行》又作《團扇詩》,從而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而瘋狂縱慾的漢成帝不久就喪命於趙合德的“溫柔鄉”。飛燕合德姐妹,也在成帝暴斃後畏罪自殺,淪為萬世千夫所指。有人說,德才兼備的班婕妤,沒有遇到一個真正欣賞自己的男人,她的生命歷程,是一個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的悲劇範例。深以為然。如果班婕妤生在現代社會,對於漢成帝這個配不上自己的男人,早就應該一紙休書休掉,果斷地斷舍離。你不愛我,那麼就自己愛自己。那天看新聞,有位妻子因為老公愛上了別的女人,要與她離婚。為了把老公爭回來,竟然在家裡割腕自殺,幸虧家人及時發現,才保住了性命。每當看見這樣的新聞,我都心痛不已。婚姻要爭取,也是要靠自己的優秀來爭取。如果需要靠卑微的手段爭取得到,那不如斷舍離的痛快。每一個女人都希望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但若要為了獲得美好的婚姻而無止盡地遷就、委屈,甚至失去自我,那麼這份婚姻,一定不是對的婚姻,那個人一定不是對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