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鄉村教師,我們特別為你鼓掌!

鄉村教師,我們特別為你鼓掌!

鄉村教師,我們特別為你鼓掌!

鄉村教師

一個聽起來充滿詩意的職業

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和寂寞

也有著令人驕傲的成就和欣慰

他不是不羨慕城裡的繁華和舒適

也不是不向往和妻兒朝夕相守

實在是,山裡——

有他心心念唸的學生

有他割捨不下的課堂

有他生命和情感的寄託……

今天,我們特別為你鼓掌!

學生就是治病良藥

張棟良,男,55歲,中小學一級教師,1984年參加工作,現任教於礦山鎮令公小學。曾多次榮獲武安市“優秀教師”“教育質量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課堂上,張棟良聲情並茂地給孩子們上數學課,絲毫看不岀他是個癌症患者。下課鈴敲響後,張棟良靜靜地站在講臺上,一直把所有學生的課外提問一一解答完畢後,才離開教室。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1984年7月,張棟良在礦山鎮令公小學當上民辦教師, 當時工作條件極為艱苦,一天只有1元錢。曾有多次獲得高收入工作的機會,都沒有動搖他當老師的信念。“教書育人雖然是一個很平凡的工作,但能為國家培養人才,即使自己清貧一點,我覺得這是光榮的事。”張棟良說。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2013年8月,張棟良被市中醫院檢查出直腸癌,後到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做了手術,不得以暫時告別鍾愛的課堂,在家調養身體。學生知道後,自發地捧著鮮花到張老師家裡看望。看著孩子們那一張張懂事而又充滿渴望的笑臉,他暗下決心:“我要戰勝病魔,重新振作起來,回到孩子們中間。”儘管學校讓他遵醫囑暫時休息,但他考慮到學校教師人手緊張,不顧家人的反對和學校領導的再三勸阻,義無反顧地繼續執教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教學。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手術後要經常到市醫院化療和放療,為了不耽誤給學生上課,張棟良經常租車上午去醫院,下午就返回學校上課,手術後的例行復查時間都是安排在每年國慶節假日。“我只有回到學校,看著孩子們的笑臉,才會忘記自己是一名癌症患者。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很開心,孩子們就是我的治病良藥。”張棟良說。“為了學生,張老師犧牲的太多了,他真的是我,乃至我們全體師生的榜樣。”與張棟良搭班的張社其老師說道。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去年12月的一天,大雪紛飛,張棟良在去學校途中不慎滑倒,造成右腿骨折。醫生建議他在家靜養,可是他考慮到學生馬上就要考試了,只在家作了短暫休息,就拄著柺杖來到學校上課。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這個班的數學成績由上學期的全鎮倒數,一躍名列全鎮前茅。面對“奇蹟”,令公小學校長張旗生一點也不意外,“張老師的付出擺在那裡,想考不好都難。”他感慨地說。

伉儷攜手共圓山區孩子求學夢

賈金泉,男,47歲,大專學歷,1991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教於活水鄉後渠教學點兒,先後榮獲“武安市優質課一等獎”“武安市優秀教師”“邯鄲市優秀教師”“武安市教學點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謝彥恆,女,46歲,大專學歷,1992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教於活水鄉後渠教學點兒,曾榮獲“武安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獲得“武安市中考理綜第四名”獎勵,榮獲市政府“記功”獎勵。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在我市西北部深山區的活水鄉後渠教學點,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紮根山區十年如一日,忠於職守,甘為人梯,默默奉獻著青春,圓了山區孩子的求學夢。他們就是受到群眾一致稱讚的賈金泉、謝彥恆夫婦。

放棄優越條件,堅守山區十年

2008年秋季,我市實施初中整合,原任教於活水鄉陽鄄中學的優秀教師賈金泉、謝彥恆夫婦被分配到賀進七中,原陽鄄中學變成一所六年制完全中心小學,後渠小學變成學、幼一體的辦學模式,原屬於陽鄄區片的老師們爭搶著進入陽鄄中心小學,後渠教學點成了無教師願意前往的空白點兒。為了村裡孩子們的未來,後渠村黨支部書記親自跑到七中做賈金泉和謝彥恆夫婦的工作,急切希望他們能回到本村教學。想著希望孩子們長大成才的家鄉父老,想著大山裡條件艱苦的孩子們,夫妻倆毅然放棄了七中優越的工作條件和能晉升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的機會,同意隨村支書返鄉回村裡教學,夫妻二人成為後渠教學點兒僅有的兩名教師,在學校一教就是10年。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是老師,更是家長,關心呵護每一個孩子

後渠教學點屬於學、幼一體的辦學模式,設有學前班、一、二年級三個年級,謝老師對小班和一年級進行復式教學,賈老師分管大班和二年級的複式教學工作。學前班的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他們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照顧。有一年冬天,一個小男孩兒大便拉到了褲子裡,謝老師立馬通知學生家長,同時把他領到辦公室,一邊安慰他,一邊用溫水給他擦洗身子,等他母親拿著褲子趕到學校,目睹這種情形後,非讓謝老師做他兒子的乾孃……10年來,此類事件不知有多少,她都是不厭其煩地用“愛心”去化解。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2017年,賈老師的一名李同學由於家中出了事故,迫於經濟壓力,他的母親一度想讓他輟學。賈老師夫婦知道後,幾次爬坡到他家裡做思想工作,又積極與上級領導溝通,給他辦理了貧困生補助,最終使孩子重返校園。李同學母親後來對賈老師夫婦說:“多虧了你們做我思想工作,幫助我的孩子,險些沒讓我釀成大錯,丟掉一個母親的責任。”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雖然只教著十來個孩子,他們卻不曾有一絲懈怠。每天,他們總是第一個到學校,有時下了雪,就提前1個多小時到校掃雪,生怕孩子們滑倒。為了更好地瞭解孩子們,他們一週進行2次家訪。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清楚地掌握了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狀況、個性特點以及學習能力。課堂上,實施“分層教學”——對教材上所講的知識點進行“分層”,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能有所收穫,並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堅守孝道,盡顯兒女擔當

在學校他們是受學生與家長尊敬的老師;在家裡,他們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孝順兒女。2015年,賈老師的父親不幸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痴呆症。為了照顧老人,他們每天都要跟時間“打仗”,不得不奔波於學校和家的“兩點一線”。每天6點起床,給老人洗漱、餵飯,自己再匆匆吃完早飯,趕去學校;中午下班買菜、燒飯,喂老人吃飯;晚上繼續重複著中午的事項……這就是賈金泉夫婦每天都必須要重複的生活。後來,父親痴呆加劇,他們不得以每天帶著父母去學校,除了教好學生,還要拿出時間照顧父親。直到去年9月,父親去世,他們才卸下了這個重擔。提起這事,賈金泉說:“父母把我們養大不容易,我們全力照顧,沒留下遺憾。”村民們看到他倆的孝道無不為之感動。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辛勤的付出換來累累碩果,歷年來他們的教學成績一直在全鄉名列前茅。謝彥恆連續多年被評為“活水鄉優秀教師”。2015年,賈金泉被評為“邯鄲市優秀教師”。後渠教學點也於2016和2017年度榮獲活水鄉黨委、政府“教學點教學成績優秀獎”。

愛是教師最美的語言

李繼平,女,41歲,本科學歷,2000年參加工作。現任教於淑村鎮南正峪小學。先後榮獲武安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邯鄲市優秀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李繼平從千里之外的張家口來到淑村鎮任教,一教就是19個年頭。在她19年的鄉村教育生涯裡,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只有一曲曲愛的讚歌。

19年來,李繼平始終把“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作為座右銘勉勵自己。她班上的一位女同學,自幼父母離異,只靠身患疾病的爸爸撫養。因為貧困又缺少關愛,她經常無故曠課、遲到、打架、偷東西,不完成家庭作業更是屢見不鮮。看著滿身壞習慣的孩子,李老師既生氣又心疼。於是,李老師就經常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鞋子帶給她穿,從家裡給她帶食物吃,買來學習用品供她使用。課堂上當她舉手發言的時候,李老師及時示意同學們給她掌聲,課下和她談心。不知多少次,為她梳理凌亂的頭髮;不知多少次,放學後給她輔導功課;又不知多少次,牽著她的小手送她回家。在李老師的教育和影響下,同學們不僅樂意和她玩耍,更是爭搶著把自己的學習用品借給她。愛真的會讓奇蹟發生,漸漸地,她不再把手伸向別人的書包,不再打架、曠課,她愛上了學習。孩子的爸爸感激地說:“孩子交到你手上我放心,不是母親勝似母親啊。”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2016年的那個冬天,她班上的一個孩子患了嚴重的病,長期藥物治療導致身體腫胖,變得自卑、孤僻。課上他不是咬自己的手指,就是摳書的一角,從不舉手回答問題;課下他呆呆地坐在座位上,從不和同學們玩耍。李老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多次家訪,積極和他家長進行溝通,商量著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自卑,重拾自信。她發動同學們關注這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他,讓同學們和他一起玩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現在他已變回一個快樂活潑、成績優秀的小男孩。期末考試取得全班第三的好成績。看到孩子的這些改變,她的媽媽流著淚對李老師說:“如果沒有老師的細心和關愛,就不會有現在的小文。”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19年來,李繼平已不記得改變了多少這樣的學生,也不記得收到了多少家長的感謝信,唯一記得的是對孩子們不變的愛和關心。用她的話說,就是:“有愛誰都了不起,有愛就會有奇蹟。”

大山有夢 青春無悔

馬社兵,男,本科學歷,2000年參加工作,現任教於礦山鎮南盆水小學,榮獲“武安市最美教師”稱號。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坐落在大山之中的南盆水,在2010年時,因為地處偏僻,交通閉塞,沒有外地教師願意來這裡上課,村裡面臨缺乏教師、難以維持正常上課的困境。礦山中心校想出派教師到這裡輪流支教的方法,可即便如此,仍沒有人願意來。正當一籌莫展的時候,在礦山鎮中學任教的優秀教師馬社兵主動請纓,到南盆水教學,一呆就是8年……

面對困難

他迎難而上,堅定自己的選擇

剛到南盆水小學時,眼前的景象讓他驚呆了:操場沒有硬化,甚至有些泥濘;一排破舊的教室連塊玻璃都沒有,全都釘著塑料布;教室沒有通電,光線很暗。沒有宿舍,只能擠在大隊的屋子;沒有辦公桌,就在床上備課,批改作業;沒有水,就挑著擔子到村裡人家借。面對艱苦的條件,他的心有些動搖,但當他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那渴望老師來上課的眼神和家長們對老師的信任和期待,他決定留下來。他此時最大的願望就是看著孩子們有出息,憑著他們自己的本事走出大山。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面對工作

他愛崗敬業,從未耽誤一節課

他常說:“我有自己的工作原則:不到週末不走出學校,學生不回家不走出校園,不輔導完學生不走出教室,不批改完作業不上床休息。”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這8年時間裡,他從未因個人原因耽誤工作。

由於學校交通極為不便,他多次從沙河的五里碑步行回學校。有一次週日下午返校時,錯過了坐車時間,考慮第二天還要上課,他決定從沙河市冊井村步行三十多里的山路走回學校。由於天黑走的得急,加上山路凹凸不平,一路上不知摔倒多少次,但他顧不上疼痛,咬著牙繼續趕路。走到學校時,已是晚上9點多,這時他才發現衣服摔破了,膝蓋和手上還流著血,渾身溼透了,累得他癱坐在床上久久不能起來。但第二天他又早早起床做飯,走進教室,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學生的到來。因為家住永年,他一般一月才回家一次,常常利用休息時間輔導成績相對落後的學生。三年級有一個成績特別差的王同學,每逢空閒時間,馬老師就把他叫到學校輔導,晚上補到10點後,親自送他回家,一直堅持到畢業。在他的堅持下,王同學成績突飛猛進,到現在仍名列班級前茅。“多虧馬老師沒有放棄我,我才真正知道了如何學習。”王同學感激地說。在馬老師從教的18年裡,這樣的奇蹟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但他卻淡然地說:“這是作為老師應該做的。”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面對家人

他心懷愧疚,用成績彌補虧欠

對於家庭,他有太多的愧疚。十幾年來,家裡的大小事情從未管過。2016年9月他的母親由於車禍住進醫院,手術完回到病房,母親忍著疼痛,用微弱的聲音對他說:“明天就要上課了,今天你往學校走吧,不用擔心我,有你爸照顧就行了。”聽到這話,他心裡沉甸甸的,儘管很想留下來照顧母親,但所帶的六年級課程正緊,耽誤不得,只好忍痛離開醫院。坐在車上,他淚如泉湧,心中告訴自己:唯有幹好工作,教好學生,才能無愧家人,無愧付出。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付出終有回報。多年來,馬社兵屢次獲獎,受到表彰。2015年、2017年在全市六年級統考中,任教學科獲得“先進獎”,特別是2017年,所帶班級從全市後30名躍升至全市第67名,上升100多位。馬社兵也多次被礦山鎮黨委政府評為模範教師、優秀教師、教學標兵、師德標兵等。8年來,馬社兵燃燒青春年華,照亮了山裡孩子前行的路。這位辛勤的園丁,把他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教育這個神聖的行業。“大山有夢,青春無悔”是他真實的寫照。

紮根鄉村講壇 書寫幸福人生

高麗紅,市政協委員,北安樂鄉南田村學校教師。2000年參加工作,18年來,她不忘初心,育人不輟,在農村教壇上發揮光和熱。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在踏上農村三尺講臺的第一天,高麗紅就在日記中默默寫道:“爭做合格教師,培養優秀人才,讓自己無愧於人民教師這一光榮稱號!”為此,她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一干就是18年。

本著“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信念, 高老師始終把學困群體作為她教學工作中密切關注的對象。四年級一班的邢同學,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又常年在外打工。整天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的他,逐漸變得自卑內向且性情孤僻。高老師在組織集體活動時,每次都鼓勵他踴躍參加,並且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談心,幫他打開緊閉的心靈。在邢同學十歲生日那天,高老師買了個大大的蛋糕在班裡慶祝,這孩子竟鑽進老師的懷裡,好久好久才抹著鼻涕,看著老師的眼睛輕輕地喊:“老師,媽媽……”有人說,高老師可謂嚴師慈母,剛柔並濟。五年級一班的董同學,一個三歲就失去了雙親的12歲男孩,原本迷戀遊戲不能自拔的他,遇到高老師之後,愣是成為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高老師的愛就像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撫平了一個又一個受傷的心靈,資助了一個又一個家庭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哪裡需要她,她就到哪裡去”。2014年她所帶的畢業班參加武安市聯考,語文成績位居鄉鎮系列前十名,藝術學科前三十名,學校總體成績獲得教育教學先進單位。校長逢人就誇:高老師一年就創造了奇蹟。其實,哪有那麼誇張,無非就是孩子們基礎差點,後進生多點,亂點,她多花了點時間、精力而已。她首先訓練他們的定力,每天中午課前十分鐘來一場抄寫同一篇課文比賽,一日一小結,大力表揚進步生,一個月下來,孩子們坐得穩當了。其次,她讓學生每日讀背一首古詩,每週進行擂臺賽,選出周冠軍、月冠軍、季冠軍;後來發展成為每週一本書,越是後進的學生,越是讓他們多讀書。春種秋收農忙時,她把他們帶到家裡吃飯、讀書、學習。週六日,寒暑假也不例外。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2016年9月開學,因學校女教師陸續休產假,教學工作調配不開,她主動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一百多名學生三科主科教學任務。從早晨進班到下午放學,她幾乎很少走出教室。期末鄉統考,她帶的班各科成績均名列前茅。這年年底,經鄉政府提名和多項考核,她加入了市八屆政協委員會。在教學之餘,她搞調查研究,寫調查報告,反映社情民意,積極撰寫提案,2017年獲得“武安市優秀政協委員”稱號。2018年,她成功入選“武安市最美教師”。

無論走多遠

別忘了陪你出發

伴你同行的老師

讓我們一起真誠地道一聲

謝謝您,我的老師!

■編審:張志芳

乡村教师,我们特别为你鼓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