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妙豔文譚|潮汕古樓知多少


妙豔文譚|潮汕古樓知多少

潮汕古樓

作者 | 彭妙豔

潮汕地區的樓閣建設,在唐宋時期就很普及了。雖然實體沒有遺存,不過相關的記載,可說比比皆是。

好像唐代詩人賈島,在《寄韓潮州愈》一詩中,有著“一夕瘴煙風捲盡,明月初上浪西樓”的句子,只是這浪西樓是真名呢,還是虛擬或泛指,今人還有不同的說法。


妙豔文譚|潮汕古樓知多少

揭陽樓的存在,卻是非常實在的了。

當然也是當時的詩文,留下了這個史實。宋初時人梅堯臣《送胡都官知潮州》詩中,“更尋賢侯跡,書上揭陽樓”,已寫得明白不過。

宋《三陽志》則具體記載“唐韓愈刺潮之日,又嘗建為揭陽樓,而故圖經以為今之韓亭,即其地,是必有據者”。

在兩宋,非但作為公共建築的樓閣的營造不絕如縷,就是屬於私有性質的各類樓閣,也紛紛面世。

神宗皇祐時致仕,定居於揭陽浦口潮州刺史、大理寺卿彭延年,就在新居“切雲架樓閣,依水植琅玕”,並且寫進自己的詩歌裡。

妙豔文譚|潮汕古樓知多少

延至明清,樓閣的在潮汕,已是星羅棋佈,成為鄉土建築的一大組成部分。

以揭陽一地的存在情況而論,知名久者有揭陽學宮尊經閣、文昌閣和魁星閣,惠來文昌閣和普寧文昌閣。

些都屬於公共建築。作為公共建築的樓閣,因為所在位置、功能等的不同,而有排樓、八角樓、方樓等的造型、體量等的不同。

排樓多建於主體建築如官署、神廟等的後面,其橫面與主體建築相當,以二層為主。因為上下層都要有一條通廊,被稱為“走馬樓”,用以形容通廊很久,可以跑馬。

走馬樓的房廳,一定都是奇數,中間為廳,兩側為房,常見有三間、五間兩種,有七間者,已屬大型一類。

其中廳的門面,多裝八板屏風式門扇,即所謂闊嘴廳型。

房間則於毗鄰中廳者開門向廳,正面只開一窗,其間房間,則於正面開一門一窗,如橫面狹小,則只開一門。八角樓大體供奉神位或神像。

之所以牆開八面,用喻八方,顯示神光照射之廣。

妙豔文譚|潮汕古樓知多少

平面佈置奇特,具體來說呈凸字型的,揭陽學宮文昌閣為其一。

這個道光年間建造,被目為學宮最壯觀的樓閣,他在通常排式的樓閣的中間正前方,增置了一間抱廈,也就是一層拜亭的加高,就使平面呈現“凸”字形。

這是當時為了在主體教學樓之外,增置休閒空間而做的科學處理。

抱廈三面窗牗,視野廣闊,近對街市,遠眺群山,士子詩酒唱和其間,確乎別具一種情調。

民間的樓閣,種類不斷豐富。

現世代表性較強的是各地的土庫、走馬樓和書樓。土庫是清末鄉會械鬥、盜賊頻出時期的產物,用以村民避難和儲存糧食。通常呈長方形,也有少量呈方型,以兩層為多。

通常下層只開一大門,不開窗,二層則於前後兩面開窗。有的在樓板中間留一天井,以有利於底層的透光。

這種土樓都用貝灰三合土夯築牆壁,厚達四五十釐米,防護性很強。

目前京岡和望龍頭都還各有一座比較完整的,具有這類古建的標本價值存在。

妙豔文譚|潮汕古樓知多少

跑馬樓是大戶人家建於宅院的後包。

棉湖的郭氏大樓、玉浦的亮成樓都比較完好地保存著這類建築的風貌。

這類樓閣通常有兩層,附建於主體建築後部,前埕兩側各開一門,成為一個獨立單位。

樓梯可開於正中(中廳後部),也可以開於一邊。

都是廳房主從配合的方式。中廳設屏風門。

妙豔文譚|潮汕古樓知多少

書樓造型就要複雜些了,像榕城丁日昌的百蘭山館,做成U字型。

中間為園林,上下兩層有迴廊連貫。南、北樓俱一廳兩房模式,都開有窗戶對著庭園。

已經拆去的建於周氏祠堂後部的二思樓,其規模比之百蘭山館略小,但造型大體相同。

規模稍小一些,同在榕城的仰之軒,就只有兩層一廳兩房的造式,前面橫著一條走廊。

廳用屏風門,房用兩扇門。

由於屏風門的運用,改變了門面僵硬的現象,別有情致。

妙豔文譚|潮汕古樓知多少

以平房為主體的潮汕古建,因為有了樓閣的點綴因而形象更為豐富完滿,所以欣賞、研究潮汕傳統建築,樓閣是不能忽視的部分。

因寫此文,以期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