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死六七年55130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不可能。
首先呢,雖然富士康是代工的,但是不要少看富士康的技術。富士康有不少專利和很先進的設備的,其他中小廠商也不一定有。谷歌也曾經向富士康買過專利的。
所以,別以為富士康真的是之血汗工廠,一點技術都沒有。有一些東西,其他廠商要做出來的話要麼就是做不出來,要麼就是花好幾倍的價格。
所以,如果蘋果想要做不讓富士康代工,蘋果的產業在產品上要多付出很多成本。因為很多技術需要與其他廠商一起構建,同時也需要重新設計設備。還有,很多廠商還沒有富士康的管理的力度,蘋果對於產品的品控要求這麼高,蘋果還是要多花錢。
第二,蘋果的代工體量不能撐起一個富士康。蘋果手機雖然每一年都出售上億臺,蘋果電腦和蘋果的平板的量都很大。但是大多數都是富士康代工的。
但是,問題來了,富士康除了代工蘋果的,還代理很多其他的品牌和產品。華為、英特爾、戴爾等全球知名的企業都是富士康的客戶。
所以,國產是不能彌補了蘋果的分量的,因為很多國產都是富士康代工。同時,富士康即使代工了不是它代工的部分,但是跟蘋果的體量也是差很遠。
所以,蘋果的代工的體量撐不起一個富士康的。
總結:蘋果不給富士康代工,是不能再造一個富士康的,蘋果需要多付很多成本;富士康失去蘋果的代工也不會倒閉,但是業績大減。
太平洋電腦網
先說答案,沒必要、更沒有能力!
首先,蘋果並不是萬能的,即便是個萬能帝國,在當前的工業社會,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沒有任何公司有時間和成本去有意培養一個只為競爭而競爭的生態企業,如果這樣,拖也拖得死你。
其次,工業社會之間的競爭,重要的是專利和佈局,而富士康一大競爭法寶是在專利方面的優勢,這個最基本的專利一般廠家是無法避開的。郭臺銘曾多次說,他的帝國要維持下去,只有三個武器,一是供應鏈,一是專利,還有一個是他的夢想——工業銀行。你扶持一家新公司簡單,但要累積專利卻不簡單,本身所有的實力公司都在拼命奔跑,沒人會停下等你。
第三,富士康有幾次在大陸打官司,據稱最主要的原因是離職高管把重要的供應鏈知識帶到了新公司,為此富士康窮追不捨。所以供應鏈是富士康最大的競爭力所在,而這個沒有長久時間的積累怎麼行?就像人脈一樣,沒有長期積累,都是空話。故之,即便蘋果能扶持起另一個“富士康”,但只憑蘋果一家的單子,既沒有搞風險能力,也只有綁架一條路可走,這公司的存在有何意義?
互聯網俊明說
憑蘋果的能力,如果政策原因,富士康不給他代工,他能不能扶持起另一個“富士康”?蘋果是完全可以扶持起另一個代工巨頭,但現實來說對蘋果有一定損失但也能承受。目前蘋果並不只富士康一家代工廠,包括富士康一起有18家代工廠。對富士康來說,失去蘋果確實會是相當大的損失,短時期之內國內手機廠商的產量也並不能填補其中的空白。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這個企業的名頭並不是憑空得來的。美國《福布斯》在2017年發佈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中,富士康在全球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九,在中國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一。富士康從一個百十來人的小公司不到30年時間,發展成為了一家巨無霸,不但是設備和人多就能解決的,其同樣具有科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技術、管理能力、自我迭代的強烈意識。
在手機制造領域中,公司的模具能力相當重要,同時快速反應能力、製造工藝、設備等無不具有重要的作用。富士康的模具生產能力的敏捷性,是其他任何企業無法比擬的。一旦手機企業提出設計方案,富士康可以在48小時之內快速的把樣機擺在客戶面前,但是其他的手機企業竟然要耗掉1個月的時間來完成一個樣機,從這可以看出富士康相較於其他手機生產企業的強大優勢。時間就是金錢,就連樣機都需要一個月時間,真正大規模生產時反應能力能比得上富士康麼?
製造手機並不只是設備和人員,還有需要極強的技術能力。很多人以為代工企業根本不需要多強的技術,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就拿剛上市的富士康股份來說,其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研發投入達到47.84億、54.86億、79.34億遠人民幣。而富士康科技集團被業界成為中國知識產權界的“黃埔軍校”,到2016年年底其全球總專利申請達到了14.21萬件,核准量達到了7.96萬件,在科技界是相當的強悍。連谷歌等公式也向富士康購買專利,也給很多公司提供商業授權,並通過專利授權整合到代工合同中獲得溢價。
另外,大多數代工企業基本只是承擔裝配、生產的角色,零件沒有做到內製化。而富康做到全產業鏈的30%內製化,而美國偉創力只能做到10%左右內製化,從而是富士康在產品成本和零件品質可控方面具有相當強的優勢。其衝壓零件和注射型樹脂零件、金屬模具成型工廠的生產規模在全球領先。另外智能化生產程度在全球的代工企業中也是相當程度的領先。所以富士康在業界具有快速反應、大規模生產、品質可控、生產工藝先進、技術積累深厚等各種領先優勢,是很多公司包括蘋果公司代工的首選。
而如果蘋果要重新扶持一個代工企業也是可能的,主要是在快速反應、大規模生產、品質、生產工藝、製造設備、技術能力、良品率等方面在一段時間內忍受相對較為低下的情況,也許這樣的過程不一定讓蘋果致命但也能傷害到蘋果公司本身。當然蘋果鐵心要這麼做也不是不可能的,比如推出低端機重新扶持新代工廠,等代工廠慢慢成長到一定階段再承擔更多的代工業務,也許那時完全拋開富士康也就水到渠成了。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更多分享請關注【東方高揚】。
東風高揚
首先這個問題我認為是不可能出現的,蘋果是非常依靠富士康的,同樣富士康的很大一部分利潤也是來自蘋果,這兩個公司不出意外是不可能鬧掰的,蘋果這麼大的體量,目前也只有富士康能夠完成,放眼全球能和富士康競爭的公司基本沒有幾個,富士康不代工了,蘋果肯定會陷入困境!
儘管蘋果是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但是要想在短時間內建起一個超級工廠那也是非常困難的,你要知道即使是富士康給蘋果代工也需要提前好幾個月開始生產,新款剛發售的時候還有缺貨的情況,那麼你憑什麼認為蘋果能夠短時間建起一個像富士康規模的代工廠?
況且技術積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使蘋果自己建廠了,技術和良品率也達不到富士康的級別!
國內基本上已經不可能有第二個富士康出現了,如果蘋果選擇在國外建廠,那麼利潤會大打折扣,畢竟我們的工價全球最低啊,即使有工價比我們低的國家,但是它的技術又達不到我們的級別啊!
我們也完全沒有理由讓富士康不給蘋果代工,每年的利潤和眾多就業崗位,這也是蘋果和富士康給我們帶來的,蘋果在國內也是納稅大戶啊你們不要忘了!
水哥愛搞機
你好,我是亞麻數碼,這個問題就由我來回答吧,可以做出下一個“富士康”!
蘋果公司作為全球第一大企業,企業中的大佬中的存在,其產品都是交給其他代工,而其核心技術才是蘋果的重中之重,蘋果在中國代工廠富士康就是負責組裝蘋果手機的,員工眾多,作為中國最大的OEM公司是否可以和蘋果談條件,讓成本上漲,這樣員工的福利也也就好了,企業的收入也就提高了,如果由於政策的原因蘋果是否會拋棄富士康?另起爐灶?
首先,富士康根本不可能這樣做,因為蘋果的產業鏈產生的利潤是富士康的主要的利潤來源,富士康不會這樣而放棄為蘋果代工而產生的巨大利潤!
讓一萬步說話,如果富士康真的是因為國家政策的原因而最後放棄了為蘋果公司組裝手機,就會有更多的公司會幫蘋果公司組裝手機,例如綠點,錢大,可勝,和瑣,日騰等,這些公司會搶著做,iPhone在2006上半年年的銷售量在850萬臺,收益100億的美金,而起代工廠商也就只是拿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看起來是拿了一點點利潤,可是銷售額大起來還是可管得多。
近些年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廉價的勞動力已經不存在,已經沒有8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那時的“打工潮”熱度,廉價的勞動力,廉價地租已經在慢慢的減少,著名的耐克運動鞋也逐漸將代工的場地逐漸轉向經濟落後的東南亞和印度,東南亞小霸王越南也在進行經濟轉型,這對於蘋果公司來說,是一個扶持另一個富士康的選擇。
這就是一個產業鏈的規則所在。(如有不妥多多見諒,筆者分析能來有限)
數碼偵查兵
蘋果和富士康都不可能離開彼此去扶植一個新的品牌,因為兩家公司已經形成了共生的關係,如果沒有富士康,蘋果的良品率會急劇下跌,如果沒有蘋果,富士康的利潤會下降50%以上。
一、強大的富士康,沒法替代
富士康早在蘋果iPhone誕生前就已經非常厲害,2004年成為全球第一大代工廠,並在2005年成為福布斯500強。在iPhone 發佈前的2008年已經成為福布斯132名。
目前看富士康的主要客戶包括Amazon、Apple、Dell、華為、聯想。富士康大約有一半的營收,來自蘋果。而且富士康也是代工廠中技術實力最高的。
二、蘋果有實力扶植另一個富士康,但踢掉並不是最優解
蘋果的出貨量和利潤率有保證,對於代工廠來說,都願意做蘋果的訂單,所以蘋果肯定是可以扶植第三方代工廠的。但是有能力和是否可以做是兩回事。
蘋果在產業鏈上一直選擇多家一起合作,降低風險,但是富士康的技術實力最強,所以蘋果為了保證自己的良品率不得不繼續選擇富士康,否則新供應商磨合需要非常多的時間,以及巨大的技術,設備投入,沒有數年的磨合根本不可能,蘋果曾經選擇了忍寶電腦,但是品控問題就是不能解決。
在一定時間內,蘋果當然有能力扶植新的代工廠,但是需要在相當一定時間裡面臨產能問題,這對蘋果來說,是非常不可能接受的,否則股價會大跌了。
你認為富士康可以自己做手機嗎?
毛琳Michael
首先,富士康,不會倒閉,為什麼呢?我在這裡就要說另一個企業了,那就是芯片大廠臺積電,他們兩個都是一樣性質的公司,這點上他們都屬於代工廠,為什麼他們會成功,因為我國地廣人多,勞動力進而便宜,同時便宜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定的科技
能力,最後它們兩個應運而生~~
兩者的單子都是全球,不是個別誰的品牌
富士康和臺積電都是為全球服務的,所以加工來說,如果蘋果沒了,還有其他的企業在這裡裝配,只是明顯沒有以前量大而已,但是倒閉,不存在的,受傷也是蘋果。而且不止有國產品牌,還有戴爾,索尼等等大廠呢
蘋果可以扶持,但是實在不划算
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的蘋果手機的加工組裝在印度,因為人更便宜,但是如果說要扶持起來的一個企業不是不可能,主要是不划算,因為這個裝配主要在夕陽產業,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一體化,效率更高,維護成本也低,這就使得,現在培養企業太累,怎麼說呢,真的就是有著錢,為什麼不去搞研發,成本上不划算,所以就算政策,也很和這邊要斡旋的
最關鍵的一點,未來手機的趨勢
大家都說10年一變遷隨著這個10年的結束,我們可能對於未來手機有所更加的期待,無論是在哪個產業,似乎網絡,虛擬離我們更加的近,而VR,AR,以及最近爆火的電影頭號玩家,皆是對於我們的未來有一個指向,那就是虛擬,而這虛擬的本質更是一場對於硬件的更新大換代,所以,富士康廠能走多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蘋果若扶持相似的企業,實屬不明智。
點贊評論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大家~~
ICE機智
富士康是蘋果公司的代工企業,蘋果的手機不僅僅是富士康組裝,更為重要的是富士康加工能力非常好,可以製造一些一般企業不能代工的產品。
如果假定真正發生,美國政府決定不允許富士康代工,富士康如果不能為蘋果加工,富士康肯定要為其他高科技企業代工。尋找新的貨源,尋找新的企業,尋找新的業務。
蘋果公司能不能扶持一個企業,象富士康一樣?我覺得很難!
第一,富士康具備加工能力,能夠精密製造。尋找的代工企業未必有富士康的能力!
第二,富士康人才濟濟,幾十萬員熟練員工企業企業難以取代。
第三,富士康多年的技術積累,申請了許多專利技術。一般企業很難達到富士康的水平。
第四,其他企業如果也被蘋果扶持,但是蘋果芯片美國只能設計,製造工作大多數是富士康完成。其他企業即便有製造芯片的能力,但是人工費用比富士康高,也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如果扶持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員工的技術素質也許會制約蘋果的生產!
錦繡中華一捧土
先簡單瞭解一下富士康,富士康在2004年就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代工廠,並在 2005年進入福布斯世界500強,此後排名逐漸遞增。而出貨量最大的蘋果手機在2008年才發佈第一代產品蘋果3G。此時的富士康已經躍居福布斯132名,可以說正值意氣風發,此時蘋果選擇富士康代工也是情理之中。在蘋果早幾代的產品中,富士康的嚴格標準和交貨能力成就了蘋果。如果換一家掉鏈子的代工廠,品控產能就夠蘋果喝一壺,當然蘋果嚴格的出廠標準也讓富士康在業界名聲大燥。
富士康的目前手機訂單一半來自蘋果,但是,請注富士康絕非僅僅代工手機產品。你所能聽到的數碼類產品背後都有富士康的身影。戴爾、惠普、索尼、摩托羅拉、思科、IBM、西門子、阿爾卡特等世界知名企業生產電腦、手機、數碼相機和顯示器等電子產品,大多數都出自富士康工廠。
那麼,假如因為某些原因富士康不給蘋果代工,對富士康來說就是損失一個大客戶,而對蘋果來說可能是致命性的損失。至於說蘋果能不能扶起一個“富士康”,這要看蘋果未來的路線怎麼走。
第一種繼續和富士康捆綁。蘋果這種超級體量的公司最忌諱依賴某一家公司,所以常規情況下,蘋果的零部件都會同時選擇多家採購以增加議價能力和規避風險,但是對於代工廠來說,蘋果確實無可奈何。蘋果不是沒想過扶持,比如選擇忍寶電腦,但隊友不給力,不是品控問題就是產能不行,導致蘋果不得不依賴富士康。
第二種,憑藉強大現金流瘋狂扶植嫡系。但是,全球競爭格局下,中國代工在人才和技術方面積累大量後備力量。如果蘋果要扶植嫡系,美國有技術但成本高昂,東南亞有人沒人才,技術也不過關,選來選去還是中國。可是再重新扶植一箇中國代工廠跟富士康區別在哪裡?
所以說,在一定時間內,蘋果當然有能力扶植新的代工廠,前提是損失其在終端市場的產能、品控,換來一個新的中國牌代工廠,好像有點得不償失。換你是庫克,你會做嗎?
鎂客網
富士康恐怕比大家想象的更為強大。正巧上週世界智能大會,富士康總裁郭臺銘做了演講,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他幾個觀點,就知道富士康現在的能力了。
首先,郭臺銘認為他現在做的是工業互聯網公司。這個價值是消費互聯網的100倍。郭臺銘的觀點依據是麥特卡夫定律。根據梅卡夫定律,互聯網價值和終端結點的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在工業領域,有大量的物聯網終端,這個數量遠遠大於PC或者手機,所以郭臺銘認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將遠遠超過消費互聯網平臺,甚至是富可敵國。
其次,郭臺銘認為,國家正在大力推動實體經濟。工業互聯網將形成爆發式的增長,迎來了特別好的機遇。富士康會把自身的工業技術對中小企業賦能,實現“實體經濟+互聯網”。
從經濟的視角,富士康認為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創造82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是全球經濟總量的1/2。
自動化工廠
郭臺銘首先強調富士康已經不是一個代工工廠,而是一個工業互聯網公司。富士康每天遍佈於全世界的幾百萬臺機器都是由物聯網連接控制,每天產生幾百個TB的數據,經過富士康自己做的硬件,做數據存儲、處理和分析。通過手機,就可以隨意查看任何工廠。
AI+製造
富士康現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大量應用於物流、檢測和設備技術診斷等。同時,富士康有自己的雲,自己的操作系統,自己的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技術。
雲平臺賦能
郭臺銘說,2017年5月9號,總理參觀富士康黑燈工廠(即不需要人,只需要機器人的製造工廠),富士康特地開了一盞小燈。總理說“富士康不能把技術留在公司內部,要替廣大中小企業服務”。郭臺銘當時承諾,富士康上市後必須為全國幾百萬家、幾千萬家小企業提供我們的賦能服務。
看了這些,大家還會簡單的認為富士康是一個隨隨便便可以取代的代工工廠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