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我們能有現在的生活,應該感謝這批為中國默默奉獻的“偉人”

1952年2月,主席親自發布命令,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19軍57師轉為石油工程第一師,支援石油工業建設。

1960年1月,石油部黨組召開擴大會議,準備加快松遼地區勘探和油田開發,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石油部提交的報告,石油會戰由此開始。在這之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組成的石油大軍進入東北松嫩平原,展開了石油大會戰。

我們能有現在的生活,應該感謝這批為中國默默奉獻的“偉人”

1963年尾聲,如火如荼的大慶會戰也即將結束,並且,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大慶會戰雖然在石油行業內聲勢浩大,但是,外界的其他行業卻對此卻鮮少聽聞。為了保密,當時大慶會戰並未特意向外界公佈,會戰指揮部掛的名號為“薩爾圖農墾總場”,下屬單位則一律稱為“農墾分場”,這也起到了一個偽裝的作用。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可以反映出當時大慶會戰的保密程度。當時有個參與大慶會戰的職工,請假回家探親。因他穿的衣服為“槓槓”工作服,與囚服相近。剛出現在火車站,便被警察攔住盤問,顯然,將其當成了“勞改逃犯”。外界都認不出工人所穿的工作服,由此可見,大慶會戰雖然工程浩大,但並未在全國進行宣傳。

我們能有現在的生活,應該感謝這批為中國默默奉獻的“偉人”

同年十月,國家經委連同當地政府共同召開“東北地區基層工業企業經驗交流座談會”。在召開會議前,政府部門已經派人員前往大慶會戰實地調研,根據現場問題作出部署安排。此次會議共計一百餘人,由東北地區的各個國營企業領導、國家經委有關領導以及各方專家,共同出席,國家經委副主任谷牧、東北局經委主任顧卓新負責會議主持。

根據會議流程,與會代表們先後參觀了大慶會戰二十個基層單位,進行實地探討。而後,由各方負責人向代表們彙報工作情況,將開發進展、建設規劃以及基層責任制度等情況進行詳細說明。代表們認真聽取各方負責人彙報,反響強烈,皆對參與會戰人員進行表揚,稱讚:大慶人發揚了中華民族艱苦奮鬥的精神。

我們能有現在的生活,應該感謝這批為中國默默奉獻的“偉人”

會議傳到北京後,國家經委當即決定,大力宣揚會戰經驗與事蹟。隨後,國家經委指定康世恩負責此事,並專門制定一份報告。

1963年,康世恩報告完成,並在全國工交會議上公佈,引起與會人員強烈反響。同年十一月,餘秋裡在此報告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刪改,在當時的人大會議上再次進行彙報。同年十二月,石油部黨組“大慶會戰彙報提綱”完成,並向中央政府上報。同月24、28日,在人民大會堂,康世恩、餘秋裡再次向中央政府、國家機關、北京領導幹部等數萬人作了彙報。

我們能有現在的生活,應該感謝這批為中國默默奉獻的“偉人”

1963年12月25日,主席發出了“工業學大慶”的號召。1964年2月5日,國家進行全國宣傳,其中,讚揚了大慶人吃苦耐勞的精神,並肯定大慶會戰的經驗。自此,學習大慶經驗便成為當時熱潮。據說,主席聽了大慶會戰情況彙報後,非常高興,說:“政治局的同志都應該到大慶去看看。”

後來,除他本人和林沒去大慶外,當時社會上凡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無論是勢據一方,還是政府高官,都前往過大慶參觀,有的更是去了多次。如:總理就先後到訪三次,可以說,在大動亂時期,歷屆國家領導人都視察過大慶。

我們能有現在的生活,應該感謝這批為中國默默奉獻的“偉人”

根據陳烈民事後回憶:“在主席發出號召之後,全國各地前往大慶訪問的人次高達125萬,尤其是動亂前夕,大慶每天接待的參觀者就有數百上千人。為此大慶還專門建設了兩個大型接待站,安排了數百位職工,就是為了能夠招待好前來觀摩的訪客。“

在1963年十月舉行的會議,相當於“工業學大慶”的雛形。對於這次會議,康世恩與大慶工委相當重視,由於,當時還未建立招待所,面對前來參觀的代表團,康世恩與一些負責人當即騰出自己的辦公室,讓給代表們住。而他則住在潮溼低矮的“地窖”中。

我們能有現在的生活,應該感謝這批為中國默默奉獻的“偉人”

當時,大慶油田的聯絡員參與了會議秘書組活動,並在彙報中,收集與會代表們的建議與反映。而後,晚上會議結束後,聯絡員會將會議要旨傳達給康世恩。對於這次會議,康世恩常說:

“此次會議的代表都是來自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的知名企業,雖然,這些企業名聲很響,但管理模式太落後,往往都是沿襲蘇聯那一套,早已過時。我們目前石油會戰取得勝利,有了自己的石油,便要進行革新,不能再學習蘇聯工業模式。”

聯絡員當時心裡沒底,因為,他不確定康世恩的想法會不會得到會議代表的認同。隨後,聯絡員又將代表們的稱讚說給他,康世恩聽了很是高興,甚是謙虛道:“其實我們只是按照‘鞍鋼憲法’規規矩矩做事罷了。”

我們能有現在的生活,應該感謝這批為中國默默奉獻的“偉人”

那麼,什麼是“鞍鋼憲法”?

其實,它是主席對“鞍山鋼鐵公司”的一份報告批示。該報告為一起調查報告,由李立三在鞍山實地考察後所寫,而後交由主席查閱。在主席的批示裡,指出了辦好工廠的五個要求:即政治掛帥,黨的領導,群眾運動,兩參一改三結合,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這五個要求時至今日,還是中國工業發展的根本指示方針。

而大慶經驗則更好理解,主要是此次會戰中總結出的成功特點,在1963年11月,康世恩撰寫的一份報告中,曾詳細列出大慶會戰中總結出的九條經驗:(一)革命精神,(二)科學態度,(三)群眾運動,(四)“三基”工作(基礎工作[質量、設備]、基本功、基層崗位責任制),(五)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六)嚴細作風,(七)思想政治工作,(八)機關革命化,(九)全面關心職工生活。

我們能有現在的生活,應該感謝這批為中國默默奉獻的“偉人”

不難看出,這九條經驗有六條強調政治思想,只有思想統一,才能勁往一處事,更容易做成事情。其他三條,則是指的技術與管理,但若細看,這三條其實也是建立在政治基礎上,唯有前六條做到,其他三條才可能實現。

可以說,“鞍鋼憲法”與“大慶經驗”何其相似,兩者強調的中心思想基本相同,只是“大慶經驗”要比後者更加詳細罷了。

『《工業學大慶始末》、《鞍鋼憲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