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一个中学生在中考或者高考中用高等数学作答,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判断?

最啊呜辣条我就


对这种情况,建议考生慎重对待!一定要仔细读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答题!如果题目没有限制解法,我认为可以运用高等数学来解答。反之,则必须按照要求来回答!

至于有人说:即使没有规定不可以用高等数学解答,我们也不能冒险使用高等数学。因为评卷老师都是高中或者初中老师,他们可能看不懂高等数学。这个是无稽之谈!且不说高中数学老师都是经过高等教育,学过高等数学的。

光中高考的阅卷工作流程就决定不可能出现这种尴尬现象。首先,阅卷老师都是优中选优的骨干教师。其次,每一道题目都是双批。也就是甲老师批完,乙老师还要再批一遍。防止出现阅卷偏差!而且,还有阅卷仲裁老师把关。出现争议,还要阅卷组长、乃至阅卷点领导出面组织专家讨论解决。所以,很难会出现误判现象。

当然了,最稳妥的还是运用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为好!


姑苏讲堂


如果题目没有对解法有要求的话应该算对,但是奉劝还是以所学知识解答比较稳妥

初中出现用高等数学解答的题目应该很少,但是到了高中就有很多题目用高等数学解答很简单,高等数学也属于数学所以用高等数学也算对,而且用高等数学解答可能就是一两步,或者可能条件到结论可能本身就是一个规律。

但是我极不推荐用这种方法,就好比我们的高考作文,大多数人都用白话文,但是也会出现用文言文的,甚至用甲骨文的。有的甚至还因此被破格录取。但是我还不是很建议用这种方式:

首先,批改卷子的老师不一定看懂这种方法,容易误判,高考中考是按步骤给分的,一旦误判可能整个都错了。即使没有误判,也没有了过程分,结果如果不对那么就意味着你可能失去一道题的分数。

中高考的数学利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完全可以解决,因为中高考的命题都是经过严格评估的,利用高等数学解答除非无奈之举,否则不要用,比如考试时间来不及,或者高中的解决办法一时想不到的时候用高等数学来解决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如果对你有帮助,不妨点个关注呗!


一只物理老师


一个很有质量,非常现实,影响很大的问题,请允许【德鹰科教】从中美两个视角探讨:

第一,中国教育的标准与传统的思维。

很早之前我作为年轻教师参加国内高考(上海)地区阅卷,这样的问题确实遇到过。在初审中发现学生的答案是对的,但是解题方式或者用高等数学,或者用初中知识,过程完全正确,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就由“专家组”评定。

“专家组”基本认为:解题方式不符合高考大纲规定的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面,所以,对于采用高等数学解题而答案正确的给予本题小部分分数,而对于用初中知识解题的,虽然解题过程完全正确但该题全部扣分。

这种评分方法不违反教学大纲,不违反高考阅卷的传统原则,但是,从现在看来这恰恰是中国基础教育“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弊端:一切以标准答案和标准过程为准。彻底磨灭学生求学探索的积极性,彻底扼杀学生解决问题“从简、从快、从准”的科学思维。

第二,美国教育的扩散和务实的思维。

美国学生参加的任何考试,包含大家十分熟悉的高校申请参考考试Sat和Act等,包括研究生申请考试GRE,只要答案正确,解题过程和方法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唯一原则:解题的过程必须科学。现在美国考试趋势已经基本不看过程而只追求答案的准确性。

可见,美国教育是以结果和成功论英雄,并鼓励课外阅读和课外提高。美国高中生是完全可以在校期间选修大学课程。美国高中鼓励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并积极鼓励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德鹰科教】观点:无论学生用什么方法解答数学题,只要答案正确,解题过程条理清晰,就应该给予该题满分💯。中国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课外提高知识,也更应该鼓励学生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这种务实的逻辑思维。在这点上美国式教育思维,非常值得我国教育专家好好学习与借鉴。

在美国大学中,中美学生在扩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运动能力、探索能力、演讲能力、阅读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差距是如此巨大,非常值得中国教育专家深思了!



德鹰科教


参与过几次高考理科数学阅卷,如果用高等数学做:大部分人用洛比塔法则或者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做函数和导数的大题。肯定的说:会扣分!

这样的大题考察的就是需要运用高中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证明运算。如果直接由高等数学的法则和定理做,还考什么呢?把高等数学下移到高中吧,让所有的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不然如何公平?

如果有些学霸自学了高等数学,还是劝一下,高考不是你显示你高等数学学得有多好的地方,以后有你展示的机会。真学霸肯定知道这样的做法不妥,不会贸然行事。


一万个海子


我个人认为只要过程和答案没有问题,就是OK的,我们就是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的太紧,导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强!

没有必要非要按照书本上的解题思路和限制必须要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题。只要符合逻辑,结果无误就OK,也许是教书者因为自身知识有限,偶尔学生整出来一种新的方式方法,反而看不懂,或者不能理解,这样的老师往往会限制学生的解题方法。对于以前的学生来说,进校门意味着学习,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进了校门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有些孩子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不低于教室,十几岁的孩子上研究生、上博士的也有很多、尤其现在的科技发展的太快,孩子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有些人进校门是奔着做学问而来的。

所以现在的教师第一也要加强学习,注重知识的提高;第二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第三鼓励孩子创新精神,存在的既是合理的。



刀笔小li


举个自己的例子,2000年高考,山西试点改革,数学立体几何,有个二选一的大题,其中一道需要用三维向量解答,但我们教材没学过,我用的普通立体几何知识做的,那道题12分,一分没给我,那年数学就错了这一道。

超纲的解答不建议,因为阅卷的老师很多都是高中教师,有些老教师多年深入高中教育,大学的数学早已生疏,你写的他不一定能看懂,而且没有参照,判卷标准答案也没有,过程分都很难给,最后损失的还是考生自己,


墨点乾坤



叶枫143735753


现在的规则不知道,我当时的时候不可以。我中考2009年高考2012年。

当时的规则是这样,只能用课本上给出的公式定理,书上没有给出的不可以使用,如果非要用也可以,不过附带该定理的证明。


老虎玩魔方TigerCube


我参与过高考数学判卷的同学告诉我,结果对且洛必达或者中值定理等大学知识用的步骤没毛病的情况下,是给足够的分的。如果结果错,就算大学数学知识用对了可能步骤分会扣的略微狠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