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曹操真的设置了摸金校尉吗?

用户98307621395


提起盗墓行业,人们往往会想起其行业祖师爷--曹操,而曹操之所以能成为盗墓行业的鼻祖,与一则历史传闻密切相关。据说,曹操曾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门盗掘陵墓的官职。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真的设立过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吗?

答案是否定的,曹操是绝不可能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这类官职的。两汉都是以“孝治天下”,两汉皇帝的谥号,通常都附有“孝”,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乃至孝献皇帝。而两汉的官吏选拔制度--察举制,“孝”是最为主要的考核指标。而在“..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的孝道规范之下。故而,汉朝人给先人的陪葬品最为丰厚,后世的盗墓者也最青睐於盗掘汉墓。因此,汉墓基本上都被后世盗掘过,而有“汉墓十室九空”之说。

曹操虽在用人制度上,有所突破,而主张“唯才是举”。但是,仍然动摇不了“孝”在道德伦理中的地位。例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昭杀嵇康等,皆是以“不孝”之名而治其罪。以孔融、嵇康在当时的名望,寻常的罪名都很难治其罪。但是,孔融、嵇康却都是被诬以有“不孝”的言论,即被杀死的。可见,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这“不孝”的罪名之重,就相当於今天的“通敌叛国”之罪。

在此背景之下,曹操又怎么可能堂而皇之地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门盗掘陵墓的官职呢?盗掘他人陵墓与以“孝治天下”是背道而驰的。盗掘当朝皇陵,更是等同背上弑君之恶名。而汉朝末年,群雄割据、民不聊生,各方势力也都急需军饷以扩充势力。曹操令人盗掘坟陵之事,应该是有的。但是,如此不光彩之事,只能悄悄地去做,绝不能堂而皇之地设立官职。

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并不见於正史记载。而只出现於一篇著名的檄文之中,这便是陈琳的那篇《为袁绍檄豫州文》。檄文中写道:......又梁孝王(汉景帝之弟--刘武),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檄文,是有政治攻讦的目的。此檄文中,提及曹操盗掘梁孝王陵之事,曹操盗掘梁孝王陵之事应该是真。但是,曹操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却明显是挖苦讽刺之词。却也表明曹操并没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盗掘皇陵,而只是将目光锁定在诸侯王一级的陵墓上。

而对比同时代的董卓,曹操盗掘梁孝王陵就小巫见大巫,而不值一提了。据史载:...(董)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宝。而曹操正是一方面由于生前节俭的生活作风,另一方面因“厚葬”而易引起后世盗墓者的觊觎,才身体力行地提倡“薄葬”。


有知社


曹操对摸金校尉使用,最典型的就是在讨伐张绣的战役中。

公元198年3月,曹操率领大军猛攻张绣。

张绣不得不一边死守穰城,一边派使者向刘表求救。

刘表收到求救信后,处理好荆州各项事宜后,整顿好大部队,终于在5月份派出大军救援张绣。

这次救援军队的战术非常高明,并不直接救援穰,而是抄曹军的后路,企图前后夹击曹操。

已经征战了2个月的曹军,全军上下十分疲惫,差不多被磨光了锐气。现在又面临敌人前后夹攻的危险,曹操果断地下令撤退。

一看到曹军开始退却,张绣立即出城追击。

为了避免曹军撤退时被张绣攻击,让撤退变成大溃逃。曹操很快停止了大踏步的后撤,反而重新结阵连营,缓慢移动,只是稍微前出一点。

这样一来稳住了曹军的阵形和营盘,曹军军心大定。

几天以后,曹军赶到安众,形势不仅没变好,反而变的更加险恶。

前面张绣的部队与刘表军队联合守卫险要据点,挡住了曹军的去路,后面有张绣大军主力追赶。

曹军可以谓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身处绝地,插翅难逃。

可以说,这是曹军成军以来,最为危险的一战。 后世的军事天才石达开,在大渡河也面临前堵后追的困境,最终全军被歼灭。

在濒临绝境时,曹操没有恐惧,更没有绝望,反而更加冷静,连夜召集将领安排突围事宜。


天呐!前有据险守的堵截,后有追兵,怎么突围啊? 难道要飞出去,当时又没有空军。

曹操想出了破解危局的一招妙手。他的天才构想是:平面突破不了,就立体突破吧!空中走不了,不能挖掘地道冲出去吗?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代,曹操能够想到立体战的解决之道,可谓手机中的战斗机,天才中的奇才。

但是问题在于,怎么挖掘地道? 在哪个方向挖? 怎样快速挖掘? 怎么样挖掘中避开巨大山石?

在没有炸药、没有挖掘机、GPS导航的东汉末年,这些都是巨大的技术难题。

众们将领都很疑惑,这事怎么听起来这么不靠谱。

我当年每当读《三国志》到此时,非常疑惑。总觉得写太不清楚,太过魔幻。

直到一天,认真读完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才明白摸金校尉肩负的工兵职能。

当时,曹操这位“超世之杰”,直接安排他的秘密部队将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挖掘地道。

这一支秘密部队是干什么的?能完成好组织交待的重要任务吗?

这部队的建立,是曹操为了弥补军费不足,组织起来专业挖墓掘宝的特殊部队。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这支部队精通地理山川,更擅长掘进作业,是冷兵器时代最智慧工兵,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当天夜里,这支秘密工兵部队就在一处看似险要的山体下面,挖掘出了一条地道,挖好之后,曹军连夜转移。

整支大军统筹运行,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营,当天夜里,不仅全军安全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甚至连主要的后勤辎重都没有留下,更没有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诠释了东汉版的胜利大逃亡。

正常情况下,逃出包围圈后,应该迅速撤离,远离敌军。

但是曹操根本就不是正常人,而是天纵奇才,他不仅不急于逃跑,反而准备给敌军一个惊喜。

天亮以后,敌人的侦察兵发现曹操大营已经人去楼空,赶紧报告上级,张绣一听手下报告,非常愤怒,煮熟的鸭子怎么就飞了叫呢? 不行,不能让曹操跑掉,马上召集大军准备追击。

这时候,东汉毒士贾诩劝阻道:“主公,千万别追,追必大败”。

怒火攻心的张绣哪里肯听,点齐人马就迅速出击了,结果眼看就要追上曹操大军时,埋伏的精锐曹军从道路两旁突然杀出。

曹军两边一夹攻,打了张绣一个漂亮的伏击,一番撕杀,张绣大败逃回。

原来曹军安然撤退时,曹操早就算准了敌人必然追击,一味撤退,会被敌人咬下一大块肉,弄不好又会变成一场溃败,不如设伏重创敌人。

当天夜里曹军刚一钻出包围,曹操立即派遣精兵强将埋伏在撤退的道路上,而让辎重老弱先行撤退,而张绣的一系列反应都没逃出曹操的预判,曹操可谓神机妙算。

这一仗,我认为是曹操一生中最凶险的危机,但曹操始终保持着武人的勇气,临危不惧,创造性地想出用摸金校尉来打立体战的神来之笔。

化解危局之后,还能更加冷静地谋求利益最大化的伏击。在临事决机上,曹操已经到了圆通智慧的境界。


一丹流青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设置“摸金校尉”,组织专人挖掘坟墓,搜罗财物。很多资料记录,摸金校尉都是单打独斗,除非难度系数极大,临时才组建五人盗墓团。

-



大多数人通过鬼吹灯认识的摸金校尉。世面上流传的摸金派规矩:一,鸡叫之后,不再摸金;二,进入墓室后,在东南角点一只蜡烛。一旦蜡烛熄灭,必须撤退;三,做事留有余地,进墓只拿一,两件东西,正宗门徒佩戴摸金符。

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的封建王朝不断更替,每逢王朝衰败,天下大乱,即是盗墓行为最猖獗时。民间传说最早开始公开盗墓的是曹操,曾亲率10000多位摸金校尉去盗墓。其实,当时情况,如果曹操想盗墓,那他的盗墓行动还比较隐蔽,毕竟儒家思想影响,挖人祖坟不是光彩的事。



当时,有人公然挑衅曹操,袁绍的谋士陈琳写檄文讨伐曹操,列举曹操的罪责。花费浓墨重彩描述曹操盗墓。让曹操背上一个盗墓恶名。

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官职,皆来源于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一文, 其中有一段文字提及曹操盗墓。

原文:“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此文写得曹操毫无大人物形象,简直是个恶贯满盈的土匪头子。文中的“破棺裸尸”则含糊不清。是打开棺材露出尸体的意思,还是打碎棺材扒光尸体,则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总之就是一个文人谴责曹操亲临盗墓现场指挥盗墓。而且挖掘手段恶毒,并以盗墓为业,祸害一方。



当时背景下陈琳与曹操的关系,是否有恶意攻击,诽谤之嫌?要知道曹操打败了袁绍,陈琳又是袁绍的谋士。

清代历史学家毛宗岗评价是“文人曲笔也”。他认为曹操不可能设置一个逆反中国伦理道德传统的官职。如果追查,三国期间谁盗墓最恶劣,应该是董卓,他把洛阳区的帝王陵墓挖空。至于,曹操何等聪明,一生未敢称帝,未必会做这种盗墓的事情贻笑大方。


莫小邪


通晓古今的互百哥来解答,欢迎大家积极评论,让知识互动起来!

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时魏军的领袖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摸金校尉盗墓主要依靠观风水、辨气象,以《易经》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具体人数史书上并未记载。


如果想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欢迎登录互动百科官网(www.baike.com)或下载互动百科APP,每天都能涨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