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讀者來信︱一本雜誌和一個讀者的21年


讀者來信︱一本雜誌和一個讀者的21年

有傳媒的地方,就有《新聞與寫作》!


我和《新聞與寫作》結緣,始於大學時代。

我大學讀的專業是中學語文教育,所學的課程中,跟新聞寫作關係並不大,但教我們寫作課的老師,原是《解放日報》的一名資深記者,他自己編寫了教材,給我們講了一個學期的新聞寫作課。那時,我對這門課程很感興趣,學得也特別認真,我的好幾篇練筆的作業,被老師當做範文講解。臨近畢業之時,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對我說:“你的基礎不錯,以後可以多去專研一下新聞寫作。除了要多寫,最好是訂閱一本質量高點的專業雜誌,這樣可以保持對學術界的關注,同時對提高寫作水平也很有幫助。”

當時,老師給我推薦的雜誌,就是《新聞與寫作》

那時我還年輕,並沒有理解老師的話,當時我我覺得專業雜誌,今後完全可以多訂幾本,以便博採眾家之長,何必只盯著一本?我工作後一定要多去鑽研一些專業雜誌,爭取成為這方面的“行家裡手”。

大學生涯很快結束,我被分配到一個農村中學教書。那時還是20世紀90年代初,學校的工作環境不好,教師的收入也很低,我常常被調皮的學生、繁重的教學任務壓得透不過氣來,大學時的那點愛好也忘得一乾二淨。幾年時間,除了寫過幾個電臺的新聞稿以外,我並沒有看過一本關於新聞寫作的專業雜誌,更不用說自己去鑽研新聞理論了。

1994年和1996年,我曾經參加幾家報社的記者招聘考試,但都因為很微弱的分差而被淘汰。兩次失敗的考試經歷,讓我深深感到在專業方面的差距,我決心在這方面做一些彌補。但那個年代的農村學校,沒有相關的專業雜誌,縣城的書店裡,新聞專業的書籍也非常稀缺。多方找尋無果後,我想起了大學老師當年的話,就花了16.5元錢訂了1997年度的《新聞與寫作》。

读者来信︱一本杂志和一个读者的21年
读者来信︱一本杂志和一个读者的21年

收到第一期《新聞與寫作》雜誌,已經是1997年2月初了(第一期錯過訂閱期沒訂上),我記得第一次翻閱時,內心真還有點小小的激動。我抱著相當虔誠的態度,一口氣閱讀了裡面的每一篇文章。我覺得,這本雜誌太適合像我這樣學過“三腳毛”功夫、但又沒寫作實踐的讀者了,它開闢的“新聞來稿評析”、“新聞採訪系列談”專欄,請了國內知名記者來講解改稿、寫作的經驗,這對初入門的通訊員是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基於這樣的認識,對於此後收到的雜誌,我都是極認真地把它讀完,對書上推薦的一些理論書籍,我也想辦法去郵購來閱讀。這樣“折騰”了大半年,自己再去看報紙上的新聞,就喜歡以專業的眼光,對新聞背後的寫作問題做一番點評,慢慢地就有了一定的專業積累。

《新聞與寫作》助我報社入職考試一臂之力


1997年底,我再一次參加了報社的招聘考試,拿到試題的第一刻我就樂了,因為裡面有一道新聞寫作的分析題,居然跟雜誌上老師講解的例子十分接近,而且所佔的分值還不少!我拿起筆用最快的速度先把這道題答完,接著做其他題目也非常順利,那一次考試,我發揮得非常好,成績考得比較理想。幾個月後,我邁入了報社的大門,順利成為了一名新聞記者。

我在報社工作期間,儘管單位的閱覽室裡有很多專業的雜誌,但我還是自己訂閱一份《新聞與寫作》,重點還是看這份雜誌。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認認真真讀完每一篇文章,比較重要的就多看幾遍,再去跟自己的寫作比較揣摩。由於有實踐的機會,我的專業素養提高得比較快,我很快成了報社的“發稿大戶”,採寫的多件新聞作品被中央、省、市媒體轉載,並獲得過多個新聞獎項。

我後來到縣新聞辦、政協機關工作,我還是堅持訂閱這個“老朋友”,在新聞辦工作期間,我兼著縣委報道組的工作,還是半個記者,這本雜誌依舊指導我的業務工作。轉到行政崗位後,直接採訪動筆的機會基本沒有了,但我還是喜歡看這本雜誌,瞭解新聞傳播的學術研究進展,這對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同樣很有幫助。

現在,我跟單位的年輕人交流學習,都建議他們去訂閱一本自己喜歡領域的學術雜誌,並堅持認真地閱讀。我覺得,廣泛地涉獵多本專業雜誌當然很有幫助,但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要精心鑽研每本雜誌就有困難。只要選擇一本高質量的,就能保持對學術研究的動態關注,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新聞與寫作》已經陪伴我21年,我還會繼續訂閱下去。希望這本雜誌越辦越好,為更多的讀者提供更多的幫助。

  • 1.歡迎加入新聞與寫作大家庭。

  • 2.點擊自定義菜單你可以瞭解更多信息。

  • 3.當你看到我所能看到的世界,你將重新認識整個世界。

  • 4.如想看到紙質精彩內容,請致電:010-85201321

  • 5.微課或微信支付相關問題,請致電:010-85201333

  • 6.如想投稿,請e-mail至:[email protected]

  • 7.商務與廣告合作,請給我們留言。

  • 8.其他問題添加小助手微信號:xwyxzxzs

如需微信訂刊請掃二維碼付款,現在訂刊從2018年1月訂起(全年12期,共204元),支付後在公眾號主頁直接留:支付尾號、姓名、郵編、地址、聯繫電話(備註18年全年),24小時內收到回覆即為訂刊成功,如有問題和其他期數需求可致電或添加小助手詢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