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读者来信︱一本杂志和一个读者的21年


读者来信︱一本杂志和一个读者的21年

有传媒的地方,就有《新闻与写作》!


我和《新闻与写作》结缘,始于大学时代。

我大学读的专业是中学语文教育,所学的课程中,跟新闻写作关系并不大,但教我们写作课的老师,原是《解放日报》的一名资深记者,他自己编写了教材,给我们讲了一个学期的新闻写作课。那时,我对这门课程很感兴趣,学得也特别认真,我的好几篇练笔的作业,被老师当做范文讲解。临近毕业之时,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你的基础不错,以后可以多去专研一下新闻写作。除了要多写,最好是订阅一本质量高点的专业杂志,这样可以保持对学术界的关注,同时对提高写作水平也很有帮助。”

当时,老师给我推荐的杂志,就是《新闻与写作》

那时我还年轻,并没有理解老师的话,当时我我觉得专业杂志,今后完全可以多订几本,以便博采众家之长,何必只盯着一本?我工作后一定要多去钻研一些专业杂志,争取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大学生涯很快结束,我被分配到一个农村中学教书。那时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的工作环境不好,教师的收入也很低,我常常被调皮的学生、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透不过气来,大学时的那点爱好也忘得一干二净。几年时间,除了写过几个电台的新闻稿以外,我并没有看过一本关于新闻写作的专业杂志,更不用说自己去钻研新闻理论了。

1994年和1996年,我曾经参加几家报社的记者招聘考试,但都因为很微弱的分差而被淘汰。两次失败的考试经历,让我深深感到在专业方面的差距,我决心在这方面做一些弥补。但那个年代的农村学校,没有相关的专业杂志,县城的书店里,新闻专业的书籍也非常稀缺。多方找寻无果后,我想起了大学老师当年的话,就花了16.5元钱订了1997年度的《新闻与写作》。

读者来信︱一本杂志和一个读者的21年
读者来信︱一本杂志和一个读者的21年

收到第一期《新闻与写作》杂志,已经是1997年2月初了(第一期错过订阅期没订上),我记得第一次翻阅时,内心真还有点小小的激动。我抱着相当虔诚的态度,一口气阅读了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我觉得,这本杂志太适合像我这样学过“三脚毛”功夫、但又没写作实践的读者了,它开辟的“新闻来稿评析”、“新闻采访系列谈”专栏,请了国内知名记者来讲解改稿、写作的经验,这对初入门的通讯员是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于此后收到的杂志,我都是极认真地把它读完,对书上推荐的一些理论书籍,我也想办法去邮购来阅读。这样“折腾”了大半年,自己再去看报纸上的新闻,就喜欢以专业的眼光,对新闻背后的写作问题做一番点评,慢慢地就有了一定的专业积累。

《新闻与写作》助我报社入职考试一臂之力


1997年底,我再一次参加了报社的招聘考试,拿到试题的第一刻我就乐了,因为里面有一道新闻写作的分析题,居然跟杂志上老师讲解的例子十分接近,而且所占的分值还不少!我拿起笔用最快的速度先把这道题答完,接着做其他题目也非常顺利,那一次考试,我发挥得非常好,成绩考得比较理想。几个月后,我迈入了报社的大门,顺利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

我在报社工作期间,尽管单位的阅览室里有很多专业的杂志,但我还是自己订阅一份《新闻与写作》,重点还是看这份杂志。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认认真真读完每一篇文章,比较重要的就多看几遍,再去跟自己的写作比较揣摩。由于有实践的机会,我的专业素养提高得比较快,我很快成了报社的“发稿大户”,采写的多件新闻作品被中央、省、市媒体转载,并获得过多个新闻奖项。

我后来到县新闻办、政协机关工作,我还是坚持订阅这个“老朋友”,在新闻办工作期间,我兼着县委报道组的工作,还是半个记者,这本杂志依旧指导我的业务工作。转到行政岗位后,直接采访动笔的机会基本没有了,但我还是喜欢看这本杂志,了解新闻传播的学术研究进展,这对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同样很有帮助。

现在,我跟单位的年轻人交流学习,都建议他们去订阅一本自己喜欢领域的学术杂志,并坚持认真地阅读。我觉得,广泛地涉猎多本专业杂志当然很有帮助,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精心钻研每本杂志就有困难。只要选择一本高质量的,就能保持对学术研究的动态关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新闻与写作》已经陪伴我21年,我还会继续订阅下去。希望这本杂志越办越好,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 1.欢迎加入新闻与写作大家庭。

  • 2.点击自定义菜单你可以了解更多信息。

  • 3.当你看到我所能看到的世界,你将重新认识整个世界。

  • 4.如想看到纸质精彩内容,请致电:010-85201321

  • 5.微课或微信支付相关问题,请致电:010-85201333

  • 6.如想投稿,请e-mail至:[email protected]

  • 7.商务与广告合作,请给我们留言。

  • 8.其他问题添加小助手微信号:xwyxzxzs

如需微信订刊请扫二维码付款,现在订刊从2018年1月订起(全年12期,共204元),支付后在公众号主页直接留:支付尾号、姓名、邮编、地址、联系电话(备注18年全年),24小时内收到回复即为订刊成功,如有问题和其他期数需求可致电或添加小助手询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