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秦军

大家好,我是燕然慕容,上次说到秦国吞韩灭赵,赵国公子嘉逃奔代地,收集赵国残余势力,自称代王,屯军上谷,联合燕军以抗秦军。王翦灭赵之后引军屯中山,准备灭燕。

战国“搅屎棍”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燕国地图

燕国,战国七雄之一,国都蓟城,就是今天的北京,是召公的封国,正儿八经的周天子宗室,姬姓诸侯。疆域包括今天的河北、内蒙、吉林、朝鲜和韩国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我们需要使用自古以来,那么燕国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据。

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

战国七雄里,韩国倒数第一,燕国倒数第二,存在感那是相当低。如果说韩国是战国最佳猪队友,那燕国就是战国“最佳搅屎棍”。

燕国北边是山戎,南边是齐国,西边是赵国,东边是大海。由于燕国的地理位置,北边算是不毛之地,东边是海,要想走上人生巅峰,那就只剩下西边和南边了,所以燕国的日常就是祸害赵国和齐国。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燕昭王

燕国早期主要是防御北边的山戎,还一度被打的迁都,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才算稳定下来,两国之间有过一段甜蜜的日子,可是后来时间久了感情就破裂了,燕国和齐国就开始相互干仗,燕国总吃亏,但是日子还能凑合过。

没人搭理咱们,那就自娱自乐吧,燕国开始自导自演刷关注,没想到燕易王入戏太深,导致燕国闹内乱,燕国的真命天子燕昭王,在赵国的真命天子赵武灵王的帮助下登上舞台。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乐毅伐齐

燕昭王继位后,招贤纳士,发展生产,燕国国力逐渐强盛。发育了几年之后,燕国开始刷副本升级,燕将秦开击败东胡,拓地千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消除北方边患。

燕昭王又想起了背叛两国感情的齐国,于是组织五国联合伐齐,燕军在乐毅的带领下,连下齐国七十二城,把强盛一时的齐国搞得经脉尽断,武功尽失。后来的燕国国君,看赵国被秦国打的快断气了,又觉得赵国好欺负,几次偷袭不成,反被赵国胖揍,还割了不少的地。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荆轲刺秦王

秦军驻军中山,已与燕国相邻,燕国太子姬丹见韩赵已亡,秦军在望,觉得秦军下一步会打燕国刷装备,决定展开操作自救。可是韩国赵国已经凉了,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觉得暴力对抗不是明智之举,思来想去,决定玩个大的,直接去打boss,计策已定当即展开行动,才有了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燕太子丹,姓姬,名丹。战国末年燕国太子,早年曾是秦王嬴政的好朋友,因为当时他俩算是同行,同在赵国为国效力,当人质。同是天涯沦落人,年龄相近的难兄难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可是命运无常啊,好基友嬴政时来运转回国了,嬴政的爷爷和爸爸又身体不好去世了,王子政同学成了秦王政,自己虽然后来也回国了,但是自己的爸爸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一口气上六楼,腰不酸腿不疼。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燕太子丹

虽说接班的日子很遥远,但是自己好歹回国了,当太子也是很不错的。谁曾想好日子过了没几天,新任务就下来了。

鉴于太子丹同志,从前在赵国的人质工作,表现良好,经验丰富,同时还能结交友邦。燕国决定让他发挥特长,干回本职工作,让他去秦国探望他的少年好友,顺便在那里开展人质工作。既能为国效力,又能为父分忧,还能和发小见面,太子丹同志奔赴秦国。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燕王喜

本来按燕王打算,两人是多年不见的发小,有着这层关系,对两国关系肯定会有帮助,说不定以后霍霍赵国还多个帮手,可谁曾想弄巧成拙,反倒起了副作用。

太子丹和嬴政是小时候的好朋友,可是十来岁的时候就分开了,人长大了是会变的,太子丹来到秦国,发现从前一块撒尿和泥,上树下河的赵政,已经变成了尉缭嘴里不可与久游的秦王嬴政,在和秦王嬴政相处的时候,又发生了不愉快,受到了侮辱。委屈的太子丹就跑回了燕国,并决定要报复秦王。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田光动漫形象

太子丹回国后,先向爸爸告状,要出兵收拾秦国,可是燕国连偷袭赵国都不能沾光,去打秦国就别扯淡了。太子丹又跟自己的老师鞠武诉苦,老师告诉他,秦国现在惹不起,得从长计议。

后来秦将樊於期因为战败,怕回去被收拾,出逃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太子丹的老师说你这是厕所里点灯笼,找屎。太子丹说,人家前来投奔,我不收留不够意思。

太子丹的老师没办法,就把一个叫田光的人介绍给太子丹。田光告诉他,我年轻的时候拉风,现在不行了,我把我哥们荆轲介绍给你吧。太子丹又嘱咐田光,咱俩商量的事是机密,到外面别乱说。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田光找到荆轲,说燕国和秦国现在势不两立,太子找我商量,我把你介绍给他了。你去找太子谋划大事,顺便告诉他我绝不会泄密,然后自刎而死。

荆轲于是去找太子丹,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太子丹又和荆轲商量。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搞暗杀。于是太子丹先是给荆轲安排娱乐,冲会员买装备,还找来社会人秦舞阳组团,最后又在易水河畔搞欢送会,荆轲带着人头和地图出发了。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不出意料,荆轲行刺失败,壮烈牺牲。秦王大怒,本来就想收拾你,你倒自己找上门来了,秦王嬴政二十年,王翦,辛胜领兵攻燕,在易水大败燕代联军,二十一年,攻破燕都蓟城,燕王喜跑路辽东,并献上太子丹的人头求和。到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大兴兵攻辽东,抓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说完了燕国,咱们再来说一说魏国。要说魏国那真是一声叹息,不知道从何说起啊。魏国的事说起来好有一比,那就是打麻将起手听牌,开杠之后没摸杠头,到最后发现打成了大小相公。

三晋盟主,称霸中原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魏国地图

魏国,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魏原本是晋国六卿之一,后与韩、赵分晋,被周天子正式册封魏诸侯。祖先毕万奉晋献公之命灭掉原来的魏国之后,因功被封在魏地,后代追随晋文公有功,被封为大夫。后来三家分晋,撤资单干。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李俚变法

魏国号称“天下中枢”,但是由于三家属于同一公司拆分,从同事变成了对手,所以魏国也是地处四战之地,北边是赵国,西边是秦国和韩国,南边是楚国,东边是齐国。

更有意思的是,分晋之后,魏国的国土并不是连成一片的,好几块飞地,后来魏赵易地,国土才算齐整了点,但是还是东西两片分开的。魏国虽然在中原有地盘,但是老根据地却在西边,和秦国相邻。所以,魏国早期主要是和秦国在河西展开争夺。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魏国由于地理位置不好,所以国君魏文侯很有忧患意识。他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励精图治,任用李俚在列国中率先变法,国力日渐强盛,任用著名军事家吴起改革军事,组建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强军“大魏武卒”,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父子的努力下,魏国国富兵强,北制赵国,南压楚国,西侵秦国,东伐齐国,还一度灭掉了中山国,成为了中原霸主天下第一强国。

天下第一强军,大魏武卒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魏武卒

魏国之所以能四面出击,指哪打哪,靠的就是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强军的“魏武卒”。魏武卒挑选严格,是精英中的精英,身披三层护甲,能开十二石弓,背50只箭,手持长戈,带铁盔,佩长剑。带三天粮食,半天急行军一百里,而且待遇优厚,分房子给地,打胜仗还有犒赏。如此严格的筛选条件,如此优厚的待遇福利,就限制了魏武卒的规模,最多的时候,大约五万多人。

魏武卒由吴起组织训练,在他的率领下,魏武卒征战四方,史载魏武卒战绩惊人,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阴晋之战,五万魏武卒,打败五十万秦军,以一当十,充分展示了自己天下第一的实力。

魏武卒这种特种兵组成的部队,一般国家根本消费不起,魏国国力日渐衰败,也负担不起了。所以,后来魏武卒碰上不靠谱的领导,接连战败减员,又得不到补充,直至被淘汰。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河西大战

魏国早期都城在安邑,离秦国很近,这让魏文侯觉得很不安全,于是便和秦国在河西展开了争夺战,魏文侯以吴起为主将攻占河西,设置西河郡,任命吴起为第一任郡守,筑城防御。

秦国丢失河西战略要地,东出之路被截断,自然要出兵收复,秦国集结大军50万进攻阴晋,魏军主将以五万魏武卒,车500乘,骑3000迎战,大败秦军,秦国元气大伤,魏国巩固了后方基地,从此把战略中心转移到中原争霸。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秦献公战河西

后来吴起受到排挤,出奔楚国。秦国秦献公继位,结束内乱国力恢复,再次出兵河西,三败魏军,攻克少梁,俘获魏军主将公叔痤,魏庞涓领兵击败秦军,秦国退兵。

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施行变法,国力大增,趁魏国深陷中原战场,再战河西,一度攻占魏国旧都安邑,后魏军反扑,秦魏罢兵讲和。但河西战场的攻守之势从此发生逆转。

秦惠王时,秦军再攻河西,俘虏魏军主将,全歼魏国守军,收复了丢失近百年的河西之地。后秦国以河西为基地,多次击败魏军,占领了魏国西边的全部领土,魏国只剩下中原之地,全面衰落。

绕不开的魏惠王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魏惠王

说起魏国,总有一个绕不开的人,他就是魏惠王。魏惠王同志,姬姓,魏氏,名罃,又称梁惠王。虽然三十岁时才继位,却足足在位五十年,非常了得。

魏惠王同志显然不是个明君,但你要说他是个昏君吧,似乎有点过分了。可在位时间长,经历的事情就多,正是在他在位期间,见证了魏国的巅峰和衰落,真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魏文侯和魏武侯在位时,魏国一直是三晋盟主,魏武侯去世,魏惠公在和兄弟的大位争夺战中,取得胜利,成功继位。

可韩赵两国趁机联手来攻,在浊泽大败魏军,本来魏国差点被一分为二,可是韩赵两国意见不一,各自回军了。侥幸保全的魏惠公,在第二年分别打败韩国和赵国,可三晋联盟也从此瓦解。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逢泽之会

逢泽之会

在魏武侯和魏文侯时期,魏国称霸中原,号称天下第一强国。可魏国真正走上巅峰称霸天下,却是在魏惠公时期。魏国四面出击,连连取胜,声威震天。

公元343年,为缓解魏国带来的压力,商鞅出使魏国,劝魏惠公称王。魏惠公此时也有些飘飘然,于是在逢泽召开诸侯大会,朝见周天子。宋、卫、邹、鲁等国君主及秦公子少官等十二诸侯参加的会,标志着魏国正是成为天下霸主,魏惠公开始称王,衣食住行,皆如天子礼制。成为了战国时期,第一个称王的诸侯。

昔者魏王拥士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昧,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

徐州相王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徐州相王

本来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可是不知为何韩国却突然雄起,跳出来唱反调搞对抗,魏国决定教训教训韩国。

眼见魏国来攻,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军队在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主将庞涓自刎而死,太子申被俘,十万魏军被歼灭。墙倒众人推,齐、赵、秦趁机攻魏,刚到手的霸主地位摇摇欲坠。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魏国一连串的失败,使得魏惠王不得不采纳相国惠施的建议,与老对头齐国讲和修好。公元334年,魏惠王在徐州和齐国国君会面,正是尊齐国国君为王,齐国不敢独自称王,也承认了魏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

齐魏两国相王,拉开了战国诸侯称王的序幕。此前,只有南方的楚国、吴国、越国自称为王,还被中原诸侯嘲笑,中原诸侯称为公或者侯,自“徐州相王”之后,中原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周天子的威信,更加衰落。

迁都大梁城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魏惠王同志在位期间,还干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迁都大梁。大梁,就是今天的开封。魏惠王同志,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以开封为都城的国君,他营建大梁城,开凿鸿沟,兴修水利,对开封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魏国都城原来在安邑,关于魏惠王迁都的原因,许多人认为是安邑离秦、赵、韩太近,三面被围作为国都很不安全。但是魏惠王早期国力强盛,秦、赵、韩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更别说迫使魏国迁都了。

所以我认为,魏惠王之所以迁都大梁,是因为安邑位置太偏,不利于魏国中原争霸,为了更好的解决老对头齐国,进而称霸天下,魏惠王才会迁都。

伊阙之战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伊阙之战

自魏惠王开始,魏国江河日下,魏国君臣虽极力挣扎,但大势已去。后来秦国攻韩,韩求救于魏,公元293年,韩魏联军与秦军大战于伊阙,秦将白起以少胜多,杀韩魏联军24万,两国精锐尽丧,从此再不能抵御秦国的进攻。

伊阙之战后,白起乘胜攻下魏国六十一城,魏国献上河东地及旧都安邑求和,秦国吞灭巴蜀,又蚕食韩魏国土,此消彼长,魏国更加不能抵挡,只能一直割地求和。到秦灭魏前夕,魏国只剩国都大梁周围之地,弹指可灭。

「历代帝王」——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大秦始皇帝(中)2

开封大梁门

秦王嬴政二十二年,遣王贲攻魏,大梁城此时称得上是一座孤城,虽然城防坚固,但地势低洼,秦军引黄河水灌城,被水泡了三个月,大梁城郭崩坏,魏王假只得无奈出降,魏国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