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遠古時代蛇蟲盛行?神話人物都和蛇有關!《山海經》隱藏著答案!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遠古時代蛇蟲盛行?神話人物都和蛇有關!《山海經》隱藏著答案!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藥物、祭祀、巫醫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其中記載的眾多異獸的形象經常會用來作為影視劇的創作題材,這就更會讓我們以為那些奇異的動物僅僅是古人的腦洞大開。

舉個例子,《山海經》中經常寫到蛇。

遠古時代蛇蟲盛行?神話人物都和蛇有關!《山海經》隱藏著答案!

比如《海外東經》提到:“黑齒國在其北,……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海內經》載:“又有黑人,虎首鳥足,兩手持蛇,方啖之。”

蛇的種類也很多,黑蛇、青蛇、白蛇、玄蛇、赤蛇、黃蛇、育蛇等等。

“羽山……多蝮蟲”,“太華之山……有蛇焉,名曰肥,六曰四翼”。

遠古時代蛇蟲盛行?神話人物都和蛇有關!《山海經》隱藏著答案!

“秦冒之山……多白蛇”,“流沙三百里至於洹山……下多怪蛇”,為什麼頻繁提到蛇?有什麼道理?

《山海經》寫景狀物有一個基本特點,就是根本不關心景物美不美,這朵花、那片雲好不好看,只記錄最有用的信息。

這裡有這樣礦物,那裡有這樣動物,可以吃,某某山有怪物,叫聲像嬰兒,很兇,離它遠一點。

例: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

遠古時代蛇蟲盛行?神話人物都和蛇有關!《山海經》隱藏著答案!

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

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據此,有學者推測,之所以《山海經》裡這麼多次提到蛇,因為它可吃。比如上文說到的“方啖之”,就是神人在吃蛇。

遠古時代蛇蟲盛行?神話人物都和蛇有關!《山海經》隱藏著答案!

再比如《大荒南經》中說到“有蜮民之國,……有人方扞弓射黃蛇,名曰蜮人。”射黃蛇幹嘛?顯然是將蛇當害蟲蜮一樣吃掉。

《大荒南經》中記載:“南海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腳踏兩赤蛇”。

《大荒北經》中“有神御蛇操蛇,其狀虎首人身。”那逐日的夸父也是“珥兩黃蛇,手操兩黃蛇”。

其中還有一些神蛇,是明確告訴大家,一定要吃,吃了有大好處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延維,誰吃誰可以“伯天下”,遇到了,當然要吃。

遠古時代蛇蟲盛行?神話人物都和蛇有關!《山海經》隱藏著答案!

《海外西經》中有“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的句芒神則是人面鳥身,腳踏兩條青龍。

再往後,夏朝的開國之君夏啟,傳說他“珥兩青蛇,乘兩龍”,再到商朝的祖先“帝俊”,則是“使四鳥,虎豹”。

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要移走王屋山,但是遭到了山神的阻止,如果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那個山神(操蛇神)形象是耳朵上掛著蛇,手裡拿了蛇。

而在《山海經》中許多上古神祇、先王、巫祝形象通常也都是遇蛇為伴,操蛇,御蛇,有的是與其他動物為伴。

遠古時代蛇蟲盛行?神話人物都和蛇有關!《山海經》隱藏著答案!

東北非常流行的一個故事:

尼三女巫可以騎著白鵝進入死神統治的地下世界,向死神獻供而得到神的恩賜。

每逢有阻礙諸如惡魔的時候,她便召喚她的動物使者,藉助它們的力量打破阻礙,抵達彼岸。她的使者蛇、蟒、九條毒蛇。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遠古時代,蛇如此受歡迎?因為它特別好吃嗎?

不得而知,我們如今只能知道蛇不僅是食物,還是巫師和祭司最喜歡纏繞在身上的裝飾物,操蛇之神不是某種文化特有的神靈形象。

遠古時代蛇蟲盛行?神話人物都和蛇有關!《山海經》隱藏著答案!

從神、巫的故事中我們發現他們需要藉助動物來施展強大的法力,來對抗一些敵對力量。而且在這些動物中出現最多的就是各類蛇。

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蛇是具有奇特法術功能的神秘動物。後世的“白娘子”就是一個法力很強的蛇,不過是許仙來操蛇,御蛇。

那麼,是否曾經有一個時代,是蛇數量極多,又富有智慧的呢?

聯想到《聖經》中蛇誘惑夏娃吃下智慧之果,又被上帝懲罰只能以腹行走的故事,總覺得遠古文明時代曾經發生過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