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近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公佈的2018年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中國傳統村落名單的通知中提到,同意將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東石古巖村等444箇中國傳統村落技術文件備案並列入2018年第一批中央財政支持範圍;同時決定將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楊家橋鄉九里鋪村等156箇中國傳統村落列入2018年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範圍。據悉,每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將獲得中央財政專項資金300萬元支持。

“2000年全國有360萬個古村落,2010年有270萬個,10年消失了90萬個,目前的自然村只有200萬個左右。中國1300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大多數都在這些古村落裡,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全部都在村落中。”被稱為“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第一人”的馮驥才曾公開提到中國古村落保護現狀。當下,不少文化學者也時常感嘆保護古村落甚至比保護故宮還難。這不僅是因為古村落的保護涉及建築、文化、經濟、社會、觀念等方方面面,也不僅是因為人力、智力、財力等資源匱乏,更是因為在“過度商業化”和“文化空心化”的雙重擠壓下,古村落失去了“煙火氣”的滋養,一些原有的文化特質正漸漸走向消亡。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 杭州建德新葉古村 |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去年年末,我國首部關於傳統村落及其文化遺存與保護的藍皮書——《中國傳統村落藍皮書: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調查報告(2017)》指出,目前我國國家級中國傳統村落數量達到4153個(注:該數據截止到2017年,2018年新增156個),並建立了由國家、省、市、區縣組成的四級保護體系。雖然我國傳統村落的保護已初見實效,但現狀仍不容樂觀。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部分村落已經出現了人去村空,從“空巢”到“棄巢”的現象。另一方面,旅遊業的開發也使傳統村落生態不斷惡化,失去原有風貌。按理說,旅遊業的開發是人們認識古村落的最佳途徑。倘若沒有近些年的旅遊業發展,這些古村落鮮為人知。但是,對古村落來說,旅遊業似一把雙刃劍,它同時也使古村落的管理和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的文物保護至今實施的是屬地管理原則,有些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加上“重開發輕保護”的思維作祟,把古村落當做“搖錢樹”,在這個過程中,使古村落的原生態風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 安徽宏村 |

傳統村落的消失不僅使燦爛多樣的歷史創造、文化景觀、鄉土建築、農耕時代的物質見證泯滅,還有大量從屬於村落的民間文化、非遺也隨之“灰飛煙滅”。其次,傳統民居建築是民間文化的承載空間,其中留存著大量的歷史信息、文脈記憶、藝術創造和生活方式。傳統村落中的每一處都凝結著先人們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對中國傳統村落的有效保護與發掘,可以為中華民族存留更多鮮活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脈絡。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 廣東清遠瑤寨晨曦 |

對於傳統村落的保護,各地的保護方向往往是重視有形建築的修繕保護,忽略了對無形的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在這樣的保護認識與理念下,傳統村落將可能變成一個個沒有文化靈魂的建築“標本”。這歸根到底是文化延續出現了斷裂,讓“文化遺產”正在變成“文化遺憾”。如今,如何對傳統古村落進行再生的文化表達成了古村落保護和發展的重要方向。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 廣東省清遠市連南油嶺風光 |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2018年入選第一批、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範圍的中國傳統村落名單中,杭州市河上鎮東山村成為全市唯一上榜者。早在2016年,河上東山村就成為全區唯一一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莊。中國傳統村落需滿足民國以前建村,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風民俗,雖歷經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等條件。

東山村除了旖旎的自然風光,還有八百多年的建村史。上百年的古村落建築保留相對完好,至今仍保留有各類傳統建築56處。其中含文物保護點2處、歷史建築12處、建議歷史建築42處。這些建築主要修建於清朝及民國期間,是杭州周邊典型的建築風格的代表。不同的村子在村落格局上各不相同,依山就勢,建築形式皆為粉牆黛瓦,臨溪依山。在這個古村落中,諸如背馬紙羅漢、年糕節等習俗以及獨特的竹製品編織、製茶工藝,文化色彩鮮明,獨樹一幟。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 杭州東山村漫谷山塢 |

東山村明確定位,結合自身山水田園風光優美、古村風貌協調完整、四時傳統生活韻味十足、魏風江文化等特點,請來清華大學建築專家指導規劃,下一步將打造成為特色鮮明的杭州近郊休閒古村落。

第一步是修復。東山村在保留村落原有古韻的同時,加大對自然環境、村落建築的修復,同時注重對永興河、田園風光、竹林自然風光的保護。第二步是發展。在規劃中,東山村將利用農田資源,發展兼具觀光功能的特色農業、古村落體驗(包括古村環境和傳統生活方式)和以親子為目標的鄉村旅遊業。

目前,道林山林道鋪設已初步完成,結合竹紙非遺、現代紙業和親子旅遊的需求,在重點片區內以紙藝文創為主題的紙博館正在如火如荼開展。同時,東山村的交通旅遊路線、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建築整治與修復、水系景觀設計、核心區塊建設等工作也在逐步推進。這個曾經寂靜數百年的小山村,如今正在煥發出新的活力。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地處南京市高淳區固城鎮南部的蔣山村,與安徽宣城毗鄰,是典型的“吳頭楚尾”之地。煙波浩渺的固城湖畔,坐落著7個自然村和幾座蒼翠的小山頭。在蔣山村黨支部書記何臘保的帶領下,方圓僅4平方公里的蔣山村重新煥發了生機。

在別人看來不起眼的蔣山村,其實大有歷史可循。在這裡,可尋找到春秋時期的傳說、漢代的墓葬、唐朝的驛道、南宋的祠堂、清朝的民居、梁祝式的悽美愛情故事、穿越式的人鬼情未了怪談……小山小水,一步一景,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崔致遠和雙女墳的故事。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 蔣山村舍 |

被學術界尊奉為韓國漢文學開山鼻祖的崔致遠,於唐鹹通七年從新羅到中國求學,公元874年參加科舉考試並一舉及第,後被派任溧水縣尉(當時高淳屬溧水管轄)。其間,他巡遊花山地區,得知驛道附近有古蹟雙女墳,遂作長詩《雙女墳》追記。後又寫出長文《仙女紅袋》,此文後被收入韓國古典名著《新羅殊異記》,廣為流傳。

這些年,每年都有不少韓國人來祭拜雙女墳,據說他們都是崔致遠的後人。2012年,經南京市文物部門考證,雙女墳為漢墓,曾被盜,但主體結構保存完好。雙女墳猶在,古驛道亦存。如今,人們偶爾還能在古驛道上撿到一些說不準朝代的碎石片瓦,村中老人還依稀記得驛站的模樣。

除了挖掘人文資源,收集大量面臨消亡的民間故事和民謠外,蔣山村群眾藝術團排練出的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節目,如跳武五猖、打蓮廂、說唱《頌春》、打十番鑼鼓、高淳民歌聯唱等,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娛樂生活。

走進蔣山 ,“驛站文化”也是當地的一大亮點。這裡自秦漢以來就建有一個古驛站——招賢驛,一條連接蘇皖的古驛道穿村而過,很多古代名人在這裡駐足並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蹟。有專家建議,在雙女墳附近修建“愛情主題公園”,公園裡建崔致遠、《華山畿》(南朝樂府,有專家認為是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梁祝”的雛形)、梁祝三座紀念碑,把這裡打造成中國經典愛情故事的一塊聖地……

蔣山人開始學會“文化表達”時,首要任務是修繕何氏宗祠。據資料記載,何氏宗祠始建於南宋,距今有近800年曆史,坐北朝南,原三進,修繕前僅存門樓、照壁及後進,遭人為破壞嚴重。2012年,何氏宗祠被定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第二年經族人發起維修,才逐步得到修繕。如今,何氏宗祠新闢碑廊、家訓堂等,成為族人緬懷先祖、弘揚家風的精神家園。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 蔣山村舍 |

如今,蔣山村繼續進行著“文化表達”,修葺路氏宗祠,建造蔣山書舍,繼續堅持著“文化興村”的夢想。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大概是我們對傳統古村落的期待。古村落孕育了中華傳統文化,也承載著我們的鄉愁。每個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正如許多專家學者的呼籲,“我們已經把600多個城市變成‘千城一面’,就不要再讓村落文化特色徹底地消失了”。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文章選自《鳳凰品城市》2018年6月刊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我國10年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落,古村落商業化失去了“煙火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