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這把美國槍幫了中國大忙,差點就成解放軍制式裝備

當“珍珠港事件”標誌二戰全面爆發時,中國抵抗日本侵略已有十年之久,血戰無數依然丟城失地,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基本上均淪陷於日寇之手,國民政府偏居西南一隅,調集中國最後的力量抗擊日寇,奈何裝備不濟,幸而得美國軍援,從此,國民黨軍隊由戰前的德制改為美製。

這把美國槍幫了中國大忙,差點就成解放軍制式裝備

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集結在四川、雲南的國民黨軍隊大規模換裝美式裝備,從步槍手榴彈到坦克戰鬥機,全部換成美式,其中最重要的輕武器方面,就有日後幾乎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制式裝備的M1卡賓槍。

這把美國槍幫了中國大忙,差點就成解放軍制式裝備

卡賓槍就是短步槍的意思,相對於主力步槍而言更加輕便。美製M1A1卡賓槍屬於半自動步槍,火力比一般的M1“伽蘭德”步槍更兇猛,美軍裝備這種步槍的目的是給後勤、維修等二線部門以及通訊兵這樣的兵種提供一種足夠自衛的武器。

這把美國槍幫了中國大忙,差點就成解放軍制式裝備

《風語者》劇照,右側納瓦霍族通訊兵手裡就是一把M1卡賓槍

出乎意料的是,這把本來不打算髮揮太大作用的步槍表現卻非常優秀,這把槍也成為美軍在二戰中的標誌性武器之一,如巴頓喜歡帶一把象牙柄的左輪手槍一般,史迪威總是隨身帶著一把M1卡賓槍。

這把美國槍幫了中國大忙,差點就成解放軍制式裝備

大量裝備國民黨軍隊後,這把槍讓日本人也吃了不少虧。解放戰爭時,解放軍也在戰鬥中繳獲了大量M1卡賓槍,與“湯姆遜”衝鋒槍一道被視為寶貝,專門給精銳部隊使用,一時間,拿著美製M1卡賓槍或“湯姆遜”,戴著美式或日式鋼盔,用著日式單兵攜行具,穿著根據地土布製成的軍服,成了當時解放軍精銳部隊獨有的外觀特徵。

這把美國槍幫了中國大忙,差點就成解放軍制式裝備

M1卡賓槍使用7.62×33毫米步槍彈,後坐力不高,而且射速快,如果再搭配15發、20發彈匣,火力持續性比日軍成倍提高。

這把美國槍幫了中國大忙,差點就成解放軍制式裝備

較少的裝藥使威力和射程都不算高,但對解放軍來說不是問題,一是因為當時普遍長期營養不良,士兵的身體素質都很差,所以這種後坐力較小的槍更受歡迎;至於射程不夠,在解放軍重視的“兩百米內硬功夫”的作戰思想下,根本不是問題,M1的這點射程足夠使用。

這把美國槍幫了中國大忙,差點就成解放軍制式裝備

1948年冬天,東北野戰軍就已經開始研究M1卡賓槍,並製造出不少成品,建國後這個仿製計劃依然在推進,但1954年解放軍開始採用蘇制標準,仿製莫辛·納甘步槍來的53式步騎槍,仿製波波沙-43衝鋒槍來的54式衝鋒槍成為解放軍的制式裝備,隨後更是大規模引進SKS半自動步槍和AK-47突擊步槍,56式槍族成為解放軍制式裝備,M1卡賓槍的生產裝備計劃也就無疾而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