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個讀小學三年級小學生有必要每天背誦《論語》《國學》之類內容嗎?

遇與123


從題主的表述上來看,好像不太瞭解未來語文考試的方向,語文教材增加了古詩文的比重,今後的考試也會增加古詩文的內容,為何這樣改革?弘揚傳統文化,如果孩子學不好古詩文,將來語文考試就會吃大虧。

我家孩子現在讀一年級,語文考試是110分,其中有10分考察的就是《三字經》、古詩的內容,小學階段要求孩子必須會背75首古詩,還有《三字經》、《大學》等,的確有些內容對孩子來說比較難懂,我的做法是,先讓孩子讀,讀完之後,我會一字一句地給孩子解釋,還會穿插地給孩子講一講裡面的小故事。

就拿背誦《三字經》來說吧,裡面有一些關於歷史的內容,從夏朝開始,那麼,我就給孩子講一講有關大禹治水、周武王的故事,讓孩子產生興趣,同時也便於他記憶背誦,後來,孩子就漸漸地喜歡上了歷史,我又讓他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

總之,背誦晦澀難懂的東西,一定不能讓孩子死記硬背,要讓他感到有趣,他才能堅持下去。我家孩子差不多每天早晨都要讀或者背誦10—15分鐘的《三字經》或者《大學》,有時也會有點小脾氣,我或者老公就陪著他,一起讀,現在已經會背誦《三字經》了,《大學》背誦了一半。在小學階段,孩子學國學,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可能家長會更辛苦一些。


沛澤媽讀心理


看了一些回答,說碰到了“好老師”是幾個意思?突然陷入莫名的恐慌當中,如今的“國學掮客”真的這麼勢如猛虎了麼?


首先,我出入古籍經典不算少,但我從來沒有聽過任何一部經典是叫《國學》的,所以我也不知道您讓您小孩背的《國學》到底是什麼東西,甚至@半卷所說的《弟子規》等古之糟粕被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奉為圭臬....很悲哀,真的很悲哀。


這裡有必要談一下,所謂的“國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對於國學無非是兩種,第一種是元、明、清三代設定的“國子監”的官學;第二種則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如果定義為“國子監”的官學,所學所用無非是能學以致用的東西,放古代學的是儒家經典,畢竟升官發財就靠這些;那麼放在現代,數、理、化、文學、藝術....那些不是能學以致用、學以經世的“國學”?那麼看十萬個為什麼、甚至藍貓淘氣三千問都不比連書名都是扯的《國學》好用麼?

其次,如果定義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那無非就是四大類: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六藝之流?

很多忽悠人的國學大師,都是用什麼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等東西來忽悠人,說什麼蘊含傳統美德.....您應該瞭解的是,這些東西都是古人用來給小朋友認字的,現如今認字需要這些東西麼?

若說歷史,初學的買個《中華上下五千年》也就夠了,再多的東西都是專業性強--------喜歡自然會去了解,不喜歡,死記硬背也沒用。

當然,想掌握文言素養,是可以去多看看經、子、集,不過這些東西也都純是興趣使然,多讀書是好事,但要是說要汲取中國的傳統美德,提高國民素養-----如果按這個思路,古人還講封建、講階級、所謂的美德無非是三從四德、不孝以無後為大...您去學麼?至於禮義廉恥,我的天,什麼時代不講這些東西?非得要從古代的扭曲思想中去學習?黨章說的更詳細好麼?這麼缺陷當代民族自豪感麼?

還有傳的玄乎的“六藝”,六藝是什麼?禮、樂、射、御、書、數而已---就是學禮儀、學音樂、學射箭、學開車、學書法、學數學....把這些東西說透了,您是不是自己個都樂了?


說到底,所謂的“國學熱”的興起,不外乎是很多人缺乏當代的民族文化自豪感,非得求之於古代文學,甚至去神話古代文學,來提高自信、自豪感。但攤開了講,古代絕大多數的東西都極度落後。

偶然培養情操,想學諸如詩詞歌賦之類,倒是需要內行的老師入門,但就現在活躍於世人面前的‘國學掮客’顯然毛都不懂,更何況我自己詩詞入門就靠著一本《唐宋詞格律》而已.....


綜上,所謂的《國學》就是無稽之談,無須去背,甚至會把您的孩子背壞了。



無聊到巔峰


我認為沒必要,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死記硬背,強迫記憶是很痛苦的事情,會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分享下我家剛上一年級包子的學習情況!

關於孩子幼小啟蒙讀書,我什麼【唐詩三百首】,什麼銜接課本,識字書買了一大堆。

結果,唐詩我挑了比較適合他的內容,給他講解了後教他背,能記住,但還是死記硬背,靠語感語句順序記憶為主!教了10多首後我就放棄了,沒有必要硬來!

我更多的是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教給他認知各種事物,他接受的非常快,理解的也非常好,還能舉一反三,並且非常善於思考提問,經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媽媽,我問你個小問題?我會非常耐心的回答他,我自己不懂的我就直接告訴他我不懂,我百度後再給他講個!

關於識字,我也沒強求,我唯一強求的是逼他練字,從幼兒園大班開始練了一年多,因為寫字是基本技能,我不想讓他上小學後因為不會寫字弄的作業完成慢,拖拉!

就這些實施情況來看,我個人感覺不錯,老師也誇獎說包子是個很有靈氣的孩子!

個人真實經歷,緊供大家參考!


湖北冉姐


即使說沒必要,對孩子也沒有幫助啊。另外,雖然短期看不出來,但背一些肯定是有好處的。就像學英語,背單詞、學句子也很痛苦,但是提高興趣,找對方法,孩子嚐到了甜頭,就很容易提高了。

建議家長給孩子一些幫助,從兩個方面來,

一是提高孩子對國學的興趣,讓孩子做小老師,給家長講一講國學。

二是降低國學的難度。不知道學校老師採用的什麼方法講的,其實有很多適合小學生的國學小視頻、小故事,《國學好少年》等等,可以給孩子找找。

三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克服困難的勇氣。學習習慣、學習技巧的掌握,面對困難更願意挑戰的性格,不止是對孩子的國學有幫助,對其他科的學習也會有幫助。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名人傳記、兒童讀物、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胡小鬧日記》等,裡面的主人公都可以用來鼓勵孩子。特別是《胡小鬧日記》中的胡小鬧,遇到困難百折不撓、愛鑽研學習等性格,是一個很好的同齡榜樣。

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需要家長對孩子的幫助,所以家長千萬不能洩氣呀。


Bernice1988


一個讀小學三年級小學生有必要每天背誦《論語》《國學》之類內容嗎?


很有必要背誦,只是老師別讓孩子背的太痛苦。


這是一個良心老師,能抓住孩子13歲之前的黃金背誦時期,大量背誦經典,非常必要,非常重要,非常及時,一旦過了13歲,背誦能力下降,後悔來不及。


這時打下的國學底子,到高中都用得著,背背國學,孩子的底蘊一下子上來了,再學習白話文,和白開水似的簡單。


孩子小的時候,天天讀“小狗叫,小貓跳”,基本是浪費時間,實在沒多少用處。



作為家長,你想想,你的小學學到了啥,除了認識幾個字外,其他東西是不是太淺顯,如果你那時背過《論語》了呢?是不是你就腹有詩書氣自華?


宋朝的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別小覷這些經典,流傳了幾千年,自有他的道理。


這個老師唯一的不足是:讓孩子背的太痛苦,“孩子哭著背”,確實背得太痛苦,學會開導孩子,正確認識吃苦,正確認識背誦的意義。


這時孩子小,別擔心理解問題。這時的背誦,好比老牛反芻,先吃進去,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慢慢消化。別等理解了背,等理解力上來了,年齡就大了,可惜,那時背誦能力卻下降了,背東西難了。


希望家長珍惜機會,開導孩子,堅持背下去,別等錯過黃金背誦年齡。到時後悔不及。同時,今日背了,來日,直到高中直到大學,坐收漁翁之利吧。


走過萬水千山2018


沒必要的,如果有人強制我的孩子去背誦這些東西,我肯是不會讓孩子背誦的。

首先,古代沒有任何一本書叫《國學》,如果真的有,恐怕也是現代人寫的水平很差的東西。

其次,強制背誦有沒有意義,對於《論語》這些,不要說小孩子,哪怕大人都不一定能解釋好一些字詞,不懂為何要背?

關鍵的是培養興趣,而非強制性的東西。小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講一講一些歷史上的故事。偶爾讓孩子讀讀古詩。這樣的傳統文化教育就夠了。強制背誦這種東西簡直就是適得其反。

真正要是喜歡這些東西,去背一背也無妨。只怕很多孩子,本身還沒有積累興趣,先被各種背書任務搞怕了。

我最怕的就是某些人拿著《弟子規》這樣的糟粕,古人都忽悠不了的東西來忽悠小孩,威逼利誘下讓小孩背誦。用福柯的話,就是規訓與懲罰。

覺得古代的東西就是好的,那您把自己家電子設備都砸了,過原生態古人生活吧!真羨慕古人,那你也別評論我,因為古人沒有手機。

我想傳統文化之所以能發展,恐怕需要的不是百依百順的願意死記硬背的人,而是充滿質疑,敢於挑戰的學者。趕鴨子上架是不行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



半卷


《論語》,《國學》這些都是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體現,對於這些經典,我認為三年級的小學生有必要背,但不用天天背。

不說小學生,現在很多幼兒園的小不點們都已經開始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小鬼們把這些背的流利的似順口溜,大人聽了都自愧不如。

雖然孩子年紀小,對自己背的東西完全不理解,但小孩子的記憶力強,背誦的時間快,也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去背這些,並且這些內容也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記憶的越加深刻。相反,若等到孩子大了,有了理解能力再讓其去背,到時不僅沒有時間,而且記憶不深。

很多我們記憶猶新的東西都是小時候接觸,記憶的。我相信,現在成年人還記著三字經的些許話,但對自己高中學的課文卻記不得。因此,儘量早的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新的東西。

現在看這些國學是沒什麼用,但初中,高中用的就多了,小時背誦相關文章,也能很好的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老人常說:趕早不趕晚,學習也一樣。


家長可把其含義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孩子,幫助其理解背誦。現在網上也有很多相關的小視頻,小動畫,可讓孩子看動畫來記憶,同時建議讓孩子從小學習成語,看成語動畫故事,從小培養其興趣。這些也能教會孩子人處事的方法,利於幫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佩奇豬教育


如果孩子有時間,我覺得很有必要讓孩子接觸,膚淺的接觸不如熟讀背誦更好。

首先,《論語》《國學》都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他們蘊含的道理是深刻的,即使孩子們現在不懂,將來上了高中大學孩子們在別人苦苦記憶的時候,你已經在學習它的更深層次的東西了。



知識需要積累,博聞強記是司馬遷都推崇的好辦法,孩子們日復一日的背誦中,記憶力明顯增強,對其他學科也是極有好處的,有一個好記性,學習得省多少力氣!

再者,熟讀成誦,可以張口就來,未來國家加大國學的推廣,不是說得語文者的天下嗎?何況無那麼N多做人的道理,行事的方式,孔子的話,對人一生的成長披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與其讓孩子拿手機遊戲,何如用國學浸染孩子的靈魂,文化人不是幾本書的事情,而是長期的詩書哲理的薰陶成就的。


漫語慢文


真的是一位好老師啊!

我甚至認為題主自己也認為孩子的老師是一位好老師,而且之所以提問這個問題其實是來“炫耀”的!哈哈哈哈!

放心讓孩子跟著老師的安排去學吧!過不了幾年你就會感激這幾年你們遇到了這樣的一位好老師,正是因為他在現在的一些要求,讓你的孩子在未來贏取了更多的學習時間,也更加適應未來的考試。————但凡對國內教育改革有點了解的人都會知道,語文在整個孩子求學階段的重要性。而這裡面最最重要的其實就是閱讀古文以及寫作。

而且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題主孩子的老師絕對不會僅僅只是在古文上對孩子有所要求,他一定還會在孩子的閱讀寫作上有比較高的要求!
要知道“國學熱”的背後其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

在全國範圍內大搞減負的背景之下,您的孩子老師竟然還能夠如此負責任的為孩子們的未來而做一些“高效”的準備工作。這真是打著燈籠都很難找的事兒啊!

我跟你家一樣幸運,我孩子也遇到了這樣的一位老師!

孩子從一年級就是由現在這個語文老師帶的。四年下來,孩子的老師在國學方面我認為已經做到了極致了!孩子們在老師的要求下前前後後背過的古詩詞大概有個150首左右吧;小古文背誦並且學習了近100篇(不光是背,還要抄還要講解註釋)包括《岳陽樓記》、《出師表》,《木蘭辭》等這些比較長的;近代的一些名家文章也學習一些……至於什麼《聲律啟蒙》、《弟子規》、《論語》、漢字演變過程(甲骨文)之類的,也給孩子們講過、背過……

平時老師也會讓孩子們玩玩“飛花令”什麼的。孩子們很喜歡,回家還會有針對性的蒐集這方面的資料學習。另外除了背、講解之外孩子的老師還會讓孩子們進行詩詞、古文的仿寫,比如下文就是我兒子仿寫的一篇。
前前後後孩子們已經仿寫了不少了。

說真的我自認為自己的文化水平還是可以的,但是看到自己的十歲的孩子已經可以有模有樣的寫這些東西了,不高興是假的!

我對比過初中階段必背的古詩詞,我們現在四年級馬上結束了,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小學、初中階段的詩詞部分“任務”,而回過頭去看的話,並沒有覺得孩子學這些會給他們帶來多少負擔。
正如我前文所說的這樣的老師不僅僅會要求孩子們的國學要提高,在其他方面也一定會有更多的“獨到之處”!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除了國學學習以外,在孩子們的閱讀寫作上,也是提了非常多的要求和建議。你能想象出來一個班的學生每週都能堅持至少寫3到4篇日記的情況是怎樣一個狀態呢?你能想象出來,每週會寫2到3篇作文,並且每一篇作文老師都會有詳細的批註是怎樣的體驗嗎?你能想象出來,老師還會佈置閱讀作業,要求閱讀完畫出思維導圖是怎樣的一種收穫嗎?……還有很多!

很顯然,我們的作業量對於很多人來說有點“恐怖”了!但是全班從學生到家長,沒有一個人說這樣不好。家長們私下交流的時候都非常慶幸,感嘆遇到這樣一位老師!咱們就這麼說吧,老是做這些事兒基本屬於額外工作量,他是完全可以不用做的,不做沒事做了,還有可能冒著被家長舉報的風險!但是老師還是這樣堅持這麼做,這隻能有一種解釋———他是真心為了這些孩子們好!

家長又不是傻瓜,看一看這幾年各種教育改革,無論你怎麼改,無論你怎麼變語文考試的難度增加,這絕對是永遠不變的。你說我數學不好,那麼我發憤圖強,一年基本上能夠補上很多,你說我英語不好,那麼我發憤圖強一年,我也可以讓自己水平有長足進步,但是語文呢?語文學習是根本沒有辦法用幾年時間就突擊出來的!“功夫”必須用在平時才行。

尤其是我們這種男孩的家長。大家為什麼會擔心新的改革不利於男生呢?正是因為記憶背誦這些事情,男生往往不願意去做。現在我們這些家長不用擔心了,有這樣的老師給孩子們提要求,我們都不需要額外再給孩子增加什麼補充,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把能力和水平提升上來了。

這種好事兒在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很難遇到了。反正我在很多家長群裡把這個情況一說,百分百會引來無數家長的豔羨!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所以建議題主,如果孩子不願意去做這些事情的話,你還是應該積極的配合老師,督促好孩子完成這些事情。未來幾年,你會為自己的英明決定而感到慶幸和欣慰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這個問題很讓人無語。本來,讓孩子讀一些《論語》這樣的經典,對孩子來講是受益無窮的,可是一旦走到了極端,當成任務,為了背書而讀書,逼著學生天天背誦,這就成了經典的悲哀、學生的悲哀和文化的悲哀了。

毋庸置疑,讀經典是讓孩子受益的一件大好事。從小就培養孩子讀經典,一定可以培養出有才華氣質的優秀人才的。所以,我們不反對讀經典,相反,我們大力支持、鼓勵家長、老師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讀經典的好習慣。


讀書,就應該讀經典,對於一些像快餐文化、搞笑內容的書籍,孩子能不看就不看,能少看就少看,因為他們不能提供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而經典,是不同的。

就以儒家的經典《論語》、《大學》為例。一部《論語》,從學做人開始,教會一個人明白世間的道理,樹立人生遠大的追求目標,這種意義,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一生受用不盡的。

《大學》亦是如此,短短兩千字,容納了一個人的最高人生追求和最低人生目標。達則兼濟天下,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幽暗之中,隱微之處,仍然能夠保持慎獨,保持自己的君子品格,這樣的人,就算沒有大的成就,但最起碼他也是一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益的人,他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這就是經典無可替代的價值。他對人格的養成、薰陶,對人的思想境界的培養,都是其他流行文化無法可比的。這也是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之所以能夠穿越時空,打動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

我們提倡孩子讀經典,是要利用孩子的無意記憶和心理發展特點,用一種節奏明快、有韻律的方式讓孩子快樂的讀,慢慢的讓孩子愛上經典,自己喜歡讀。

相反,如果像問題中所說的這種情況,完全不考慮學生的感受,把寶貴的經典當成一種負擔任務強壓給學生,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這種做法可能初衷是好的,但是,方法一定是不恰當、不合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