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19世紀初的巴黎,可謂是生機勃勃,在人口激增至1500萬後,她也曾以髒亂、擁擠和危險著稱,遠不如今天這般面目優雅,為了解決人口問題,拿破崙三世在1848年時下令,開始了22年的大改造,成千上萬的古建築被摧毀,源於中世紀的舊巴黎面目一新,今天我們所見的巴黎城格局,便是當時改造後的結果。

鉅變中的都市也吸引了印象派的畫筆,就像左拉宣稱的 :“我們的藝術家應該找到火車站的詩意,就像他們的父輩在森林裡和鮮花中找到詩意那樣。”卡耶博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被稱為“都市印象主義”。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巴黎街景:雨天》, 1877.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巴黎街景:雨天》中,藝術家呈現了巴黎的嶄新面容,寬闊的林蔭大道,猶如現代司空見慣的快照一般,把百年前的街頭瞬間定格。迎面而來的男女神情淡漠,與藝術家沒有任何的交流,畫面中的人與人也無甚關聯,一個個黑色的傘如同島嶼一般分割。這與傳統的的人物畫、風景畫有著截然不同呈現方式,藝術家彷彿是一個過於客觀的觀察者,如同描繪風景一般冷靜的畫出了人——這個在傳統藝術中必然要表達情緒或藝術家觀點的形象,

顯然,在大規模城市化的同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在隨著歷史悄然發生著改變。

如果說莫奈、雷諾阿們表現的是巴黎醉生夢死的一面,那麼卡耶博特則是他們的反面,一個瀰漫著疏離與冷漠的巴黎。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 自畫像

與其他印象派的窮畫家們相比,卡耶博特是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1848年8月19日,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出生在巴黎的一個富商之家,他的父親從事紡織品貿易,同時擔任法官。優越的家庭環境使得他不必像同時期大部分藝術家那樣為生計發愁,他先是學習法律,在20歲時獲得法律學位,兩年後榮獲執業執照,同時也是一名工程師,在普法戰爭中為國參戰。

戰爭結束,他在參觀一位藝術家的畫室後,走上了藝術之路,於25歲時考入美術學院。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父親死後,他繼承了父親的大部分財富,或許這也是歷史的選擇,卡耶博特可謂是眼光獨到,在印象派舉目無親,被官方打壓時,他大量收購印象派藝術家們的作品,為辦畫展慷慨解囊,甚至幫助莫奈交工作室的房租,他成為了印象派藝術家們最可靠的支持者。著名的印象派展覽,便是依靠著他在各方面的援助下舉辦,而後一舉成名。

除了資助藝術家,他本人亦是印象派的重要參與者。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刮地板者》1875年 奧賽美術館

1875年,卡耶博特的作品《刮地板者》參加官方沙龍,被拒之門外。當時的評論家認為,他對於勞動者,這些巴黎下等人的描繪是“粗俗”的。但在一年後的第二次印象派展覽上,他的作品引起了轟動。藝術家以自己的工作室為背景,描繪了三個裸著上身工作的工人,這樣的題材在當時印象派中也屬大膽,從鄉間到都市,卡耶博特顯然沒有忽視隨著城市化劇增的工人們。

同時期,當達蓋爾銀版法試驗成功後,攝影技術開始逐漸普及,藝術家們敏銳的注意到這一顛覆性的事物,新興的攝影開始與藝術互相影響,這從卡耶博特的繪畫中,尤其是構圖上可見一斑,攝影的瞬間感在他的畫中尤為明顯。而他對於觀看角度的拓展,也創造出了大量獨特的作品,這甚至被左拉認為是 “反藝術”。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窗邊的年輕人》1875年 私人收藏 (2000年時以1430萬美元成交)

《窗邊的年輕人》,是他的弟弟在他的公寓中憑窗眺望的場景。彷彿是我們坐在沙發上,用藝術家的眼睛觀察一般,這在印象派以前的繪畫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遠處的風景如同主角一般,觀者的視線得以穿越百年,見證巴黎的喧囂,憑欄而立的人物,也因為喧囂而帶著淡淡的孤獨感。

這種孤獨而寧靜之感,始終瀰漫著他大部分的作品。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歐羅巴橋》1876年

在《在歐羅巴橋》上亦是如此。視角與《巴黎雨天》接近,遠處是著名的聖拉扎爾火車站。右側灰黑色的鋼筋水泥橋,幾乎佔據了畫面的一般,從而帶著隱隱的壓迫感。行人行色匆匆,各有所思,前景的中產階級與憑欄而立的工人相互隔絕,獨立在畫面中。即便是陽光明媚的春色,依舊讓人感到的是冷漠與疏離。

對人類工業產物的再創作,從印象派始。馬奈之後,畫家們就試圖拋棄“棕紅的羅馬人和希臘人以及瓷面仙女” ,開始在城市中尋找靈感,隨後,畫家們在奧斯曼男爵改造下的新巴黎中找到了繁華的林蔭道之美,開始關注新興的城市風景,甚至“從聲音、 速度、惡臭的世界中汲取靈感”。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屋頂》1878 奧賽美術館

對於居住在高樓大廈的現代人而言,鱗次櫛比的樓房成為每天不可不見的景觀。卡耶博特也開始以這種前無古人的獨特視角創作,比如這一副略帶憂鬱的《屋頂》,既是藝術家在自己的陽臺上所創作。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鄉村一景》 1876

大規模的城市化對於人類不知是福是禍,至少,這些記錄下鋼鐵森林的藝術品,將成為一個時代的見證。

可惜的是,卡耶博特創作沒能持續太久,42歲時,便因肺病去世,他雖然不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他為藝術史的推進所做出的貢獻依舊為後人銘記。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冬季花園》 1894 私人收藏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園丁》 1875 私人收藏

在他死後,以遺囑的方式將自己全部藏品捐獻給政府,但因彼時印象派依舊受到官方的排斥,被兩次拒絕。當1928年法國政府意識到作品價值,試圖重啟收購時,被他兄弟的遺孀拒絕。如今,他的40件作品藏於奧賽博物館,大部分藏品藏於巴恩斯基金會。而《窗邊的年輕人》一畫,在2000年以143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卡耶博特在他的花園中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卡耶博特:印象派巴黎的反面——疏離與冷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